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上句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6-03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上句是...xixi123aLXAL 2011-12-22

展開1全部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片以長江起興。開頭兩句,一句說“我”,一句說“君”,構成文句上的重疊復沓,詩意上的相對相映。一住江頭,一住江尾,既顯空間距之遠,又蘊相思情之長。兩句兩嘆,我們彷彿感觸到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傷感,而一個在遙隔中翹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也在此江水悠悠,千山重障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詞的三、四兩句,是從前兩句自然引出的。江頭江尾的萬里遙隔,當然就天天望江水,“日日思君”來,而“不見君”又是非常自然的了,山水阻隔的路又豈是那麼容易跨越的?這一句是全詞的主幹。當然,詞人這裡所指的“江水”也許是一種隱晦,男女主人公也可能並不是阻於山水,而是被其他的因素所阻,如父母的反對,身份地位的不相稱,家族勢力或世仇等等。雖然彼此不相見但想到同住長江之濱,“共飲長江水”,女主人公的內心又感到了一點安慰。這“共飲”一詞,反映了人物感情的波瀾起伏,使詞情分外深婉含蘊。毛晉在《姑溪詞跋》中盛讚這幾句為“古樂府俊語”①,可謂一語中的。

下片以“此水幾時休”呼應上片的“長江頭”“長江尾”“長江水”,“此恨何時已。”呼應上片的“思君”的句子,過片換頭,仍緊扣長江水,承“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 表明主觀上祈望恨之能已,“何時已” 又暗透客觀上恨之無已。江水永無休止之日,自己的相思隔離之恨也永無消止之時。此處在風格上有所變化,上片是民歌、民間詞的直率熱烈,重言錯舉;這裡一下變成了文人詞的深摯婉曲,簡約含蓄;從客觀上看,這符合人物情感發展的節奏。如果說在前面的“長江頭”“長江尾”的嘆息中,有女主人公的不滿和遷怒的話,“共飲”的安慰已平息了內心的衝動,主人公的表情變得平和,內心開始寧靜,這時已開始進行著冷靜地思考。現實的困難是無法改變的,那麼自己也該安慰自己一下吧,於是“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便自然而生。恨之無已,正緣愛之深摯。“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無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定不負我相思之意。“江”的阻隔雖不能飛越,“共飲長江水”的兩顆摯愛的心靈卻能一脈遙通。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對對方的期許,無已的別恨便化為永恆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心靈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與昇華,也是一種理智的反思和頓悟。詞的上片韻字是“尾”“水”,押ui韻;下片的韻字是“已”“意”,押i韻。開度(開口的大小和響亮度)有一定的變化,語調上揚,為全詞結句的抒情加重了語氣,表現了雖有山水隔絕而愛永恆主題,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在的感受。

-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上句是...tianxiebei 2011-12-21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是北宋李之儀的一首詞,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恆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卜算子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翻譯: 我居住在長江上游,你居住在長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卻見不到你, 共同喝著長江的水。 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止, 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 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樣, 就一定不會辜負這互相思念的心意。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上句是...shusha1991 2011-12-20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

心有靈犀,兩心互應,長江頭尾之隔算得了什麼。兩不相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