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哪得清如許’的下一句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6-19

‘問君哪得清如許’的下一句是什麼baibai2020.08.24 回答

下一句是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自《觀書有感二首 其一》,是宋代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這兩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藉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原文如下: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如下:

昨天夜裡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順漂。

詞句註釋如下:

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親朱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雲:“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鑑: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者認為鏡子。指像鑑(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徘徊,來回移動。

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裡指方塘之水。那得:怎麼會。那:同“哪”,怎麼的意思。清:清澈。如許:如此,這樣。

為:因為。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問君哪得清如許’的下一句是什麼

擴充套件資料: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是一個代詞,相當於“它”,“問渠”就是“問它”。在這個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詩人並沒有說“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詩裡邊突出了一個“清”字,“清”就已經包含了“深”。

因為塘水如果沒有一定的深度的話,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情態。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雲影”的特點。

但是到此詩人並沒有結束,他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問”那個“方塘”“那得清如許?”問它為什麼這麼“清”,能夠反映出“天光雲影”來。而這個問題孤立地看這個“方塘”的本身沒有法子來回答。詩人於是放開了眼界,從遠處看,終於,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

就因為“方塘”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活水”。這個“方塘”由於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汙濁,永遠“深”而且“清”。“清”得不僅能夠反映出“天光雲影”,而且能夠反映出“天光”和“雲影”“共徘徊”這麼一種細緻的情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觀書有感二首

‘問君哪得清如許’的下一句是什麼匿名使用者2017.09.05 回答

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君哪得清如許’的下一句是什麼匿名使用者2011.04.06 回答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的 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君哪得清如許’的下一句是什麼匿名使用者2011.03.04 回答

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君哪得清如許’的下一句是什麼不負,2011.01.22 回答

朱熹的《觀書有感》中的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