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我查詢文天祥的個人事蹟和簡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2

誰能幫我查詢文天祥的個人事蹟和簡介?卑密c3 2006-04-30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還在1259年,宰相賈似道便以稱臣、割江北地區和歲納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顏卻意在滅宋,並不停止南侵。1275年,將賈似道十三萬大軍消滅,朝廷便再無可用之兵。此時宋恭帝在位,年僅四歲,太皇太后謝氏臨朝聽政,不得不發出“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文天祥當時正擔任贛州知府,他“捧詔涕泣”,並立即行動,在兩三個月內便組織了第一支“勤王”隊伍近萬人,幾經周折,趕到了臨安。而在成千上萬大小地方官中,帶兵勤王的只不過他和張世傑三人而已,這個政權腐朽到什麼程度,可見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顏兵臨皋亭山,左相留夢炎早已投降叛變。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顏雖願受降,卻要右相陳宜中去元營洽談,陳哪有這個勇氣?當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謝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個文天祥。他毅然臨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慮是“戰、守、遷皆不及施”,“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他甚至藉此機會觀察一下敵營的虛實以謀“救國之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正當他指斥伯顏扣押不能返回宋營,他的義兵則在同時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敵人的兇殘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第一次嚴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鎮江),在義士的幫助下,逃脫了虎口,據他在《指南錄後序》所記,至少有十六次倖免於死,經過千辛萬苦,於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溫州,此時他聽說度宗的兩個兒子(即恭帝的兩個兄弟)已逃到福州,於是立即上表勸進。不久,被詔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樞密院事,後又命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帥旗,號召四方英雄豪傑,各各起兵,民復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統兵進軍江西,收復南部數十州縣,同時圍困贛州,湖南、湖北皆起而響應,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統治者大為驚慌。元忙調40萬大軍來解贛州之圍,另派兵五萬追 擊文天祥。文部不過五千餘人,這年八月,空坑一戰,遂致大敗,部將數人犧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趙時嘗在緊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軍,文才得乘間逃脫。趙隨即被殺。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時間內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並沒有灰心喪氣,他下定決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殘軍,加以擴充,移兵廣東潮陽,不幸於十二月二十日兵敗五坡嶺,文天祥自度難以逃出重圍,當即吞服隨帶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汙辱,但他並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這是他遭遇的最後一次嚴重的挫折。從此以後,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統領義軍在戰場上與元軍拼殺。

文天祥被俘後,打定主意,只求義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還在伯顏將他扣押北營時,他便明白地告訴對手:“宋狀元……所欠一死報國耳,宋存與存,宋亡與亡,刀鋸在前,鼎鑊在後,非所懼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馬來文天祥囚所勸降,文天祥長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裡,阿合馬卻要他下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馬以勝利者自居,傲慢地說:“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諷地說,南朝若早用我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會到你這裡來,你有什麼可神氣的阿合馬用威脅口氣對左右說:“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義凜然道:“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馬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羅審問文天祥。孛羅一來就擺威風,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絕,左右便用武力強使文天祥作跪拜狀,文凜然說道:“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以及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天祥今日……至於此,幸早施行。”臨刑前夕,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忽必烈只好問他,那你究竟要什麼呢?文天祥回答說:“願以一死足矣!”文天祥這種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的偉大精神使得敵人束手無策,一籌莫展。這實際上等於宣佈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他自己所讚頌的“正氣”的勝利。也等於宣佈侵略者的失敗,是一切投降派和賣國賊的失敗。

