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藺相如的簡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0

急需藺相如的簡介!!星似箭 2007-03-12

藺相如

藺相如,籍貫及生卒年不詳,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

和氏壁風波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得到楚國的和氏寶玉。這塊寶玉相傳為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發現,原為一塊玉璞(含有寶玉的石塊),先後獻給厲王、武王,玉工都說是塊石頭,國王惱怒,卞和分別被砍去左右腳,楚文王繼位,卞和抱著玉璞在山中哭泣。文王知道後,叫人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稀世美玉,因此取名“和氏壁”。

秦昭王聽說趙國國王成了這塊寶玉的新主人後,十分想得到這塊寶玉,於是派遣使者送信給趙惠文王,信裡表示願意拿秦國的十五座城邑來換取趙國的寶玉。

趙惠文王得到信後,一下子拿不定主意,十分為難,於是就把大將軍廉頗和其他許多大臣召來,商量對策。如果把和氏壁送給秦國,恐怕秦國不會真用十五座城來交換,白白地受到欺騙;如果不給,秦強趙弱,又怕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左右為難,想派個使者到秦國去交涉,又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入選趙廷

正在此時,宦官頭目繆賢走出來說:“我有個家臣,叫藺相如,此人智勇雙全,不如派他到秦國去。”趙王問:“你怎麼知道他可以出使秦國呢?繆賢就告訴趙王說:“我以前曾經冒犯了大王,怕您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國去。藺相如知道後,勸阻我說:‘你怎麼知道燕王會接納你呢?’我告訴他說:‘我曾經跟隨大王在邊境上與燕王相會。當時燕王曾私下握住我的手錶示願意和我交個朋友。因此,我決定到燕國去投靠燕王。’藺相如聽了說:‘趙強燕弱,而你又是趙王的寵臣,燕王才願意和你交朋友。現在你得罪了趙王,如果逃到燕國去,燕王害怕趙國,決不敢收留你,只會把你捆綁起來送回趙國。到那時,你的性命就難保了。現在你不如脫掉衣服,赤身伏在腰斬人的斧子上,親自去大王面前認罪請求處罰,大王寬厚仁慈,或許能得到大王的寬恕,’我聽後照著做了,大王您果然寬恕了我。因此我認為藺相如能夠出使秦國並圓滿完成任務。”。

趙王派人把藺相如召來,問道:“現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來換和氏壁,可以答應嗎?”藺相如說:“秦強趙弱,我們不能不答應。”趙王又問:“要是秦王得了壁,卻不肯把城交給趙國,又該怎麼辦呢?”藺相如說:“確實如此,但秦國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壁,如果趙國不答應,那就是我們理虧,秦國也正好有藉口攻打趙國;要是趙國把壁送到秦國,而秦國不肯把城交給趙國,那麼就是秦國理虧。比較一下,我認為最好是答應秦國,把壁送去,讓秦國負不講道理的責任。”停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想大王現在可能沒有適當的人選吧,我倒願意出使秦國,假如秦國真的把城邑交給趙國,我就把寶玉留在秦國;如果秦國不交城邑,我一定把寶玉完完整整地帶回來。”

於是,趙惠文王任命藺相如做使臣,帶著和氏壁西使秦國。

秦廷智變

秦昭王在章臺(秦宮名,舊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水)接見藺相如,藺相如雙手捧壁,獻給秦王,秦王接過壁。展開錦袱觀看,果然純白無瑕,寶光閃爍,雕鏤之處,天衣無縫,真不愧是稀世之寶,非常高興,又依次遞給妃嬪、文武大臣和侍從們欣賞,眾人都嘖嘖稱讚,歡呼“萬歲”,向秦王表示祝賀。

