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漢武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0-05

秦皇,漢武剛陽文化 2022-06-06

一個橫掃六合,一個威加海內。

一個焚書坑儒,一個獨尊儒術。

一個修建萬里長城,一個驅除匈奴,擴地千里。

文韜武略,誰主沉浮?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讓我們厚重的塵埃,撥開歷史的迷霧,跨越時空,在對比中尋找答案。

二千多年以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登上歷史舞臺,而在這歷史長河中,且在人們心中能稱得上英雄的帝王恐怕沒有幾人,但總會令人不禁想起的兩位偉大的帝王,他們的寬闊胸懷,他們的雄姿英發,他們的豪邁氣魄,而秦始皇與漢武帝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秦始皇跟漢武帝,相隔兩個朝代的帝王,今天卻常常被世人放在一起評價。為什麼呢?他們相似的出身,相似的經歷,相似的才情,讓他們穿越了時空,走在了一起。

王者歸來,通往權力巔峰的血腥之路。

對歷朝歷代的王子貴胄來說,皇位,王位這樣的位置,也決不是輕易就能坐上的,歷史上除了極少數幸運兒之外,大多數帝王都是一番殘酷的爭鬥,淘汰,甚至踩著兄弟骨肉的屍體才登上寶座的。嬴政和劉徹也不例外,只不過,嬴政當上秦王的過程包含了更多的戲劇性和傳奇色彩,而劉徹無疑是個幸運者。

公元前247年,剛13歲的嬴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到嬴政即位到21歲親征這八年,卻因年幼,政事便落入呂不韋和趙太后手中,而呂不韋的權勢開始迅速膨脹,為加強自己的權勢,設計嬴政並獲取得“仲父”的稱號,食封大邑萬戶,擁有鉅萬財富,呂不韋當初的透支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然而面對人性,呂不韋也擁有絕大部分世人的貪婪,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婪是永無止境的,金錢財富已經讓惟利是圖的呂不韋無法滿足,於是他開始嚮往著權力,“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從古至今依然令世人對它無限痴迷,哪怕粉身碎骨也義無反顧地撲上去,呂不韋為了自己的權力追求,他開始做了以下準備:召集門客編撰了《呂氏春秋》,為了宣傳該書,聲稱如果有人能改動一字,當即賞賜千金,先不說有人是否改動,這樣一來《呂氏春秋》和呂不韋的大名遠播東方諸國。呂不韋的目的一是揚名,二是立威。

嬴政在慢慢成長中開始顯現出王者的霸氣和城府,掌權之後,罷免呂不韋,呂不韋不甘心就這樣認輸,使用“奇貨可居”這策略,卻弄巧成拙,讓嬴政起了殺心,便服毒自殺了。嬴政也鎮壓並殺害了嫪毐,將異父同母的弟弟也斬草除根,穩固了自己的地位。

公元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公元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后被廢。公元前150年春正月,廢慄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為皇后,丁巳,劉徹被立為太子。劉嫖許諾將她的女兒陳氏嫁給當時四歲的膠東王劉徹。劉徹後娶陳氏為妃, 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

文韜武略,問鼎天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

——選自《過秦論》

秦王掃六合,俯視何雄哉。年輕的秦王用10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初步完成統一大業。秦王開創帝制,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稱“始皇帝”。進行文化統治“焚書坑儒”,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靈渠,溝通水系,修築萬里長城。

有詩云:“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漢武帝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即位後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秦始皇與漢武帝被歷史選擇的同時也選擇了歷史,他們選擇了一條漫長的坎坷之路。

遙想當年,秦王橫掃天下,氣吞萬里如虎;漢武帝策馬疾風,意氣風發!那聲聲戰鼓,穿過幾千年歷史煙雲,久久迴盪。

願這千古絕唱世代相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