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道衡傳 譯文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4-09

薛道衡傳 譯文長安某 2013-04-14

薛道衡字玄卿,是河東汾陰人。祖父薛聰,魏時任齊州刺史。父親薛孝通,任常山太守。道衡六歲失父,專誠好學。十三歲時,研習《左氏傳》,看到子產輔佐鄭國的功績,撰寫《國僑贊》,很有文辭才情,見到的人訝異不已。其後才學之名更加顯著,北齊司州牧、彭城王高澈任用為兵曹從事。尚書左僕射、弘農人楊遵彥,是當世高人,見到他後歎賞有加。後授任奉朝請。吏部尚書、隴西人辛術與他交談,感嘆道:“鄭公的遺業不會衰減了。”河東人裴讞品評他說:“自從國家重器遷來河北,我以為像關西孔子楊震這樣的人很難遇到,現在終於遇見薛君了。”武成帝高湛任丞相時,徵召他任記室,武成帝即位後,薛道衡屢經升遷為太尉府主簿。一年多後,兼任散騎常侍,迎接應對北周、陳國二處使者。武平初年,詔命他同諸儒修撰審定《五禮》,授任尚書左外兵郎。陳國使者傅綽出使到北齊,朝廷命道衡兼任主客郎接待應對他。傅綽以詩作五十韻相贈,道衡和了一首,南陳、北齊都相稱讚。魏收說:“傅綽可謂是拋磚引玉。”薛道衡任文林館待詔,同范陽人盧思道、安平人李德林齊名且交誼很深。又以原職當值於中書省,隨即拜任中書侍郎,又參任太子侍讀。齊後主時,漸漸受到親信重用,當時對他很有逢迎附和的譏刺。後來同侍中斛律孝卿參預朝政,道衡呈奏防備北周的方策,孝卿未能採用。北齊滅亡後,周武帝任用他為御史二命二士。後回家鄉居,又由州主簿召入朝廷任司祿上士。

高祖楊堅任丞相時,道衡隨元帥梁睿攻打王謙,代任陸州刺史。左定年間,授封為儀同,代任卭州刺史。高祖接受禪位稱帝后,因事獲罪被削職。河間王楊弘北征突厥時,徵召他掌理軍中文書,回師後授任內史舍人。當年,兼任散騎常侍,出使陳國的正使。道衡於是上奏道:“江東陳國偏處小小一角,僭稱帝號已久,實由東晉永嘉以來,華夏分裂。劉淵、石勒、苻堅、姚萇、慕容氏、赫連勃勃之流,妄稱國號,又隨即滅亡。北魏由北遷南,無暇遠征。北周、北齊對立,力圖吞併對方,因此江南得逃討伐,年代積久。陛下聖德廣佈天資卓異,榮登帝位,連續三代興盛,統一平定九州,怎能容許區區陳國久在天綱之外?下臣現在奉命出使,請求責成其稱臣。”高祖道:“朕姑且隱忍休養生息,置之度外,不求在言辭上折服它,要領會朕的心意。”江東素來喜歡文章,陳後主尤其愛好駢辭儷句。道衡每有文章作出,江南人無不吟誦。開皇八年攻伐陳國,道衡被授任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書。朝廷軍隊逼臨長江,高熲夜晚坐在營中,對他說:“此次行動,能不能平定江東?你試著說一說。”道衡答道:“凡探討大事的成敗,先須用至理來判斷。《禹貢》所記載的九州,原本都是王者的疆域。後漢末年,群雄並起,孫權兄弟於是據有吳、楚地域。晉武帝受天命登基,隨即將其吞併,東晉永嘉南渡之後,重又將此地分割。從那以來,戰爭接連不止。否極泰來,是天道常理。郭璞曾說:‘江東獨自稱王三百年,仍與中原統一。’現在年數將滿了。從運數而言,此其必被平定之一。有德者昌,無德者亡,自古以來的國家興敗,都是此理。皇上親行恭謹節儉,憂心勤勞政務,陳叔寶追求高樓大廈、畫棟雕樑,酒色荒淫。上下離心離德,人神共憤,此其必被平滅之二。治國的大要,在於任賢使能,他的公卿大臣,只是充數而已。提拔小人施文慶將政事委託於他,尚書令江總專意於吟詩飲酒,本來就不是經國濟世的幹才,其大將蕭摩訶、任蠻奴,只有匹夫之勇。此其必被平滅之三。我方有德而又勢大,對方無道而又國小,估算其士兵,也不過十萬。西起巫峽,東到滄海,分兵則遠隔而勢力減弱,聚集就守此失彼。此其必被平減之四。我軍席捲東南之勢,毫無疑問。”高穎高興地說:“你談論成敗。事理分明,我現在豁然明白。原本只屬意於你的才學,不想籌劃方略競能如此。”回師後授任吏部侍郎。後來因提拔官員,有人說他與蘇威結黨,任命人員有偏私,獲罪被削職,流配防守嶺南。晉王楊廣當時在揚州,暗中派人示意道衡,取道揚州,將要上奏皇上留下他。道衡不喜歡晉王府,依漢王楊諒的計策,於是取道江陵前往嶺南。隨後有詔命召回朝廷,當值於內史省。晉王從此恨他,然而愛惜其才學,還是很禮敬他。幾年後,授任內史詩郎,加授上儀同三司。

