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隊員更應該關注優勢還是短板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3-01-12

招募隊員更應該關注優勢還是短板網友f53ab34 2022-12-04

優勢和短板都應該關注!實際工作中,一些職場人對自我的優劣比較敏感。總喜歡強化優勢,選擇自己“擅長”的事情去做,但不願或者不敢面對自己的短板,甚至迴避短板的存在。這種貌似理智的行為,實則是對自己最大的不負責任。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短板。但是,實際職場中卻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不能夠真正認知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錯誤解讀自己的能力結構;或者不知道如何真正揚長避短,形成不合理的職業選擇。

自我能力認知的一般誤區

1。能力結構的認知存在誤區。

任何工作,其能力需求是多面的,而不是單方面的。比如庫管工作,它需要“整理”的能力板塊,但絕不止於“整理”這一項。要滿足庫管工作的需求,需要的,是整體能力結構與崗位需求的匹配,而不是“整理”單項素質的體現。

2。工作開展,需要主次分明的多種職業素養。

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對於個人能力素質的需求,不僅不是單一的,而且是主次分明的。比如庫管工作,其主要的能力需求是什麼?次要的能力需求是什麼?

這個問題搞不清楚,很容易引起誤判。

3。自我能力認知出現誤區。

談起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很多人張口就來。其實,這種基於主觀的判斷有盲目的成分。個人優劣勢的判斷不是主觀上的喜歡或者不喜歡,不是有沒有信心,而是基於工作需求的個人實際職業條件的滿足。

如果不能夠清晰認知自我,不能夠辨識個人客觀的能力素養(包括潛在能力),不能夠明晰目標崗位的真正能力需求,很多判斷都會是片面的。

能力的“結構性”滿足是工作匹配的前提。

不是口語好就可以做翻譯,不是文化水平高就可以做老師,不是數算能力強就可以做財務,更不是“整理”優勢明顯就可以做庫管。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多種能力素養的結構性組合。

1。結構要素一:專業能力

所謂專業能力,是指從事某一工作需要的特殊(區別性)知識、技能與經驗等多方面特定素養的綜合。專業能力具有明顯的領域針對性和工作主線承載性。專業能力是特定領域工作有效開展的前提,是崗位任職需求的基礎性需求。一般情況下,專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兩個主要方面:

A。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指在專業知識、專業認知、崗位認知與個人閱歷的條件下,個人所具備的針對特定工作方向的具體操作方法體系。不同的人,專業知識不一樣、專業認知不一樣、崗位實踐領會不同、個人經驗積累不同,其專業技能的差異也很明顯。

比如庫管工作,不同公司的具體專業需求可能有所差異。但是,資料處理、商品認知、基於進銷存的供應鏈敏感、專業軟體的操作等等,都是工作的必需。其中可能包括“整理”能力,但也未必包括,至少“整理能力”未必是專業性要求。

B。專業思維

所謂專業思維,是指在特定專業認知與專業實踐基礎上的特殊思維方式。職場人的專業思維來自於專業領域的知識積累,更來自於不斷的專業實踐與自我體會。

工作中,專業思維會帶來兩個直接結果:

其一,認知理性。

相對於很多盲目認知或者片面認知的人來說,具備專業思維的人,其認知更客觀、更理性。

其二,特殊性優勢

基於自我邏輯的專業特殊性,專業思維會帶來不同一般的結論與結果,能夠體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更能夠體現出明顯的比較優勢。

專業思維是專業能力的落地關鍵,是體現一個人職業優勢的重要基礎。比如庫管工作,它所需要的專業優勢,一定不是“整理”,因為該項能力不具備明顯的區別性條件。

2。能力結構二:社交能力

一個人能否處理好自己與同事的關係,能否處理好自己的上下級關係,能否處理好個體與集體的關係,對於本職工作的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A。關係協調

職場上,個人、工作、環境、同事,四個要素相互作用,最終體現在以工作為主線的同事(或客戶)關係處理上。面對不同層級、不同崗位、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同事,自己到底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到底應當具備怎樣的素質?到底應當如何面對或者協調,才能夠達到相對滿意的狀態?

