怎樣讓演講精彩紛呈?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05-08

怎樣讓演講精彩紛呈?易書科技 2019-03-11

緊張的開始

英國大政治家路易·喬治說:“我第一次試作演說的時候,我的舌頭竟抵在上顎而說不出一個字來,這種苦悶,完全是真的,並不是我故意形容的。”

另一個英國大政治家約翰·拜萊特,他第一次的演說,是在一個學校裡對著一群鄉下人。他去演說的路上,心悸得很厲害,他恐怕遭遇到失敗,所以要求他的同伴,在看出他心慌講不出話的時候,立刻鼓掌替他解圍。

愛爾蘭的政治領袖潘耐爾,也是非常膽怯的,他初次演說的時候,常常緊握著拳頭,指甲劃破了掌心而出血。

在兩千年前,西賽羅就說過;“一切有價值的公開演說,都帶有些膽怯性的。”

卓別林在英國舞臺上演過多年的戲,但是,當他走進小小的播音室,他的心中感覺像橫渡大西洋遇到風暴一樣的滋味。

著名的電影明星兼導演柯夫特,他在舞臺上講話十分純熟的,但他從看不見聽眾的播音室走出來的時候,不禁用手帕拭額上的汗,他說:“在百老匯演新排的名劇,也沒有這樣難。”

有些善於說話的人免不了忸怩和不自然,在開始演說的時候,還是免不了忸怩和不自然的,不過幾秒鐘以後等氣沉住了,不自然也消失了。

林肯在開始演說的時候,據說也感覺到一陣畏懼,他的朋友霍恩登說:“他起初像是不知所措,很吃力地使自己適合情境,又在過慮和過敏的感覺下掙扎了片刻,因而使他更難堪了。

這時候,我是很同情他的,等他開始講話後,聲音尖銳難聽,古怪的姿態,黃皺的臉孔,疑慮的動作,好像一切都在和他為難似的。

幸好這僅維持了片刻而已,不久,他就鎮定了,他真正的才能也開始了。”也許你和林肯有著一樣的經驗。

所以,你必須挺直地站立著,望著你的聽眾,很自信地開始講話,你想像聽眾們都欠了你的債,現在他們聚集著,請求你再多放一些債,這種心理上的鍛鍊,對你是很有益的。

你絕不可忸怩地解開又扣上你的紐扣,或是擦著雙手,這種不自然的動作,萬一不能免除的話,那你就可把手放到背後去扭著手,還比較合適一點。

因為那裡是沒有人看到的,再不然,你不妨動動你的腳趾頭也好。照一般的規則來說,演說者站在桌椅的後面是不對的,但是最初的一兩分鐘,你緊抓住桌椅,這可以使你生出些勇氣來。

要是在最初的一兩分鐘,無桌椅可抓,則手中不妨緊握一束演講稿或書報。

總之,恐懼的發生,是由於無知和猶疑不決,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自信力的結果。

所以,第一,要練習!第二,仍是練習!第三,還是要練習!

如果你有些成功的經驗記在心裡,你的恐懼,自然會像夜霧,在日光下面一樣消散殆盡的。

其實,對於自信和勇氣,以及在眾人面前從容思索的能力的取得,其困難還不到一般人所想像的十分之一,這並不是只限於少數的天才,正像球類運動的技巧一樣,誰都能夠自己去發展的,只要他肯盯住目標去努力。

假如你立在眾人面前的時候,便不能像坐著的時候一樣的思想,這是合理的嗎?你當然知道不是!在事實上,你站在眾人面前的時候,應該更能有思想。

因為許多人在鼓舞你而使你興奮。

許多成功的大演說家告訴我們:“多數的聽眾,正好給我們一種刺激,使我們的腦子,更是清楚而靈敏。”

如果你能夠堅毅有恆地去切實練習,當然也會這樣的——你不必以為這件事對你是特別的困難的。

那些當代最有名的大演說家,他們的事業開始的時候,也曾被那種難以解說的懼怕和不自然的情景所苦過。

放膽去說

美國有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寫過下面一段話:

“動作好像是跟著感覺的,但實際上,動作和感覺是同時發生的。所以我們直接用意志去糾正動作,也就是根據動作去糾正了感覺。例如我們失掉了愉快,惟一的恢復方法,便是快活地站起來主動說話,愉快便像和我們同在一處了。所以,當我們感覺到勇敢時,我們就會真的變得很勇敢。用我們整個的意志去達到目的,是使你的勇敢去代替懼怕的最好方法。”

