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是唐高宗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嗎?我很疑惑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2-07

歷史上是唐高宗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嗎?我很疑惑江干當年 推薦於2016-12-01

李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李治,從親王到太子,幾乎可以用“完人”兩個字來概括。要說孝,有證據。要說友,也有證據。好多孝敬故事,感人至深。那麼,太子殿下真的是一切正大光明嗎?真的一點錯誤都沒有犯過嗎?

其實,太子殿下犯過一個十分重大的錯誤,這一點證據確鑿。在唐太宗病重期間,太子殿下一方面親自照顧父皇,問疾嘗藥,繼續表達孝心。另一方面卻悄悄愛上了父皇的才人武則天。這個愛,不是藏在心裡的暗戀,如果僅僅是暗戀,那也就罷了。沒有,事實上,他們兩人都跨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關於李治與武則天的關係問題,這裡引證兩種記錄。

《唐會要》卷三記載說:“天后武氏。貞觀十年,文德皇后崩。太宗聞武士彠女有才貌,召入宮,以為才人。時,上在東宮,因入侍,悅之。”這是站在高宗時代的一種上溯式的記載。當時,皇上還是太子。因為入宮侍侯皇上遇到了武則天,“悅之”,喜歡上了她。悅是動詞是謂語,之是代詞是賓語。高宗喜歡上了武才人,於是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這是一種說法,是高宗主動的愛上武則天。另外一種說法,是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著名的《討武瞾檄文》),有“陷吾君於聚麀”,(麀,音YOU,牝鹿)導致我們的皇帝像野獸一樣亂倫。這個說法,是把責任歸罪於武則天的。但是,沒有確切地指出到底是武則天還是唐高宗更主動。其實,這樣的事情肯定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但根據前一個記載,主動的一方還是太子。

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太子殿下與武才人之間的戀情是很保密的,在太宗的時代,始終沒有被發現。這說明他們的保密工作很出色。設想一下,如果這個事情被唐太宗發現,後果會怎麼樣。

根據《唐律》的規定,太子殿下與武才人的這種不正當關係屬於“內亂”。這是十惡不赦的一個條款。唐律有明文規定,強姦父親、祖父的妾或者與之合奸屬於內亂。(《唐律疏議》卷一)合奸就是通姦。李治與武才人,應該不是強姦而是合奸。總之,這是一個違揹人倫道德,違背當時法律的嚴重問題。

唐高宗的這個行為,打破了他以往建立起來的所有印象。至少,我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李治、完全不同的太子形象。如果我們要進行性格統一論證的話,那個行為更能代表李治呢?李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有誰真的瞭解太子李治?沒有。

常言說知子莫若父,唐太宗真的很瞭解太子殿下嗎?答案是:不。

貞觀十七年十一月,確立李治為太子已經半年多。有一次,唐太宗秘密找到長孫無忌,表示對太子不滿,希望另立吳王李恪為太子。當時,他對李治的一個性格評價是李治懦弱。長孫無忌不說李治懦弱,說李治這是“仁厚”,並說這才是“真守文良主”。兩個人對李治的性格判斷其實是一致的,不過唐太宗從負面說,長孫無忌從正面說而已。

不論唐太宗還是長孫無忌,他們認為李治性格軟弱,準確嗎?當然不準確。歐陽修就認為唐太宗不瞭解自己的兒子。歐陽修在《新唐書·高宗本紀》的讚詞中說到:“以太宗之明,昧於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他說唐太宗“昧於知子”,這是對的。

唐太宗不瞭解李治,長孫無忌瞭解嗎?當然也不瞭解。

那麼,歐陽修說李治是“昏童”,昏童,就是傻小子。說唐太宗不瞭解李治,沒有問題。說長孫無忌不瞭解李治,也不錯。但是,歐陽修說李治是昏童,其實也是不瞭解。李治要是傻小子,為什麼一件錯事都沒有辦過?李治要是性格懦弱,他敢跟庶母私通?這些看起來很矛盾的現象,一個人所做的多種事蹟,現在讓我們做統一的分析,真是有些為難了。

