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語文詞語辨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09-05

高分求語文詞語辨析!等貓上鉤的魚 2010-06-15

01、黯然、A

闇然、岸然:“黯然”,指“陰暗的樣子”,也用來指“心裡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 “闇然”的“暗”有“光線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嚴肅的樣子”。

02、愛護、愛戴:適應物件不同,前者上(長輩)對下輩,後者下(幼)輩對上(長輩)。

03、安詳、慈祥、祥和:“安詳”指神態平靜、從容穩重。“祥”指吉利,如“祥雲、祥端、發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態度神色和藹安詳。“祥和”指氣氛而言。注意“安詳、慈祥、祥和”的寫法。

04、安靜、寧靜:都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譁。“安靜”重在穩定,有使安穩平靜下來的意思,它有一個由喧鬧到安靜下來的過程。而“寧靜”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環境或心情平和安靜,它描述的是一種很安靜的狀態或氣氛。“寧靜”是高於“安靜”的一種情境,除了指環境外,更多的時候是指一種心情上的安寧,是人們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擾的有質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靜”多指環境沒有聲音或吵鬧。“安靜”的使用範圍要比“寧靜”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著落,安放。後者指有條理,有先後的處理。

B

01、必須、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須”是副詞,有強調語氣作用,多作狀語。(1)表示一定要,強調事實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後面帶動詞或帶形容詞,有時還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強命令語氣;(3)“必須”的否定形式是“無須、不須、不必”。“必需”是動詞,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語或作謂語。凡是“不可不”的行為就用“必須”。

02、表率、表帥: “表率”是名詞,指“好榜樣”。其中“表”為“榜樣、模範”,“率”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兩個同義語素構成的並列式合成詞。在古代漢語中,“表率”也可用作動詞,有“督促率領”的意思。“表帥”,在古代漢語和近代漢語中,用同“表率”的動詞意義,表示“督促率領”。現在一般不用這個詞。因“表帥、表率”同音,“帥”又有“軍隊中最高的指揮員”的意思,故人們常將“表率”誤寫為“表帥”。

03、報道、報導:這是一對等義詞。都指:1、透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或其他形式把新聞告訴群眾。2、用書面或廣播、電視形式發表的新聞稿。現在人們傾向於用“報道”。“報道”讀bodo,“報導”讀bodǎo。

04、暴發、爆發:都是動詞,都含有“突然發作”的意思,但前者強調突然性,後者強調爆炸性,“爆發”的使用範圍比“暴發”寬。暴發:(1)指突然發財或得勢,多含有貶義。(2)指突然發作,多用於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體事物。爆發:(1)指因爆炸而迅猛發生,多用於具體事物。(2)指像爆炸那樣突然地發生,多用於抽象事物,如革命、起義、運動等重大事變,再如力量、情緒等等。

05、辯駁、辯論、辯(辨)白、辯解:“辯駁”指提出理由或根據來否定對方的意見:“辯論”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達成共識:“辯白”指說明事實真相,用來消除誤會或受到的指責:“辯解”指對受人指責的某種見解或行為加以解釋。

06、辨別、辨認、辨析:“辨別”指根據不同事物的特點,在認識上加以區別:“辨認”指根據特點辨別,做出判斷,以便找出或認定某一物件:“辨析”指辨別分析。

07、表示、顯示、顯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憑藉其他事物顯露出某種意義(2)用言語行為顯出某種思想、感情、態度等:“顯示”明顯地表現:“顯露”原來看不見的變成看得見。

08、邊疆、邊境:前者指*近國界的領土,範圍較大;後者指*近邊界的地方,範圍較小。(邊界:地區與地區的界線,多指國界)

09、不詳、不祥:前者指(1)不詳細、不清楚;(2)不細說。後者指不吉利。

10、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詞,不停止或超出某個數目或範圍,句中一般帶有表數量的詞。後者用於表遞進關係的關聯詞,相當於“不但、不僅”。

