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身正不怕影子歪?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20

什麼是身正不怕影子歪?易書科技 2019-04-14

為官之道,貴在以己正人,己不正,如何正人?正因為這樣,中國古代把清廉作為好官的主要標準。《三國志·李通傳》中記載,司馬懿曾提出:“為官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思不治乎?”把清廉當作為官的首要條件。南宋呂祖廉在《殺萊昂大史別集》中又提出:“當官之潔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還是清廉在先。

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中,的確有些為政者以清廉、公正、無私為本,以廉生威,撥亂反正,造福一方,贏得人民信賴的。歷史上的包拯就是其中之一。

包拯一生清廉儉樸。史書上說包拯後來雖然做了大官,地位很高,但穿的衣服,用的器具,吃的東西,都和他做布衣平民時沒有什麼兩樣。他被任命為陝西轉道使後,本來應該穿上繪有新等級標誌的“章眼”上任,以示尊榮。而他可倒好,穿著原來的衣服就赴任去了。宋仁宗聽後,十分讚賞,特地差人騎快馬去追包拯,把三品圖繪的章賜給包拯。端州盛產硯石,早在隋唐之際端硯就久負盛名。歷任官員在向朝廷交納硯臺時都要藉機勒索,額外增加數量,加重人民負擔,結果弄得百姓怨聲載道。包拯到任後,一改舊習,命硯工按進貢數量製作,自己一塊不留,此舉深受百姓歡迎。包拯離任時,硯工特地精製了一方好硯送給他作為紀念,他婉言謝絕,“不帶一硯歸”。包拯晚年時,為教育後代,留下遺訓說:“後世子孫世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歸放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拯以清正廉明為本,逐漸形成巨大威勢。史書記載說:“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當時的京城所在地開封府有傳言說包拯好比陽間的閻羅,誰想買通關節,走走“後門”,搞點“不正之風”,那誰的官也就甭想再當了。包拯七次上奏皇上,要求嚴懲酷吏王逵,終達目的;他敢於彈劾皇帝的后妃,也敢於指責官位顯赫的國戚。國戚張堯住身為宰相,搞得民困國窮,包拯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要搬掉這個禍害,一而再,再而三,上奏彈劾,迫使宋仁宗免去張的要職。包拯所做的一切,自然贏得人民的敬意。宋神宗時,西羌有一個將領於龍呵歸附宋朝,他到京師見皇上時,要求皇帝賜給他包拯的姓。開封府署旁有一塊題名碑,凡在開封府任過府尹的,都在碑上刻下姓名和任職時間。包公曾任開封府尹一年多,也刻了上去。南宋時周密曾說開封府尹題名碑上的“包拯”二字:“為人所指,指痕甚深。”這是因為人民喜愛他。凡是到此地來的人,為表達敬慕之情,都願用手指撫摸“包拯”二字所造成的。現在這塊碑石還儲存在開封歷史博物館裡。

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為官的都清政廉明,不貪心,那麼整個國家的政治也就搞上去了,經濟實力也強盛了。盛唐時國力強盛,外族來朝,盛況空前。靠的就是一個“廉”字。在現代社會,這個道理仍然有用,而且作用更大,甚至連西方的從政者也取悉此理。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認為,“立國必須廉政”。李光耀本人帶頭廉政,住房和汽車都是自己掏錢買的。他有許多政敵反對他,攻擊他,但沒有一個說他貪汙、腐化。政府中有名部長,是新加坡政界的元老之一,與李光耀有很深的私交。當人們揭發這名部長有貪汙嫌疑,他找到李,希望李能保護他。李光耀卻說:我要保護你,我這個黨就站不住了。最後,這名部長在上法庭之前自殺了。李光耀就是靠著廉潔贏得了威信和民心,使新加坡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就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