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的相見歡其七收錄在哪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2-12

朱敦儒的相見歡其七收錄在哪揭如冬qu 2022-12-01

在北京,朱敦儒《相見歡》朱敦儒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①。倚清秋②。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③。中原亂④。簪纓散⑤。幾時收⑥。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⑦。

江山秋色圖(區域性) 【宋】 趙伯駒 故宮博物院藏

註釋 ①金陵:今江蘇南京。②倚:倚欄。③大江:長江。④中原亂:指北宋末年靖康之難,金兵佔領中原,北宋滅亡。⑤簪(zān)纓:古代官吏的帽飾,此指代北宋的官員。⑥收:結束亂局,此指收復失地。⑦倩:請託、懇請。過:到。揚州:位於今江蘇,此指宋金對峙的前線。

鑑賞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北宋都城汴京被金軍攻破,宋徽宗、宋欽宗被擄北上。宋高宗趙構於次年五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重建宋朝(史稱南宋),改元建炎,沿黃河一線設防阻止金軍南下。十月,宋高宗以金兵南逼為由,從南京遷往揚州(今屬江蘇),將防線由黃河南移至淮、漢、長江一線。高宗建炎元年(1127)秋,朱敦儒南逃至金陵(今江蘇南京)時作有本詞,上闋寫作者登臨金陵城樓所見悲涼宏闊的江山秋景,下闋寫作者面對國破山河亂的沉痛心情。

上闋寫得氣象宏闊而悽美,悲愴之中有慷慨之音。首二句“金陵城上”“清秋”用淺淡之筆點出時空場景。“上西樓”自是無言,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南唐李煜《烏夜啼》)為證;“清秋”自是蕭寒,有“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柳永《曲玉管》)為據。無言與蕭索,兩者烘托出作者沉鬱低沉的心境。前人寫登樓,如“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三國王粲《登樓賦》),“城上西樓倚暮天,樓中歸望正悽然”(唐張繼《馮翊西樓》)之類,缺少本詞清淡中所夾帶的亡國悲涼之音,亦是因時事和個人氣質不同使然。上闋末句“夕陽垂地”“大江流”等雄大意象一出,本詞便更上一個境界,與杜甫的名句“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旅夜書懷》)相通,兩者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雖然不同,但在落筆之氣勢、景象之宏闊上,卻堪稱伯仲。“萬里夕陽”的景色壯美而血紅,可是“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殘陽渲染的乃是滿目瘡痍的故國景象,正是“萬里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減字木蘭花》)。作者登古都金陵,臨邈遠之長江,望烽煙之中原,流離漂泊,“故國山河”,“獨倚危樓,無限傷心處”(《蘇幕遮》),其情感糾纏何其複雜,都統統凝練在寥寥數筆的景緻中。柳永有“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兩位詞人雖寄意不同,但情景卻十分相通。

上闋寫景鋪陳渲染悲涼氛圍,下闋轉入抒情以達胸臆。下闋首三句“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連用三個短句,音節急促,慷慨悲歌之中表達著對故國的無限深情,可謂“一雙新淚眼,千里舊關山”(《臨江仙》)。下闋末句寫作者懇請悲風將自己的眼淚吹過前線重鎮揚州以問候故土同胞。他淚流縱橫,深感恢復舊山河遙遙無期,哀痛中流露出絕望,絕望中留有希望,可謂寫得悽婉至極。“揚州”自古繁華,而今卻是“悲風吹淚”,今昔對比,更是惹人泣下如雨,再聯想到後來詞人姜夔過揚州時“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揚州慢》),其辛酸更是難忍了。

作者早年隱居故鄉洛陽,過著“旗亭問酒,蕭寺尋茶”(《朝中措》)的“清都山水郎”(《鷓鴣天《西都作》)式的優遊閒雅生活,詞風浪漫瀟灑、清雅飄逸。此次南渡之變促使朱敦儒逃奔南方,亦促使其詞風轉向悲壯慷慨、沉鬱清麗,亦最終改變其人生方向。本詞慷慨蒼涼,充滿對故國的懷念,是朱敦儒人生轉折時期的經典之作。(張偉特)

集評 清《陳廷焯:“希真詞最清淡,惟此章筆力雄大,氣韻蒼涼,悲歌慷慨,情見乎詞。”(《雲韶集》)

連結 宋代的文化名城——揚州。揚州為宋代的淮南東路治所,經濟文化繁榮。北宋時工商業雖遠不如唐代,但仍為漕運重要轉運站,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貨物多經此轉運,閩、廣、江、浙商人亦常在此經商,神宗熙寧年間年商稅額達五萬餘貫。手工業有造船、紡織、銅器打造、印刷、釀酒等部門。朝廷在此設造船場。所產錦、白綾等綢緞與白苧布、銅器、白桃酒享有盛名,銷量很大。郊區產稻較多,併產茶葉,種花較盛。芍藥尤多,有的園圃多達數萬株,不少銷往外地。文風興盛,文字學家徐鉉、徐鍇等均是當地人,歐陽修、王安石、秦觀皆曾在此居住過。風俗喜簪花,多花市之設。南宋時期為南北軍事要衝,因遭兵火,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影響。鹹淳年間穆罕默德十六裔孫普哈丁來此傳教,所創仙鶴寺為國內四大清真寺之一。

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