你應該用詹姆斯教授的話,對你的聽眾,發展你的勇氣。

不過,你必須先預備好一切動作,否則恐怕不易生效。假如你要講一些什麼,你已經充分想好了,就該很快走出來。

在面對聽眾之前,應該先作好半分鐘的深呼吸,因為多吸一些氧氣,可以增加不少勇氣。

著名的高音歌王休斯奈說:你吸足了氣,便能支援住自己,使恐懼的心理完全消失。

老羅斯福在當年是怎樣發展他特殊的勇氣和自信的呢?難道他的冒險的大膽的精神是天生的嗎?不,絕對不是。

他在自傳中說:“因為我是一個病弱的小孩,所以我到青年時代既多懼怕,而且難以信任自己的能力。我必須艱苦地訓練我的身體,同時還要艱苦地訓練我的心靈。”

法國的福煦元帥說:“戰爭中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因為你對懼怕採取了一種攻勢,你就不能錯過走出去和它抗爭而把它征服的機會。

你可以想像在你手裡有一封信,想像你是一位被派送信的信差。人家注意的是一封信並不是信差。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東西,你應該把整個的心思用上去。等對它十分了解自信,然後堅決的講出來,這樣,你就不難剋制你自己了。

老羅斯福總統曾在他的自傳中這樣的寫著:“在1881年我被選為參議員的時候,發覺我是議員中最年輕的。我像一切年輕人以及沒有經驗的議員一樣,對於講話很感困難。

後來我在一位固執的鄉人處得到了很大的教益——他對惠靈頓公爵和別人都曾有過批評,他有一句忠言是:‘沉默吧!除非你感到確實有話要說,而且還要抓住聽眾的心理,使他們贊同你的意見。你講完了,就坐下來。’”

這位固執的鄉人,應該也把克服恐懼的方法告訴老羅斯福,他應當加上這麼一段話:“如果你在聽眾面前能夠找到一些事情做,這就可以幫助你摒除窘態,例如在黑板上寫幾個字,或是在地圖上指出一處地方,或是搬動一下桌子,開啟一下窗子,移動一下書籍或是報紙——不論你採用那一種動作,只要能夠帶著一些用意,都可以使你感覺到自然一些。”

這種襯托的動作,不是容易找到的。然而,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建議。

應付難堪的場面

一個演講者,即使事先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演習,但是上臺以後仍難免中途突然忘掉了演辭,望著臺下的聽眾大露窘色;同時又因為他不肯就此失去尊嚴,所以決不肯立刻自認失敗,羞愧滿面地退下臺來。

他自知也許只要容他有十幾秒鐘的靜思,就可以記起一個或幾個要點,繼續講下去了,但在聽眾面前靜默十幾秒鐘也夠難堪了。遇到這種場合該怎麼辦呢?記得有一位有名的演說家,有一次也遇到了這種難堪的情形,他立刻向臺下的聽眾問,他的聲音夠不夠高?後排的聽眾能不能聽清楚?其實,他知道他的聲音是已夠高了,用不著再去徵詢聽眾的意見。他只是藉此機會,思索十幾秒鐘,然後繼續講下去罷了。

但有時碰到這種急難,也許可以這樣挽救,利用自己剛才講過的最後一句話,或是一個概念,作為下旬的開頭,就不難由此引出另一段滔滔不絕的話料來了。

當許多演說家,不幸而陷入遺忘的窘境時,這個方法,真是一服救急聖水!

找機會公開演講

克服懼怕心理的最好方法,莫過於尋求對大眾發表演說的機會。

那麼該怎麼做呢?你可以加入一個正進行著某種形式之演說的俱樂部,但不要只做一個呆板而不活動的會員,一個無關的旁觀者,要熱切地投入並且在工作中來幫助自己。

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可供作為訓練的開始。

譬如去做個節目主持人罷!那將會使你有和團體中優秀者晤談的機會,同時你必定將會被邀請來發表一篇介紹的演說。

儘快地推展一篇20至30分鐘的演說,讓你的社團或機構知道你已準備好要對他們發表演說,提供服務給你城鎮上的說者事務處,各種募款活動正在找尋自願者來為他們演說呢!他們將供給你演說的全部裝備,那將對你初步的演說有莫大的助益。事實上,許多的演說家都是以這種方式開始的,如今他們有些人已經崛起成為非常傑出的人物呢!所以,丟掉你那可笑的懼怕心理吧!站出來。暢所欲言,你將會發現演說是一件非常迷人的事。