個人關係協調的能力,是工作開展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很好的關係協調能力,個人工作將會寸步難行,專業能力再強大也沒有用武之地。庫管工作一樣如此。

B。個人影響

個人影響,是指個人基於自我認知與關係定位基礎上的態度與行為體系導致的社交性結果。個人的工作配合、組織貢獻、價值傾向、審美品位、性格心理等等都會對他人造成不同的影響,也會受到影響的反作用。

要想順利開展工作,不僅要注意處理他人的影響,更要注意自我言行的結果性影響。這是個人職場立足的前提,也是一項基礎效能力。不管什麼崗位,不管怎樣的領域,都需要這種能力素質。

事實上,很多職場人專業能力不錯,但不會“做人”、不注意自我個人影響,很容易導致工作關係混亂,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3。能力結構三:習得能力

習得能力是職場人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直接關係到個人的自我成長,關係到專業與個人社交的結果。一個人在某個階段可能能力不強,但只要習得能力強,很快就會脫胎換骨;一個人在某個方面存在短板,只要習得能力好,願意進取,總能夠轉化劣勢為自己的優勢。

A。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不僅包括學習能力,還包括基於工作的客觀資訊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還包括基於實踐基礎上的反思能力與總結能力等。一個認知強大的人,能夠透過現象看清本質,能夠在紛繁複雜的職場中進行相對合理客觀的判斷與選擇。

但是,認知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個人具有明確習得目的與傾向的結果。換句話說,只要你有上進的心態與自信,個人的認知能力會不斷提升。但是,如果總糾結於自己的缺點或者問題,沉醉於閉塞的盲目判斷,認知能力是很難提升的。

B。成長能力

認知是成長的基礎,但成長不僅需要認知,還需要砥礪前行的勇氣、需要百折不撓的心理、需要敢做敢為的擔當。一個人的成長,是心理、認知、行動綜合作用的結果,是透過認知、實踐,反覆練習、不斷自我變革的過程。

以習得為基礎的高成長能力者,容易改變自己的現狀,突破自己的短板,更適合挑戰更多的職業機會。

職場員工的實際能力結構特徵

所謂的優劣勢都是相對性的。表面上看到的員工能力,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全面客觀看待職場能力問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與自我發展。

1。能力特徵一:長短板並存

不同環境、不同崗位、不同工作對於能力的結構性需求是不同的。此時的長板,彼時可能會是短板;此處的短板,彼處可能是長板。所謂的長短板,具有明顯的環境與崗位針對性。

A。個人擅長與短板集於一身

相對於某一崗位或者某一特定工作來說,任何人都有相對的優勢或者劣勢。所不同的是,針對同一崗位或者工作,不同的人體現出來的優勢或者短板是不同的。

B。工作需要長板也需要短板

長板是個人能力的體現,“短板”呢?其實所謂的短板,只是相對於長板而言處於次要地位而已。因為崗位的能力需求是結構性的,也就是說,要順利開展崗位工作需要多項能力的發揮。這便產生以下兩種現象:

其一,工作以長板為主。

必需說明,一個崗位未必有一個工作人員,多個員工同一崗位是很正常的。不同工作人員的側重點不同,關鍵決定因素就是個人的長板。也就是說,即便從事同樣的崗位,不同優勢或者短板的人,也會從事不同的工作。這是人力管理“揚長避短”的需要。

其二,長短板相互結合

這裡有兩個意思。一方面,是指個人能力的發揮有主有次,以優勢能力發揮為主,次要能力發揮為輔;另一方面,團隊成員彼此配合互助,以己之長,補人之短;己之所短,他人彌補。

2。能力特徵二:長短板具有相對性

任何一個人的優勢或者劣勢都不是絕對的。所謂優劣勢都是基於環境或者特定工作的相對比較結果。但是,當環境或者條件改變,長短板的定義就會發生變化。一方面,比較的人群不同會不一樣,工作的能力需求變化也會不一樣,另一方面,個人的學習與成長也會改變長短板的狀態。

A。長短板是比較性定義

如果你認為自己在某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是與自己的優勢比較的結果,另一方面是與他人優勢比較的結果。這種比較,會隨著比較人群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會因為崗位需求的改變而發生改變。

比如,A公司庫管工作,當前強調“整理”能力的需求,但是過段時間,會強調軟體操作能力的需求,“整理能力”就不再重要了;再比如,與自己優勢比較,“整理”能力是短板,但是相對於自己的同事呢?有可能大家都差不多或者自己還具有一定的優勢。這個時候,你的短板,就未必是短板了。

B。長短板不斷變化

對於個人而言,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當前,在某一方面不足,這正是自己進步的機會。如果因為畏懼自己的短板而裹足不前,或者因為過分強調自己的長板而僵化於某一崗位,都是不好的。

