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5-30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青史有話說 2020-12-22

春秋戰國時期,活躍著這麼一群人,他們寧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抱著必死之心,大膽行刺,也因此而留名歷史,這其中就有五位業績突出的刺客,他們被稱為春秋戰國時期“五大刺客”:豫讓、專諸、要離、聶政、荊軻。他們的故事千古流傳。不過有的成功了,有的卻失敗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豫讓

那麼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古話:士為知己者死。古代有個說法叫愚忠,還有個說法叫愚孝。其實這都是基於不同的話語體系而下的定義評論,我們現在推崇的是自由平等,但在那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父為綱的年代,這種效忠是必然的、“天經地義”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專諸

這些“士為知己者死”的刺客們其實也是有一種為知己為天下大事犧牲自我英勇赴死的滿足感,也算是“自我感動”,(但是按中國傳統,一般討論利益都很少包括這種個人內心生出的崇高感,大多數時候討論的是金錢生命等),而且確實知音難覓,知己難尋,可能在他們的價值體系中知己的價值極其重要,重要到可以為其犧牲一切的程度,和我們現代人不一樣。而這是他們個人的選擇,他們開心就好了。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要離

我們現在覺得他們愚蠢,可能是因為看他們這樣貿然去行刺基本都不可能活著回來,屬於以卵擊石螳臂當車,或者他們行刺的動機和目的放在大環境裡屬於“大逆不道”等,但是他們也沒有歷史上帝視角去判斷自己的觀點和堅持的原則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雖然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對的),然後又覺得知己重要,“國家”重要,赴死在所不惜,所以就有這種行為。正經八百要論“愚”,可能是因為有更好的方法而他們沒有采用吧。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聶政

我在看歷史也會感嘆:這個人真蠢那個人怎麼那麼不合常理。但是後來一想我所下的判斷全都是基於自己的認知和標準,而我的認知與標準定然是與古人不同的,而且基本都是來自於現代社會。這大概就是所謂時代的侷限性吧。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拉布拉斯不變換 2021-01-28

士為知己者死的意思是一個人願意為了解自己的人,付出自己的生命。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荊軻刺秦王的荊軻。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啦啦隊地方v 2021-01-27

如果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可以成為自己的知己,那麼我也可以為知己而去死亡。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為知己者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培培美好心願 2021-01-23

豫讓為報答智伯瑤知遇之恩,伏橋如廁、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趙襄子,最後自刎而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