過了很久,秦王卻絕口不提以城換壁的事,藺相如知道秦王絕對不會以城換壁,心生一計,對秦王說:“這塊寶玉很好,就是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聽後,就把壁交給他,藺相如接過壁,迅速後退幾步,身子靠著柱子,憤怒得連頭髮都快豎起來;義正詞嚴地對秦王大聲說道:“大王想要這塊美玉。寫信給趙王。答應用十五座城來交換,當時趙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得無厭,仗著勢力強大,想用幾句空話騙取趙國的寶玉。大家都不同意把壁送來。可我卻認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騙,何況秦國是個堂堂大國呢?再說也不能因為一塊壁的緣故而傷了兩國的和氣。趙王採納了我的意見,並且還齋戒了五天,寫了國書,然後派我作使臣帶著寶玉到秦國來。態度如此恭敬。可大王卻在一般的離宮接見我,而且態度又這樣傲慢。大王把這麼貴重的寶玉,隨便遞給宮女侍從們觀看,分明是在戲弄我,也是對趙國不尊敬。我看大王並沒有用城換壁的誠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來,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在柱子上撞個粉碎”。說罷,舉起和氏壁,眼瞅柱子,作勢向柱子砸去。

秦王怕藺相如把壁砸壞,趕忙賠禮道歉,請他不要那樣做;一面叫來掌管地圖的官員送上地圖,秦王攤開地圖對藺相如說,從這裡到那裡的十五座城,準備劃歸趙國。藺相如想到秦王現在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絕對不會把城給趙國,於是又對秦王說;“這塊和氏壁,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非常喜歡,可因為害怕秦國勢力強大。不敢不獻給秦王,在送走這塊壁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隆重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壁,也應該齋戒五天,然後在朝廷上舉行九賓之禮,我才能把壁獻給大王。”秦王想到壁在藺相如手裡,不好強取硬奪,便答應齋戒五天,然後,又派人送藺相如到廣城賓館去休息。

到了賓館,藺相如想到秦王雖然答應了齋戒五天,但一定不會真把城給趙國,於是就選了一名精幹的隨從,讓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著和氏壁,悄悄地從小路連夜趕回趙國去了。”再說秦王假裝齋戒了五天,就在朝廷上設下隆重的九賓之禮。兩邊文武大臣排立,傳下命令,要藺相如來獻壁。

完壁歸趙

藺相如走上朝廷,對秦王行了禮說:“秦國從秦穆公以來,已經有二十一位國君了,沒有一個是講信用的。我怕受大王的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早派人帶壁離開秦國,恐怕現在早已到趙國了。”秦王聽了,十分惱怒。藺相如仍舊從容不迫地說:“今日之勢;秦強趙弱,因此大王一派使者到趙國要壁,趙國不敢違抗。馬上就派我把壁送來,現在要是秦國真把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以換取和氏壁,趙國哪敢要秦國的城邑而得罪大王?欺騙大王,罪當萬死,我已不存生還趙國之望,現在就請大王把我放在油鍋裡烹死吧,這樣也能使諸侯知道秦國為了一塊壁的緣故而誅殺趙國的使者,大王的威名也能傳播四方了”。

秦王的陰謀被徹底揭穿,又狡辯不得,只好苦笑一番。而秦王左右的大臣衛士,有的建議把藺相如殺掉,但被秦王喝住了。秦王說:“現在即使把藺相如殺了,也得不到壁,反而損害了秦趙兩國的友誼,也有損秦國的名聲,倒不如趁機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

於是秦王依舊按九賓之禮在朝廷上隆重地招待了藺相如;然後客氣地送他回國。以後秦國一直不肯把十五座城割給趙國,趙國自然也就沒有把壁送給秦國。

澠池之會

公元前282年,秦國派大將白起攻取了趙國的簡(今山西離石縣西)和祁(今山西祁縣)兩塊地方。次年,秦國又派兵攻佔了趙國的石城(今河南樸縣西南);又過了一年,再向趙國進攻,兩國交戰,趙國損失了兩萬多軍隊,但秦軍的攻勢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趙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趙國講和,以便集中力量攻擊楚國,於是派使者到趙國,約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今河南澠池縣境內)見面,互修友好。趙王害怕,想不去,大將軍廉頗和上大夫藺相如商議,認為趙王推辭不去不好,就勸趙王去:“秦王約您會議,如果大王不去,那就顯得趙國力小而膽怯了,還是去好。”趙王聽從了廉、藺二人的建議,藺相如也隨著趙王一起去了。