那麼,李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綜合起我們現在所知的情況,高宗李治是一個性格複雜的人,但是還構不成雙重人格。在父皇的權威面前,在傳統的道德和政治要求方面,他低調做人,認真做事,小心謹慎。所有公認的好品質他都具備,所有正面的評價他都擁有,然而他想做的與社會不合拍的事情,他也照做不誤。我們可以用八個字評語:“外圓內方、膽大心細”。北京話叫做“蔫壞”,現在流行的說法是“悶騷”。你們希望我做的,我都做得天衣無縫,我自己想做的,要你們毫無覺察。太子不是需要孝道嗎,那我的孝道誰都挑不出毛病,你們還要特受感動。你看太子殿下,親自為父皇允膿包,不肯坐車,扶著父親的御輦步行幾天。感動不感動?感動。但是,私下,竟然敢動父親的女人,法律立場的庶母。你說這個膽子有多大?

李治這個大膽行為,跟隋煬帝都有一拚。據說,隋文帝臨死的時候發現了隋煬帝在後宮非禮嬪妃,決定廢了隋煬帝。隋煬帝搶先動作,殺了皇帝,順利即位。這就是說,太子殿下與武才人之間的戀情如果被唐太宗發現,唐朝的歷史一定大大改寫,但是因為他們保密工作做得好,神不知鬼不覺,所以歷史依舊按照既定的軌道前進。等到高宗即位以後,不再擔心這個秘密暴露了,這個事情才大白於天下。

更絕的是,宮裡那麼多的眼睛啊,他們是怎麼矇混過去的呢?我們到現在也很難理解。不得不承認,他們做事周密。做事周密的人,心思一定縝密。內心裡把很多原則都不當原則,外表卻溫良恭儉,想讓你們知道的事情,感天動地,不想讓你知道的事,如同沒有發生。

現在,我們還能說太子殿下是孝子嗎?當然不能。天下孝子都要這樣,那還不天下大亂嗎?但是,為什麼太宗以下都認為太子是孝子呢?很簡單,大家都看走了眼,大家都被李治的表演所矇蔽。

這不正是優秀的政治家嗎?可是千百年來,大家都把高宗當作傻孩子。這有多麼奇怪啊。

那麼,當我們知道李治與武媚孃的私下關係,知道他們犯了“亂倫”罪,我們是否就可以認為,李治不會成為好皇帝呢?當然不能。想一想,當初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公然殺害的自己的兄弟,迫使父皇交出權力,那罪行有多大?李治這點行徑,真與乃父比起來,只能望洋興嘆了。但是,後來的唐太宗我們依然認為是一個好皇帝,因為他帶來了後世楷模貞觀之治。所以,太子殿下如今的這個表現,還不能就此否認他的皇帝前途。

但是,這裡我們還是要表示否定,否定什麼呢?否認此前的一種錯誤認識,都認為唐高宗性格懦弱。唐高宗敢於在唐太宗的時代,就與庶母私通,這是一個懦弱者的行為嗎?

性格是一種對行為的傾向性歸納,所有的性格歸納,準確性都是相對的。但是,性格歸納也不能太離譜,如唐高宗,明明是膽大心細的人,生生給說成是懦弱,這就是典型的歸納錯誤。因為,他在父親健在的時候,就敢於跟庶母私通,這個行為與懦弱無論如何不能建立聯絡。那麼,如此眾多的人堅持認為高宗性格懦弱,他們能夠解釋他與庶母私通這件事嗎?顯然不能。面對危險,不管對還是錯,只要有危險,就不敢行動,這就是懦弱。高宗是這樣的人嗎?顯然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明白,太子時期的李治跟武則天的私通,其危險性之高,幾乎可以跟謀反相提並論。但是,皇太子還是做了。

