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的“強幹弱枝,內外相制”是什麼意思?謝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5-17

北宋時期的“強幹弱枝,內外相制”是什麼意思?謝謝小魚的生活筆記 2019-06-26

1、強幹弱枝:加強中央實權、削弱地方勢力。

2、內外相制:全部軍隊分為兩半,一半屯駐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使京城駐軍足以制止外地可能發生的變亂,也使外地駐軍合起來足以制止京城駐軍可能發生了內變。

兵力的配置上,宋朝軍制遵循“強幹弱枝,內外相維”的原則。禁軍中最精銳的殿前軍駐守在京城,侍衛親軍駐紮在各地。京城的人馬最為精強,各方鎮知道兵力不敵,不敢造反。

這就是“強幹弱枝”。如果京城有變,在各地駐紮的禁軍聯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夠對付變亂。這樣就“內外相制,無輕重之患”,這就是“內外相維”。

北宋軍隊由禁軍、廂兵、鄉兵和蕃兵組成,以禁兵為主體構成一種中央軍和地方軍、正規軍和非正規軍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北宋時期的“強幹弱枝,內外相制”是什麼意思?謝謝

擴充套件資料

北宋軍事

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初,為了避免中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亂象,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

首先在軍事方面,建隆二年(961年),他以“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石守信、王審琦等一批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將對軍隊的控制,並設立中央禁軍,將各地精兵收歸京城禁軍管轄,同時規定,禁軍不再設定最高統帥,罷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及侍衛馬步軍正副都指揮使的職位。

而且把禁軍兩司(殿前司和侍衛馬步軍司)分為“三衙”,即殿前司與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鼎足而立。

三衙的將領則用一些資歷較淺容易駕馭的人來擔任,且時常加以調動。這些將領雖統率軍隊,而軍隊的調遣和移防等事則須聽命於樞密院同時,還實行“更戍法”,禁軍的駐屯地點,每隔幾年更調一次。

而將領卻不隨之更動,使得“兵無常帥,帥無常師”,防止軍隊為將領所私有。從此結束了武人專橫跋扈的局面,使宋朝對軍隊有了完全的掌握權。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將領奪權。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了都點檢這個重要的禁軍職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透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武官的軍權,禁軍的領導機構改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分別由殿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和馬軍都指揮使統領。但是,三帥無發兵之權。

宋朝在中央設立樞密院來負責軍務。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他任何官員都不得過問。而樞密院雖能發兵,卻不能直接統軍,這樣就導致了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同時,宋朝經常更換統兵將領,以防止軍隊中出現個人勢力。宋朝的兵力部署可謂“強幹弱枝”、“守內虛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宋

北宋時期的“強幹弱枝,內外相制”是什麼意思?謝謝解工Ho 推薦於2018-02-21

簡單說就是加強中央 削弱地方 :

在中央建立強大的禁軍 抽調全國各地的 精銳 進入進禁軍

地方 派文官管理地方 控制財權 和行政權

將領 流動 駐守 不能和士兵一直待一起

造成的後果就是 北宋積貧積弱

北宋時期的“強幹弱枝,內外相制”是什麼意思?謝謝csbls 2011-03-06

強幹弱枝:加強中央實權、削弱地方勢力。

內外相制:全部軍隊分為兩半,一半屯駐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使京城駐軍足以制止外地可能發生的變亂,也使外地駐軍合起來足以制止京城駐軍可能發生了內變。

北宋時期的“強幹弱枝,內外相制”是什麼意思?謝謝網友de684ee 2011-03-07

加強中央集權,使全國軍隊屯駐兩半,一半京師,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駐軍與外地駐軍的兵力配置。防止分裂割據的出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