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名樓之一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賞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0-12

江南四大名樓之一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賞析鮮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2022-06-28

名山、名水、名園、名樓,皆有名詩名文相伴左右。

然而,是名詩沾了名樓的光,還是名樓沾了名詩的光?這是個問題。

以大觀樓為例。是大觀樓讓孫髯翁的天下第一長聯揚名海內,還是孫髯翁的《天下第一長聯》讓大觀樓譽滿華夏?

這就是文化的魅力。當文化賦予景觀以詩情後,此山不再是原來的山,此樓也不再是原先的樓,而是變成了一座詩與樓合二為一的“詩樓”。

大觀樓位於昆明城西,美麗的滇池北面湖濱。與太華山隔湖相望,所以又名“近華浦”。最初是清康熙年間,由湖北僧人乾邱選擇此地講經,修建了觀音寺。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29年(1690),雲南巡撫王文紀,為了顯示“政通人和”與“太平盛世”,就在這塊寶地建造了一座樓,並取名為“大觀樓”。還在大觀樓周圍填築外堤,在堤兩旁夾種楊柳,點綴滇池湖山風景。

自此滇內高人雅士、騷人墨客選勝登臨大觀樓者絡繹不絕,遂成為雲南第一名勝。

大觀樓歷經滄桑清咸豐7年(1857)曾毀於戰火。清同治5年(1866),重建。

大觀樓為一座正方形三層大型亭閣式建築,飛簷四角攢尖,黃琉璃瓦頂,造型輕盈,精巧美觀。

雖名為大觀樓,但是,大觀樓並不高大壯觀,其建築規模、風格與裝飾在中國的古建築中,只能算是平平的一座。但是,大觀樓大門兩側的一幅長聯卻膾炙人口,被譽為“天下第一聯”,“海內第一長聯”。

大觀樓被冠以江南四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大觀樓)之一,相比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顯然其知名度相對要小太多。而讓其揚名海內的正是大觀樓大門兩側的一幅長聯。現在就讓草根帶大家一起欣賞這幅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

大觀樓長聯是乾隆年間名士孫髯翁登大觀樓所作。全聯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一幅長聯,上聯描寫滇池的景色:四周的山巒,東面的金馬山如賓士的神馬,西邊的碧雞山像展翅的鳳凰,北方的蛇山似蜿蜒的長蛇,南端的鶴山若飛翔的白鶴。而螃蟹狀的島嶼上,螺螄形的洲渚上,柳枝在霧中隨風飄舞,宛如少女在梳理她的鬢髮;鋪天蓋地的葦草上,點綴其間的翡翠般的鳥雀,映照著爛漫紅霞。還有,請不要辜負那滇池四周飄香的稻田、晴日下的萬頃沙灘以及夏天的蓮荷、春日的楊柳。

下聯是詠史述事,追憶雲南歷史:漢武帝的造船習水,唐玄宗豎立的紀功鐵柱,宋太祖的玉斧揮圖,元世祖乘皮筏渡江統一中國。歷代帝王的豐功偉績,到頭來也不過像朝雲暮雨那樣過去了;就連那紀功的殘碑,也只是橫臥在蒼煙和夕陽之下。於是,只落得留下古廟的鐘聲、江中漁火和南飛的秋雁以及深秋的寒霜而已。

這一長聯,寫景詠史,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意境深遠,對仗工整。《滇南楹聯叢鈔.跋》認為它是“大氣磅礴,光耀宇宙,海內長聯,應推第一長聯。

孫髯(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陝西三原,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因其父在雲南任武官,隨父寓居昆明。博學多識,乾隆年間,曾為昆明滇池大觀樓題楹一幅,計180字, 號稱天下第一長聯、海內長聯第一佳作, 被後人尊稱為聯聖。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讚道: “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

孫髯翁早年由於對科場搜身極為憤慨,認為這種“以盜賊待士”的舉措有辱斯文,遂發誓永不赴秋闈之試。他中年喪妻,僅生一女,其女長大後適廣西州彌勒。從此窮困潦倒,寄居於昆明圓通寺咒蛟臺,過著以石洞為棲身之所,以卜筮為求生之道的清貧生活。他曾在詩中寫道: “白眼無今古,黃金有是非。”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歲(1907),彌勒士子協力籌資為先生修墓立碑,墓碑正中刻有”清處士髯翁孫先生墓”十個大字,旁刻一聯雲: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有布衣。

墓前華表上刻有光緒十九年癸巳歲(1893)彌勒貢生楊曉雲撰寫的八十言長聯:

讀大觀樓長聯,膾炙人口久矣。就蘋天葦地,濡染筆墨生輝,布衣有何能?幾經昆池劫灰,常圖不磨文字;

出挹爽門半里,追繞馬鬣依然,嘆斷碣殘碑,滅沒名流不少,吾儕非好事,一存滇南傲骨,以昭先正典型。

民國三年甲寅歲(1914),愛國志士楊傑任彌勒縣長,又為髯翁修墓,立碑為志。

孫髯先生的墓碑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得以修復。並將墓聯改為先生生前自輓聯。

這回來得忙,名心利心,畢竟糊塗到底;

此番去甚好,詩債酒債,何曾虧負著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