在國家民族危亡緊急時刻,文天祥無時無刻不把國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對投降派和姦佞之徒從不留情。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後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瀰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文天祥被俘後,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置,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 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誰能幫我查詢文天祥的個人事蹟和簡介?聯軍側 2012-11-25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還在1259年,宰相賈似道便以稱臣、割江北地區和歲納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顏卻意在滅宋,並不停止南侵。1275年,將賈似道十三萬大軍消滅,朝廷便再無可用之兵。此時宋恭帝在位,年僅四歲,太皇太后謝氏臨朝聽政,不得不發出“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文天祥當時正擔任贛州知府,他“捧詔涕泣”,並立即行動,在兩三個月內便組織了第一支“勤王”隊伍近萬人,幾經周折,趕到了臨安。而在成千上萬大小地方官中,帶兵勤王的只不過他和張世傑三人而已,這個政權腐朽到什麼程度,可見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顏兵臨皋亭山,左相留夢炎早已投降叛變。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顏雖願受降,卻要右相陳宜中去元營洽談,陳哪有這個勇氣?當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謝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個文天祥。他毅然臨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慮是“戰、守、遷皆不及施”,“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他甚至藉此機會觀察一下敵營的虛實以謀“救國之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正當他指斥伯顏扣押不能返回宋營,他的義兵則在同時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敵人的兇殘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第一次嚴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鎮江),在義士的幫助下,逃脫了虎口,據他在《指南錄後序》所記,至少有十六次倖免於死,經過千辛萬苦,於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溫州,此時他聽說度宗的兩個兒子(即恭帝的兩個兄弟)已逃到福州,於是立即上表勸進。不久,被詔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樞密院事,後又命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帥旗,號召四方英雄豪傑,各各起兵,民復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統兵進軍江西,收復南部數十州縣,同時圍困贛州,湖南、湖北皆起而響應,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統治者大為驚慌。元忙調40萬大軍來解贛州之圍,另派兵五萬追 擊文天祥。文部不過五千餘人,這年八月,空坑一戰,遂致大敗,部將數人犧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趙時嘗在緊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軍,文才得乘間逃脫。趙隨即被殺。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時間內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並沒有灰心喪氣,他下定決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殘軍,加以擴充,移兵廣東潮陽,不幸於十二月二十日兵敗五坡嶺,文天祥自度難以逃出重圍,當即吞服隨帶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汙辱,但他並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這是他遭遇的最後一次嚴重的挫折。從此以後,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統領義軍在戰場上與元軍拼殺。

文天祥被俘後,打定主意,只求義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還在伯顏將他扣押北營時,他便明白地告訴對手:“宋狀元……所欠一死報國耳,宋存與存,宋亡與亡,刀鋸在前,鼎鑊在後,非所懼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馬來文天祥囚所勸降,文天祥長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裡,阿合馬卻要他下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馬以勝利者自居,傲慢地說:“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諷地說,南朝若早用我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會到你這裡來,你有什麼可神氣的阿合馬用威脅口氣對左右說:“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義凜然道:“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馬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羅審問文天祥。孛羅一來就擺威風,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絕,左右便用武力強使文天祥作跪拜狀,文凜然說道:“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以及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天祥今日……至於此,幸早施行。”臨刑前夕,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忽必烈只好問他,那你究竟要什麼呢?文天祥回答說:“願以一死足矣!”文天祥這種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的偉大精神使得敵人束手無策,一籌莫展。這實際上等於宣佈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他自己所讚頌的“正氣”的勝利。也等於宣佈侵略者的失敗,是一切投降派和賣國賊的失敗。