11、報復、抱負:前者指對別人反擊。後者指遠大的志向。

12、不齒、不恥:前者指不願提到。後者指不以之為恥。

13、不肖、不孝: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後者指對父母不敬。

14、編輯、編撰、編纂:“編輯”主要指對資料或現成的作品進行整理加工。“編撰”指編纂、編寫。“編纂”指編寫(多指資料、篇幅較大的著作)

15、變換、變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種形式和內容轉換成另一種。後者指不規則的改變(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16、把戲、伎倆:前者指花招,矇蔽人的手法。後者指不正當的手段(貶義重)。

17、頒佈、公佈:前者指公佈(法令條例、大的正規性檔案)。後者指(法令、文告、團體的通知)公開發布。

18、抱怨、報怨:前者指自己不滿情緒很大;後者指向別人報仇。

19、辨(辯)正、辨(辯)證:“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錯誤:“辨證”指辨析考證。

20、擯棄、摒棄:二者都是動詞,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於書面語。“擯棄”表示拋棄,多用於人和具體事物。“摒棄”表示捨棄、除去,多用於較抽象的事物,較少用於人或具體事物。

C

01、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負擔重,而“繁重”則指工作、任務的數量重。

02、剎那、霎那:前者形容極短的時間,後者指瞬間。

03、斥責、叱責:都含“用嚴厲的語言指責別人的錯誤或罪行”的意思。“斥責”偏重於嚴辭指責。“叱責”偏重於大聲喝叱,強調聲音大。

04、馳馬、馬馳:從前,有個人騎馬到鄉下去。路下,馬受到驚嚇,突然狂奔起來,把行人撞成了重傷。於是傷者的家屬向縣衙告狀。縣官要騎馬人寫答辯狀。騎馬人在答辯狀上寫了自己“馳馬傷人”。他寫完後向一位朋友請教。朋友問清了情況,提筆將“馳馬傷人”改為“馬馳傷人”。他說:“‘馳馬傷人’的主要責任在你,而”馬馳傷人“的主要責任卻在馬不在人。”結果,本應重判的騎馬人,卻因一處妙改而得到了輕判。“馳馬”和“馬馳”,只顛倒了一下詞序,意思卻大不一樣。

05、呈現、浮現:都是表示動作的詞,指具體的事物在眼前顯現出來。“呈現”較清楚,持續的時間長,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現多在事物本身,有時在人的眼前;物件多是現實的事物,如顏色、景色、神情、氣氛等。“浮現”往往是影影綽綽的,持續的時間較短,多是想象的,有時是直接看到的;浮現多在腦中、眼前、臉上等。物件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時可換用,如“臉上呈現(浮現)出喜悅的神情”。

06、嘲笑、譏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語意輕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語意比較輕:“譏笑”指帶有諷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語意較重。

07、檢視、察看:前者指檢查、觀察事物存在的情況;後者指為了解情況而細看。

08、處罰、懲罰:前者詞義輕,後者詞義重。

09、沉思、深思、尋思、神思:“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貫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尋思”重在思考的反覆:“神思”指精神、心緒。

10、才能、才華:前者側重於做事的能力,後者側重於在文學藝術方面顯露出來的智慧和特長。

11、篡改、竄改:前者指用作偽的手段對歷史、理論、政策等故意改動或曲解;後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改動。

12、處世、處事:前者指泛指在社會上的活動、人際交往;後者指指處理事務。

13、查核、察核:前者指檢查核對(帳目);後者指對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14、查訪、察訪:前者指調查打聽案情;後者指透過觀察訪問去進行調查,多公開進行。

15、草率、輕率:前者指(做事)不認真,敷衍行事;後者(說話做事)隨隨便便,不經過慎重考慮。

16、常(成)規、陳規: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規則(不帶貶義);後者指不實用的舊規章。

