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嬋娟”代表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0-27

“嬋娟”代表什麼?熱愛健康生活的小米兔 2021-10-16

嬋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án juān。釋義為形容姿態美好;古詩文裡多用來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嚼清商而卻轉,增嬋娟以此豸。”

“嬋娟”代表什麼?

相關說明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透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絡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

“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侷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

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味深長,傳為佳句,“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

許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都可以互相參看。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並不限於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嬋娟”代表什麼?聖誕老東東 2021-10-15

“嬋娟”代表女子,用來形容女子姿態美好。

“嬋娟”的意思:

1、姿態美好貌。

2、指美人。

3、形容花木秀美動人。

4、指花木。

5、形容月色明媚。

6、指代明月或月光。

7、輕盈飄舞貌。

“嬋娟”代表什麼?

《屈原》中嬋娟的形象

嬋娟是屈原的侍女,是一個純潔可愛、天真稚氣的少女。浮生縈雲,她深明大義,愛憎分明,她熱愛屈原,敬仰屈原的品德,遵照屈原的教導做人;她蔑視世俗的榮華富貴,具有不畏權貴的骨氣和敢於鬥爭的勇氣。

在屈原遭到陷害的關鍵時刻,她始終和屈原站在一起,同黑暗勢力作鬥爭,她與宋玉形成鮮明的對照。她不幸誤服了南後陰謀殺害屈原的毒酒,但她卻感到莫大的安慰,因為她把為救屈原而死看作是為祖國獻出生命,看作自己畢生最高的理想。

“嬋娟”代表什麼?孫老闆1982 2019-09-10

嬋娟,指明月

【出處節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蘇軾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白話譯文】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嬋娟”代表什麼?

擴充套件資料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節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被調到密州任職。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鑑賞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

作者既標舉了“ 絕塵寰的宇宙意識”,又摒棄那種“在神奇的永恆面前的錯愕”情態(聞一多評《春江花月夜》語)。他並不完全超然地對待自然界的變化發展,而是努力從自然規律中尋求“隨緣自娛”的生活意義。所以,儘管這首詞基本上是一種情懷寥落的秋的吟詠,讀來卻並不缺乏“觸處生春”、引人向上的韻致。

“嬋娟”代表什麼?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6-01-03

“嬋娟”代表月亮

因為:月亮,皎美、明淨、柔和、恬靜,被視為團圓、美好、光明、

高潔的象徵,文人墨客以極其豐富的想像,賦予了眾多貼切的美稱。

嫦娥奔月的神話,早已為婦孺皆知。傳說嫦娥偷食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藥後,身輕似燕,升空飛往月亮,棲身於上,終年與月宮中搗藥的白兔為伴。後人由是美稱月亮為“玉兔”,推敲詩人賈島《贈智朗禪師》:“上人分明見,玉兔潭底沒。”

另一則傳說是,嫦娥奔月後,變成了蟾蜍月精,故又稱月亮為“玉蟾”,方幹《中秋月》詩中有句雲:“涼霄煙靄升,三五玉蟾秋。”

傳說中有蟾蜍在月宮裡,便以“蟾宮”稱月亮,見李俊民《中秋》詩:“鮫室影寒珠有淚,蟾室風散桂飄香。”

吳剛伐桂的神話,也已為人盡知,傳說吳剛因犯了天條,被罰砍伐月宮中裡的桂樹,然砍缺了馬上長滿,終難砍倒。根據月中有桂樹的傳說,賦予了月亮“桂宮”別稱,沈約在《登臺望秋月》中吟詠:“桂宮嫋嫋落桂枝,露寒悽悽凝白露。”

也因傳說月亮上有桂樹,月亮又有了“桂魄”的美稱,見蘇軾的《念奴嬌·中秋》詞《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中華民族中秋賞月的傳統習俗始於唐朝,據傳唐明皇於八月十五夜夢遊月宮,見金碧輝煌宮府,額書“廣寒清虛之府”,醒後將夢中看到廣寒清虛之府情景告訴群臣,很快流傳朝野。後人因而美稱月亮為“廣寒宮”。蒲松齡《聊齋志異·白於玉》:“童匯入廣寒宮,內以水晶為階,行人如在鏡中。”

眺望明月,如寶玉潔淨無瑕,人們將圓圓月亮美稱作了“玉盤”,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詩“汗漫鋪澄碧,朦朧吐月盤。”

新月西斜,形如彎弓,月亮又得了個“玉弓”的美名,李賀《南園》詩中寫道:“尋常摘句老鵰蟲,曉日當簾掛玉弓。”

白居易則美稱月亮為“玉環”,《和梯沐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環。”

望月之夜,一輪皓月如明鏡高懸,潔勝冰霜,想像特別豐富的大詩人李白,把月亮比作了西王母梳理紅妝用的“瑤臺鏡”。

陸游的《月下作》中,賦予了月亮兩個雅稱“冰輪”與“玉鉤”:“玉鉤定誰掛?冰輪了無轍。”

孔平仲的筆下,月亮稱作了“冰鏡”,《玩月》:“團團冰鏡吐清輝,今夜何如昨夜時。”

鏡,古稱鑑,月亮於是有了“冰鑑”之謂,見元稹的《月》:“絳河冰鑑朗,黃道玉輪巍。”這後一句中的“玉輪”,也是月亮的美稱。

按陰陽學說,日為陽,月為陰,人因稱月亮為“太陰”,與太陽相對而存在,柳宗元《感遇》詩:“坐使春天暮,小星愁太陰。”

“但願人長久,天地共嬋娟”,這是蘇東坡《水調歌頭》詞中的名句,嬋娟,美女也,用以美稱當空明月。

月亮的美稱別號枚不勝舉,除了上面列舉的外,尚有“白兔”、“桂月”、“桂窟”、“桂輪”、“銀鉤”、“金盆”等等。

“嬋娟”代表什麼?秒懂百科精選 2020-12-25

嬋娟:形容姿態美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