廉頗帶領大軍把趙王送到邊境,臨分手。對趙王說:“這次大王去澠池,路上來回的行程,加上會見的時間,估計前後不會超過三十天。為了防止意外,要是過了這個日期大王還未回來,請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扣留大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了。廉頗還在邊境上佈置了大量的軍隊,防備秦國的進攻。

逼秦王擊缶

到了澠池,見到秦王,雙方行過禮,便在筵席上敘談,酒到中巡,秦王對趙王說:“我聽說你喜歡彈瑟,我這裡有瑟,就請你彈一支曲子助助興吧!”趙王不敢推辭,只好彈了一曲。這時,秦國的御史走了過來,在簡上寫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宴會,秦王命趙王彈瑟。

藺相如見此不悅,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擊缶(瓦盆),我這裡有個缶,請你敲敲缶讓大家高興高興。”秦王聽了勃然大怒,不肯答應。藺相如又端起缶走過去,獻給秦王,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就說:“現在我離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應,我拼著一死,也要濺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拚命。

秦王的侍衛看到秦王受到脅迫,慌忙拔出刀來,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雙眼,大喝一聲,嚇得侍衛連連後退,秦王心裡很不高興,也只好勉強在缶上敲了幾下。藺相如回頭叫來趙國的御史,也把這件事情記下來: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宴會,趙王命秦王敲缶助興。

秦國的大臣們見秦王沒有佔便宜,就說:“請趙王獻出十五座城地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不示弱,說:“請秦王拿咸陽(秦國都城,今陝西咸陽縣東)為趙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結束,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機智勇敢地同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不屈不撓的鬥爭,挫敗了秦國的圖謀。秦國也知道廉頗率領大軍駐紮在邊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處,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趙國君臣回國。以後,秦、趙間暫時停止了戰爭。

參考資料:參考百度搜索

急需藺相如的簡介!!壞壞不是天使 2007-03-12

藺相如,籍貫及生卒年不詳,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戰國時期的政治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蹟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將相和這三個。

[編輯] 完璧歸趙

[編輯] 前奏

在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取得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在聽到這個訊息後,派人遣書趙王,表示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等諸位大臣商議,但最後得不出結論,因為奉璧予秦國,則害怕得不到城池,不奉璧予秦國,則害怕被其攻打。

就在這個懸疑未定之時,宦官頭目繆賢上前向趙王獻計,表示其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秦國。趙王則問∶“何以得知?” 繆賢則表示以往他曾經犯罪,欲逃亡燕國,但藺相如阻止他,並問向他曉以利害,最後他亦因為沒有出走燕國,反而得到趙王饒恕的機會。因此他認為藺相如有智有謀,可委以重任。

[編輯] 出場

趙王於是召見藺相如,並詢問藺相如應否以和氏璧換取十五座城池。藺相如向趙王分析,秦強趙弱,不可不換。但趙王問如果給予秦王和氏璧,而秦王不給予他城池,可以怎辦。而藺相如則回答說不論怎樣,趙國都要冒風險,寧可秦國理虧,也不可讓趙國理虧。並且表示他願意攜璧入秦,而且如果秦王反悔,必保證完璧歸趙,趙王於是派他出使秦國。

[編輯] 面見秦王

秦王於章臺接見藺相如,藺相如奉璧予秦王。秦王喜形於色,將和氏璧傳給美人及左右觀看,這時左右皆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無意將城池給予趙國,於是向秦王說和氏璧有瑕痴,想向秦王指出,並向秦王取回璧玉。藺相如在取回和氏璧後即站在大柱旁,表現出欲於和氏璧同歸於盡的形態。

