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一首有關“蓮”的詩歌(先寫原詩,後寫賞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0-24

賞析一首有關“蓮”的詩歌(先寫原詩,後寫賞析)hjfhhq 2006-09-23

採蓮曲二首(其二)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採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採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豔豔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採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一開頭就巧妙地把採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裡寫的是採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豔的風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豔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採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豔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成一體,讀者彷彿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採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豔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採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又帶有濃郁的童話色彩。

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採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採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豔豔荷花之中。“始覺有人來”要和“聞歌”聯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於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了。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採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賞析一首有關“蓮”的詩歌(先寫原詩,後寫賞析)yayafiona 2006-09-27

曲池荷 唐 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贈荷花 唐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採蓮曲 唐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和文與可菡萏軒 宋 蘇軾

開花濁水中,抱性一何潔。

朱檻月明時,清香為誰發?

荷花 宋 陸游

南浦清秋露冷時,凋紅片片已堪悲。

若教巨眼高人看,風折霜枯似更奇。

蓮的文化 劉靜波

梅蘭菊竹,多為文人雅士所喜愛;而蓮花卻為更多的不同階層的人所喜愛。文學作品中,詠蓮的詩詞很多,而且寫得也美,如:“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早晨的陽光,把凝聚在荷葉上的露珠吸乾了,圓圓的粉紅色的花苞隨著晨風的輕拂,漸漸舉了起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詩情畫意。

在眾多的詠蓮文字中,最為人稱道的應推宋人周敦頤的《愛蓮說》,他把蓮人格化了:“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他把自己的品格、自己的願望及自己的美學觀念,統統融匯在蓮花裡了。

蓮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是情理之中的。春蘭、秋菊、臘梅,還有國色天香的牡丹諸花,也稱君子之花、高雅之花,也有其某些象徵意義,但它們畢竟只能供觀賞。而蓮除觀賞價值外,還有更廣泛的實用價值。其子、其根可入藥,可作佳餚,是餐桌上的美味。所以在人們的日常物質文化生活中,蓮佔有相當的地位,並且大踏步進入佛門聖地。佛家崇善、崇美、崇潔淨,選中蓮花作為象徵和代稱,可謂慧眼獨具。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坐在象徵聖潔的蓮花座上,並且還演義出與蓮花有關的傳說:釋氏母親懷孕滿月,遊園時攀無憂樹,樹下忽然開出蓮花,大如車輪,此時釋氏便從母親的右肋生出,坐在蓮花上。佛教經書也有不少冠以蓮花二字,如《妙法蓮華經》等。也有不少僧人取潔白純真美麗之意,以蓮為名,以蓮為寺,以蓮為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