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行為動機?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11-29

什麼是行為動機?clogax 2006-12-13

�動機問題是心理學中後起的研究領域,並且越來越受到心理學家們的重視。但,由於動機問題的複雜性,動機問題研究困難重重。嚴格地說,當今的動機研究還處於庫恩所說的正規化前(preparadigm)時期。因為動機問題研究從本能論開始至今還沒有形成其統一的正規化,而是出現了理論觀點紛呈、學說林立的局面。動機問題的實質尚未揭示,已有的成果不能令人滿意。如,本能論一開始就把其理論建立在人與動物相似的錯誤假設之上,從動物所具有的本能種類,來推斷人的本能數量,從而忽視了人所特有的複雜的社會性動機。驅力理論也大都把驅力視為人與生俱有的東西。需要層次理論則只停留於對需要的內容、種類的區分之上,並沒有闡明其動機作用過程和實質。誘因論則主要反映了行為主義的客觀立場,從外部來尋求人類行為的動因解釋,這未免本末倒置。現代認知動機理論雖然看到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看到了人類所特有的能動作用,並努力用認知觀點來解釋人類複雜的動機問題,但他們的共同失誤之處在於他們大都將自己的理論觀點建立在單一的人類社會需要假設之上。如,和韋納相類似,德西假定人的內在動機是智慧和自我決定的追求〔1〕。�弗瑞德曼的預言理論則認為人類總是努力尋求對其自身和他們的環境的控制〔2〕。這樣,�儘管他們都在這些基本假設的基礎上進行過大量的研究,都有專著對其理論進行闡述,但,不無遺憾地說,他們在對動機問題的某一方面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忽視了人類複雜的社會行為的其它方面,他們的理論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侷限性,而我們知道,科學的目的是透過事物複雜的現象本身,領會其深層的實質,是發現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建立其一般的理論體系。有鑑於此,我們認為,目前的動機問題的當務之急是構建總體的理論框架,來指導動機問題研究的實踐,使動機問題研究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逐層深入,而不致於偏離其實質。當然,理論框架的構建,又離不開已有動機問題的研究成果、實踐經驗。

��為了把握動機問題的實質,建立動機的總體理論框架,切實解決一些有關動機的理論問題,在本文中,我們首先從動機的概念入手,對動機概念進行科學的限定。其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察動機作用的過程、機制,建立動機的模式。最後對模式中所涉及的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關係進行詳細的闡釋。

��一、動機概念的限定

��透過對動機問題的歷史考察,我們發現,動機概念並不是十分清楚的,動機概念常被本能、驅力、需要等概念所取代,這也直接造成了不同的理論學說,如本能論、驅力論、誘因論、需要論、歸因論、自我效能論等等。究其原因,這一是因為動機問題自身的複雜性,多面性,動機問題不亞於心理學中的每一個論題,甚至可以說它就是整個心理學理論的具體運用。心理學所關注的心理過程(知、情、意)及個性特徵,它都涉及到。再者,還因為各個動機理論的出發點各不相同。本能論、驅力論、需要論從人的內在要求出發,誘因論從目標、刺激物等外在的因素的動機作用開始,而歸因論、自我效能論則涉及動機的中介認知、情感過程。這些理論可以說對動機問題都有所貢獻,但偏頗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如何給動機下個全面準確的定義,是個一直困惑著心理學家們的問題。歷史上,動機問題研究者們大都試圖給動機一個精確的定義,但最終又都不盡如人意。正如霍斯頓所說:“動機一詞與許多其它詞,如學習、發展或認知一樣是我們廣泛使用的,但我們不能真正給它下一個精確的定義。我們覺得我們已經掌握了問題的關鍵,我們也有一些好的思想,但在給出一個普遍接受的定義時,包括心理學家在內都失敗了。”〔3〕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從歷史上一些有關動機概念的解釋開始,�希望從中得到某些靈感和啟迪,從而取得某種超越和突破。

��透過對歷史上有關動機概念的考查,我們發現,動機的定義可分為三類:〈1〉內在觀點,這種觀點一般從行為內在動因著眼,�如下述定義,“推動人們行為的內在力量。”〔4�〕“激勵人去完成行為的主觀原因。”〔5〕“動機是個體的內在過程,�行為是這種內在過程的結果。”〔6〕〈2〉外在觀點,這種觀點一般強調行為的外在誘因、目標、刺激等作用。如,“為實現一個特定的目的而行動的原因。”〔7〕〈3〉中介過程觀點,如“能引起、維持一個人的活動,並將該活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念頭、願望和理想等。”〔8�〕“一種由需要所推動,達到一定目標的行為動力,它起著激起、調節、維持和停止行動的作用。”〔9〕

