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陶淵明淡泊名利詩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30

關於陶淵明淡泊名利詩句金色盛典歷史 2022-07-28

1。陶淵明的不追名利的詩句

陶淵明與田園詩 陶淵明的作品,現存詩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辭賦三篇,還有《讀史述九章》和《扇上畫贊》兩篇接近四言詩的韻文。

詩歌是詩人成就最突出的方面,一百多首詩,具有豐富的內容。 詩人生活在極端黑暗的社會里,卻堅持高遠的理想和志趣,一部分作品表現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

《和郭主薄》詩說:“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飲酒》第八首說:“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珍異類,卓然見高枝。”

霜威下盛開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正是詩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徵:詩人在《詠貧士七首》和《扇上畫贊》中還歌頌了不少固窮守志的人物。 正是由於有著這樣的品格,詩人一方面對腐朽的統治階級表現了一種孤高的態度。

《詠貧士》第一首說:“萬族各有託,孤雲獨無依;暖暖空中滅,何時見餘輝?”這朵晴空飄浮的孤雲,象徵詩人的處境和命運,它孤獨無依,會無聲無息地消滅,但也表現了詩人的態度,它要遠去塵埃,永遠保持自由和高潔。另一方面,也對汙濁的現實表現了強烈的不滿。

在《飲酒》二十首裡,他藉著“醉人”的語言,或是指責社會上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第六首),或是揭露政治的陷阱危機(第十七首),或是鄙棄世俗的虛偽和欺詐(第十二、十九首),在最末一首裡,他說:“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雖然是美化了孔子,但他更主要的是對追逐名利的頹敗士風感到無比的憤激和沉痛。 陶淵明的志趣與性格,終於使他同政治階級上層社會完全決裂,回到田園中來。

他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他的田園詩充滿對汙濁的社會的憎惡和對純潔的田園的熱愛。

如《歸園田居》第一首: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詩人把統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羈鳥”、“池魚”,把退處田園說成是衝出“樊籠”,重返“自然”,表現了他對醜惡的社會的鄙視。詩人著重地細緻地描寫了純潔、幽美的田園風光,字裡行間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愛。

在這裡、淳樸、寧靜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上層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當詩人尚未離開宦途時,總有一種“暫為人所羈”的感覺,心情無法平靜下來,他“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但當他遠離了汙濁的現實,回到田園中來,卻感到獲得了歸宿。《飲酒》第五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人避開了達官貴人的車馬的喧擾,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獲得了自由而恬靜的心境。

詩人的田園生活雖然是遠離統治階級,卻更接近了下層文人和農民。這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心賞文:“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有樸實的農民共話桑麻:“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有鄰里的相與宴飲:“漉我新熟酒,只雞邀近局”;也有天倫之樂:“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

所以,他的田園詩是有著豐富的現實生活內容的,這也是他的田園詩動人的原因之一。 尤其可貴的是他的田園詩還反映了勞動生活的內容。

如《歸園田居》第三首: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帶著月色,從草木叢生的小徑上荷鋤歸來的勞動者的形象。《懷古田舍》詩說:“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在田野風景和農事活動的描寫中洋溢著一種喜悅之情。由於詩人親自參加了農業勞動,並由衷地喜愛它,勞動,第一次在文人創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頌。

他的一些田園詩還表現了只有一個勞動者才可能體會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二首說:“桑麻日已長,我土日以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現了他對農作物收成的密切關懷。

《於西田獲早稻》詩說:“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不僅表現了與剝削階級寄生觀點鮮明對立的依靠勞動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現了不辭辛苦、堅持躬耕的頑強態度。

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識,使他的田園詩閃爍著進步的思想光輝。 陶淵明還有一些田園詩描寫了他的田園生活的貧困狀況。

《示龐主簿鄧治中》說:“夏日長抱飢,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有會而作》說:“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飢;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這些詩雖然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災不免屢受飢寒的境遇,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想見當時農民們的更加悲慘的生活情景。

陶淵明在田園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是極其複雜的。《讀史述。屈賈》中說:“進修德業,將以及時;如彼稷契,孰不願之!”他也。

2。關於“淡泊名利”的詩句有哪些

1、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

——李白《結客少年場行》釋義:使這些勇當萬夫的俠少們更憑添了不少英姿雄風。2、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釋義:白酒剛剛釀熟時我從山中歸來,黃雞在啄著穀粒秋天長得正肥。3、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明·薛宣《讀書錄》釋義:遊說萬乘之君已苦於時間不早,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道。4、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釋義: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與秋日夕陽爭奪光輝。5、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釋義: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6、莫言名與利,名利是身仇。