應先計劃好要講什麼

一個人除非已經想出並計劃好他的談話,而且知道自己將要講的是什麼,他站在聽眾之前,一定不能感到很坦然。因為,他像一個盲目者領著一群盲人。在這種情形之下,講話的人一定會不自在,一定感覺懊悔,羞愧他自己的疏忽。

也許你以為要使談話內容豐富,或是演說題材充實,是件很困難的事吧?那麼,我告訴你19世紀一位大傳教家維德摩迪的方法。

他說:

“當我選擇了一個題目,我把題目寫在一個大信封上,我有許多這樣的信封,倘使我讀書時遇著一些好材料可作將來的參考的,我便把它記下,放入適當題目的信封內。另外,我永遠帶著一本記事冊,當我在聽別人講道時,得到些切合題目的話,立刻把它記下,也放入信封內。也許這些材料存一兩年不用;但當我要講道時,便取出我所有收集的材料,在那些材料和我自己的研究之中,我就有了充足的講道資料。因此在我多年的講道中,從這裡取一些,從那裡擇一點,那樣它們將永遠不會陳舊。”

你如果也能如此做,你還怕題材缺乏嗎?學會使用態勢語

人類的態勢語言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儀表、表情、手勢、姿態這四個方面。下面,我們就逐一探析一下這些態勢語的運用技巧。

一、儀表

儀表的美

儀表就是人的外表,包括人的臉面、髮式和服裝等等,即人的衣著打扮。對每個演講者來說,都存在著儀表美不美的問題。只有美的儀表,才能在演講活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儀表的作用

概括地講,儀表的效能和作用有兩個方面:

第一,儀表可以對演講者自身產生影響。

我們大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每當自己的衣著打扮較美的時候,就會感到心情舒暢,精神倍增,充滿自信;這時講起話來,思路也會清晰得多,語言也會流暢得多。相反,如果我們衣著不整,頭髮蓬亂,臉面不淨,那麼,當我們站在他人面前的時候,特別是眾目睽睽之下,總要有點自慚形穢,打不起精神;這時如果要講話,將會影響到信心和勇氣。這對演講者來說,也將如此。

當演講者站立在講臺上的時候,他會深切地感受到,全場聽眾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自己的衣著打扮怎麼樣呢?”他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這個問題,並在頭腦中迅速地重現自己的樣子。這時,如果演講者的衣著打扮經過一番修飾的,自己很滿意,那就會助長演講者的積極心理;如果演講者的衣著打扮不那麼好,連他自己也感到不滿意,那就會使他產生某種消極心理。

第二:,儀表還會對聽眾產生影響。

人們相互交談時,一般總是面對著面,在聽對方說話的同時,還看著對方,其中特別是對方的面部。那麼,說話者的儀表如何,將給對方造成某種影響。如果說話者的儀表較美,就會使昕者感到悅目,從而增強對說話者的良好印象。反之,如果說話者儀表不美,聽者看了就會感到彆扭,甚至厭煩,從而產生一種疏遠說話者的心理。

對於演講說來,演講者的儀表對聽眾心理的影響,是很大的。演講者站在臺上,整個面部乃至整個身體,都展現在聽眾的面前。聽眾將自覺不自覺地審視演講者的儀表,從而形成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感受。而這種心理感受如何,將會影響著他們是否樂於聽演講者的演講,是否樂於接受演講者的觀點、主張和情感、態度。一般說來,演講者的儀表是美的,就會給聽眾以美好的感受,使他們喜歡演講者,樂於親近演講者,因而樂於接受演講者所傳達的思想感受。而如果演講者的儀表不美,就會使聽眾產生不愉快的心情,以至不願意聽演講者的演講了。

儀表的種類

根據人體的部位,我們可把儀表分為面部、髮式和服裝這三個種類。

第一,面部。

面部是人體顯現的最重要的部分。在演講活動中,演講者接收聽眾目光最多的地方,恐怕就是面部。面部美與不美,除了表現在面部輪廓、五官長相外,還表現在是否潔淨上。面部潔淨,可以給人以美感;面部不潔淨,如滿面灰塵等,則會令聽眾感到不快。