這時藺相如向秦王說∶“趙王在眾臣異議中仍力排眾議,接納臣之提議,因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何況秦國為一大國!趙王為了儲存秦趙之友好,在齋戒五日後使臣奉璧入秦。可惜秦王不但沒有給予趙國城池的打算,而且還將和氏璧傳給美人,實在是對臣的戲弄。”

說畢後,藺相如即作出撞柱的姿態,而秦王因為怕破壞了和氏璧,於是假意給予趙國十五個城池,但實際為全不可得到的地方。藺相如看穿了秦王的奸計,於是藉故要秦王齋戒五日才奉上和氏璧,以拖延時間。就在這數天,藺相如派侍從攜璧返回趙國,自己留下應付秦王。

[編輯] 功成歸國

秦王在齋戒五日後,於大殿上設定九賓之禮,並傳召藺相如,藺相如應召上殿,並向秦王說∶“秦國自秦繆公以來二十餘位君主,並未有信守誠諾者。因此臣誠恐秦王欺騙趙國,已命人持璧歸趙。秦強而趙弱,如果大王先割十五城予趙國,再派遣一位使者至趙國,趙國立即交出和氏璧。臣知道欺騙大王之論罪當誅,所以臣請赴湯鑊之刑,並不會有任何異議。”秦王與其群臣只得苦笑,這時左右之人正想將藺相如帶去行刑。但秦王卻制止,認為即使殺了藺相如亦不會有大作用,不如放了他,儲存秦趙之間的友誼。結果藺相如成功完璧歸趙。

[編輯] 封為上大夫

藺相如歸國後,趙王認為不辱使命,儲存了趙國的體面,於是封其為上大夫。結果,秦國不給予趙國城池,趙國亦不給予秦國和氏璧。

後人王世貞(明朝)認為藺相如其實只是運氣好。當時秦還沒想要和趙決絕,否則秦王大可以殺了藺相如,再派大將白起率十萬大軍逼近趙國首都邯鄲,要求趙國守信交出和氏璧。秦打一次勝仗就可讓趙滅相如族,打兩次勝仗,就可把和氏璧拿到手了。[1]

[編輯] 澠池之會

[編輯] 起因

秦王因老羞成怒,於其後發兵攻趙,奪取石城。翌年,再攻趙,並殺死趙國軍民二萬人。

在公元前279年,秦王取勝後卻派出使者告知趙王,表示欲與趙王停戰,重修舊好,並相約於西河外澠池會面。趙王畏懼秦國,不願赴會。廉頗,藺相如則獻計說∶“王上如果不赴會,則是示弱而秦。”於是趙王決定赴會,並命藺相如率精兵五千相隨,又派了平原君趙勝率領數萬趙軍在澠池附近。廉頗送他們至邊境,並向趙王說∶“王上此行,直至整個會議完畢,最多不過三十日便可歸國。如果三十日後仍不歸國,則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藉此要脅的希望。”趙王在思考一番後,決定答應,免得趙國被秦國要脅。

[編輯] 會議過程

趙王到達後,會議便開始,依據古代習俗,兩國國君相會,定必大飲一番,所以秦王和趙王皆飲了數杯。秦王這時藉著幾份醉意,說道∶“寡人聽聞趙王愛好音律,不如請趙王上前演奏瑟樂。”趙王不好意思推擋,只好勉強鼓瑟。秦國御史即記下此事,說道∶“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相會飲酒,秦王命令趙王鼓瑟。”藺相如上前說道∶“趙王亦聽聞秦王善於演奏秦國樂器,臣請秦王演奏盆樂,以互相娛樂。”秦王大怒,決不答應。於是藺相如向前進,並跪請秦王。秦王堅決不肯擊盆,藺相如說道∶“五步之內,相如可以刎頸以血濺大王! ”