17、籌劃、籌備:前者指想辦法,定計劃/籌措(錢糧);後者指為進行工作,舉辦事業或成立機構等事先準備。

18、陳設、擺設:前者(動詞),指擺設;後者(名詞),指供欣賞的藝術品/徒有其表而毫無用處的東西。

19、傳誦、傳頌:前者多用於美名;後者多用於事蹟。

20、船、船隻:前者表具體的,後者表概括的。

21、查閱、查驗:前者指(把書刊、檔案等)找出來閱讀有關的部分;後者指檢查 是否真實。

22、常、長:“常”有以下幾個義項:1。一般、普通,如“常識、常事”等;2。經常、固定不變的,如“常備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時常,如”常來常往、常見面“等。”“常”和“常常”都側重於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次數多,但“常常”在證據上比“常”要強,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極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說“他不常來”,很少說“他不常常來”。“時常”強調有一些時候常發生,較多用於口語,如“近來他時常發病”。“經常”和“常常”“時常”區別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時指較長時間接連地、比較有規律地反覆出現,強調一貫性,如“由於經常鍛鍊,他身體棒極了”。這時則多少有點不同。另外,“經常”除作副詞外,有時還有形容詞 意義,如“經常的工作、經常性”等,這跟“常常、時常”的區別就更明顯了。

“長”本義是“長”,又可指長度;指距離遠,如“源遠流長、長途跋涉”等;時間長,如“長夜、長壽”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遠,如“長逝、長眠、長生不老”;還表示長處、擅長,如“特長、一技之長、長於技擊”。因為“常”和“長”同音,有時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語重心長”和“長年累月”的“長”誤寫作“常”。又因為“長”有經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細水長流”誤寫成“細水常流”。

D

01、哆嗦、顫抖:前者多用於口語,後者多用於書面語。

02、惦記、思念:前者指(對人或事)心裡老想著,放心不下,多用於口語;後者指對景仰的人、離別的人或環境不能忘懷,希望見到,多用於書面語。

03、陡峭、峻峭:前者側重於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後者側重於山勢的高而險。

04、電訊、電信:前者指用電話或電報傳播的訊息;後者指用電話或電報傳播訊息的通訊方法。

05、獨立、獨力:前者指不依*別人;後者指*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項任務。

06、典雅、高雅:前者指優美而不粗俗;後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07、抵制、抵禦: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發生作用;後者指抵擋、抵抗。

08、對於、關於:都是介詞,前者引進物件或事物的關係者。後者指(1)引進某種行為的關係者,組成介賓作狀語;(2)引進某種事物的關係者,組成介賓作定語,後面要加“的”。注意:表關涉,用“關於”不用“對於”,指出物件,用“對於”不用“關於”,兼有兩種情況時可以互用:“關於”有提示性質,用“關於”組成的介賓,可以單獨作標題,用“對於”組成的介賓,只有跟名片語成偏正短語才能作標題,如對於政策的認識。

09、戴、帶:“戴”作動詞的一個意思是把東西放在頭、面、頸、胸、臂等處。如“戴帽子、戴紅花、戴袖章”。引申出來了有關的詞如“戴高帽子、戴綠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頭頂著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頂著、承擔著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纏黑紗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寫作“帶孝”。在實際運用中,說“帶孝”或“帶著孝”更為常見。因為有的人並不一定作“戴孝”的穿著,只是一定的期間裡很多方面有所節制而已。

