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詩品序》的釋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1-06

請教《詩品序》的釋文!WZWHATER 2008-10-19

太長了找不到,挑主要的一段:

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

五言詩在詩歌中有重要的地位,是各種詩體中最有滋味的,所以適合世人的口味。這難道不是因為五言詩在敘述事理、描繪形象、抒發感情、寫景狀物方面,最為細緻貼切嗎?本來詩歌創作有三種方法:一是興,二是比,三是賦。文辭有限而意味無窮,這是興。借物喻志,這是比。直寫其事,狀物寄志,這是賦。充分發揮這“三義”的作用,適當加以使用,以風力為主幹,加以辭藻的潤飾;使玩味它的人,覺得餘味無窮,聽到它的呤諷心中深受感動,這是詩的最高造詣。假如作詩專用比興,毛病在於意思深奧;意思深奧,文辭就不能順暢。如果只用賦體,毛病在於意思淺薄;意思淺薄,文辭就鬆散,輕浮油滑,文辭無所依歸,必然成為蕪雜散漫的累贅了。

主要觀點:《詩品序》中一篇重要的詩論。它包含以下重要的詩學觀點:

其一、“吟詠性情”說。鍾嶸對詩歌和人的感情的關係有深刻的認識,提出: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

其二、在鍾嶸的物感說中包括現實生活這一層意義。造成詩人性情搖盪的原因,應該是自然和社會生活共同使詩人觸動並感發。他說:

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託詩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

其三、“即目直尋”與“自然英旨”說。鍾嶸主張詩歌創作以自然為最高美學原則,提出“即目直尋”說和“自然英旨”說。

其四、“詩有三義”說。“詩有三義”是鍾嶸對文學創作的總體要求。鍾嶸說,“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鍾嶸之“三義”說出自《詩大序》“六義”說,但鍾嶸的“三義”說又有它新的理論貢獻,他把傳統的賦比興排序改為興比賦,突出了“興”的地位,並擴充了興比賦的內涵。

其五、“滋味”說。鍾嶸提出“詩有三義”說,認為要使詩有“滋味”,關鍵在於綜合運用好“賦、比、興”的寫作方法。怎樣綜合運用“三義”呢?“三義”中,他又將“興”放在第一位,並使“三義”綜合運用,這就突出了詩歌的藝術思維特徵。

鍾嶸《詩品》是古代詩話的遠祖,所以它又被稱為百代詩話之祖。它所採用的直尋式的思維方式,意象式的點評方法和具有詩性精神的文論範疇,對於中國古代文論詩性特徵的發展和成熟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上作者不詳)

參照:ftsy。lszyzz。com/yjlw/YJLW/BAA/200601/4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