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明理明智明心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1-20

讀書明理明智明心影視達人17 2022-06-26

讀書適合各個層次的人。普通老百姓,可以透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經商之人,可以透過讀書瞭解更多經商智慧;達官貴人,可以透過讀書學習更多的為官處世哲學;帝王將相,可以透過讀書參悟更多的馭人之術。

康熙皇帝就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他八歲登基,每天除了處理政事之外,都要抽時間學習。他時常在五更時分就起床讀書朗誦,還經常找人研討琢磨,曾經勞累到痰中帶血的地步。康熙皇帝地位如此之高,為何還如此努力地學習?從《庭訓格言》可以瞭解到,康熙之所以如此努力學習,至少有三個理由。

努力讀書的“第一個理由”:多學習,明辨是非,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順。

一個領導人,如果懵懵懂懂,對自己管理的事務一竅不通,那將是一個災難。因為領導人不懂,下屬可能就會隨意糊弄,馬馬虎虎。康熙在幼年就吃過這個虧。他小時候,欽天監漢官與西洋人不和,相互彈劾,幾乎釀成死罪。但是,因為康熙皇帝也不懂測量日影的方法,難以判定誰對誰錯。

於是,康熙有個深刻的感悟,那就是:

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庭訓格言》

經過努力學習,康熙終於精通了推算曆象之術。世人可能知道他精通此術,卻未必知道他是受了“難辨是非”的苦。

古語有云:“書到用時方恨少”,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當你需要用某些知識解決問題時,當你需要某些知識去判定是非時,突然發現自己竟然如此地無知。所以,領導者對所管理的領域一定要有所精通。

一個銷售部門的經理,如果不懂得銷售之道,根本無法判定下屬沒完成任務是否屬於正常;一個財務總監,如果不精通財務,也根本無法摸清報表內的資料是否合理;一個電腦技術部主任,如果不清楚最新的技術,遲早被下屬糊弄。所以,多學習,增見識,明辨是非,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順。

努力讀書的“第二個理由”:多學習,提升修為,管理之路才越來越平坦。

我們經常對一些無理取鬧的人會說:“沒文化,沒素質”。其實,說的就是對方不明事理。在日常生活中,不明事理,會有很多矛盾。在職場中,不明事理,會有很多溝通障礙。

對於康熙皇帝來說,他每天要面對審閱各種各樣的奏章,要面對複雜的形勢變化,如果沒有足夠的底蘊去應對,那將是一場災難。

康熙皇帝說:

“讀書以明理為要。理既明,則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難事,但據理直行,得失俱可無愧。”——《庭訓格言》

有文化的管理者,做事大多有理有據,讓下屬佩服;有底蘊的管理者,處理事情總是能夠恰到好處,讓下屬能夠接受;有知識的管理者,看問題總有獨到的視角,讓人眼前一亮。總之,讀書有助於管理者提升修為,助力管理。因此,細心的人也會發現,但凡成功的企業家,不管他之前學歷幾何,總是有終生學習的精神。

努力讀書的“第三個理由”:多學習,提升技能,處事能力才越來越強。

學習的最重要作用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說是“提升技能”。沒錯,技能提升是很多人學習的直接目的。所謂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吃哪行飯,就學哪行的技能。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說:“工匠想要把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把工具搞鋒利。”人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必然要在那方面下苦功,這是不變的真理。

康熙皇帝不但學習滿族文化,還學習漢文化,不但學習中國文化,還學習西方的幾何學。正因為他的博學,也讓他能夠擁有過人的本領。在他任內,智擒鰲拜,平定三藩,統一臺灣,親征葛爾丹,件件都是要大智慧的。康熙皇帝也總結道:

凡遇一事,經歷多者,按則例而理之,則失者少。——《庭訓格言》

多讀書,多將書中知識運用在實踐中,自然經驗豐富,遇到事情就能夠得心應手。不管是哪個行業,都需要持續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才能處理瞬息萬變的社會。

讀書,要趁早,因為時光不可倒流。漢代劉向的《說苑》記載:“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從小就開始讀書,就像初升的太陽,淡定從容,前途無限;中年讀書,就向正午的太陽,熱辣辣,正是時候;晚年讀書,也是非常有必要,因為學到老,活到老!康熙皇帝都能如飢似渴地學習,更何況我們平民百姓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