10、度過、渡過:“渡”的本義是“橫過水麵”,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為“由此到彼”,如“渡過難關、過渡時期”等。而“度”的其中一個義項雖也是“由此到彼”、“過”的意思,但專指時間,如度日、歡度春節、度假、虛度光陰等。不過,在文言文中,“度”有時也通“渡”;如《南史·孔範傳》:“長江天塹,古來隔絕,虜軍豈能飛度?”而“渡”卻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11、到、倒:為了避免混淆,特別要注意這幾點。(1) “倒黴”,也作“倒楣”,裡面的“倒”不用“到”。(2) 副詞“到底”跟“進行到底”裡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問題”。(3) 副詞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寫成“到”。如“這樣一來倒省事了、聽你一說我倒想起來了、我倒要聽聽”。(4) 副詞表示讓步、轉折的“倒”,不能寫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邊。”“學倒學過,可是早忘了。”(5) 表示催促、追問的副詞“倒”,不能寫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會不會呀”。這裡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幾句中的“倒”都可以說成“倒是”。

高分求語文詞語辨析!颶~~☆風 2010-06-15

度:歡度春節 度假 度日如年 歡度國慶

渡: 渡過難關 遠渡重洋

度過與渡過有什麼區別:

度過對於時間來說的,

渡過一般對於空間來說。

比如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渡過一條大河。

是這樣認為的

看兩句話:

(1)我在農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

(2)農村已經從貧困過度到了小康。

很明顯,這兩句話中的“渡”和“度”都用錯了,交換過來才對。出錯的原因是對“渡”和“度”的含義沒有了解。

渡:由這一岸到那一岸;載運過河;渡口。

度:計量單位;程度;限度;過……

比較以後知道,“渡”字與“水”有關,它是形聲字,“氵”表意。而“度”字在原句中指的是“過日子”。因此“渡過……暑假”用錯了,“度暑假”是指過一段時間,不是“從此到彼”,且與“水”義無關。

我們還應分清下列兩組詞的區別:

[渡過]由這一岸到那一岸,如“渡過黃河”“渡過難關”“渡過困難時期”等。注意,“困難時期”當然也是屬時間,但這裡已比喻為“像渡過河一樣”,從“此岸”到“彼岸”,有明確起點,因此要用“渡”。

[度過]指時間,如“度過假日”“度過歲月”“度過光陰”“度過一天”等。

[過渡]乘船過河;事物由一個階段逐漸發展而轉入另一個階段(“過渡時期”“過渡到共產主義”)

[過度]超過適當的限度,如“疲勞過度”“用腦過度”等。

另,“度越”可通“渡越”,如“度越險阻”與“渡越險阻”通用,但作“超過”“勝過”用時,只能寫“度越前人”,不能寫成“渡越前人”。

“以至”和“以致”都是連詞,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別。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範圍、數量、程度、時間等延伸和發展,一般指從小到大,從小到多,從淺到深。

例如:

1、從沿海城市以至廣大農村,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動人景象。(表範圍)

2、要學會游泳,必須一次、兩次以至十次百次的反覆練習。(表時間、數量)

3、在我們國家裡,決不允許歧視以至虐待婦女。(表程度)

另外,“以至”有甚至的意思,用在一句開頭,表示由於前一分句的情況而產生某種結果。

例如:

他專心致志的工作,以至有人招呼他也沒有聽到。

“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於前面所說的原因而造成某種結果,多指不良結果或者不希望出現的結局。

例如:

事前沒有充分調查研究,以致作出了這樣錯誤的結論。

為了加強對這兩個詞的使用,附練習題如下:

1、迴圈往復以至無窮。

2、在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非常艱苦,以至連肚子也填不飽。

3、由於不注意安全操作以致出了嚴重的事故。

4、遇事要積極思考,要想到問題的兩面、三面以至多面。

5、對於在關鍵時候只顧個人,不顧集體以致貪生怕死,臨陣逃脫的黨員幹部,我們一定要堅決查處。

6、他毫無準備,以至老師提問他一點也答不上來。

“啟事”和“啟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較頻繁但又容易混淆的兩個詞。遺失了東西,寫一張“尋物啟事”;某單位要招工,貼一份“招聘啟事”。但是,上述“啟事”卻常被人寫成“啟示”,這類錯誤甚至見諸報刊上的廣告用詞,可見對這兩個詞的構成和它們各自的含義大有辨析的必要。