這時左右的侍衛欲以刀斬殺藺相如,藺相如即時怒目視之,並大聲叱喝他們,秦王的侍衛們無不畏懼,只得退開。秦王無奈,惟有擊盆一次。藺相如即召趙國御史記下此事,說道∶“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盆。 ”秦國的群臣即說道∶“請趙國以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藺相如即時回敬∶“請秦國以首都咸陽為趙王祝壽。”最後直至會議終結,秦王都不能羞辱趙王,趙國亦於邊境部署重兵以對付秦國,結果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編輯] 封為上卿

趙王與藺相如歸國後,認為藺相如居功至偉,所以拜其為上卿,地位更在名將廉頗之上。

[編輯] 將相和

在藺相如拜為上卿後,廉頗深深不忿,說道∶“我身為趙國將軍,有著攻取城池,野外戰鬥獲勝之大功,而藺相如則只是以伶牙利齒出眾,從而位居於我之上。而且藺相如出身卑賤,要我位居其下,對我而言實在是極大羞辱。”於是廉頗便對外宣稱,如果他看到藺相如,必定對其大加羞辱。藺相如在得知此事後,不肯與廉頗會面。在每朝早朝時,經常稱病不去,外人以為他是懼怕了廉頗,其實他只是不欲與廉頗爭鬥。有一次,藺相如出門時,在遠處望見廉頗,即時改變行車方向,以躲避他。但這個舉動使得其門客亦感到羞恥,向其進言,表示不能忍受此種羞辱。藺相如無奈,只有向其說道∶“大家以為廉將軍可否與秦王比較?”眾人回答∶“不可”藺相如再說道∶“即使以秦王之淫威,相如亦敢在大殿上對其作出叱喝,並羞辱秦國群臣,相如雖然不是甚麼勇者,難道只會獨怕廉將軍?其實相如只是顧念趙國之社稷,因為強秦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只是因為我們兩人的存在。如今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秦國定必出兵攻趙,而趙國則會面臨危機。我之所以如此逃避廉將軍,實在是因為國家大事遠較個人恩怨為重。”廉頗在得知此事後,即時袒露背脊,並揹負荊棘至藺相如門前謝罪。廉頗說道∶“我實在是鄙賤的人,竟然不知將軍如此寬宏大量,因而來此謝罪。”而藺相如亦接受了其道歉,這便是著名的“負荊請罪”。最後藺相如這位丞相與廉頗這位將軍互相賞識,結為刎頸之交。

急需藺相如的簡介!!timo0729 2007-03-13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時,秦向趙強索“和氏璧”,宦官繆賢推薦手下門客藺相如出使。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爭,完璧歸趙,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國的使命。九年後,秦又派使臣去趙國,約會趙王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與秦王相見,他又隨趙王同行,在筵席上,沒有使趙王受屈辱,大長了趙國的志氣,大滅了秦國的威風,因功得任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結果使廉頗很不高興。為避免和廉頗相爭而誤了國事,他每次出門,避讓廉頗,常常裝病不上朝,不想和廉頗排地位高低,最後使廉頗很受感動,十分慚愧,兩人結成了生死與共的朋友,和衷體國,使秦國長時期內不敢出兵攻打趙國。

急需藺相如的簡介!!可愛小花傘 2007-03-16

藺相如,籍貫及生卒年不詳,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

澠池之會

公元前282年,秦國派大將白起攻取了趙國的簡(今山西離石縣西)和祁(今山西祁縣)兩塊地方。次年,秦國又派兵攻佔了趙國的石城(今河南樸縣西南);又過了一年,再向趙國進攻,兩國交戰,趙國損失了兩萬多軍隊,但秦軍的攻勢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趙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趙國講和,以便集中力量攻擊楚國,於是派使者到趙國,約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今河南澠池縣境內)見面,互修友好。趙王害怕,想不去,大將軍廉頗和上大夫藺相如商議,認為趙王推辭不去不好,就勸趙王去:“秦王約您會議,如果大王不去,那就顯得趙國力小而膽怯了,還是去好。”趙王聽從了廉、藺二人的建議,藺相如也隨著趙王一起去了。

