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前置,與原詩有什麼區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0-08

1.請說說“聞雁思鄉”的內涵。

2.如果將詩歌后兩句“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前置,與原詩有什麼區別?

3.鶴的種類很多,《池鶴》中寫的是哪一種?從哪句中可以看出來?

4.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這隻鶴的品格個性?是怎樣的品格個性?詩人藉此表達怎樣的情感?

5.詩中哪一句可見百姓對燕子的喜愛?百姓為何喜歡燕子呢?

...兩句“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前置,與原詩有什麼區大小姐小大姐 2012-02-23

1。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後不久寫的。

其實很明顯可以看出這是一首思鄉詩。尤其是詩中“秋”、“渺”這種字可見作者的情感基調是悲傷。這是一首由悲秋見歸雁引發的思鄉詩歌。再加作者當時是降職,就是所謂的左遷,所以不止是思鄉,更重要的是遠離朝廷、不被重用、鬱郁不得志的情感的抒發。這是內涵。

2。全詩為 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悽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順序是本身就鬱悶,所以自然先有思鄉,所以見任何景象都是悲景。如果轉換兩句的順序,就不能突出這種悲情。

3。池鶴的原詩為 白居易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裡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鷀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

作者當時官場失意,對那些妖媚獻寵的人極度厭惡,而歸隱田園又遙不可及,詩人對仕宦生活充滿厭倦與無奈。

這是一隻被囚的鶴,它的品格和儀表與眾不同(鶴立雞群),不會像鸕鷀那樣侍奉權貴,也不會像鸚鵡那樣討好別人。鶴的鳴聲美。漢以後,詩文中常以“鳴鶴”或“鶴鳴”喻君子。 當時詩人被貶江州司馬,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閒適、傷感的詩漸多 。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裡有風標。”這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詞鶴立雞群。在高高的竹籠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雞群還凸顯著自己的風度和節操。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此句,從表面上看,是丹頂鶴害怕低下頭,頭上象徵高貴的標誌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憂白色的毛色變得不好看。從意義上理解,應該還有一層:低下頭,不僅僅擔憂高貴的標誌不再,還因為低頭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氣度相悖;“曬翅常疑白雪消”,這裡的白雪不僅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種聖潔的清白。由此,一個清高孤傲,而又不願意對世俗妥協的丹頂鶴形象便脫穎而出。 “轉覺鸕鷀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轉眼四望,覺得鸕鷀毛色汙濁,徒有其表而又善於學舌的鸚鵡太嬌弱,這兩者不僅形象氣質欠佳,而且善於侍奉討好主人,完全沒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見,更不要說具備一副錚錚的傲骨了。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雲水遙”。沒有知音的欣賞,沒有主人的青睞,只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的望向遠方,那遙不可及的雲水之鄉才是夢想的天堂。丹頂鶴所思的,不僅僅是寶貴的自由,還有知音的賞識,和對自己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苦悶,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氣質才華,將來能鶴唳雲端,展翅沖天。

所以每一句都有鶴的品性在其中。

4。你的3、4題是一個意思,同種答法。

5。你的燕子在哪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