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3-01-29

改變歷史的50種植物農人紅星哥 2022-10-16

1。現在有哪些植物 改變著世界

植物能改變世界嗎?

151年前,英國人理查德·斯普魯斯來到巴西。在亞馬遜河熱帶雨林裡,採集到一棵完整的小樹——它的樹皮光滑平坦,開黃綠色小花。割開樹皮,裡面流出白色的黏稠物質。理查德把這棵不起眼的小樹帶回了英國皇家植物園,便轉身去了南美。

儘管在6世紀的壁畫上,就有阿茲克特人(現在的墨西哥人)向部落首領奉獻生膠的場景,但人類真正認識到橡膠的巨大價值,也不過就是200年之內的事。

1823年,一個叫麥金託什的工人不小心把橡膠溶液沾到衣服上,意外發現能夠防水。於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件能擋雨水的衣服誕生了。直到今天,英語中的“雨衣”一詞,還叫做麥金託什(mackintosh)。

1887年,約翰·博伊德·鄧洛普在幫兒子修理腳踏車的過程中,靈機一動,發明了充氣輪胎,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發明。兩年後,愛德華·米其林也在一次修理腳踏車輪胎的過程中,想到可以把輪胎做成可拆換的,由車主自己修理。1891年,米其林申請了這項輪胎改革專利,從此,人類對橡膠的需求劇增。如今,米其林公司已是世界上著名的跨國公司巨頭。

因為橡膠樹,因為有了橡膠、橡膠輪胎,整個世界從此“轉”了起來。

誰說植物不能改變世界?在資本全球化程序中,改變世界的植物,何止橡膠一種!

今天吞雲吐霧自得其樂的菸民們,大概無法想象歐洲第一個菸民羅德里格的遭遇:他隨哥倫布船隊從美洲回到家鄉之後,很不理智地在眾目睽睽之下點燃了那些神奇的葉子,他的鼻子、嘴巴冒出濃煙,“鄰居們嚇得魂飛魄散”。他被關進監獄,等到他出來的時候,鄰居們早已學會了吸菸。在大量金錢與生命被菸草捲走之後,越來越多的主動或被動吸菸的消費者把菸草公司告上法庭。但菸草貿易早已改變了世界格局,特別是英國與北美之間的關係。

能夠製出甘美甜糖的甘蔗,被哥倫布引入加勒比海地區後,成為新興的產業,由此需要的大量廉價勞動力,引發了非洲黑人最苦難的血淚史。能夠開出白色花朵的植物——棉花,引起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變革之一——工業革命。至於有著先苦後甜奇怪味道的中國茶葉,更是誘發了西方對東方財富的掠奪。由茶葉和罌粟這兩種植物引發的戰爭,改變了整個中國的近代史。

雖然在人類眼中,植物沉默無語、逆來順受、任由宰割,但事實上,菸草、甘庶、棉花、茶、罌粟、金雞納樹、橡膠樹這些植物,毫不誇張地說,已經改變了世界。從中,我們看到人類的好奇、貪慾、血腥、暴力、罪孽。當然,還有彷徨、無助、脆弱、多疑。植物的歷史,折射出人性的善,也折射出人性可怕的惡。這些,都是抹不去的歷史。

最近,“神舟六號”搭載的柴油樹苗長勢良好。“根據科學研究,從這種柴油樹種子中榨出的油,結構同石油相似,只需稍加提煉和加工就能得到柴油,但目前產量太低,無法大規模種植和生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負責“神六”搭載種苗試驗的研究員沈世華博士希望,透過太空旅行,把柴油樹苗的產量提高几倍。

瞧,也許這就是下一種改變世界的植物!