在國家民族危亡緊急時刻,文天祥無時無刻不把國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對投降派和姦佞之徒從不留情。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後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瀰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文天祥被俘後,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置,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 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誰能幫我查詢文天祥的個人事蹟和簡介?果子籃 2006-05-01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還在1259年,宰相賈似道便以稱臣、割江北地區和歲納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顏卻意在滅宋,並不停止南侵。1275年,將賈似道十三萬大軍消滅,朝廷便再無可用之兵。此時宋恭帝在位,年僅四歲,太皇太后謝氏臨朝聽政,不得不發出“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文天祥當時正擔任贛州知府,他“捧詔涕泣”,並立即行動,在兩三個月內便組織了第一支“勤王”隊伍近萬人,幾經周折,趕到了臨安。而在成千上萬大小地方官中,帶兵勤王的只不過他和張世傑三人而已,這個政權腐朽到什麼程度,可見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顏兵臨皋亭山,左相留夢炎早已投降叛變。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顏雖願受降,卻要右相陳宜中去元營洽談,陳哪有這個勇氣?當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謝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個文天祥。他毅然臨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慮是“戰、守、遷皆不及施”,“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他甚至藉此機會觀察一下敵營的虛實以謀“救國之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正當他指斥伯顏扣押不能返回宋營,他的義兵則在同時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敵人的兇殘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第一次嚴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鎮江),在義士的幫助下,逃脫了虎口,據他在《指南錄後序》所記,至少有十六次倖免於死,經過千辛萬苦,於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溫州,此時他聽說度宗的兩個兒子(即恭帝的兩個兄弟)已逃到福州,於是立即上表勸進。不久,被詔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樞密院事,後又命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帥旗,號召四方英雄豪傑,各各起兵,民復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統兵進軍江西,收復南部數十州縣,同時圍困贛州,湖南、湖北皆起而響應,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統治者大為驚慌。元忙調40萬大軍來解贛州之圍,另派兵五萬追 擊文天祥。文部不過五千餘人,這年八月,空坑一戰,遂致大敗,部將數人犧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趙時嘗在緊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軍,文才得乘間逃脫。趙隨即被殺。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時間內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並沒有灰心喪氣,他下定決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殘軍,加以擴充,移兵廣東潮陽,不幸於十二月二十日兵敗五坡嶺,文天祥自度難以逃出重圍,當即吞服隨帶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汙辱,但他並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這是他遭遇的最後一次嚴重的挫折。從此以後,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統領義軍在戰場上與元軍拼殺。

文天祥被俘後,打定主意,只求義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還在伯顏將他扣押北營時,他便明白地告訴對手:“宋狀元……所欠一死報國耳,宋存與存,宋亡與亡,刀鋸在前,鼎鑊在後,非所懼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馬來文天祥囚所勸降,文天祥長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裡,阿合馬卻要他下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馬以勝利者自居,傲慢地說:“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諷地說,南朝若早用我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會到你這裡來,你有什麼可神氣的阿合馬用威脅口氣對左右說:“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義凜然道:“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馬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羅審問文天祥。孛羅一來就擺威風,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絕,左右便用武力強使文天祥作跪拜狀,文凜然說道:“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以及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天祥今日……至於此,幸早施行。”臨刑前夕,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忽必烈只好問他,那你究竟要什麼呢?文天祥回答說:“願以一死足矣!”文天祥這種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的偉大精神使得敵人束手無策,一籌莫展。這實際上等於宣佈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他自己所讚頌的“正氣”的勝利。也等於宣佈侵略者的失敗,是一切投降派和賣國賊的失敗。

在國家民族危亡緊急時刻,文天祥無時無刻不把國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對投降派和姦佞之徒從不留情。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後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瀰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文天祥被俘後,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置,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 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誰能幫我查詢文天祥的個人事蹟和簡介?裘叢民 2006-04-30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生平事蹟

