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山不可以久留”?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3-13

為什麼“西山不可以久留”?簡格蘭傑 2015-06-02

熙寧十年至元豐六年。這二年,在徐州做知州,他有個朋友名叫張六驥,別號雲龍山人,在彭城(今江蘇銅城縣)建了一座亭,亭中養有二鶴,早上放出去,晚上又會飛回來,蘇軾常與朋友在亭中飲酒賞玩,因有所悟,故作了一篇「放鶴亭記」。

本文在描寫隱士的情趣,假使是帝王,連愛鶴也會招來禍害;但作為一個隱士,就是縱酒也不要緊,反而可以逍遙自在,過放逸的生活。

第三段敘述隱者和南面王在生活情趣上迥然不同。隱士不但可以養鶴,甚至縱酒,還可以傳名;國君卻不然。

這篇文章,妙在氣勢縱橫,自然清暢,完全是作者性情的流露。放鶴亭並不算是名勝,卻因這篇文章的關係,也同時流傳下來。此篇所言不僅與「超然臺記」不謀而合,同時此文中他道家思想的表現更是顯露無遺。

鶴歸來了,在東山的北面。那下邊有個人,頭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著彈琴。他親自種田過活,把那剩餘的糧食餵你。歸來吧!歸來吧!西山不能夠長久停留。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素〕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客僚吏,往見山人,飲酒於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可與易也。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蓋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垢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周公作酒誥,衛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後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閒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於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婉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飽汝。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為什麼“西山不可以久留”?zjtao 2009-04-04

鶴歸來了,在東山的北面。那下邊有個人,頭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著彈琴。他親自種田過活,把那剩餘的糧食餵你。歸來吧!歸來吧!西山不能夠長久停留。

東山有人喂,自然不要在西山停留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