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的練習題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3-01-14

求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的練習題你的心修 2009-11-02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yǔ)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yǐ)。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qián)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暮冥(míng)冥,虎嘯(xiào)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勿寫作“饞”)畏譏(勿寫作“飢”),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qǐng)。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qīng)。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勿寫作“皆【jiē】”)(xié)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yú)!噫(yì)!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編輯本段]2。譯文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嶽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治通達,百姓和樂,所有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充套件它原有的建築規模,把唐代賢人和當代名人的詩詞文章都鐫刻在岳陽樓上,(滕子京)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重建岳陽樓)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勝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連線著遠處的群山,吞吐著長江流水,水勢浩大,寬闊無邊;一天中或早或晚陰晴多變化,天氣景象千變萬化。這些就是在岳陽樓上可看到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從這裡向北面可以通到巫峽,向南直到瀟水、湘水,被貶謫流遷的人和來來往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裡聚集,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心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不斷,一連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浪頭衝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都隱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杆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好像聽到老虎在長嘯、猿猴在哀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別人)說壞話,害怕(別人)指責的心情,滿眼蕭條淒涼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十分悲傷。

如果到了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波浪平靜 ,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五光十色的魚群時而在水面遊動,時而潛入水底;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茂密青蔥。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美玉,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這時候)登上這座樓,就有心情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那是快樂到了極點。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上述兩種心情,為什麼呢?不因環境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擔憂他的君主。這樣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他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歡樂之後再歡樂”。哎!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編輯本段]3。註釋

(1)選自《范文正公集》(《四部叢刊》本)。岳陽樓在湖南嶽陽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現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

(2)慶曆四年:1044年。慶曆,宋仁宗趙禎的年號。本文句末中的“時六年”,指慶曆六年(1046),點名作文的時間。

(3)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職到嶽州做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謫,封建王朝官史降職或遠調。守,指做州郡的長官。漢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廢郡稱州,應說“知某州”。巴陵郡:即嶽州,這裡沿用古稱。“守巴陵郡”就是“知嶽州”。治所在現在湖南嶽陽。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曆五年(1045)。越,及,到。

(5)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和,和樂。這是讚美滕子京的話。

(6)百廢俱興: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廢,荒廢。俱,皆。興,興辦

(7)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於是。增,擴大。舊制:舊時的規模。

(8)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託。作文,寫文章。以,用來

(9)予觀夫巴陵勝狀:夫,那。勝狀,勝景,好景色。

(10)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銜,銜接。吞,吞納。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的樣子。湯湯,水流大而急。

(11)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涯,邊。際涯:邊。(際、涯的區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12)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或早或晚(一天裡)陰晴多變化,氣象萬千(照譯)。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暉:日光。陰,陰天。氣象,景象。萬千,千變萬化。

(1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這。則,就是。大觀,雄偉景象。

(14)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完全,詳盡。矣,語氣詞“了”。

(15)然則北通巫峽:然則:雖然如此,那麼……。北:向北

(16)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

(17)遷客騷人,多會於此:遷客,謫遷的人,降職遠調的人,這裡指僅指政客。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為騷人。會,聚集。於,在。此,這裡。

(18)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覽,觀賞。得無……乎,莫非……吧。異:不同

(19)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話的開頭引起另一層論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又如”。淫雨,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20)開:放晴。

(21)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陰,陰冷。濁,渾濁。排空,衝向天空。

(22)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光耀。

(23)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嶽,高大的山。潛,潛藏。形,形跡。

(24)檣傾楫摧:桅杆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杆。楫,槳。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6)斯:這個。

(27)則,就。有,產生。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國,國都。畏,害怕,懼怕。憂,擔憂。讒,讒言。譏,譏諷。

(28)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蕭然,淒涼的樣子。感,感慨。極,到極點。而,順接連詞。

(29)至若春和景明: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

(30)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驚,起伏。這裡有“起”、“動”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一,一片。萬頃,極言其廣。

(3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群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

(33)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芷:一種香草。汀:水邊平地。

(34)鬱郁:形容草木茂盛。“青”通“菁”。

(35)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而或,有時。一,全。

(36)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37)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這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璧,圓形的玉。

(39)漁歌互答: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答,應和。

(40)何極:哪有窮盡。

(41)心曠神怡:曠,開闊。怡,愉快。

(42)寵辱偕忘: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偕,一起;一作“皆”。寵,榮耀。

(43)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臨,迎著。

(44)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45)嗟夫:唉。

(46)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7)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異,不同於。為,這裡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49)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50)處江湖之遠: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之:定語後置的標誌。