文天祥南宋江西廬陵人,出生那晚,他的祖父夢見了一個小孩,

乘紫雲從天緩緩而降,醒來時即說添了孫子,遂取名雲孫,又名天祥。

廬陵人才薈萃,歐陽修、胡銓等都出自此縣,天祥十歲時,

有一次和同伴到鄉賢祠去玩,見祠中供奉者之諡號都有一「忠」字,

深受感動,說:「設不俎豆其間,非丈夫也!」

小小年紀便立下將來要入祠受人敬重的大志。

十八歲中鄉試的榜首,廿歲狀元及第,宋理宗見他名字及豐偉美皙的相貌,

笑曰:「此乃天之祥,宋之瑞也。」從此又字宋瑞。不久其父病死,

只好奉旨扶喪回籍,丁父憂三年期滿,任寧海軍節度判官,時蒙古人南下侵宋,

宰相賈似道粉飾太平,臨安照樣笙歌不輟,

天祥因擬詔書譏刺而被黜,隱居於文山,後人就稱他為文山。

蒙古改元國號後十一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命左丞相伯顏,率兵直攻南宋,

臨安城裡卻忙著辦賈似道母親的喪事,全城扎滿了素彩素花。七月度宗駕崩,

恭帝即位,因只有四歲,由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她下詔天下徵調勤王之師,

天祥號召民間英豪編組義勇軍,響應者萬餘人,天祥把家產全充軍餉,

在戰袍裡繡「拚命文天祥」,準備隨時犧牲。入京時城中草木皆兵,

文武官員相率宵遁,連賈似道也棄軍潛逃到揚州。臨安朝裡分三派主張,

一派主張無條件投降,另一派主張遷都,還有少數主張繼續抵抗,天祥即屬之。

負責中樞的陳宜中最初主張有面子的投降,即割地賠款,與蒙古結為兄弟,

但伯顏不予理會,後又改稱叔侄、叔祖父侄孫子,但伯顏仍不肯,

後請太皇太后遷都,迨收拾停當,陳卻因元軍步步逼近而潛逃,代丞相投降元軍,

冷清的朝廷裡,剩年邁的老太后和飽受驚嚇的宋恭帝。

主降派認為天祥不識時務,便推舉說:

「文天祥有辦法,現在就給他宰相名義,由他去當面說服伯顏吧!」

此時各重要關隘都被元兵佔領,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伯顏促宋派大臣往議和,

天祥親往北營見伯顏,請他先退兵再言和,否則宋唯有抗戰到底,和談陷僵局,

天祥的忠貞不屈使伯顏肅然起敬,恐他堅決的態度影響談判,便強扣帳下。

天祥被押北上設法脫逃,在江南等地抗元,景炎三年進兵南嶺,準備拒險防守,

不料元兵突陷潮州,他在五嶺為元將張弘範所執,他在身上預藏「冰片」,

聽說吞下冰片再喝水立刻毒發身亡,未料藥失效,僅瀉而不死。

又於虜營中圖謀自殺,因監視嚴密無法下手,弘範逼他致書崖山守將張世傑招降,

天祥寫下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

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崖山破,張覆舟死,陸秀夫抱帝昺投海殉國,投海自殺的文武百官及宮眷、

士兵約十萬人,宋滅亡。

天祥被押至燕京,途中絕食八天未死,元相博羅召見,天祥不屈不跪,

元世祖忽必烈愛其才,屢派人勸降,天祥始終不屈,被囚三年,終日以詩詞遣憂,

時年已四十七歲,關在無窗的土牢裡,坐時仍面不朝北,兩眼全昏花,臂部也腫爛,

時有閩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變。中山有狂人自稱「宋王」,謂有兵千人,

欲救文丞相以取忽必烈帝位,於是元世祖親自「廷訊」天祥,

願授以中書宰相,或樞密,天祥仍堅持一死,

世祖無奈令賜死。享年四十七歲,忽必烈讚語:「真男子」。

是否停止攻擊

南宋狀元郎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4天后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3年。

宦海浮沉

後來,蒙古軍兩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戰成都。忽必烈率東路,越天險長江與自雲南北上潭州(今長沙)的另一支蒙古軍合圍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今寧波),以便理宗隨時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僅以進士身分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為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後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歸爭奪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賈似道秘密稱臣納貢後撤軍。

賈似道轉而謊報朝廷:“諸路大捷”,被加封衛國公,大權獨攬。繼而度宗即位,耽於酒色,賈似道欺上瞞下,國事益亂。文天祥奏疏無人理睬,只被派一閒差。

此後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續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餘。後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