廉頗帶領大軍把趙王送到邊境,臨分手。對趙王說:“這次大王去澠池,路上來回的行程,加上會見的時間,估計前後不會超過三十天。為了防止意外,要是過了這個日期大王還未回來,請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扣留大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了。廉頗還在邊境上佈置了大量的軍隊,防備秦國的進攻。

逼秦王擊缶

到了澠池,見到秦王,雙方行過禮,便在筵席上敘談,酒到中巡,秦王對趙王說:“我聽說你喜歡彈瑟,我這裡有瑟,就請你彈一支曲子助助興吧!”趙王不敢推辭,只好彈了一曲。這時,秦國的御史走了過來,在簡上寫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宴會,秦王命趙王彈瑟。

藺相如見此不悅,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擊缶(瓦盆),我這裡有個缶,請你敲敲缶讓大家高興高興。”秦王聽了勃然大怒,不肯答應。藺相如又端起缶走過去,獻給秦王,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就說:“現在我離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應,我拼著一死,也要濺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拚命。

秦王的侍衛看到秦王受到脅迫,慌忙拔出刀來,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雙眼,大喝一聲,嚇得侍衛連連後退,秦王心裡很不高興,也只好勉強在缶上敲了幾下。藺相如回頭叫來趙國的御史,也把這件事情記下來: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宴會,趙王命秦王敲缶助興。

秦國的大臣們見秦王沒有佔便宜,就說:“請趙王獻出十五座城地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不示弱,說:“請秦王拿咸陽(秦國都城,今陝西咸陽縣東)為趙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結束,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機智勇敢地同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不屈不撓的鬥爭,挫敗了秦國的圖謀。秦國也知道廉頗率領大軍駐紮在邊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處,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趙國君臣回國。以後,秦、趙間暫時停止了戰爭。

急需藺相如的簡介!!zwxxwz123 2007-03-18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今山西古縣藺子坪村人。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在強秦意圖兼併六國、鬥爭逐漸尖銳的時候,不僅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讓秦國的圖謀屢屢受挫,更難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為重,“先國家而後私仇”,是一位胸懷廣闊的政治家。

遊走於文明積澱厚重之地的文人,難得輕鬆。舉手投足,踏足郊野,所見所聞,時時魂牽夢繞,一瞬間,時空輪轉,千年故地,多少古聖先賢浮現眼前。歷史與現實,靈魂與存在,古今交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睹舊物,思幽情,對比不堪的現在,遙想莫測的未來,令人瘋狂的想法,沉重負擔,漸漸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這恐怕不是文人的多愁善感,而是山水空氣之間,精靈瀰漫,歷史太重,故事太多,與現在格格不入,令人窒息之故。

所謂“文明積澱厚重之地”,譬如:山西。聽說大名鼎鼎的藺相如之墓在山西,在古縣之時,既驚訝又坦然。驚訝是因為,古縣距生我養我的故鄉———霍州不到100公里,而且霍山綿延,一脈相承,老鄉中的前輩,竟有如此名流大腕?坦然是因為,山西的名人、名地太多,幾乎每一座山脈、每一片土地都承載著太多的歷史文化,所謂“厚重山西”是也!

所謂文人,決不是如我一般,略知皮毛、孤陋寡聞之輩,當是浸淫於博大精深文化之中的智者。當然,也不一定是文化程度高、學位高、職稱高的學問家才行。在山西這塊傳統文化的聚集地上,可能一個老農、一個工人、一個小職員,普通人舉手投足、一言一行,或許就是一種文化的深刻領悟,因為文化早已沉澱為民俗,抑或是人情世故。所以,沉重的人很多,窒息的感覺,瀰漫著。

所謂窒息,實在是“痛”之所致。何來的“痛”?千古悠悠,滄海桑田,先人之美名也罷,壯舉也罷,放在變幻莫測的現實之中,如電影中的蒙太奇,不停地快速切換,讓人無法接受,不堪時間之重,痛在古今之變,獨愴然而涕下。