(51)是:這樣。

(52)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先,在……之前;後,在……之後。其必,一定。

(53)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微,沒有。斯人,這樣的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編輯本段]4。詞義現象

古今異義:

1。微 古義:沒有。 例句:微斯人

今義:細小。

2。氣象 古義:景象。 例句:氣象萬千

今義:大氣的狀態和現象。

3。越 古義:及,到。 例句:越明年。

今義:越過。

4。制 古義:規模。例句:增其舊制。

今義:制度。

5。備 古義:完全,詳盡。 例句:前人之述備矣。

今義:準備。

6。景 古義:日光。例句:至若春和景明。

今義:景物。

7。嘗 古義:曾經。例句: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今義:品嚐。

通假字:

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 : 通 “囑”,囑咐。

百廢具興 具: 通 “俱”,全,皆。

一詞多義:

1。以 來:屬予作文以記之

因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觀 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景色: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一 一片:一碧萬頃

全,都:長煙一空

4。開 放晴:連月不開

開啟:開我東閣門

開設,設定:旁開小窗

5。則 那麼:然則何時而樂耶

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於是,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6。極 極點:感極而悲者矣

盡:此樂何極

7。或 有時候:而或長煙一空

或許,也許:或異二者之為

8。為 行為,活動:或異二者之為

做,為:全石以為底

9。空 天空:濁浪排空

消散:長煙一空

10。通 順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峽

11。和 和樂: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12。極 盡:南極瀟湘

十分:感極而悲者矣

詞類活用:

1.百廢俱興(形作名,各種廢棄的事)

2。先天下之憂而憂(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之先)

3。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4。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說別人壞話)[編輯本段]主旨分析

本文透過對岳陽樓周圍景象的描寫,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分析,表達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同時規箴友人滕子京。[編輯本段]5。段意總結

第一段記述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 。

第二段描寫岳陽樓之大觀由此過渡到登樓覽物之情。

第三段描寫湖上久雨陰晦的淒涼景象以及“遷人騷客”登樓睹此的傷感心情。

第四段寫湖上春光明麗的歡快景象以及“遷人騷客”登樓覽之的喜悅心情。

綜上所述,二至四段描寫了岳陽樓的美景,抒發了作者對岳陽樓美麗景色的讚美之情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礪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負(以“古仁人”為楷模,憂國憂民),表露其博大襟懷、堅強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為人要有寬闊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激勵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憂國憂民,無私奉獻。

主題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一提起岳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陽樓記》,想到其中表明範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讚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注給了范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編輯本段]6。文章成語

百廢俱興:俱:全,都。許多已經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政通人和: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形容國家穩定,人民安樂。

氣象萬千: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心曠神怡: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浩浩湯湯: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先憂後樂: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後。

波瀾不驚:比喻局面平靜、形勢平穩,沒有什麼變化或曲折。

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豔麗。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陰風怒號:陰冷的大風呼嘯著。

一碧萬頃: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編輯本段]7。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死後諡號:文正。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吳縣(今屬江蘇)人。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

范仲淹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 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諡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寧變法”(即王安石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蹟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范仲淹一生的論著很多,詩,詞,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愛國憂民,反映社會現實的好作品。名篇有散文《岳陽樓記》,詞《漁家傲》,詩《江上漁者》等等。[編輯本段]8。整體感知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資、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長江支流,煙波浩淼,湖山輝映,自古以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洞庭湖與長江匯合之處,枕山帶湖,為巴、蜀、荊、襄之要衝。北宋慶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應朋友之約,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岳陽樓記》於是誕生。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寓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2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何等的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3~4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奔湧跳躍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悽楚。這裡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霪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怎能不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儘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充套件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歎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瞭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古文觀止》的作者總評本文說:“岳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將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後文憂樂一段正論。”這一評語確實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實質。[編輯本段]9。問題研究

1.本文的立意和構思有什麼特點?