一方面,沒有次要能力的支撐,主要的能力優勢不好發揮,所以短板的存在有其必要的意義;另一方面,複合能力不足的員工很難有真正的發展,這便要求以職業發展為導向,不斷強化優勢,同時不斷彌補短板。

如何彌補短板?必需要以實踐為基礎;如何強化長板?也要以短板的不斷改善為基礎。我們不敢想象,一個置短板於不顧的人,會有強大的職業優勢。

3。能力特徵三:能力具有顯性與隱性

對於人的能力,有些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則很難察覺。就如冰山一樣,我們能夠觀察到的,也只是顯露於水面的一角。隨著環境、職業條件的改變,很多人的能力狀態會在潛在因素的作用下發生巨大的改變。正如“吳下阿蒙”“士別三日”一樣,只要條件滿足,能力的狀態就會發生改變。

A。顯性加隱性才是全部

我們不能因為只看到山尖,就將其當作山;也不能因為顯露於表面的能力一角,而將其視為個人的能力全部。一個人外在的能力素養與內在的自我素質綜合,才是其能力結構的真正面目。

有的時候,一些人在某項工作中表現一般,管理者將其輕易定義為短板。但實際上呢?只是因為條件的限制,其真正強大的能力未能展現而已。所以,表面的短板未必是一個人真正的能力短板,而表面的優勢也未必是個人真正的強大體現。

B。注意潛在優勢的挖掘與發揮

潛在能力或者優勢是一個職場人決定性的優勢,是真正決定崗位績效結果與個人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無論企業或者個人,都必需重視潛在能力的挖掘與發揮。企業對於員工潛在能力的挖掘有利於整體績效的提升,更有利於員工競爭的公平性;員工對自我潛在能力的認知與挖掘,有利於職業發展與選擇。

有人說,烏龜的短板是速度慢,可是將其放在跑步機上,速度沒有任何問題;有人說,女人的短板是弱小,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卻體現出前所未有的剛強。表面的現象是一方面,潛在的全部才是關鍵。

能力結構與工作的關係

1。工作是能力結構性作用發揮的過程

所謂能力的結構性發揮,是指以個人能力素養為基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不同要素的體現有主有次、有表象也有潛在的因素。任何一項工作,不可能是單項能力作用的過程,一定是多種能力要素相互作用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最終的“能力體現”取決於不同要素之間的配合,更取決於潛在的決定性因素。

A。工作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能力要素的多樣性

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需要資訊、行動、思維、情感、技能、知識、關係等多種因素的作用。這便要求職場人在心理、資訊、技能、關係等多方面都要有合理的處理能力。否則,即便表面上的優勢,也不一定能夠發揮出來。

比如,某員工整理能力很強,但是有個人情緒、對商品不熟悉,或者不服從領導安排,這樣的人即便有某一方面的優勢,也未必勝任該項工作;再比如,某員工整理能力弱一些,但是行動積極、服從安排、對於商品的認知也很到位,一旦展開工作,開始的時候可能弱一些,但假以時日,很快就會將短板克服。

B。複雜環境需要個人結構效能力素養的滿足

職場要素比較複雜,某項能力的簡單優劣評價不足以支撐職業發展。要想在複雜的職場環境中立足與發展,必須具備相對合理的結構效能力素養。

比如,庫管與財務的關係密切,要求熟悉基本的財務記賬知識,還要能夠與財務部門保持良好的工作互動。作為庫管,僅僅有整理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在做好倉庫物品整理的基礎上,保證資料記錄合理,保障出入庫操作規範,可能更具有意義。

2。實際工作以優勢發揮為主

所謂優勢發揮,是指自我能力結構中相對突出的能力要素調動,或者相對於他人有比較優勢的能力要素匹配。一方面,要明白自己到底最擅長什麼,另一方面,要明白自己的相對優勢在哪裡。明確合理的優勢判斷是優勢發揮的基礎。

A。能力優勢決定擅長領域的選擇

職業選擇,以自己的能力優勢為基本條件,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一點必需注意:自己擅長的事情未必具備能力優勢。

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擅長就是優勢,其實未必如此。因為不同同事之間擅長的領域具有類同性,但是擅長的程度不一樣。如果你所擅長的程度不如別人,就沒有比較優勢;只有擅長的程度強於他人,才稱之為比較優勢。所以,以“擅長”為基礎的職業領域選擇,必需以比較優勢為前提。

比如,一個員工覺得自己擅長程式設計,可是入職後發現,自己同事的程式設計能力都強於自己,它的這個“擅長”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

B。能力優勢有助於職業發展

這裡有兩種不同的理解:

其一,以自己的優勢發揮為基礎進行職業選擇,對職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優勢能力的發揮容易取得較好的績效結果,能夠使自己在職業發展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能夠減少職業發展的能力障礙。這無疑是很有必要的。

其二,能力優勢的選擇,必須以有利於職業發展為前提。

個人優劣勢的分析或者“擅長”領域的選擇,必須結合實際的職場背景與職業需求,不能主觀盲目,更不能脫離之際。如果背離實際情況,非理性的“優勢”選擇,很可能造成“比較性劣勢”的結果,從而影響或者損害個人職業發展。

不以真正職業發展為前提的優劣勢判斷沒有意義。

3。實際工作中的短板起到輔助作用

必需強調一點,短板不是多餘的,是能力結構的必要組成部分。正如多塊木板構成的木桶一樣,儘管長短不一,但是每塊木板都必不可少。不能因為短板就否定它,更不能因為短板就忽略不計。即便是現在風行的“長板”理論,也是以短板支撐為前提的。

試想,如果沒有短板的存在,水直接漏光了,哪裡有長板發揮的可能?

A。非優勢能力也在發揮作用

相對於較為突出的優勢能力,其他能力板塊處於次要地位。處於次要地位不等於沒有用,而是起到輔助性作用。

比如,某員工設計能力很強,溝通能力偏弱。但是設計出來的作品一定要展示給領導看,一定要接受團隊的意見反饋。這就需要溝通。一方面,要清晰表達自己的設計思路與理念,另一方面與相關職能人員或者同事形成良好的工作互動,沒有溝通怎麼能行?他可能不擅長溝通,但絕對不能因此否定或者拒絕溝通,否則設計工作也沒法開展。

B。揚長與避短同時發揮作用

工作的過程不僅是“揚長”的過程,也是“避短”的過程。所謂“揚長”,是指儘量發揮自己的特長,爭取形成最大的比較優勢;所謂避短,是指儘量規避短板帶來的不利或者設法提升自己的短板水平。

沒有一個人只靠“揚長”就可以在職場立足,揚長的過程少不了“避短”,而“避短”的過程也是揚長的過程。所以,想要有真正的職業發展或者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職業,既要考慮“擅長”優勢的問題,又要考慮“短板”改善或者規避的問題。

是在擅長的領域工作,還是接受短板的挑戰?

嚴格意義上來說,職業選擇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任何職業是優勢趨向發揮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挑戰短板的過程。挑戰短板,需要優勢的發揮;發揮優勢,需要短板的挑戰。

1。尋找真正的優勢

一個職業的選擇,不要侷限於簡單的擅長什麼或者不擅長什麼。要以特定的行業、職場環境、管理特徵與自我認知為前提,結合自我習得的特徵與能力,進行綜合性成長評估。

建議:

一方面,尋找自己當前擅長、具備相對比較優勢、同時在未來也能夠透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繼續保持持續優勢的職業領域。不同人的情況不一樣;另一方面,儘量避免選擇自認為擅長,但實際沒有比較優勢,更不利於未來發展的職業領域。

2。注意長短板轉換的條件

正如我在上面所說,一個人的優劣勢是相對的,是動態的。不同工作需求與職業環境下,個人的優劣勢表現不同;不同潛在能力素養的影響,對於優劣勢未來改變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要認真分析並盤點自己的真實思維、認知、心理、需求、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潛在因素,並以此為基礎判斷自己真實的能力結構,預測未來的發展可能,確定真正的自我能力空間與優劣勢,進行職業領域的選擇。即便現在存在短板的領域,如果有相對的比較優勢與可塑性,完全可以挑戰一下。

3。以需求為基礎,致力於長期發展的優勢塑造

職業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當前狀態的僵化延續。職業發展過程中,環境與需求會不斷髮生改變,個人的自我素養也會不斷變化。所以,對於自我優勢或者擅長領域的聚焦,不要停留於當前,而應著眼於未來的長期發展。

在保證自我習得能力的前提下,拋開簡單的優劣勢考慮,轉而以自己的職業需求為真正導向,進行職業領域的選擇。期間可能會有短板的挑戰,但是事在人為,沒有什麼不能戰勝,沒有什麼不能改變。

工作需求的多樣性、職場人的自我可塑性,都意味著所謂的“擅長”或者“短板”不是一成不變。不要過度計較自己當前的狀態,不要沉湎於當前優劣勢的主觀比較,要想有正確的選擇,應當聚焦自己真正的職業目標與需求,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合理科學的判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