第二,髮式。

髮式是很能引起人們注意的部位,因為它在人體的最上部。俗話說:“老愛鬍鬚少愛發。”其實,老年人也是喜愛自己頭髮的,只不過青年人、中年人更加喜愛罷了。無論男女老少,頭髮的樣式都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有了髮式的美醜之分。對演講者說來,是應當注重自己的髮式的。美的髮式會使聽眾感到悅目,產生積極心理;而髮式不美,甚至凌亂,則會使聽眾看了感到不快,感到彆扭。

第三,服裝。

服裝包括帽於、上衣、下衣(褲子、裙子)、鞋及襪子這幾個部分。服裝的美,一是表現在樣式上,二是表現在顏色上,三是表現在質料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越來越多樣化,而其裝飾人的儀表的意義越來越大,成為人的儀表美的一個重要方面。演講者應當重視自己的服裝美。在演講活動中,雖說聽眾在對演講者儀表的注意上,以面部為重,但是服裝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從面積上說,服裝占人的儀表面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演講者一上臺,聽眾首先就注意他的服裝。看其款式是否新穎,顏色是否合適,質料是否考究。從而對演講者產生初始印象,而這個印象將影響著其後聽眾對演講者的各種態度。

儀表的要求

有時,我們看到一些青年演講者上臺演講時,不大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隨隨便便,邋里邋遢。或者想要修飾一下自己的儀表,可又不知該怎樣修飾,結果弄得不倫不類,甚至弄巧成拙。因此,在瞭解一下演講者儀表的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基本要求,這對我們學習演講的朋友們來說,是必要和重要的。

對演講者的儀表應提出什麼要求呢?第一,端莊。

儀表端正、莊重,是對演講者的起碼要求。

一個人的面部形狀長得什麼樣,主要是先天決定的。但人的面容美絕不僅僅表現在面部形狀上,而且還要看其是否潔淨和富於生氣。而只有潔淨和富於生氣的臉面,才具有端莊的美,人每天都要洗臉,有時一天不止洗一次,這就是一種最平常的儀表修飾。因此,作為一個演講者,在上臺演講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臉面做一下至少是最簡略的修飾,如洗一洗臉,女同志還可稍著淡妝,等等。這樣,當他(她)走上講臺,站在聽眾面前時,就會使聽眾感到順眼,感到愉快。如面部不淨,或有汗水,或有灰塵,那麼,即使五官長得再端正,也會使人感到不悅的。

演講者的發形也應是端莊的。端莊的發形將是整齊而有規則的,這無論對質樸風格的髮型,還是對奇巧風格的髮型來說,都是如此。這樣的髮型,才能讓人看來覺得自然,賞心悅目。假若演講者的頭髮散散亂亂,像茅草一樣亂七八糟的話,那就會使聽眾看上去感到厭煩。

在一般情況下,每個人的穿著都應是整齊、潔淨的,無論新裝舊裝,也無論便服和西裝,都應如此。對演講者說來,就更應使自己的服裝具有端莊之美。只有帽子戴得端正,衣褲穿得平整,鞋襪穿得合適,並且一身清潔乾淨,才能使聽眾看上去感到愉快。我們曾看到有的青年朋友上臺演講時,穿著比較隨便,衣釦沒扣齊,領帶斜歪著,這就很不合適。

第二,和諧。

儀表和諧、順暢,也是對演講者的儀表的基本要求。和諧的儀表,總是能給觀看者以美的感覺。這種和諧的儀表美有哪些表現呢?一是,儀表的各個部分要與人的性別、年齡、職業、身材等方面相適應。例如,對一箇中等個頭的男大學生來說,其面部應是潔淨的,其髮式應在端莊中顯露出活潑氣息,其衣著應是明朗新鮮的。這樣,當他一上臺,就會令聽眾感到生氣勃勃、精神煥發。

二是,儀表的各個部分之間要協調一致。例如,明朗化的服裝,應配以活潑風格的髮式;服裝的顏色要照顧到臉面的顏色,既不能對比太強烈,又不至於使臉面顯得暗淡無光。

三是,儀表的各個部分還要與時代風貌、社會風氣,以及具體的語言交際環境相適應。演講者切忌奇裝異服,臉面異樣,否則就會使聽眾感到不悅。我們曾看到過一位女大學生演講時,上身穿著樣式很舊,顏色深綠的內毛衣(而非毛衣外套),結果引起了聽眾的竊竊私語。因為穿內毛衣在寢室中是正常的,在演講會場上就與環境、氣氛相背離了。