——唐·杜牧 釋義:不要談論名利,名利是自身的仇敵。仇:仇敵。

7、攀條摘朱實,服藥鍊金骨。——李白《天台曉望》釋義:攀條摘朱實,服藥煉真骨。

8、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鎖。——清·李汝珍 釋義:一個人能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就少了許多煩惱。

9、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李白《長歌行》釋義:桃李須待春天,但誰能使春日永駐不逝?10、豈問渭川老,寧邀襄野童。

——李白《上之回》釋義:是前去向渭川老人或襄野之童請教治國之道鳴?非也。白酒剛剛釀熟時我從山中歸來,黃雞在啄著穀粒秋天長得正肥。

此詞出自唐代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譯文 白酒剛剛釀熟時我從山中歸來,黃雞在啄著穀粒秋天長得正肥。喊著童僕給我燉黃雞斟上白酒,孩子們嬉笑吵鬧牽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與秋日夕陽爭奪光輝。遊說萬乘之君已苦於時間不早,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道。

會稽愚婦看不起貧窮的朱買臣,如今我也辭家去長安而西入秦。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麼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賞析此詩一開始就描繪出一派豐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這不僅點明瞭從山中歸家的時間是秋熟季節,而且,白酒新熟,黃雞啄黍,顯示出一種歡快的氣氛,襯托出詩人興高采烈的情緒,為下面的描寫作了鋪墊。接著,詩人攝取了幾個似乎是特寫的“鏡頭”,進一步渲染歡愉之情。

李白素愛飲酒,這時更是酒興勃然,一進家門就“呼童烹雞酌白酒”,神情飛揚,頗有歡慶奉詔之意。詩人的情緒感染了家人,“兒女嬉笑牽人衣”,此情此態真切動人。

飲酒似還不足以表現興奮之情,繼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一邊痛飲,一邊高歌,表達快慰之情。酒酣興濃,起身舞劍,劍光閃閃與落日爭輝。

這樣,透過兒女嬉笑,開懷痛飲,高歌起舞幾個典型場景,把詩人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活靈活現。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描寫自己的內心世界。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這裡詩人用了跌宕的表現手法,用“苦不早”反襯詩人的歡樂心情,同時,在喜悅之時,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詩人曲折複雜的心情的真實反映。

正因為恨不在更早的時候見到皇帝,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所以跨馬揚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遙遠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馬”表現出詩人的滿懷希望和急切之情。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詩從“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聯想到晚年得志的朱買臣。

據《漢書·朱買臣傳》記載:朱買臣,會稽人,早年家貧,以賣柴為生,常常擔柴走路時還唸書。他的妻子嫌他貧賤,離開了他。

後來朱買臣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做了會稽太守。詩中的“會稽愚婦”,就是指朱買臣的妻子。

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淺輕視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會稽愚婦”,而自比朱買臣,以為像朱買臣一樣,西去長安就可青雲直上了。其得意之態溢於言表。

詩題只說“別兒童”,這裡用“會稽愚婦”之典故,是有所指責。詹鍈認為此詩是“把劉氏比作‘會稽愚婦’”詩情經過一層層推演,至此,感情的波瀾湧向高潮。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見其得意的神態;“豈是蓬蒿人”,顯示了無比自負的心理。

這兩句把詩人躊躇滿志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這首詩因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了解李白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義,而在藝術表現上也有其特色。

詩善於在敘事中抒情。詩人描寫從歸家到離家,有頭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陳其事的賦體,而又兼採比興,既有正面的描寫,而又間之以烘托。

詩人匠心獨運,不是一條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裡,有曲折,有起伏,一層層把感情推向頂點。猶如波瀾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醞蓄得更為強烈,最後噴發而出。

全詩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現得真摯而又鮮明。參考資料 於海娣。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

3。歸園田居體現陶淵明淡泊名利的詩有哪些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陶淵明 《飲酒》 二十首 序 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

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

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其一∶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其二∶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苟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其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其四∶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其九∶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襤縷茅簷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

十一∶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 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十三∶ 長公曾一仕,壯節忽失時; 杜門不復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

一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 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餘所之。

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捨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十四∶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十五∶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餘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十六∶ 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飢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十七∶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遷,鳥盡廢良弓。 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十九∶ 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

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 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

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裡, 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二十∶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4。陶淵明是如何的淡泊名利

寧靜淡泊中的智慧

——說說陶淵明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自然、恬靜、安逸,除此以外還有什麼能夠形容陶淵明的詩文呢?無論是《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還是《飲酒》、《五柳先生傳》,字字都散發出那樣一種淡遠清新、平實淳厚、意韻悠長的獨特風韻,沒有任何華麗的詞藻,彷彿未經雕琢,卻自然地流露著他特有的古樸之風,他的文風,他的處世哲學,都好似夾雜在那久遠的魏晉之風中一絲淡淡的菊香,細若遊絲,而又綿遠悠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