唐高宗早年,究竟做了什麼事情讓人有了懦弱的印象呢?我們現在不得而知。我們只是知道,唐太宗有一次這麼說過,而長孫無忌並沒有反對。或者,正如唐太宗自己所說的,生子如狼畏如羊,是他對李治的希望不要過於軟弱。或者,李治有意地在長者面前表現得很謙遜,讓長者們產生了仁弱印象。現在看來,李治的所謂軟弱,是一種戰略戰術,他不過是在“用弱”而已。有意識地顯示自己的仁弱,讓人相信自己仁弱,最終獲得更大的利益。這就如同當初的隋煬帝(可巧,當時也是晉王),一切表現都是既節儉又不花心,特別獲得父母的賞識。最後呢,當他成為皇帝的時候,有誰會認為隋煬帝是一個節儉而不好色的人呢?

高宗李治的性格懦弱,恐怕不是來自早年的證明,因為即使堅持高宗懦弱的人也不能舉證李治的早年行為證明。當皇帝以後,畢竟會有一些妥協。那麼,那究竟是性格的證明,還是策略的證明呢?即使是隋煬帝這樣的皇帝,他也有妥協的時候。當他在雁門關被突厥包圍的時候,下令不再征伐高句麗,其實就是一個不得不妥協的辦法,因為全國上下都在反對徵高麗。妥協是政治的常態,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利益關係,跟皇上的性格沒有必然聯絡。

總之,說高宗的性格懦弱,是缺乏事實根據的。因為如果追究性格,必須到早年生活中去尋找例證,而唐高宗李治的早年,缺乏這樣的證明。反而是與庶母私通一事,只能讓人感到,他的性格正好與懦弱相反,那是什麼呢?膽大心細、外圓內方。

唐 高 宗 李 治

仁慈的太子

· 臨朝執政

· 大權旁落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字為善,貞觀二年(628)生。據說長孫皇后懷有李治後,曾夢見了龍臥在自己的床上。太宗李世民也夢見有一條紫鱗錦翼的鯉魚依繡被而臥,這些吉祥的夢兆都預示著李治是將業的真龍天子。在生高宗李治的前夜,長孫皇后夢見有一隻大鳥在空中徘徊,慢慢地向她飛來,用手接住一看,原來是一隻三隻腳的烏鴉,她把三足烏獻給了太宗。第二天長孫皇后把夢境告訴給太宗皇帝,李世民說:“三足烏是太陽的象徵,是慈孝的烏,這個孩子將來必是一個慈孝的孩子,是蒼天把他賜給我們的”(見述聖紀碑碑文)。

在封建社會的中國,皇帝的寶座是世襲制,子承父業,但是,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他的兒子眾多,究竟由誰來繼承皇位呢?只有正宮的兒子才有優先繼承皇位的權利。長孫皇后先後生了三個兒子,李治的兩個哥哥先後都被立為太子,但都因故被廢。皇位繼承人就輪到李治了。但是,太宗李世民起初認為李治生性懦弱?quot;恐不能守江山“,不欲立其為太子,而以楊妃生吳王恪為繼位人,其原因是”此兒英果類我“。最後在李治的舅父太尉長孫無忌的支援下,貞觀十七年(643)李治被立為太子,時年17歲。

立為太子後,太宗就教他學習治國安邦的本領。身經百戰,戎馬一生的李世民首先教他騎馬射箭。由於李治身體虛弱,對這些沒有興趣,他提出願在父皇身旁侍奉一生。太宗特地在自己住的宮殿旁另建一座宮院,讓太師、太傅教習他。每次臨朝,他都讓李治坐於其側,目睹耳濡,學習治國安邦的本臁?