2。列舉五種中國特有的觀賞植物 急~懸賞50分

中文名:梅花 科屬分類 域:真核域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薔薇科 亞科:梅亞科 屬:李屬 種:梅 形態特徵 株高約5-10米,幹呈褐紫色,多縱駁紋。

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

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

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幹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 產地分佈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

野梅在中國分佈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臺北區。為落葉喬木。

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溼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

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

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佈。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溼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

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

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品種分類 (一)梅花品系分為四大系:1真梅系、2杏梅系、3櫻李梅系、4山桃梅系 (二)六大類:1直枝梅類、2垂枝梅類、3龍游梅類、4杏梅類、5櫻李梅類、6山桃梅類 ( 前三類屬真梅系其餘各類分屬各系) (三)19個型別:1直枝梅類分品字梅型、小細梅型、江梅型、宮粉型、綠萼型、玉蝶型、硃砂型、黃香型、灑金型 2垂枝梅類分粉花垂枝型、五寶垂枝型、殘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紅垂枝型 3龍游梅類分玉蝶龍游型 4杏梅類分單瓣杏梅型和春後型 5櫻李梅類分美人梅型 6山桃梅類分山桃梅型 植物名稱:桂花樹(杭州市市花) 【中文別名】木樨、月桂、金桂、巖桂、九里香、七里香 【科屬分類】木犀科,木犀屬, 【桂花之鄉】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 桂花 又名“月桂”、“木犀”。種葉對生,多呈橢圓或長橢圓形,樹葉葉面光滑,革質,葉邊緣有鋸齒。

樹冠圓球形。樹幹粗糙、灰白色。

花簇生,3一5朵生於葉腋,花期9——10月,多著生於當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香氣特濃。 桂花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四種: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

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 漢中的漢桂,是桂花中的佼佼者,馳名中外,享譽九州。

產區分佈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和中部,現廣泛栽種於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其適生區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中國西南部、四川、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佈。

喜溫暖溼潤的氣候,耐高溫而不甚耐寒,為亞熱帶樹種。桂花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是我國特產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

中國有20多個城市以桂花為市花。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

形態特性 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葉對生,橢圓形、卵形至披針形,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

葉革質,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幼葉邊緣有鋸齒。花簇生,3一5朵生於葉腋,多著生於當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著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黃、橙紅等色,香氣極濃。

花簇生葉腋生成聚傘狀,花小,黃白色,極芳香。樹皮光滑呈灰色。

單葉對生,革質光亮,葉形及葉緣因品種而不同,葉形橢圓至橢圓狀披針形,葉緣有全緣或具鋸齒。花腋生呈聚傘花序,花形小而有濃香,花色因品種而異。

有生長勢強、枝幹粗壯、葉形較大、葉表粗糙、葉色墨綠、花色橙紅的丹桂;有長勢中等、葉表光滑、葉緣具鋸齒、花呈乳白色的銀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鬱;生長勢較強、葉表光滑、葉緣稀疏鋸齒或全緣、花呈淡黃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月-10月與上列品種同時開花外,還可每2個-3個月又開一次的四季桂。丹桂和四季桂,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

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根系發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

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異;插條埋入土中各處易生不定根,但無明顯主根。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因久常呈灌木狀。

密植或修剪後,則可成明顯主幹。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時顯出皮孔。

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談;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形、倒卵形、披針形、倒披針形、長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桂花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

3。改變了世界的四種植物是什麼

讓世界上癮的菸草

菸草源自美洲,隨著哥倫布船隊的返航傳到歐洲。它之所以能被普遍接受,一方面是人們曾認為它有神奇的藥效。16世紀的歐洲,幾乎所有醫生都把菸草當“神藥”使用 。用來醫治牙痛、腸寄生蟲、口臭、破傷風甚至癌症。另一方面,吸菸具有獨特的自娛自樂功能,深受貴族和老百姓喜歡。

掀起兩場重要戰爭的茶葉

1559年, *** 人把茶葉帶到了歐洲。在當時,飲茶當屬貴族生活的一部分,價格高昂。17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了與中國人從事茶葉貿易的特許經營權,但只能用白銀購買。為籌措白銀,東印度公司竟向中國非法輸入鴉片,對中國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終導致鴉片戰爭的爆發。而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同樣是茶葉。

