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蘊含什麼哲理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0-17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蘊含什麼哲理鯊堡故人 2012-11-01

“激流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出自劉基劉伯溫的《司馬季主論卜》,該文作者劉基劉伯溫模擬屈原《楚辭·卜居》的寫作方法,採取對話的表現形式,運用今昔對比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本人對人事、天道、鬼神的看法,闡述了物極必反(即事物無不向自己對立面轉化)的辨證觀點,指出有盛必有衰的道理和歷史規律,告戒世人不要盲目追求功名富貴。整篇文章體現了《易經》“一陰一陽謂道”及老莊道家“物無貴賤”的哲學思想。

下附《司馬季主論卜》原文、註釋及譯文

【原文】

東陵侯①既廢,過司馬季主②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③何卜也?”東陵侯曰:“久臥者思起,久蟄者思啟,久懣者思嚏。吾聞之:‘蓄極則洩,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僕竊有疑,願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則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為?”東陵侯曰:“僕未究其奧也,願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嗚呼!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夫蓍④,枯草也;龜,枯骨也:物也。人靈於物者也,何不自聽,而聽於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露⑤風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鬼磷螢火,昔日之金缸華燭也;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丹楓白荻,昔日之蜀錦齊紈⑥也。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是故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秋一春,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為?”

(選摘自《四部叢刊》本《誠意伯文集》)

【註釋】

①東陵侯:秦東陵侯邵平,漢初為平民,在長安城東以種瓜為生。相傳他種的瓜,味道甜美,俗稱東陵瓜。

②司馬季主:戰國末楚國大夫,漢初在長安賣卜、占卜。

③君侯:古時稱諸侯為君侯,後轉為對尊貴者的稱呼。

④蓍(sh~):多年生草本植物,開白色花。

⑤露蛬(qing):喝露水的蟋蟀,同“蛩”。

⑥蜀錦齊紈(w1n):蜀錦,四川產的錦緞;齊紈,山東產的細絹。

【譯文】

東陵侯被廢棄以後,往司馬季主那兒去占卜。

季主說:“您要占卜什麼事呢?”東陵侯說:“躺臥時間長了就想起來,閉門獨居久了就想出去,胸中積悶久了就想打噴嚏。我聽說:積聚過多就要宣洩,煩鬱之極就要開暢,悶熱太甚就會起風,堵塞過分就會流通。有一冬就有一春,沒有隻屈而不伸的;有一起就有一伏,沒有隻去不來的。我私下有所懷疑,希望得到你的指教。”季主說:“既然這樣,那麼您已經明白了,又何必要占卜呢?”東陵侯說:“我未能深入理解其中的高深微妙,希望先生能指點究竟。”

季主於是說道:“唉!天道和什麼人親?只和有德的人親。鬼神怎麼會靈?靠著人相信才靈。蓍草不過是枯草,龜甲不過是枯骨,都是物。人比物靈敏聰明,為什麼不聽從自己,卻聽命於物呢?而且,您為什麼不想一下過去呢?有過去就必然有今天。所以,現在的碎瓦壞牆,就是過去的歌樓舞館;現在的荒棘斷梗,就是過去的瓊花玉樹;現在在風露中哀鳴的蟋蟀和蟬,就是過去的鳳笙龍笛;現在的鬼火螢光,就是過去的金燈華燭;現在秋天的苦菜,春天的薺菜,就是過去的象脂駝峰;現在紅的楓葉,白的荻草,就是過去的蜀產美錦,齊制細絹。過去沒有的現在有了,不算過分;過去有過的現在沒有了,也不能算不足。所以從白晝到黑夜,盛開的花朵凋謝了;從秋天到春天,凋萎的植物又發出新芽。激流旋湍下面,必定有深潭;高峻的山丘下面,必定有深谷。這些道理您也已經知道了,何必還要占卜呢?”

這是從別的地方複製來的,你可以做個參考。

浚,與“俊”同音,有“深”的意思。具體可再查百度。

我說一點自己的見解。

所謂“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翻譯就是“激流之下的水潭,通常比較深。很高的山下,通常有深谷。”說明了一種中國式的因果推理性,從此端見彼端,對危險或者周邊環境的預見性,以此行事。

一點淺見,希望能理解。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蘊含什麼哲理daisylynn 2012-11-01

凡事都是相對的,都有兩面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