��我們說,只強調行為內在動力的動機觀點把動機問題過於簡單化。這些內在動力若不與行為目標相聯絡,它只能是盲目的、單薄的,從而不能構成人們行為的主要動機。對於外在的動機觀點,錯誤之處就更加明顯,人們只有在對外在的刺激物、目標、誘因等感興趣的情況下,才會調動其內在的力量,努力去實現它。第三種觀點雖然看到了動機的內部與外部原因之間的關係,看到了透過中介認知作用才能構成動機,但沒有言明如何才使個體的內在需求與外在誘因有機地聯絡起來,從而也沒有真正地看到個體在動機過程中的能動作用。要知道,人類行為的特點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正如馬克思所說,“蜜蜂建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10〕我們認為在動機的內在與外部起因之間,存在一種重要因素,它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行為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使行為動機達到某種適宜的程度,從而激發行為去努力實現目標。這種因素我們稱其為自我調節。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完善的動機概念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1)動機的內在起因,(2)外在誘因,(3�)中介調節作用。根據這些特點,我們認為可以把動機定義為,在自我調節的作用下,個體使自身的內在要求(如本能、需要、驅力等)與行為的外在誘因(目標、獎懲等)相協調,從而形成激發、維持行為的動力因素。在這個定義中,自我調節作用十分重要,它使個體的內在要求與行為目標相協調,從而使這種內在要求獲得動力和方向,行為目標或誘因也透過這種調節對個體具有某種意義,從而轉化為個體的內在激勵因素。自我調節反映了個體內在要求與行為目標、誘因之間相互作用的內在機制。

��為了研究的需要,我們還須對動機進行區分。在動機問題研究中,研究者曾對動機進行過多種區分,如內在動機(因活動本身具有吸引或討厭的性質而引起的追求或迴避的動機)和外在動機(不是活動本身而是活動之外的目標所引起的動機)的區分,主導動機(對行為起支配作用的動機)和輔助動機(對行為只起輔助作用的動機)的區分,以及根據特殊的領域所作的區分,如成就動機、利他動機、攻擊性動機等。在此,我們根據個體的需要水平和不同,把動機區分為自然動機和社會動機。

��所謂自然動機是指個體為滿足生理、本能需要而引起的動機。如飢餓、乾渴、性慾、睡眠、防衛等需求。這種動機具有原始性、自發性,是有機體與生俱有的,且為人和動物所共有。

��社會動機是指由個體的社會物質、精神生活需要而引起的動機。社會動機為人類所特有,是個體在其心理潛能、先天傾向的基礎上,在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它具有社會歷史性,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個體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

��應指出的是,自然動機和社會動機這種區分實際上只具有理論意義。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純粹的自然動機實際上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它無不打上社會文化的烙印,人們的自然動機受到人們的思維、意識的支配,如人們感到飢餓時並不一定馬上去吃飯,而通常的情況是要看一下當時的情況是否允許。人們在忙於工作等其它事務的情況下,會出現忍受飢餓的情況。人類的社會行為主要受社會動機的影響。

��在此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澄清,那就是動機與行為的複雜關係。我們知道動機是一種內部過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只有透過對行為的觀察研究來推斷出動機的情況,因此,談到動機,就離不開行為。動機和行為的複雜關係在於以下四點:〈1〉有動機不一定有行為,�因為行為的發生還需要其它因素,如客觀環境條件等。〈2�〉有些行為則沒有動機,如受迫行為。〈3〉同一動機可產生幾種行為表現,�如在成就動機驅使下,個體可能表現出一系列的行為,像刻苦學習、鍛鍊身體、參與競爭活動等。〈4〉同一行為受多種動機驅使,�如努力學習可能受取得成就,得到獎賞、讚揚,以及增長知識等多種動機的驅使。透過動機與行為的這種複雜關係的剖析,我們弄清了二者的區別與聯絡。在後面的論述中,我們將二者結合起來考慮。

��二、動機模式的初步構想

��從上述有關動機概念的分析與限定中,我們認識到了動機概念所包含的三個因素,即內在起因、外在誘因和自我調節。現在我們根據三者的相互作用關係將動機模式表示如圖1。

��對這模式,我們的總體解釋:需要是在心理潛能的基礎上透過學習而產生的。需要透過自我調節與外在誘因(目標和獎懲等)相聯絡,從而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並調動自身的能量,引起一定的情感反應,形成驅力。同樣,驅力在自我調節的作用下使個體努力去實現目標。外在誘因透過自我調節而轉化為個體內在的動因。自我調節包括期望、自我效能、意志和反饋一系列迴圈過程,它發動、維持和調節動機行為。對行為結果的成功與失敗歸因成為有關後繼行為的主要動機因素之一。如此引起新的需要,形成一系列螺旋式迴圈動機行為。

什麼是行為動機?嘿嘿遊僧解人意 2006-12-14

什麼是行為動機,本人認為就是言行的發動機,是它推動著人們去說話做事。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己是一切行為的動機,不論是聖人、偉人、藝人、普通人,他們的一切言行都是為自己,只是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因而捨棄與取向也不同。聖人和偉人是捨棄了常人不能捨棄的東西,因而獲得了常人不能獲得的尊嚴。罪犯是獲得了常人不能獲得的東西,因而成了階下囚。

什麼是行為動機?秒懂百科 2020-12-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