道衡每當構思文章時,都要靜居空房中,緊靠牆壁躺下,聽到門外有人就牛氣,其沉思即是如此。高祖常說:“薛道衡擬的文書合我心意。”然而告誡他不要迂曲怪誕。其後高祖對他勝任職事滿意,對楊素、牛弘說:“道衡年歲已老,奔走勤勞,應該使他加官進爵。”於是升官位為上開府,賞賜布帛一百段。道衡推辭說無功,高祖說:“你長期辛勞於殿廷之下,國家大事,都由你宣佈施行,難道不是你的功勞嗎?”道衡久任機要職位,才名更加顯著,太子及王子們爭相結交他,高熲、楊素一慣推崇他,聲名鼎盛,當世無雙。

仁壽年間,楊素主持朝政,道衡既然與他交好,皇上不想道衡長久掌管機密,於是將他調出檢校襄州總管職事。道衡久受任用,一旦離開,不勝感傷留戀,言語哽咽。高祖也黯然變色說道:“你年事已高,侍奉確實辛苦。朕想讓你將息調養,兼以撫卹百姓。現在你離去,朕猶如斷一臂膀。”於是賜贈布帛三百段,九環金帶,及應時衣服一套,馬十匹,撫慰勉勵而遣發他。在任上清明簡肅,官吏百姓都受其恩惠。

煬帝繼位後,改任番州刺史。一年多後,呈進表章請求退休。煬帝對內史侍郎虞世基說:“道衡要回朝了,我想讓他任秘書監。”道衡回到京城,呈進《高祖文皇帝頌》,其文道:

太始太素,宇宙初始洪荒渺茫,天皇、地皇,幽遠不見於記載。其道統不傳,其事蹟邃遠,人們言談所不及,也不能目見耳聞。到了巢居穴處的年代,人們隨遇而居飲食無常,與鳥類無異,和獸類相同,無以顯現萬物之靈的高貴,也無須運用心智。羲和、軒轅以下,至於唐堯、虞舜,效法天象而施行法度,體察人情而教化天下,然後帝王的權位顯得尊重,聖哲明君的大道受到敬奉。夏後、殷、周等朝代,夏禹、商湯、文王、武王等君主,有拯救萬民的功德,美名在《雅》《頌》中傳揚,然而三皇五帝相繼衰落,美德泯沒於戰爭。秦朝處於戰國之末,以刑法為政治根本,漢朝篤信圖讖,並行霸道而興大業。魏氏興盛而三方對峙。司馬氏末年天下大亂。九州大地,梟雄豪俊並起,中華百姓,慘遭兵馬踐踏。雖經水德而王的北齊平定嵩山、洛陽之地,木德而王的北周統轄崤山、函谷之地,然而未能規正滄海橫流,難以熄止彌天兵火!身應千載難逢、萬年一遇的機運的,可能就是大隋吧?

