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9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匿名使用者2022.09.01 回答

百度到的。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出來,一定了解家鄉人情事態;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賞析:

這是一首思鄉詩,所表現情結濃郁。但對後兩句:“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有學者撰文說:詩人由於長期在外,不瞭解家鄉,害怕由於問到家鄉不利的世事變遷,故而問起無關緊要的寒梅是否開放,感情基調是憂鬱。不,我認為是濃郁!

要想正確解讀此詩內涵,首先要領會此詩首句“君”。很多人認為該君是來自故鄉的對故鄉特別瞭解的故鄉人。否也,來人只是經過家鄉而已,對詩人家鄉並不瞭解。但詩人聽說來人從故鄉而來,特別親切,特別興奮。在詩人想象中,應知故鄉事,由於對家鄉的特別關心和熱愛,免不了問這問那,可來人一無所知,引起詩人失望。再詩人看來,“不知故鄉事”是不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可以原諒的。不禁問:“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譯成白話文就是“來的時候,靠近我家窗子,寒梅開了沒有?”詩人惱怒了,似乎對來人斥責,詩人容不得別人說不知道。

興奮也好,尋問也好,失望也好,斥責也罷。無不體現對家鄉的關心和熱愛。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本是正常的情感。一個久客異鄉的人,突然遇到了故鄉來人,最為迫切的自然是關於家鄉的事,所以禁不住發問。要問的事情很多,如家鄉的變化,親友的安好等,但詩人對這些卻都不問,卻問起家中窗前的梅花:“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而且問的口氣很鄭重,這就使人覺得奇怪,不易理解。豈不知這正是作者情趣高雅之所在,透露出他脫俗超凡的興致。同時從側面也可見這位故鄉來人也決非一位苟苟營營之輩,不然他顧及不到梅花開未,必然無言以對。所以友朋往來從其所交,更可看出作者的高情雅緻。

這首小詩的藝術構思十分別致。前兩句平平敘出故鄉來客,後兩句發問卻只及梅花。這種過渡似乎顯得有些突兀,但作者曲折深沉的情感卻正是借這種突兀的結構得以傳達,愈是突兀,則愈顯得感情深沉強烈。其實,這種寫法在古人詩中並不鮮見。傳為晉陶淵明所作的《問來使》即雲:“爾從山中來,早晚發天目。我居南窗前,今生幾叢菊?”其後宋代王安石的《道人北山來》詩:“道人北山來,問松栽東崗,舉手指屋脊,雲今如許長。”但趙松谷說:“淵明、介甫二作下文綴語稍多,趣意便覺不遠。右丞只為短句,一吟一詠,更有悠揚不盡之致”(《唐宋詩舉要》引),對此詩更表讚賞。此詩寥寥幾句,用意之間張馳相輔,不多贅一字一意,雖然結構突兀,情感驟湧,畢竟在情理之外顯出了意趣自然。而這正是此詩高妙之所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