二、表情

表情的奧秘

表情是指人的表面情態,它是人的內心情感在面部形象上的表現。對於演講來說,表隋乃是傳情達意的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

表情的效用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表情是人的內心世界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方式。其特殊之處就在於,人的任何複雜、細膩的感情,幾乎都可以透過表情迅速、準確而充分地表現、傳達出來。同時,人的表情總是經常地顯現著,除了睡覺以外,人總要有一定的表情。即使所謂“沒有什麼表情”,其實也不過是一種特殊的即木然、呆滯的表情。不管一個人有怎樣的心事,別人只要端詳一下他的表情,就可以瞭解個大概。

人的感情是最容易影響他人感情的,一般說來,一個人表情快樂,會使他周圍的人也心情舒暢;表情愁苦,會使他周圍的人也心情難受;表情驚怒,會引起他周圍的人心情緊張……

演講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際,因此它是一種很活躍的活動。在演講中,演講者的精神往往處於較緊張的狀態,因此,他的表情也將是很活躍、很複雜的。實際上,他就是透過某種表情的顯示來感染聽眾的。沒有情感表現的演講幾乎是不存在的,而表現情感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表情活動。假若一個演講者在演講時表情淡漠,甚至沒有一點兒喜、怒、哀、樂、驚、悲、恐的感情流露,那麼,誰能願意聽他的演講呢?古今中外的演講家們,大凡都重視表情的運用,以此來傳達豐富的情感意願,從而深深地感染聽眾。美國聽眾曾這樣評價他們的羅斯福總統:“他滿臉都是動人的表情。”作為一個演講者正應如此,至少在演講時是這樣。

表情的種類

人的表情是透過面部顯示的,因而所謂表情就是指面部表情。它可以分為臉面的表情、眉目的表情和口唇的表情。

第一,臉面的表情。

這是透過臉面色彩的變化、面部肌肉的動作及其所造成的紋路來表現情感的。平時人的臉色是正常的,激動時就會變紅;平時人的面部肌肉是鬆弛的,激動時就會繃緊;當心情愁苦時,臉色往往陰沉、無光;當心情愉快時,臉部會紅光滿面;而當心情憤怒時,臉色或者鐵青,或者暗紅,面部肌肉也會緊張得發生或向上或向下的變化。

作為一個演講者,應當瞭解臉面的表情變化規律,並在演講時恰當、準確地運用這些規律。

第二,眉目的表情。

眉是透過形狀變化,目是透過光澤變化來傳情的。眼眉可以舒展或緊皺,眉梢可以上挑或下垂,這都能表示不同的感情。目光可以暗淡,可以飽滿,也可以銳利如電,用來表示不同的感情。憤怒時兩眼圓睜,雙眉豎起;思考時眼眸凝視,眉頭微皺;雙眉緊鎖,表示憂愁;含情注目,表示祈望。

可見,眉目的傳情達意作用是相當大的。富有經驗的演講者,總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眉目變化,來表現豐富的思想情感。

第三,口唇的表情。

口與唇往往相互配合,以其不同的形狀表現不同的情意。一般說來,口角向上,表示高興、愉快。口角向下,如果嘴唇緊閉,則表示不滿或不悅;如果嘴唇微閉,則表示驕傲或厭惡;如果嘴唇微開,則表示悲哀或痛苦;如果嘴唇大張,則表示畏懼驚恐。口角平,如果嘴唇緊閉,則表示堅決、果敢;如果嘴唇微閉,則表示平安、謙遜;如果嘴唇微開,則表示注意、期望;如果嘴唇大張,則表示驚愕詫異。

演講時,當我們講話時要張口,但話與話之間停頓時,則往往可以閉嘴。這樣我們就有了以口唇的不同形狀的變化,來表情達意的機會。任何一個聰明的演講者,都將緊緊地抓住這個機會,從而有效地利用它。

表情的要求

雖然表情可以充分地表現人的思想感情,但並不是任何表情都能奏效。表情自有其規律和要求。如果不按表情的規律去做,不符合它的要求,那麼不但不能準確、恰當地傳情達意,而且還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因此,瞭解表情的一般要求,無疑是必要的。