“啟”是個多義字。“啟”的甲骨文字形像用手去開門,所以它的本義是開啟。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啟”指開啟,後來“啟”由開啟的意義引申為開啟、啟發、讓人得以領悟等意思。雙音詞“啟發”、“啟迪”均用此義。開導矇昧叫“啟蒙”。例如宋朝朱熹著的《易學啟蒙》,其書名就表明該書乃是示人學習易學的門徑。教導初學者也叫“啟蒙”,現在稱幼兒教育為啟蒙教育即用此義。再引申之,“啟”還有陳述、表白的意思。古詩《孔雀東南飛》中有“堂上啟阿母”,此處“啟”的意思就是告訴、表白。舊式書信在正文開頭稱“某啟”或“敬啟者”,“啟”均表寫信的人向對方表白啟告。“啟”的這個意義構成的雙音詞有“啟白”、“啟告”、“啟報”等。

在合成詞“啟事”和“啟示”中,“啟”表示意義並不相同。“啟示”的“啟”義為開導啟發,“示”也表示同樣的意義。“示”本指把東西給人看。在“示威”、“示弱”、“示眾”等詞語中,“示”皆表此義。由讓人看的意義再引申,“示”又有指示、開導、讓人明白某種道理的意思。如:“老師,這個問題怎樣解答,請您給我一些啟示!”因此,在合成詞“啟示”中,“啟”與“示”是同義並用。“啟示”的意思是啟發指示、使人有所領悟的意思。至於“啟事”的“啟”,則為陳述表白的意思。“啟事”即為公開宣告某事而刊登在報刊上或張貼在牆壁上的文字。

因此,為尋找失物、招聘職工或其它事情寫個文告,都應當稱“啟事”才對,如果自稱“啟示”,那不僅於文意有悖,而且似乎擺出一副居高臨下、自以為給別人啟發的架勢,這就鬧出了笑話。

高分求語文詞語辨析!小葉45 2010-06-16

度過:

1。讓時間在工作、生活、娛樂、休息中消失。如:在海灘上度過了夏天。 2。生活了一段時間。如: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渡過:

由這一岸到那一岸;透過(江河等)。如“渡過黃河”“渡過難關”“渡過困難時期”等

以致:

使得因此,結果,表示前一分句導致的結果。

“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由於前面所說的原因而造成某種結果,多指不良結果或者不希望出現的結局。

以至:

①表示時間、數量、程度、範圍等的延伸: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藝雜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於館。

②用於下半句開頭,表示上述情況所達到的深度或結果:埋頭思索,以至忘記了下班。

啟示:

啟發開導,使有所領會。如:看了這本書使她得到了啟示 。

啟事:

是為了公開宣告某事而登在報刊上或牆上的文字。這裡的“啟”是“說明”的意思,“事”就是指被說明的事情。如:“徵文啟事”,“招聘啟事”。

高分求語文詞語辨析!unique14603 2010-06-15

<正> 目前,在報刊文章中常可見到“度過”與“渡過”誤用的現象,如“度過難關”、“歡渡節日”等。這與一些作者對二者正確用法的區別缺乏瞭解有關。“度”與“渡”都可作動詞用,含有過;透過;越過的義項。“度過”,常用於過日子(時光)之義的句子,如“他們歡歡喜喜地度過春節”、“我在那裡度過了青少年時代”,等。“渡過”,本義指從水中透過,引伸義為從困難的時期或環境中過去。如“尖兵搶先渡過河流”、“池們終於勝利地渡過難關”,等。二者的主要區別就在

【DOI】:cnki:ISSN:1005-1945。0。1990-02-016

【正文快照】:

於:“度過”通常可以交“幸福”、“歡歡喜喜”等修飾,用於好午月、喜慶日子,但不具有從水中透過的含義和,ql洪;而“渡過”則只能用於困難年zJ、艱,江環境。 目前,在報刊文章中常可見到“度過”與“渡過”誤用的現灸,如“度過難關”、“歡渡節日”等。這與一些作者對二者正確用

以至”與“以致”,是語音相同、詞形相近而意義、用法不同的兩個常用連詞。

以至(以至於) 有兩種用法。

①連線詞或短語,表示在時間、數量、範圍、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一般表示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淺到深,從低到高,有時也用於相反的方向,有“直到”“直至”的意思。

②連線分句,用在後一分句開頭,表示由於上述情況的程度很深而產生的結果。

如今人們已經不僅能夠預知幾天的,而且能夠預知幾個月 以至 幾年的天氣趨勢。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以至從前神話、童話中的一些幻想故事,現在都有可能成為現實。

以致 只有一種用法,連線分句,用在後一分句開頭,表示由於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或說話人不希望的)。

他沒有認真備考,以致未能透過職業資格考試。

他只聽一面之詞,以致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最佳答案檢舉 “啟事”和“啟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較頻繁但又容易混淆的兩個詞。遺失了東西,寫一張“尋物啟事”;某單位要招工,貼一份“招聘啟事”。但是,上述“啟事”卻常被人寫成“啟示”,這類錯誤甚至見諸報刊上的廣告用詞,可見對這兩個詞的構成和它們各自的含義大有辨析的必要。

“啟”是個多義字。“啟”的甲骨文字形像用手去開門,所以它的本義是開啟。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門啟而入”,“啟”指開啟,後來“啟”由開啟的意義引申為開啟、啟發、讓人得以領悟等意思。雙音詞“啟發”、“啟迪”均用此義。開導矇昧叫“啟蒙”。例如宋朝朱熹著的《易學啟蒙》,其書名就表明該書乃是示人學習易學的門徑。教導初學者也叫“啟蒙”,現在稱幼兒教育為啟蒙教育即用此義。再引申之,“啟”還有陳述、表白的意思。古詩《孔雀東南飛》中有“堂上啟阿母”,此處“啟”的意思就是告訴、表白。舊式書信在正文開頭稱“某啟”或“敬啟者”,“啟”均表寫信的人向對方表白啟告。“啟”的這個意義構成的雙音詞有“啟白”、“啟告”、“啟報”等。

在合成詞“啟事”和“啟示”中,“啟”表示意義並不相同。“啟示”的“啟”義為開導啟發,“示”也表示同樣的意義。“示”本指把東西給人看。在“示威”、“示弱”、“示眾”等詞語中,“示”皆表此義。由讓人看的意義再引申,“示”又有指示、開導、讓人明白某種道理的意思。如:“老師,這個問題怎樣解答,請您給我一些啟示!”因此,在合成詞“啟示”中,“啟”與“示”是同義並用。“啟示”的意思是啟發指示、使人有所領悟的意思。至於“啟事”的“啟”,則為陳述表白的意思。“啟事”即為公開宣告某事而刊登在報刊上或張貼在牆壁上的文字。

因此,為尋找失物、招聘職工或其它事情寫個文告,都應當稱“啟事”才對,如果自稱“啟示”,那不僅於文意有悖,而且似乎擺出一副居高臨下、自以為給別人啟發的架勢,這就鬧出了笑話

高分求語文詞語辨析!網友16b0a31 2010-06-22

度過和渡過

前者的重點在“過”字上

單純的表示過去了 而且特指時間的過

比如:度過了一生

而後者則著重在“渡”字

是強調被渡過的物件

比如困難、難關等

比如:渡過難關

以致和以至

這兩個詞的區別就在於致和至上

前者可以變相的理解為“從而導致”

後者則是“從而到達”但是還附加了“甚至”得意思

啟示與啟事

前者是“啟發”重點在於“啟”

後者的則可理解為一種文體

比如:尋物啟事 等 一般不在其他場合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