據史料記載,滕子京函請范仲淹作記,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並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但《岳陽樓記》卻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閒筆漫敘,實際上卻大有深意。滕子京與范仲淹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進士,兩人交誼頗厚。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他到嶽州後,“憤鬱頗見辭色”,別人慶賀岳陽樓將落成,他卻回答說:“落甚成?只待憑欄大慟數場。”可見他的情緒極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委婉地規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敘議結合的風格。

2.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幼年喪父,生活貧苦,卻刻苦讀書,少有大志。據《宋史》記載,他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歐陽修給他寫的墓碑文也說:“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譭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語,而藉《岳陽樓記》一文廣為人知。“先憂後樂”的思想,究其淵源,即是儒家的仁愛思想。孟子就曾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思想進一步發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從政生涯,始終踐行了這一信念。例如,天聖七年(1029),30歲的范仲淹還在沒有資格進諫的小小秘書閣校理任上,就上書諫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為章獻太后朝拜上壽;第二年又直接上書請章獻太后還政退位——那時章獻太后正垂簾聽政,權傾朝野,滿朝文武,“無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貶離京,三年後才回來。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進《百官圖》,指斥宰相呂夷簡結黨營私,任用讒佞,反被誣為“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又遭貶斥,連為他鳴不平的歐陽修等人也被貶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幾十年,數遭貶黜,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祿,在家鄉買“義田”千畝,救濟貧窮的族人,而自己卻貧苦一生,以至於死時“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為民請命,憂民之憂,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

3.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有什麼作用?

本文全篇僅368字,卻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託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於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內容和寫法。如以“前人之述備矣”一語帶過無數敘述,以“然則”一語引出“覽物之情”,以“或異二者之為”展開議論話題,等等,千迴百轉,層層推進,敘事言情都入化境。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駢散結合的?

這篇記文以單行散句為主,間以駢偶短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練。散句駢句的運用,依文章內容而變化。如開頭結尾的敘述文字用散句,莊嚴而質樸;中間寫景狀物的語句多用駢句,辭彩華美,音韻和諧;議論抒情語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揚頓挫,富於變化。這樣,駢散交替,敘議結合,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5。 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並不存在,那作者為何要議論這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結合作者當時被流放的背景,顯然“古仁人”在某種情況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應合了“古仁人”擁有的堅定意志和不為外借所動搖的品格。也表明這一類人的境界是不為自己進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議論這個人物。

6。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7。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是:去國還鄉,憂讒畏飢

求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的練習題蕭瞳璇 2009-11-03

1、這篇散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景物的?具體寫了哪些景物?

以遊覽的先後次序來描寫的。先寫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寫近處潭中景象,然後寫遠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後寫潭上氣氛。具體描寫了石潭、潭水、游魚和溪流。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麼?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遊者相樂。

3、潭上有什麼景物?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4、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作者觀魚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遊覽到最後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作者對游魚的那種“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時心情是快樂的,而“寂寥無人,悽神寒骨”的描寫中流露出淒涼憂傷的心情。

5、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採用了什麼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成什麼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有什麼辭格?

6、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

(2)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

(3)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

(4)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

7、作者為什麼將這個無名小水潭命名為“小石潭”?

(扣住作者貶居時的心境去品析,對照文章內容分析)

8。本文主旨:生動寫出了小石潭的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

9。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小石潭的水為什麼這麼清澈?

(因為有游魚的活動,周圍樹木的保護,而且小石潭是活水)

10。小石潭記中表現喜的句子有

心樂之

似與遊者相樂

編輯本段相關練習

小石潭記

基礎訓練 時間:10分鐘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篁( huang)竹 清洌( lie) 佁( yi)然 翕(xi )忽

為坻(zhi ) 幽邃(sui ) 俶( shu)爾 差 (ci )互

卷( )石底以出 寂寥( )無人

二.填空

1.《小石潭記》的“記”是一種文體,可記敘描寫,也可 ,是屬於 的範疇。

2.《小石潭記》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長於寫 ,本文是

他 的第四篇。

3.本文的寫作順序是:發現小石潭 、 、潭中的氣氛。

4.從文中可知同遊小石潭的共有 人。

5.下面各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為 為坻為嶼 為宮室器皿 B 之 乃記之而去 餘聞之也久

C乃 乃記之而去 乃不知有漢 D 爾 俶爾遠逝 惟手熟爾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環 如鳴佩環_____________ 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樹環合_________ _ 以其境過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 4.可 明滅可見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 _

四.翻譯下列句子

1.皆若空遊無所依。

答:

2.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答:

提高訓練 時間:10分鐘

五:課內閱讀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 佁然不動_________ (2) 俶爾遠逝___________________

(3) 悄愴幽邃_________ (4) 以其境過清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1) 全石以為底

答:

(2)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答:

3、下列是對本文的分析,其中不準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採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環境的清幽。

B、文中採用了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筆墨經濟,語言優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從各個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徵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動。

D、本文所寫景物,透出作者與同遊人的高興愉悅的心情。

4、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1) 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答: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樣的?

