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誰被稱為老莊,什麼採用什麼的故事形式,具有又沒諷刺的意味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22

春秋戰國時期誰被稱為老莊,什麼採用什麼的故事形式,具有又沒諷刺的意味來吧!2018.06.28 回答

老莊,是老子和莊子的並稱(類似孔孟),也指老學與莊學的合稱。借而代指道家(道教)老莊教派學說。

道家分黃老派、關尹派和莊列派。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組長李學勤先生指出:“黃老之學,其思想富於積極色彩,與莊列一派隱退截然不同。”關尹一派“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上博簡《恆先》是《老子》到莊學之間的聯絡橋樑 。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逍遙齊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經》(別名《老子》、《老子五千言》),莊子著有《莊子》(別名《南華經》);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實際上是繼承發展並且闡釋老子的思想,帶有自己個性的一種解讀。看法精煉獨到、積極遁世、卓爾不群,故而與老子並稱,一併成為道家學說的代表人物。老莊學派不主張滿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覺悟的假道德,認為這些不過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則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學派。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老子的思想淵源:

老子尚柔守雌,其思想淵源於商朝的《歸藏(坤乾)》。老子關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論體系,實際就是“三生萬物”,這個“三”就是大易的“三才”之三。揚雄發展了老子“三生萬物”宇宙論體系,創立了三進位制九九八十一讚的《太玄》體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指出:“《太玄》應是揚雄模仿《周易》‘兩儀生成模式’對老子‘三(才)生萬物’命題構建的新的宇宙圖示和理論體系。”

莊子,名周,字子休,號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華夏族,宋國蒙人,[4] 戰國中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以及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

莊子的思想淵源:

莊子思想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老子,一是《易經》。《周易》本經始終未體現陰陽二字,可莊子洞察到“《易》以道陰陽。”莊子的天籟、地籟、人籟“三籟”思想就是《易經》“三才”思想的別稱。莊子尊重天道,主張“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強調“天人合一”。

莊子善作儒家的反命題。儒家主張“天人有分”,莊子在《莊子·三木》篇中則說“無始而非卒也,人與天一也。”李學勤先生指出:莊子《三木》這一章在天人關係認識上正好與孔子“天人有分”思想相反,這“正是莊子一派習用的手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