導致人類大遷徙的甘蔗

新航路開闢後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種植甘蔗。並從非洲運進大量奴隸來進行勞作。16世紀以後的300年間,從非洲販賣到美洲從事包括種植甘蔗在內的大種植園勞動的奴隸高達1170萬人,最終僅有980萬人活了下來。加勒比海地區乃至南美地區的人口構成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養活了世界的土豆

土豆的原產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新航路的開闢者把它帶到了歐洲,隨後便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併成為世界的第四大農作物。土豆對世界的意義在於它養活了更多的人,其畝產量是穀物的3-4倍。

4。地球植物的演變 閱讀答案

我們生活的地球,到處都有生物足跡,萬物展現著生命的活力。那麼,今日地球上形形 *** 的生物是如何產生的呢?生命在地球上是怎樣開始的呢?

多少世紀,生命起源這個誘人之迷始終吸引著人們去探索、去研究。在生命起源的問題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始終沒有停止過。科學和宗教,完全敵對,不可調和。

人們研究了過去居住在地球上那些動物和植物殘餘的化石,證明了生物一直在演變,在進化。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和現在的生物完全不一樣,年代越是離現在久遠,那個時代的生物就越低階,越簡單。

恩格斯提出了關於生命起源的科學概念,他肯定了生命界和非生命界的統一性,他把生命看成是發展的產物。他給生命下了一個光輝的定義,他斷定了蛋白質是物質的生命攜帶者。一九五二年,米勒經過科學實驗證實了由原始大氣演變為生命物質的過程,給唯心主義以致命一擊。生命起源的科學規律也越來越為更多的人們所認識和接受了。

大約30億年前,地球上已出現了植物。最初的植物,結構極為簡單,種類也很貧乏,並且都生活在水域中;經過數億年的漫長歲月,有些植物從水中轉移到陸地上生活。陸地上的環境條件不同於水中,生活條件是多種多樣的,而且變化很大。

比如說,植物在水中生活時,用身體的整個表面吸收養料,而在陸地上就需要專門的器官,一方面從土壤吸收水分和礦物質,另一方面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氧氣。

一、植物在進化的過程中,不斷地與外界環境條件作鬥爭。環境不斷在發生變化,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也必然會跟著發生變化。二、由於某些地理的阻礙而發生的地理隔離,如海洋、大片陸地、高山和沙漠等,使許多生物不能自由地從一個地區向另一個地區遷移,這樣,就使在海洋東岸的種群跟西岸的種群隔離了。隔離使得不同的種群有機會在不同條件下積累不同的變異,由此出現了形態差異、生理差異、生態差異或染色體畸變等現象,從而實現了生殖隔離。這樣,新的種類就形成了。三、在自然條件下,植物透過相互自然雜交或人類的長期培育,也使植物界不斷產生新型別新品種。今天,在海洋、湖沼、南北極、溫帶、熱帶、酷熱的荒漠、寒冷的高山等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我們到處都可以遇到各種不同的植物,它們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以及顏色、習性、繁殖能力等,都是極不同的。所有這些都表明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多樣性,因而形成了形形 *** 的不同種類的植物。

經過研究發現,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洋中最早出現的植物是藍藻和細菌,它們也是地球早期出現的生物。它們在結構上比蛋白質團要完善得多,但是和現在最簡單的生物相比卻要簡單得多,它們沒有細胞的結構,連細胞核也沒有,它們被稱為原核生物,在古老的地層中還可以找到它們的殘餘化石。

地球上出現的藍藻,數量極多,繁殖快,在新陳代謝中能把氧氣放出來。它的出現在改造大氣成份上做出了驚人的成績。在生物進化過程中,逐漸產生了自己能利用太陽光和無機物製造有機物質的生物,並且出現了細胞核,如紅藻,綠藻等新型別。

藻類在地球上曾有過一個幾萬世紀的全盛時代,它們的植物體組織逐漸複雜起來,達到了更完善的程度。

由於氣候變遷,生長在水裡的一些藻類,被迫接觸陸地,逐漸演化為蕨類植物,這一時代以後便出現了裸子植物。大約一千千百萬年以前,在地形上爆發了一個植物界最大的家族——被子植物。它們快速發展起來,整個植物面貌與現代植物已非常接近,直到現在,還是被子植物的天下。