趙人藺相如

《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到今天,中華歷史漢之前,最翔實、最可靠的文字記載,仍然只有《史記》一家。而司馬遷,偉大的歷史學家,曾記載了英雄藺相如的事蹟。

《史記》說:“藺相如,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繆賢,太監,藺相如是他的門客,出身微賤,如何能名垂青史呢?三件事: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也叫負荊請罪吧)。

趙惠文王時,得天下美玉,叫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說要用15座城池換璧。趙王一時手足無措:說把璧給秦,怕秦城不可得;說不給吧,秦強趙弱,怕秦以兵來打。繆賢推薦,藺相如奉璧入秦。

秦王本來就是恃強凌弱,想霸佔寶物,沒說用城交換的事,藺相如一怒之下,持璧睨柱,說:“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秦王大驚失色,退步求和,假裝要劃城給趙。藺公早就識破其詭計,要秦王齋戒五日再說,隨後悄悄派人從小路歸璧於趙。等秦王再召見時,藺相如坦言,璧已歸趙,因怕秦不守信,必須先割地再給璧,不行的話,你把我煮了吧!秦王一想,殺了相如也不能得璧,算了吧,放相如一馬。這就是“完璧歸趙”。他不辱使命,趙王大喜,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攻打趙國,殺了兩萬多人,秦王根本沒把趙放眼裡,準備叫趙王澠池相會,羞辱一番。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好個藺相如,挺身而出,端著個盆子(缶瓦非得讓秦王敲,秦王大怒,不幹。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這就要玩命吶!嚇得秦王只好聽命,於是趙國的史官寫下了:“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瓦。”這就叫“澠池會”,相如功大,封為上卿。

《史記》中的人物分為三個級別:本紀、世家、列傳。秦王最高,在本紀之中也屬前列,帝王中的帝王;而藺相如地位很低,和廉頗一起在列傳第二十一,也就是百姓中的豪傑。以百姓之位,敢叱吒帝王,弄得秦王狼狽不堪,可見相如之忠、之膽。

兩次交鋒,奠定了藺相如在趙國的地位,官職提拔,比攻城野戰,聲名顯赫的廉頗還高。廉頗不服,百般相辱,而藺相如卻一退再退,百般忍讓。手下人看不過說相如沒骨氣,再這麼下去,沒人願意打下手了,藺公一笑,說: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誰厲害?當然是秦王了,那麼“以秦王之威”,我藺相如敢“廷叱之,辱其群臣”,為什麼我就怕個廉頗呢?告訴你們吧: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在,如果我倆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之所以忍讓,是因為“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負荊請罪,二人遂成刎頸之交。這就是“將相和”,藺公深明大義,顧全大局,感動了廉頗,名傳天下。

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描寫的人物不少,除廉、藺二人,還有趙奢、李牧等名將,但我們注意到,在文章末尾加入評論的“太史公曰”中,凡67字,字字千金,全部是表彰藺相如的,全文如下:“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藺河·藺公祠

司馬遷只是說,藺相如,趙人也。並沒有其籍貫、故里、墓葬和後裔等的記載。近年來,孟繁仁先生等一批學者透過對史料及實地的考證、考察,得出了藺相如系古代岳陽縣(今古縣)寶豐村人,其後裔為避秦王迫害舉族移居到趙城許村和洪洞縣等地的結論。

說實話,出發去尋訪藺公墓地之前,心裡頗有些惴惴不安。即使史學界已有眾多史料的證明,但墓地這種文物,只要一天沒有挖掘,沒有科學的鑑定,誰也不敢把話說死。

不過,據說最有經驗的考古學家,有時靠的是多年的經驗帶來的敏銳的感覺,或者叫靈氣。我雖不懂考古,但實地尋訪一趟,採些民風,找點感覺,也至於驚了藺公在天英勇之靈吧?還是去去的好。

