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4-10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jklmnl 2008-11-29

關於這首詞地名,那位黃石的朋友認為是詠長江,那是錯的,即使是剛會讀詩的小學生可能亦會知道這“長江白浪”是借喻,作者只是把長江作比喻罷了。這“長江白浪不曾憂”一句,是寫詩人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遠離塵囂,與名利無爭,即使遇到大風大浪,亦覺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意思。再看上面的“兩兩三三舴艋舟。能縱棹,慣乘流”二句。這舴艋舟舟形相當的狹長,一不小心就會掉入湖中,漁夫們賴捕魚為生,在風雨中闖蕩,練就一手縱棹乘流的工夫。而詩人在湖州西塞山漁隱多年,與駕舴艋舟的漁夫為伍,乘流,縱棹,自然亦“能縱棹”,“慣乘流”,往來自如,成為乘風破浪的能手,哪裡擔憂什麼長江白浪呢?所以這首詞如果要考證地名的話,只要考證“釣臺”這個地名就行了。

夏承燾《唐詞人年譜·張先》引《梅磵詩話》下謂:“吳興西門外張釣魚灣,即張志和釣遊處。”《太湖備考·卷一》載:“苕溪…,至目海山麓入烏程界為西溪,北過釣魚臺而分者三……”。這“北過釣魚臺”之釣魚臺從《大清一統志·湖州府全圖》及民國初期的《吳興全圖》和《吳興明細全圖》上分析,以及筆者實地之考察,認為此釣臺即在湖州城西二十里許的西苕溪溪中間的大礁石——石堂子。石堂子上原有釣臺遺址,與西塞山遙遙相望,二者相距僅三里之遙。西苕溪在洪水氾濫時,亦同樣是驚濤駭浪,急流直下,亦不亞於長江之白浪,張志和詞中“長江白浪不曾憂”亦是西苕溪洪水氾濫時的真實寫照。所以石堂子與張志和“釣臺漁父褐為裘”中之“釣臺”相當吻合。宋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詩中有“龍頭舴艋吳兒競”句,說明湖州有舴艋舟。丁文《陸羽大傳》中有張志和在石堂子上垂釣,與顏真卿、陸羽等人相見的故事情節。

可惜的是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湖州航管部門為了疏導西苕溪,多次用炸藥轟炸石堂子,但沒有炸平,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好在石堂子上安裝了航標燈塔。西苕溪在沒有洪水時最適宜小舟縱棹乘流,石堂子更是綰綸垂釣的理想之地。實地的考察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和領會了張志和詞中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真正的意境。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張志和詞中的釣臺乃西苕溪溪中間的大礁石——石堂子無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