高祖文皇帝,聖靈誕生時紅光滿照居室,韜光養晦時也紫氣沖天。面相有天庭隆起如日,肌膚有星辰般珠點,此異相記載於圖錄,顯現於高祖身上。而帝王世系廣遠綿長,神福基業深厚,有如公劉、文侯的功德深遠,不同於漢高祖劉邦的暴發興起。屈尊歷任官職,居宰相總領朝政,位列六卿之長,德望高於百官之上,猶如虞舜任太尉,文命任司空。木德北周運數將盡,天下鼎沸,流星生異象於天空,刀兵耀臼於原野,奸雄造作禍亂,佔據河朔結連海岱,巨猾暴施惡行,阻斷白馬塞絕成皋,庸地、蜀地背叛王命,憑恃銅梁的險隘,鄖縣、黃州叛亂,勾連金陵賊寇,中原震動,朝廷重器不保。高祖龍騰鳳飛,赴國難以相拯救,身應火德為王的符讖,接受黃帝玄狐錄命,任命百戰百勝的大將,調遣天下各地的兵馬,平定共工,殲滅蚩尤,剪除兇橫之黨,誅殺害民之賊。不須如光武帝用眾多戰將,不用長年屢次征伐,一時之間,妖亂叛逆盡除,掃滅妖氛廓清天宇,拯救百姓於塗炭。天柱將傾而又被扶正,地維將斷而再被系連,邊遠異域俯首稱臣,可知牛馬都歸附內地,樂師俯伏於地,害怕樂器奏出變音。萬民因此樂於擁戴,天意人心於是改擇賢君,禪讓的壇場已備好,還要表明反覆推讓的心志,億萬百姓的期待難以違背,才順應天下的請求。榮登寶位,在京郊禮敬祭祀天地,獻六代之舞感降天神,陳列四圭以饗祭天帝,天地交泰,萬事萬物亨通。斟酌前代明君的美好典章,改換徽號,順應百姓的自發心願,遷建都城。宮闕上應天文的四靈,下據地理的龍脈,辨正方位,以日光來揆度衡量,內宮外廷,取法於星辰之象。在魏闕懸佈政令教化,在明堂朝會諸侯,破舊立新,移風易俗。國界之地,疆土之外,匈奴猖獗,其來已久,率兵十萬,橫行匈奴,樊啥於此為失言,領步軍不滿五千,李陵因此而陷沒被俘。北周、北齊相對勢盛,競相結納胡人,迎娶狄後於漠北,不能停息其侵擾,贈盡珍寶於山東,不能阻止其貪婪兇暴。火德開啟國運,聖皇御臨天下,運天策於帷幔之下,揚神威於沙漠塞北,胡地異族的君長,都成為臣僕,瀚海、蹛林等地,盡變作王化樂土。三吳、百越,九江五湖,地域分為南北,天區隔為內外,傳言有黃紫帝王之氣,憑恃有虎踞龍蟠之險,常有僭越偽立的君主,妄自竊取帝王名號。歷時五個朝代,經過三百年,於是大人之心下察,常思天下為公之道,憐憫其百姓,獨成化外頑民。當今皇上封土建侯於唐,擢任賢才於代,處帝王尊位,天降神武,祭祖受命出軍,一舉平定。於是八方絕域盡屬一國,九州窮邊全歸一統,四海成一家,萬里為一宅。於是馬放南山,偃武修文。

