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不嫁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求這句話得解釋謝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5-27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不嫁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求這句話得解釋謝謝2014.11.15 00:00 回答

《伐檀》是魏國的民歌,是一首嘲罵剝削者不勞而食的詩。全詩強烈地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對統治者的怨恨,是《詩經》中反剝削反壓迫最有代表性的詩篇之一。

這首詩三章都以敘述伐檀木起頭,是當時幹著繁重伐木勞動奴隸,一邊勞動,一邊想到社會的不平,而隨口唱出來的歌聲。全詩三章,採用了迴旋重沓、反覆詠歎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暢快的傾瀉。

“坎坎”是伐木聲,檀樹的木質很堅硬,古人用以造車,因而伐木的勞動強度就很大,很艱辛。奴隸們把樹砍倒了,然後把它們堆放到河岸邊,為的是利用水力把這些樹木運走。“幹”是岸。“寘”就是堆放的意思。“清”和“漣”都是形容河水的,“漣”指風吹水面,紋如連鎖。這時,在河岸邊,奴隸們想到自己每天都從事著沉重的勞動,但卻過著缺食少衣的生活,而那些奴隸主們,從不知稼穡之艱,狩獵之苦,卻坐在家裡吃著美餐佳餚,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於是,不平之氣陡然而起,他們向奴隸主提出了尖銳的責問:你自己不種地,為什麼拿的糧食特別多?你自己不打獵,為什麼你的院子裡掛滿了野獸皮?“廛”同纏,作“束”解。三百纏即三百束,極言數量之多,不一定是確數。“縣”同懸。“貆”,獸名,代指野獸類。“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這句就是直接的指責了:這些“君子”們,你們不是白白地吃飯嗎?“素餐”猶言白吃飯,不勞而食。第二、三章文字上稍作了變動,一方面為的是反覆詠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所要表現的主題。“輻”是車輪中的直木,伐檀就是為了做車輻,車輪。“特”是指三歲的野獸,“漘“是指水邊。

給分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