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知足常樂”,反方是:“不知足常樂”我是反方!應該怎麼說,跪求資料與教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3-07

辯論“知足常樂”,反方是:“不知足常樂”我是反方!應該怎麼說,跪求資料與教導! εїз 1級 2016-11-30 回答

1. 不提倡“知足常樂”,即既不提倡對物質層面的知足,也不提倡對精神境界、個人修養的知足。

2. 提倡“知足常樂”對社會不利。

人們對社會現狀不知足,就會改進社會弊端,使社會更進步。相反,知足了之後,社會就會失去進步的源泉,從而停滯不前。

3. 提倡“知足”對絕大部分個人不利。

可以保持個人的進取之心,拼搏前進之心。而且,個人對自身工作能力、學習水平、道德情操、精神修養的不“知足”,可以促進個人提高自身素質。

對方可能立論:

1. 縮小概念。提倡有選擇的“知足常樂”,即只講在某方面應提倡“知足常樂”,對另一些不應提倡的方面視而不見,不加以闡釋。

2. 偷換辯題。把知足常樂說成樂觀的生活態度,即知足後還不放棄對事物的追求。

3. 栽贓嫁禍。把現代社會的一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現象歸為不知足之錯。

4. 強加修飾。給知足常樂強加“適度”、“有選擇”等修飾,用“提倡適度的、有選擇的知足常樂”來代替“提倡知足常樂”。

辯駁:

1. 指出對方縮小概念。從全面的角度並闡述現代社會不應提倡“知足常樂”。

2. 清晰定義。“知足”是對現狀感到滿足,感到已經足夠,自然就不會進一步追求什麼。而“知好”是認為現狀很好。但繼續追求與“知好”並不矛盾。

3. 明確邏輯。不知足不代表要去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而追求應用正當手段促成良性競爭,對於上述情況應用法律去規範競爭,而不應用“知足常樂”去扼殺競爭。

4. 指出對方強加出自主觀意願的修飾,而不顧提倡後的實際效果。盲目認為社會對“知足常樂”有符合他們主觀意願的理解。

辯論“知足常樂”,反方是:“不知足常樂”我是反方!應該怎麼說,跪求資料與教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11-29 回答

覺得辯論沒有一個好的辯題完全就是一場鬧劇

又是一場鬧劇

辯論“知足常樂”,反方是:“不知足常樂”我是反方!應該怎麼說,跪求資料與教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11-29 回答

我方的觀點:不知足常樂。

我方認為,現代社會不應提倡知足常樂。這是因為,知足,就是對現狀滿足,而滿足又往往導致不思進取,因此提倡知足常樂,必會給現代社會帶來種種弊端,且帶來的這些弊端非常不利於現代社會的健康發展。

因為知足,所以安於現狀,“知足”在對待物質享受的態度上,不失為一種優秀品質,從兩一意義上講,“不知足者常樂”更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精神,在事業上“不知足”是奮鬥者的哲學,開拓者的寫照,只有不安於現狀的人,才會在奮鬥中嚐到創造的樂趣,才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愛迪生之所以有一千多項發明,被譽為“發明大王”就是因為總是在“不知足”地不懈努力,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因為知足,人們容易滿足現狀,小富即安,不思進取;因為知足,人們便很容易放棄拼搏與努力,也就失去了繼續攀登高峰的動力,不求上進。格魯夫·克利夫蘭曾兩度出任美國總統,可他剛開始時只不過是一名商店的售貨員,如果他滿足現狀,以為當好一名站櫃檯的售貨員能夠養家餬口便足矣,那麼,他就不可能成為美國總統;世界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出身貧寒,他剛進入企業界時只不過是一名鍋爐工,如果他僅僅滿足於燒好鍋爐,當好鍋爐工,那他至多不過是一名稱職的鍋爐工,不可能成為世界鋼鐵大王;福特是一名農莊主的兒子,他的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農民,然而不滿足於現狀的他,卻身無分文地跑到了城市裡闖世界,經過一番拼搏,終於創立了他的福特王國。

奧裡森·馬登說過:“如果一個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讓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滿足,那麼他就不會再努力奮鬥。”這句話真是精闢。大凡成功人士,無不從“不知足”開始起步。人生對他們來說,就是攀登一個又一個的高峰,實現一個又一個一級比一級高的目標的過程。當臺灣王永慶在一家米店當小工的時候,他就給自己定下了要擁有自己的米店的目標。當他成為米店主人的時候,成為一家百貨公司的老闆的目標又擺在了自己的面前。就這樣,王永慶終於成為臺灣的“經營之神”。試想,如果當初他因成為了米店的主人或成為百貨公司的老闆,便“知足”而樂,那麼,王永慶永遠也成不了臺灣的“經營之神”。

物質生活上要想常樂就必須“不知足”。試想,如果原始人對生活都那麼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土處穴居的水平,何樂之有?如果人們都有滿足於現狀,油燈就不會被電燈代替,摺扇也不會被電扇代替,更不會出現代替畜力的汽車,生活得不到改善,社會將停滯不前,快樂從何而來?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從何而來?可見,知足者不常樂。恰恰相反,正是有了不知足的精神,才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科技的進步,促進了社會財富的日益積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飛躍,使得人們常樂!

對於人生的奮鬥目標,則更是不知足者常樂。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一個不斷進取的人在工作、學習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斷前進,取得成就,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而這些,不都是一個人真正常樂的基本條件嗎?不知足的精神,這無形的動力,推動人類進步,推動文明前進,推動社會發展,使每個不知足者常樂。當然,不知足者常樂,並不是對成功不予肯定,也不是說讓人對私利貪得無厭,而是指不滿足現有成績,不安於現狀。任何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知足而不求發展,就會被淘汰。

只有不知足,才會發展、進步,才會適應自然,才會常樂!

永不知足,人們才會給自己制定下一個更高的追求目標,這樣才能擁有不畏艱難敢於拼搏的不竭動力,使成功成為可能;永不知足,人們才會在近期目標達到之後,為自己再製定下一個遠期的、更高的目標;永不知足的人,他的意志、品格、力量和決心在不斷的拼搏和奮鬥中,得到了不斷的鍛鍊和昇華。

如果眼光短淺,目標低下,容易感到滿足,就會使人停步不前,在科學技術一日千里的時代中,要想成為強者,就不能知足,而要不斷進取,否則只能被無情的淘汰。

“知足者”意味著保守和停滯不前,這與當前社會是不協調的,只有“不知足者”才常樂。這才是值得欣賞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