自從華夏戰亂離析,年代久遠,人人制造相攻殺的器械,人家相傳澆薄奸偽的風俗,聖人的遺教不復存在,前代明王的舊制全都喪失。於是命令禮官,刊修制定《五禮》,傳命樂官,修改正定六樂。犧牲玉帛等祭祀之禮,制定禮儀使行之有度之後才完備,金石等八音音樂奏起,雅俗才得以分別。又專心於治政之道,凝神於聽奏陳讀奏章,早朝遲散,廢寢忘食,憂心於百姓未獲安定,生怕一事處置失宜。奉行前代明王的大道,通宵達旦,革除歷朝君主的弊政,只爭朝夕,見到一件善事,欣喜獎勵詔書表彰,聽到一樁罪過,深深感嘆教化不行過錯在我。減賦稅輕徭役,務農本重糧食,倉庫有黴變腐爛的多餘糧谷,百姓無艱難飢寒的擔憂。天性寬厚仁慈,聖君心懷惻隱,恩德施於禽獸,獸胎烏卵由此得以保全,仁愛遍及草木,牛羊因此不得任意踐踏。至於國家的憲章大典,刑律大法,申揚法令抑止私情,片刻作出決斷,因此能綱常有序,上下整肅。近臣斷絕諂諛門路,公卿沒有權傾天下之家,小心翼翼,恭敬事奉天地,終日惶恐戒懼,謹慎避免自滿招敗。以恩德教化薰陶百姓,使官風民俗歸於太平康樂,公卿官長,遠近州府首腦,都認為天地安泰,千年嘉期,登山封禪,是歷代帝王想往的盛典。理應以金玉封函,展示盛典於高山,使名實俱優,常被津津樂道。天子有作為而不自恃,有成就而不自居,謙虛恬淡,堅辭不許。又雖高尚而不自顯高尚,有至德而不自顯至德,於是改為竭誠拜祭泰山,悔過謝罪。至此才知六十四卦之中,謙抑為最高道義,七十二位君王,祭告成功是次要之事。崇高恢弘,難用言辭稱頌。而深厚至誠的大德,感化至於邊遠之地,祥和芬芳的恩風,充滿了宇宙。天地降下福德,神靈獻納吉祥,日月星辰、風雲草樹的吉兆,山川玉石、魚鱉鳥獸的祥瑞,午年月月出現,不可勝記。以至出現亙古所未有的,圖錄典籍所未載的,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祥瑞景象。古語說聖人興起,萬物呈現,神靈產生,百寶為我所用,此時即是其驗證。

後來屬意於仙道,棄位之心已堅,思慕仿效黃帝,得道昇天遠去。天下百姓,都是帝君的臣民,哀思如喪考妣,傷心不能攀附昇天,後日塗山幽遠高峻,不再有犧牲玉帛的供祭,陵廟寂寞,只見士人遊覽。至於施精神如風雷,揚名於帝王圖錄,開啟國運掌握靈圖,創偉業傳帝統,這是他的聖德;撥亂反正,救國安民,宇宙六合,書同文車同軌,這是他的神奇功績;清酒陶器,管絃琴瑟,祭祀天帝,尊敬皇室宗祖配享於天,這是他的大孝;息兵休戰,正定禮樂,使民得長壽,世得太平,這是最高的德政。推行禮義廉恥而統御天下,比得上三皇五帝,豈止輕視周、漢。小看魏、晉而已。雖然五行樂舞常時供獻於宗廟,九德頌歌不斷於樂府,而功烈無邊無際不侷限於有形事物,德業山高水長難盡於頌揚。

臣下丅賤命有幸,生逢國運興隆,趨走奉事於皇宮,奔走效力於朝廷,一旦離開京城,與先帝天人永隔,空有攀附飛昇之心,只懷追隨地下之想。試圖一逞文墨,豈敢希望被視為贊述!昔日精衛填海不能增加大地的廣博,士人泣淚於江河之中不能增加洪流,只求一盡素日之心,而不論其力有所不及,由於此理,不覺心神狂放而成章。於是作頌道:

遠古悠悠,至於末世綿邈,四海九州,帝王千萬。自夏、商、週三代之後,帝王之道逾越廢弛,及至於金德稱王的東晉,壞亂不堪。外族侵擾華夏,群兇縱虐作惡,濫竊妄稱名號,有十多國。仗淫威逞兇暴,背禮義亂道德,山河大地塵煙四起,日月星辰雲霾霧塞。水德北魏開國,發跡於北方,吞併強梁偽立之國,獨逞雄霸豪強。國運延續二百年,可以相比前代帝王。而山河尚有阻礙,天下未能平定。句吳、閩越,黃河之北渭水之濱,九州瓜分,三方鼎立。詭詐不止,戰爭四起,北齊之地雖獲平定,而戰亂流離害苦百姓。順應五行流轉之機,開啟千年興王的基業,偉大的高祖,入神共助。德卓異,神機獨運,懲惡揚善,除兇平亂。宗伯制定禮儀,太史選定吉日,奏樂以孤竹管絃,雲和琴瑟。獻禮於上天,祭祀天帝,群臣持珪璧而朝君,山川依次第奠祭。占卜考察日月星辰,遷移改建京都,下立於赭紅十壤,上應紫微星垣。在四通明堂釋出政令,在魏闕懸示法典,皇宮天府,基礎強固。威儀崇高。匈河、瀚海,龍荒狼望等地,部落猖獗,不時侵犯邊塞。天威遠震,恩德遠布,匈奴俯首歸心,臣服於中原。吳、越屬朝廷疆土,星分為鬥、牛之區,多年以來,自稱君主。大鳥未射,巨鯨漏網,將斧鉞授與偉人,清剿掃蕩淨盡。披星戴月,平定寧宙蠻荒,禮樂教化廣佈,文字制度統一。再現大禹業績,成就虞舜功勳,以禮教安定士風,以樂歌改善民俗。憂心操勞萬事,憐憫撫育百姓,去除三面羅網以行仁政,多方赦罪深責自身。引導百姓入法度規範,感化民俗為仁愛多壽。王道興盛太平,生靈和樂豐足口自己虔心恭敬,事奉天地,祥和瑞氣充盈,吉慶徵兆連續而來。泰山封禪的祭壇道場企望臨幸,雲亭二山虛位以待,高祖推辭而不以功德自居,聖德更為高潔。業績等同於周文王,使武王登基繼位,道行類似於漢光武,傳大命給莊帝。洞悉過去未來,明察通玄,帝王大統長遠,洪大基業興隆鼎盛,訪仙道於崆峒,見神人於姑射汾水之陽,駕御六氣而遠逝,乘祥雲上升為仙。舉國哀傷,悲痛感動上天,恩澤流傳萬代,政教襲用百年。仍然懷想睿智謀劃,長久思憶聖君遣教,道德遍及於人神,仁慈普施於草木禽獸。爻象不再呈現,乾坤將歸寧靜,小臣作此頌辭,用以表達綿綿無極的思念。

煬帝讀了不高興,回頭對蘇威說:“道衡極力頌揚先帝之朝,這是像《魚藻》一樣諷刺君王的意思。”於是任他為司隸大夫,將要搜求他的罪責。道衡未察覺。司隸刺史房彥謙素來與他交好,知道他一定會遭禍災,勸他斷絕交結來往,低聲下氣,而道衡未能採用。遇上擬議新法令,很久不能定奪,道衡對朝士說:“假如高熲不死,法令當早已定奪施行了。”有人將此奏告,煬帝怒道:“你懷念高頹嗎?”將他交給法吏勘問。道衡自以為不是大罪,催促御史早作了斷。及至上奏之日,希望煬帝會赦免他,吩咐家中人準備飲食,以應付前來問候的賓客。及至上奏,煬帝命他自盡。道衡大出所料,不能自殺。御史再次上奏,用絲絛將他勒死,妻兒被遷往且末。時年七十歲。天下人以為冤枉。有文集七十卷,流行於當世。

有兒子五人,薛收最出名,過繼給了族叔父薛孺。

薛道衡傳 譯文cmxiatian 2008-07-15

建議把需要翻譯的文章貼出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