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烽火傳遞資訊詩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0-09

關於烽火傳遞資訊詩句漢匠文化 2022-07-28

1。關於烽火的詩句

1、烽火連三月

杜甫

《春望》

2、烽火照西京

楊炯

《從軍行》

3、沙場烽火連胡月

祖詠

《望薊門》

4、烽火動沙漠

李白

《塞下曲六首》

5、城頭烽火不曾滅

魏晉

蔡琰

《胡笳十八拍》

6、烽火入咸陽

南北朝

鮑照

《代出自薊北門行》

7、烽火夜燒原

南北朝

庾信

《詠懷》

8、烽火被岡巒

杜甫

《垂老別》

9、漢家還有烽火燃

李白

《戰城南》

10、烽火燃不息

李白

《戰城南》

11、白日登山望烽火

李頎

《古從軍行》

12、古戍蒼蒼烽火寒

李頎

《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

13、烽火照高臺

陸游

《秋波媚·秋到邊城角聲哀》

14、烽火揚州路

辛棄疾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15、烽火城西百尺樓

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

16、烽火晝連光

李白

《出自薊北門行》

17、烽火連朔方

李白

《北上行》

18、千巖烽火連滄海

李白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19、東郊尚烽火

杜甫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20、悵望但烽火

杜甫

《遣興三首》

21、悵望但烽火

杜甫

《遣興五首》

22、西征問烽火

杜甫

《秦州雜詩二十首》

23、烽火未全停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

24、迥戍危烽火

李世民

《飲馬長城窟行》

25、遠戍報烽火

戎昱

《從軍行》

26、江城烽火連三月

李彌遜

《菩薩蠻·江城烽火連三月》

27、烽火連空明滅

陸游

《水調歌頭 多景樓》

28、萬里中原烽火北

張孝祥

《浣溪沙》

29、烽火平安夜

崔與之

《水調歌頭 題劍閣》

30、烽火平安

李曾伯

《八聲甘州·悵浮生》

31、烽火傳音耗

方岳

《喜遷鶯·淮山秋曉》

32、烽火日夜驚

孟郊

《感懷》

33、烽火起雲間

李宣遠

《幷州路》

34、烽火未許換年華

當代

梁羽生

《浣溪沙》

35、應無烽火照甘泉

陸游

《讀史》

36、烽火望祁連

南北朝

何遜

《學古詩》

37、妾驚甘泉足烽火

南北朝

庾信

《燕歌行》

38、烽火名園竄狐兔

吳偉業

《鴛湖曲》

39、驪山烽火成焦土

黃遵憲

《和鍾西耘庶常德祥律門感懷詩》

40、烽火來千里

汪元量

《杭州雜詩和林石田》

2。關於烽火的古詩詞

如下,望採納:

烽火【作者:韓愈】

登高望烽火,誰謂塞塵飛。王城富且樂,曷不事光輝。

勿言日已暮,相見恐行希願君熟念此,秉燭夜中歸。

我歌寧自感,乃獨淚沾衣。

烽火臺【作者:楊備】

一帶東流當復闕,築臺相望水雲間。

麗華應不如褒姒,幾許狼煙得破顏。

烽火臺【作者:馬之純】

此到西陵路五千,烽臺列置若星連。

欲知萬騎還千騎,只看三煙與兩煙。

不用赤囊來塞下,可須羽檄報軍前。

如何向日緣褒姒,無事蓬蓬火又燃。

晚泊烽火磯【作者:董嗣杲】

野陰遠閣雪風乾,向暮維舟水色寒。

火號熒熒今夜燭,因知江北報平安。

登興元城觀烽火【作者:唐彥謙】

漢川城上角三呼,扈蹕防邊列萬夫。

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顏無。

3。關於資訊傳遞的詩

中國古代郵驛,歷代均由國家官辦,為統治者服務,而民間通訊異常艱難。唐代詩人杜甫曾在《春望》中這樣描繪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說明在那戰火連天的歲月,偶得一封家書,比得萬金還貴。在漫長的年代中,很多古詩都有關於傳遞資訊的記載。筆者擷取幾則如下。

一、鼓角催曉。擊鼓是傳遞緊急警報的一種方法。從商代卜辭中可以看出,它是“聲光”通訊中最早的一種。周《禮記·夏官·大司馬》中就有用擊鼓傳遞訊號的規定:“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鼓者,擊鼓可傳號令,鼓士氣,壯軍威,同仇敵愾,勇往直前,以鼓角相聞,聲聲不絕。唐詩人岑參《武威送別劉判官赴磧石西行軍》詩中曰:“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二、烽火報警。西周主要發展的是烽燧大鼓,用以傳遞緊急軍情。為了防止犬戎從西、北方入侵,曾在豐鎬東部的驪山上設定了烽火臺和大鼓,與周圍的諸候約定,如烽火起,則是敵人入侵,各路諸候都要前來勤王。《漢書》載:“有寇即火然舉以相告”,前烽舉火,後烽呼應。《史記》有“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唐末詩人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曰:“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一有火警,將士不畏艱險,一齊上陣,保衛祖國邊疆。

三、檄牌通訊。金牌是一種通訊檄牌。“牌長尺餘”,木製。“朱漆刻以金書”,上刻“御前文字,不得入鋪”,傳遞時“過如飛電,望者無不避路”。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間,秦檜以宋高宗名義,一天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傳達命令,勒令岳飛退兵。同年十二月以“莫須有”罪名,將岳飛害死於臨安(今杭州市)大理寺獄中。明李東陽在《金字牌》詩中寫道:“金字牌,從天來,將軍慟哭班師回,士氣鬱怒聲如雷。聲如雷,震邊陲,幽薊已覆無江淮。仇虜和,壯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國之亡,嗟晚矣!”

四、虎符調兵。符有兩種:一為銅虎符,一為竹虎符。銅虎符用途有二:一為郡守符,作為中央委任太守的證明;二為發兵符。《史記》中記載有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信陵君拿上如姬從王室盜來的兵符,趕往邊境,撤換了魏將,率兵解除趙國之危,深得民心,表現出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唐人韓翃有詩云:“懷君樂事不可見,鬃馬翩翩新虎符”;羅珦也有“三十年前此布衣,鹿鳴西上虎符歸”的詩句。可見,虎符是古代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信物。

4。與烽火有關的詩句是什麼

(一)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唐 ·杜甫《春望》

【作者簡介】杜甫,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甫被公認為唐代以來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

(二)

登高望烽火,誰謂塞塵飛。

王城富且樂,曷不事光輝。

勿言日已暮,相見恐行稀。

願君熟念此,秉燭夜中歸。

我歌寧自感,乃獨淚沾衣。——唐·韓愈《烽火》

【作者簡介】韓愈,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字退之,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三)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唐·楊炯《從軍行》

【作者簡介】楊炯,唐代詩人。華州華陰(今屬陝西)人,唐代文學家,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文學才華出眾,善寫散文,尤擅詩。現存詩30餘首,以五言見長,多邊塞征戰詩篇,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

(四)

去年河上送行人,萬里弓旌一武臣。

聞道玉關烽火滅,犬戎知有外家親。——唐·鮑溶《寄李都護》

【作者簡介】鮑溶,字德源,是中唐時期的重要詩人。晚唐詩人、詩論家張為著《詩人主客圖》,尊鮑溶為“博解宏拔主”。將他與“廣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奧逸主”孟雲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麗主”武元衡並列。為“六主”之一。

(五)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作者簡介】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一生創作頗豐,如《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遺稿》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