答:

(3) 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答:

(4) 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答:

5、“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麼氛圍,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

6、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觀魚時和遊覽到最後所描寫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發生了變化,你認為作者的心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可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理解分析)

答:

《小石潭記》答案:

一、huáng liè yǐ xī chí suì chù cī quán liào

二、①抒情議論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遊記 《永州八記》 ③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④六 ⑤B

三、1、(1)玉環、環繞 (2)清涼、悽清 (3)大約、可能、(4)可以、能夠

四、1.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都沒有。

2.因為這裡的環境過於悽清,不能夠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它的位置就離開了。

五1、(1)愣住的樣子 (2)忽然 (3)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 (4)悽清,冷清清

2、(1) (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2)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

3、D 4、(1)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2)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3)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4)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5、悽清寂靜 寂寞憂傷 6、作者瀏覽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歡快的,但一經悽清環境觸發,憂傷、悲涼隨之而來。

回答者: 不二清靈 - 實習生 一級 2008-9-24 21:30

1、注音:

篁( ) 佩( ) 冽( )

坻( ) 嶼( ) 佁( )

翕( ) 邃( ) 寥( )

俶( ) 愴( ) 甚(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紅的詞語。

①下見( )小潭 ②隔篁竹( ) ③如鳴佩環( )

④心樂之( ) ⑤水尤( )清冽( )

⑥近岸,卷石底以出( )

⑦青樹翠( )蔓( ),蒙( )絡( )搖( )綴

⑧參差( )披拂。 ⑨潭中魚可( )百許( )頭。

⑩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 ⑾佁然( )不動;

⑿俶爾( )遠逝 ⒀潭西南( )而望,

⒁鬥( )折蛇( )行

⒂寂寥無人,悽神寒( )骨,悄愴( )幽( )邃( )。

⒃以( )其境過清( ),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

⒄隸而從( )者……

3、填空:

(1)《小石潭記》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學家,世稱“柳河東”,“________”之一,本文按遊覽的順序生動地描寫出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謐,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的孤悽之情。此文寫於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期間,這一時期所寫山水遊記統稱________。

(2)課文多角度描寫景物,其藝術手法主要有:①點面結合。如寫石:“________”是面,“為坻、為嶼、為堪、為巖”是點。②遠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是遠,“下見小潭”是近。③動靜結合。如寫魚:“影布石上”是靜,“________”是動。④虛實相生。如“潭中魚可百許頭”表面寫________,實為寫________,以實寫虛,虛實相應成趣。

4、選出沒有比喻意義的一句是( )

A、如鳴佩環,心樂之

B、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C、卷石底以出

5、分析理解不恰當的是( )

A、作者隔著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聲吸引了他。

B、“全石以為底”就是說潭底全部都是石頭。

C、“寂寥”、“悽”、“寒”等次其實都是寫心靜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種孤獨感。

D、文章表現了高潔、幽邃、淒涼之美。

6、下列加紅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

A.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B.斗折蛇行(像蛇一樣)

C.不可久居(居住) D.影布石上(映)

7、翻譯下列句子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4)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5)佁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

8、回答問題:

(1)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遊記,試說說作者觀魚和遊覽結束時的不同,心情。

答:

(2)作者透過寫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的環境,意在表現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3)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句子:

理由:

(4)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5)第四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6)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附參考答案:

1、篁(huáng) 佩(pèi) 冽(liè) 坻(chí) 嶼(yú)

佁(yǐ) 翕(xī) 邃(suì) 寥(liáo) 俶(chù)

滄(chuàng) 甚(kān)

2、①下見(看見)小潭 ②隔篁竹(竹林) ③如鳴佩環(好像)

④心樂之(以……為樂) ⑤水尤(格外)清冽(清涼)

⑥近岸,卷石底以出(而)

⑦青樹翠(翠綠)蔓(莖蔓),蒙(覆蓋)絡(纏繞)搖(搖動)綴,

⑧參差(高低不平)披拂。 ⑨潭中魚可(大約,大概)百許(左右)頭。

⑩日光下澈,影布(映)石上 ⑾佁然(呆呆的樣子)不動;