春日,先到安澤縣住下。之所以先到安澤,是因為安澤、古縣本是一縣,而藺公故里,據說離安澤近,離古縣遠。同行的史壯寧君生在安澤,長在安澤,他在故鄉還有采訪任務。

次日,出安澤縣城,沿沁河向北,依山而進。我開玩笑說:吃了安澤的水,粗了脖子細了腿。壯寧兄說,缺碘的水不在這片,這片是好水,況且這幾年的改造,幾乎見不到你說的那種狀況了。

沒想到確實是好水,沁河清清洌洌,加上週邊的山、新鮮的空氣,心情暢快,興致勃勃。不遠,岔開路,沿一條小河蜿蜒而上,壯寧說,這就是藺河。

《 岳陽縣志》記載:“藺河,縣北八十里,從寶豐村後藺公墓發源……入沁河。李灼詩‘藺水瀠洄獨系情”即此。’”

未見藺公墓,先睹藺河情。在和川鎮,藺河旁,我們進了酒廠。酒亦有情,名叫“將相醇”。小小酒廠,老闆樸實,話不多,熱情好客。小鎮民風淳樸,司機連師傅給手機充電,路邊小店的人二話不說,還招待喝茶,聊了半天。

沒想到,回來一查,這和川鎮,曾是藺公祠所在。更沒想到,一路的好興致,也就從這小鎮往後,戛然而止。

痛並不快樂著

出河川,進寶豐,就從安澤到了古縣,山勢開始陡峭,藺河水越來越小不說,鋪天蓋地的小煤窯、小焦化廠來了。

髒!空氣髒、地下髒、水也髒了,路邊的人竟有許多說著南方話(溫州炒煤團?),害得我們一路問去,竟差點走錯路。終於,在一個小山窪裡,看到了高高大大的土堆,一陣狂奔,來到跟前,這就是藺相如墓了。

小村子叫李(藺)子坪村,墓前三塊不同時代的碑,確定了它就是一代豪傑的葬身之地。

田裡的老人接過我遞的煙,說:唉!這墓子讓毀壞了。他說原先是大的一堆,文革期間,炸燬了一半,像路邊那棵參天大樹,原先有很多很多。

我在墓的西邊,平生頭一次見到了盜墓洞,圓圓的,能容一個身子,起碼有三四處。三塊石碑分別是民國七年(1918年)、1960年、2000年立的,記載了藺公的生平。

老農當然講了許多傳說、故事,在田裡,在山邊,在風中,我聽著,時不時抬頭看見,不足500米處,那黑乎乎的小煤窯,我就這樣,懷念了一會那“一奮其氣,威信敵國,名重太山”的藺公,走了。

有兩件事,讓我拜謁之旅變得不痛快:一是安澤縣政府的人說,安澤、古縣有一個協議,安澤宣傳荀子,古縣宣傳藺相如。就這,把兩個老祖宗分了;二是藺公墓周圍那些煤窯、焦化廠,在青山碧水之間張狂的不行,就這樣讓藺公看著他們“吃祖宗飯,斷子孫路”?

我是個理想主義者,可能你會這樣說。是的,我寧可沉浸在司馬遷那激揚的文字中,在心中樹起古聖先賢的形象,而不願看到,我們厚重的文化所賴以生存的土地,在一天天變黑,變髒,變得那麼功利,那麼面目皆非。

也許,我們有錢了,百姓富裕了,但是有一天,當你從一個個黑窟窿旁掩鼻而過的時候,會不會想到地下有一個智勇雙全的先人,他怒髮衝冠,而無可奈何!

也許,我們文明瞭,人人知書達禮,但是有一天,當你翻開厚厚的《史記》,回到那悠遠的過去,突然發現那樣一個有骨氣、有個性、有魅力的英雄,他就在你身邊,而你無處可尋,無法寄託的時候,厚重的文化讓你心痛不已!

急需藺相如的簡介!!qisini123ci 2007-03-21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今山西古縣藺子坪村人。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在強秦意圖兼併六國、鬥爭逐漸尖銳的時候,不僅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讓秦國的圖謀屢屢受挫,更難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為重,“先國家而後私仇”,是一位胸懷廣闊的政治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