第一,真切。

真實而確切,是對錶情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演講中,我們無論表現什麼情意,或喜或悲,或受或恨,或敬仰或鄙視,或緊張或安詳……都應當清楚、明確、毫不含糊。並且,這種情感完全是出自內心,表露於外,不藏不隱,不躲不閃,不弄虛作假,不虛張聲勢。只有這樣,我們的表情才能具有感人的力量,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有的初學演講的朋友,上臺演講時,為了渲染某種氣氛,故意做出某種表情,或裝悲,或強笑,讓人看了很不舒服。這是應當注意的。

第二,自然。

表情要自然,不能呆板,也不能勉強。內心裡有什麼思想情感,只要演講內容需要,那麼,該怎樣表露就怎樣表露,任其自然,無須修飾。不自然的、勉強做出的表情,只能引起聽眾的反感。

同時,自然的表情應當是靈活的,而不能呆板、拘謹。在演講中,當我們產生了某種感情的時候,只要它與演講的主題相一致,那就用不著壓抑它,一任表現出來。倘若有意強迫自己的感情不外露,那往往會使表情變得侷促不安,讓聽眾看了感到疑慮——而帶有疑慮的聽眾,怎麼會相信演講者的話呢?總之,在演講活動中,無論表情是激烈的還是和緩的,無論是質樸的還是奇巧的,無論是豐富的還是單一的,無論是濃重的還是輕淡的,都應當保持這種自然的本性。因為不自然的表情,無論怎樣都不能贏得聽眾的心。

三、手勢手勢的運用

在人們相互間的語言交際活動中,人的手掌及肘、臂總要自覺不自覺地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我們可以把它們統稱為手勢。手勢的表情達意是比較明確的,而且在語言交際活動中,特別是在演講活動中,使用的頻率也很高的,交際的效果也較好。因此,認識手勢的規律並將其有效地運用於演講中,無疑是很重要的。

手勢的意義

古希臘羅馬的演講家們曾經指出:“沒手勢,就不能有雄辯。”那麼,手勢在演講中究竟有什麼意義呢?第一,手勢可以極大地有助於思想感情的表達。

在演講以及其他口語交際活動中,人們為了更準確、更充分地表情達意,總要在說的同時,手也跟著比劃。例如,在說明某人某物是什麼樣時,則運用手勢來加強其形象性;在表現某種情感時,則運用手勢來加強其感染性;在表達某種思想觀點時,則運用手勢來增強其深刻性;在發出某一號召時,則運用手勢來加強其鼓動性;在指示某個方位時,則運用手勢來加強其明確性,等等。可以這麼說,無論用口頭語言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態度意願,幾乎都可以做出某種相應的手勢,來加強表達的意思。

第二,使用手勢可以調節身體中某些器官的平衡。這在講者和聽者兩個方面都有所表現。

就演講者來說,如果他只是用口講而不同時運用手勢,那就顯得很單調,整個身體也顯得不平衡、不協調,因而容易導致講話活動本身變得乏味,缺乏力量。隨著講話時間變長,演講者本人也將逐漸減少講話的興趣,打不起精神。反之,如果邊說邊“比劃”,就會使說和動相呼應,使整個身體的動作保持平衡,從而使演講者越講越興奮,越講越善講。

就聽眾來說,看到演講者的手勢和沒有看到是大不一樣的。如果只聽不看(只聽到而沒看到),除了不能更準確更充分地領會演講者的思想感情外,從生理學角度看,運動著的聽覺器官因為沒有其他器官運動相調節,就會逐漸變得疲勞,不願意再聽下去。反之,如果邊聽邊看,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同時運動,就會使二者相互調節,彼此呼應,保持聽和看都處於長時間的興奮狀態。

第三,手勢可以極大地活躍演講活動的氣氛。

在演講中,如果演講者只講話而不做手勢,那無論聲音多麼洪亮,其氣氛也比不上既說話又做手勢。這是因為,手勢作為一種形體動作,具有運動的特點,能使聲音——話語也帶上運動的色彩,從而變得更為生動、形象。同時,手勢和演講中的其他態度語相配合,也會使演講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多姿多色。這種因手勢而造成的更為活躍的演講氣氛,無論對演講者還是聽眾來說,都是大有益處的。

手勢的種類

一般說來,在手掌、肘、臂這三者中,手是主要的,肘和臂往往隨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