就這樣,植物在漫長的歲月中,幾經巨大而又極其複雜的演變過程,幾經興衰,由無生命力到有生命力,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才出現了今日形形 *** 的植物界。

地球上最早的陸生植物化石出現在晚志留紀至早泥盆紀的陸相沉積物中,表明距今4億年前植物已由海洋推向大陸,實現了登陸的偉大歷史程序。植物的登陸,改變了以往大陸一片荒漠的景觀,使大陸逐漸披上綠裝而富有生機。不僅如此,陸生植物的出現與進化發展,完善了全球生態體系。陸生植物具有更強的生產能力,它不僅以海生藻類無法比擬的生產力製造出糖類,而且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大量吸收大氣中的CO2,排放出大量的遊離氧(O2),從而改善了大氣圈的成分比,為提高大氣中游離氧量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4億年前的植物登陸是地球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植物的登陸成功,便沒有今日的世界。

5。隨著時間的流逝,植物分類有哪些變化

植物最早按照是否有藥用價值或其他用途進行分類。

監察官加圖 (Cato the Censors前234—前149)的著作《農業志》列出了 125種植物 , 是最早的羅馬植物誌之一。加伊烏斯、普林尼、塞坤杜斯(GaiusPliniusSecundus,23—79) ,又名老普林尼,其著作《博物志》發表於1世紀。

該書為最古老的古代重要植物誌之一,共描述了 1000多種植物。隨著發現的植物越來越多,其分類也日趨複雜。

1583年,最早的植物分類學家之一、義大利植物學家克薩皮納斯(Caesalpinus,1519—1603)根據不同的特性,如葉片構造、種子果實外表, 對1500種植物進行了分類。 約翰、雷(John Ray, 1627—1705)是第一位按照植物多重相似性與特點進行分類的植物學家。

其著作——《植物史》發表於1686年一1704年間 ,書中對18000多種植物進行了詳細分類,並區別了單子葉與雙子葉開花植物。法國生物學家J、P、德、特納福特(J、P、deT0urnef0rt, 1656—1708)最早在“科”與種”之間引入“屬”。

他的分類系統有700屬,共包括9000種。1753年, 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出版了《植物種志》。

該書按照繁殖特點將植物整理為24綱。今天,林奈的雙名法仍然是應用最普遍的動植物分類系統。

然而,這種系統往往無法反映自然關係,因此被認為是人工分類法。 18世紀晚期,人們提出了幾套自然分類系統。

法國植物學家安東尼、勞倫、德、朱西厄(AntoineLaurent de Jussieu, 1686—1758)出版了著作《植物屬志》。1824年,瑞士植物學家奧古斯丁、彼拉姆斯 ‘德、堪多(Augustin Pyrame de Candolle,1778—1841 )著手編寫了《植物界自然系統概論》, 前後歷時50年才完成。

1862年一1883年,英國植物學家喬治、邊沁(Gee Bentham,1800——1884)禾口約瑟夫’ 道爾頓、虎克(Joseph Dalton H00ker, 1817—1911 )出版了另一個版本的《植物屬志》。19世紀晚期,查爾斯、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開始影響植物分類。

第一個主要植物自然分類系統出現於19世紀末。1887年一 1915年, 德國植物學家阿道夫、恩格勒(AdolfEngles 1844—1930)與卡爾‘勃蘭特(Karl Prantl,1849—1893)發表了《植物自然分科志》。

該系統是最完整的自然分類系統之一, 且21世紀仍在使用。 作者識別 了約10萬種植物,並按照推測的進化順序進行了羅列。

植物分類系統在20世紀也有所發展。一些系統開始注重植物群體,尤其是開花植物,而不再是所有植物。

查爾斯、貝西(Charles Besses 1845—1915 )是20世紀早期第一位提出植物分類系統的 美國科學家。 支序分類學是目前最新的分類方法之一。

它通常指一套 概念和方法,用以描述進化分支結構的進化分枝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