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的詞語釋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4-10

中和的詞語釋義幸若楓Rp 2016-05-14

1。相當量的酸和鹼互相作用生成鹽和水。所生成的物質失去酸和鹼的性質。這種反應是所有的酸和鹼的特徵。中和反應是化學反應中複分解反應的一種,是指酸和鹼互相交換組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在中和的過程中,酸裡的氫離子和鹼中的氫氧根離子會結合成水。中和反應的過程會釋放熱量,屬於放熱反應,其中酸跟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水時的反應熱叫做中和熱。

摩爾氫氧根和氫離子反應放出57。3千焦耳熱量。

2。使中和。

3。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產生其他物質,使毒素的毒性消失。

4。物體的正電量和負電量相等,不顯帶電現象的狀態叫中和。 1。中庸之道的主要內涵。《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聶文濤 注:喜怒哀樂沒有發作失控(此言不因個人情緒而左右正見),叫做中;喜怒哀樂情緒表現出來的時候,都恰到好處,叫做和。君子能夠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歸於道。君子的中和如果做到完美的程度,天地都會賦予他應有的位置,萬物都會養育他。

2。中正平和。《荀子·王制》:“公平者職之衡也,中和者聽之繩也。” 楊倞 注:“中和謂寬猛得中也。”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聞其聲音,油然愉快,遊神宇下,含履中和。” 朱自清 《山野掇拾》:“他是個含忍與自制的人,是個中和的人。”

3。道教語。指元氣。《太平經·和三氣興帝王法》:“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之四:“中和煉九氣,甲子謝三元。”

4。化學、物理名詞。(1)指相當量的酸和鹼互相作用生成鹽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產生其他物質,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體的正電量和負電量相等而不顯帶電現象的狀態。

本指中正、平和。以後引申為符合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界的一種原則。儒家認為人們的道德修養能達到致中的境界,那麼天地萬物均能各得其所,達到和諧的境界了。《荀子。王制》:“公平者職之衡也,中和乾聽之繩也。”楊倞注:“中和謂寬猛得中也。”《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宋葉適《中庸》:“古之人,使中和為我用,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而吾順之者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君臣也,夫如是,則偽不起矣。”

中和是以中國儒家哲學為靈魂的審美形態!它要求在日常人倫中表現出以忠孝友悌為內容的君子人格其中的關鍵是盡心’儘性’的功夫!心性的基本規定是仁’即美’!一個人能盡仁盡善則其表現於外的言行莫不是和! 仁’是和’的核心和’是仁’的表現(善統率著美美不能脫離開善否則發展太過就會淫’就會偏離正德修身的正道!中和美的藝術是對鼓盪起來的情’的疏導和澄汰有助於真正的心性之原的挖掘和導引不僅如此而且會使整個人格向上超越達到以德合天’贊天地之化育’的境界!當中和’的宇宙社會和心理秩序被破壞時由撓蕩激梗炙擊而後發的不平之鳴也要注意怨而不怒哀而不傷!後世儒者把中和之美等同於溫柔敦厚’以與狂’狷’對立這樣就取消了藝術對政治和社會的批判權成為束縛人精神的桎梏!

中和的詞語釋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