⑿俶爾(忽然)遠逝 ⒀潭西南(向西南)而望,

⒁鬥(像北斗星一樣)折蛇(像蛇一樣)行

⒂寂寥無人,悽神寒(使……寒)骨,悄愴(憂傷的樣子)幽(幽靜)邃(深遠)。

⒃以(因為)其境過清(悽清,冷清),不可久居(停留),乃記之而去(離開)。

⒄隸而從(跟隨)者……

3、(1)《柳河東集》 柳宗元 子厚 河東 “唐宋八大家”之一 《永州八記》

(2)①全石以為底 ③俶爾遠逝 ④魚 水

4、C

5、B “全石以為底”的意思是以一整塊石頭為底。

6、C

7、(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好像在空中游動,周圍什麼也沒有。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裡。

(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4)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5)佁然不動,椒爾遠逝,往來翕忽。

(魚)時而靜止不動,時而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8、(1)觀魚和遊覽結束時的不同心情,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而本文中,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悽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調。作者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他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暫時的歡快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又會流露出來

(2)意在表現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

(3)舉例:句子: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理由:這幾句描寫游魚,動靜結合,充分顯示出游魚的情趣;也間接地表現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可以從寫法、修辭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其他例子: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小石潭的極幽、極佳的景緻。佁然不動,寫出魚兒的靜態。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寫出潭中魚的歡快嬉戲。斗折蛇行,寫出溪流形狀的曲折。明滅可見,寫出溪流情態時隱時現。犬牙差互,寫出小溪兩岸的高低不平。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寫出了作者抑鬱憂傷之情。)

(4)課文的寫作順序是: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小石潭的特點:幽靜。

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幽深冷寂,孤悽悲涼。

(5)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裡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裡,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悽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6)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孤悽悲涼心境的反映)——寓情於景。

求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的練習題hasfriend 2009-10-25

基礎練習

1、根據拼音寫漢字。

huáng( )竹 清liè( ) yǐ( )然 xī( )忽

寂liáo( ) 悄chuàng( ) 幽suì( )

2、翻譯下列句中的加點的詞。

⑴潭中魚可百許頭 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 ___________

⑶以其境過清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⑷不可久居 ___________

⑸乃記之而去 __________ ⑹隸而從者 ___________

3、翻譯下列句子。

⑴如鳴佩環,心樂之。

⑵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寫,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圍,同時抒發作者政治受挫遭貶後憂傷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寫游魚靜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寫游魚動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練習

5、跟隨作者遊歷了小石潭後,你對此地的整體感覺如何,能具體談談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寫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於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生動細緻的描繪。如第2段對潭水的描寫,整段文字沒有一個“水”字,但無一處不在寫水。請你就此做些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遊小石潭時,作者的心情有什麼變化?結合你對作者的瞭解,說說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心情變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聯絡上下文,再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說說看,為什麼小石潭的水聲“如鳴佩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轉折。而這一轉折卻造就了他輝煌的文學成就和成熟的哲學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為永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什麼?請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練習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張岱,身為明朝遺民,在避居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作後,凡記述過去行旅的文字,都標寫明朝紀年。】,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餘劃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①更定,gēng,相當於現在八點左右;②擁毳衣爐火,cuì,穿著細毛衣,帶著爐火;③霧凇沆碭,wùsōnghàngdàng,霧氣結成的水珠,一片白茫茫;④一痕,一點痕跡;⑤粒,米粒,形容船中人像米粒一樣小;⑥白,酒杯;⑦客此,在此做客。】

10、本文的景物描寫也很有特色。用心品讀“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呢?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末舟子的一句“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讀來是意味深長。曹雪芹在他的鉅著《紅樓夢》開篇中寫道:“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從文中,你讀出作者哪裡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的練習題非洲平頭哥大戰眼鏡蛇 2009-10-25

小石潭記:1 找出描寫水清澈的句子

答案: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

岳陽樓記:最能體現作者的曠達的句子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求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的練習題似晨樂橙 2009-10-25

小石潭記:

1。描寫了小石潭怎樣的氣氛,透露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孤悽悲涼的景色和氣氛,在這種境界裡透露出作者貶局生活的孤悽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應,我們可以看出封建社會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2。之前寫道“心樂之”,後來又寫“悄愴幽邃”二者是否矛盾,說明了什麼?

答:作者這一樂一憂並不矛盾。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自然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排解心中的愁緒。但這種來自山水的歡樂只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又會流露出孤悽悲涼的心情。

(岳陽樓記沒學過 所以不知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