國難見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為元,於公元1274年發20萬元軍水陸並進,直取臨安。南宋政權一片混亂,度宗死,僅4歲的趙隰即位,為恭帝。謝太后臨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氣,開始了戎馬生涯。義軍趕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獲令屯軍隆興(今江西南昌)待命,幾經阻撓才得入衛臨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奉命馳援常州。在常州,義軍苦戰,淮將張全卻率官軍先隔岸觀火,又臨陣脫逃,致義軍五百人除四人脫險外皆壯烈殉國。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松關,離平江三天後,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準備死戰,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1276年正月,謝太后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由於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殺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廣東梅縣),挺進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鬥爭復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一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

兵敗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里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範勸降,遭嚴詞拒絕。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迫目睹陸秀夫負主投海,張世傑被颱風惡浪吞沒,悲痛欲絕。苟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滅亡了。元將張弘範在慶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說:“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盡到了。丞相如能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豈不非你莫屬嗎?”文天祥說;“國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餘辜。難道還能貪生怕死,背叛祖國嗎?”

此恨憑誰雪

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風雨羊腸道,飄零萬死身”,路過文天祥的家鄉時,怕有鄉親劫船,便把他頸項和雙足捆鎖在船裡。文天祥絕食反抗八天,因聽說船將在建康停留,又喚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復飲食。在建康,被嚴密隔離囚禁的文天祥寫下了“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的詞句。

10月初,輾轉萬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帶到接待投降者的“會同館”,安置在高貴的房間裡,擺有佳餚美酒。第一個來勸降的就是留夢炎,此人與文天祥都是南宋狀元,官至丞相。他在臨安危急時棄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禮部尚書。文天祥見到留夢炎便厲聲斥罵,留夢炎只得窘然退下。接著,南宋亡國之君,9歲的趙隰又來了,文天祥連聲說“聖駕請回”後,便閉口不語了。

再往後,元朝專橫跋扈的宰相阿合馬來了,劈面喝問文天祥:“見了宰相為何不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憑什麼要跪?”阿合馬見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譏諷地說:“那你怎麼會來到這裡呢?”文天祥正言厲色答說:“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會來北方了”。阿合馬無言答對,色厲內荏地環顧左右說;“這個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斷他的話,高叫:“亡國之人,要殺便殺,說什麼由不由你!”。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一個月後,文天祥被帶到樞密院,見元丞相孛羅。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員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羅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儘管一群走卒拳腳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後還是拼死坐在地下,始終沒有屈服,通事(翻譯)傳話:“你還有什麼話說?”文天祥答:“我盡忠宋朝,才有今天,請你們快快處置罷!”孛羅又說:“你們丟掉君王(趙隰)。先後另立二王,算什麼忠臣?”,文天祥答:“社稷為重,君為輕。”孛羅再問:“那你幹出什麼功績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盡一天責,談何功績!”,又說:“現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說什麼!”孛羅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關押起來!”,文天祥凜然答說:“我為國死都不怕,還怕關押!”

元統治者又將他投入惡牢,囚禁折磨達三年之久,使他讀到正在元宮中充當女僕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來獄中探望。但文天祥不為百般折磨、千般利誘、萬縷親情所動,凜然作《正氣歌》,頌歷史人物不朽業績,抒“是氣所磅腐,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親自勸降,說:“現在你如能用對待宋朝那樣對我,立即任你為丞相”。文天祥雖被衛士用金棍擊傷膝骨,仍泰然處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殺害,時年47歲

誰能幫我查詢文天祥的個人事蹟和簡介?網友ec73472 2006-04-30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雲孫,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 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並獻禦敵之計, 未被採納。 後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鹹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隻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抗元。 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範迫其招降張世傑,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 於1283年從容就義, 年僅47歲。 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 其中詩作達百餘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誰能幫我查詢文天祥的個人事蹟和簡介?網友6861fbf78 2006-04-30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雲孫,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 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並獻禦敵之計, 未被採納。 後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鹹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隻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抗元。 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範迫其招降張世傑,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 於1283年從容就義, 年僅47歲。 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 其中詩作達百餘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