在李世民征戰高麗時,曾留李治監國,親掌朝政。征戰高麗失利,李世民身患重病,李治見狀,痛苦不止,用嘴一口一口地把濃吸吮出來。他日夜侍立床側,有時憂慮得整天吃不下飯,連頭髮都愁白了,這使得李世民非常感動。他摸著李治的頭說:”吾聞古之孝者,無過於文王,汝能孝愛如此,吾死而無憾。“

貞觀二十三年( 649),太宗病危,臨終前,詔太尉長孫無忌、中書令褚遂良和太子李治於南書房託付後事。太宗對李治說?quot;有無忌和遂良在,你不用耽憂天下”。又對褚遂良說:“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他出力不小。我死之後要當心壞人離間你們的關係。我把佳兒佳婦託付於你們,你們要很好地輔佐和幫助他。”遂後李治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即唐高宗,次年(650)改年號為永徽,當時年僅23歲。

臨朝執政

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初,尚能禮賢下士,誠心納諫,國家當時一派昇平景象,正象有人所說“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政治清平,人民樂業。”其所以如此,是因為初即位的高宗能和群臣共同執行太宗時期所制定的國策,問百姓疾苦,拒聽讒言。當時有人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高宗就毫不猶豫地把誣告者斬首。

有一次,高宗親自去監獄檢查。他問犯人,以前判罪之人,有很多人喊冤,而現在連判死刑者都沒有喊冤的,為什麼?犯人說:唐臨判決正確,從不冤枉好人。高宗聽後,感慨地說:“當法官的人,就應當這樣!”他問唐臨:“獄中關了多少人?”唐臨回答說:“全部囚犯五十多人,其中兩個死刑”。高宗聽了很滿意。

高宗李治還能虛心納諫。一個下雨天,他要出去打獵,為了防止雨淋,問諫議大夫“穿上油衣就淋不溼了吧?”諫議大夫說:“要用瓦蓋上才不會漏哩。”顯然是勸高宗不要出去打獵,免得勞民傷財。高宗聽了這樣的諷諫,不但未生氣,反而很高興,便不出去打獵了。

唐高宗在位20多年,由於多病,實際臨朝執政僅僅四五年時間。在以後的大多數時期,政權逐漸落於武則天之手。

大權旁落

自顯慶(656—661)以後。高宗的身體每況愈下,經常頭疼,視力也逐漸變壞。百司奏事,有意讓武后決斷。武則天生性聰慧機敏,又涉獵文史,處理政事使高宗很滿意,對她的建議,很少駁回,這樣她就逐漸擁有了實權。

在高宗認可下,由武則天建議對唐王朝宮廷官制進行了改革,改門下省為東臺,中書省為西臺,尚書省為中颱,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僕射為匡政,左、右承為書機,尚書為太常伯,侍郎為少常伯等。

武則天有了實權,隨即提拔自己的親黨,壯大自己的勢力,以李義府為右相,以許敬宗為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知西臺事。由於這兩個武則天的心腹為左右相,武則天的權勢也日漸增長,對高宗李治形成威脅。

高宗李治當然不願受其威脅,借李義府與杜元紀微服出城,觀古冢,望候氣之事,以“陰有異圖”之罪將其革職,流於嶲州。李義府的被革增加了武則天的怨恨,便加強了對高宗的控制。高宗的一舉一動都要受皇后的制約,十分憤怒,便與他的近臣上官儀共商對策。上官儀說:“皇后驕橫,天人共怨,以臣之見,莫如將其廢掉,以安人心,永保社稷”。高宗正在氣頭上,當即表示同意,讓上官儀起草詔書廢掉武則天。不料此事很快被武則天知道,上官儀被殺。從此以後,每日臨朝,武后垂簾於後,政事不論大小,均由皇帝、皇后決斷,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皆出後口,天子形同虛設。群臣朝謁,萬方奏表,都呼為“二聖”,這就是“二聖臨朝”。

上元(674—676)初,高宗李治的病癒來愈重,經常頭暈,走路需要人扶,時常噁心,很少飲食。因為有病,他已不大處理朝政,只是在後宮養息,或者在禁苑中射獵。幾年來,李治感到武則天決非尋常的女人,對她的政見和處理國事的能力感到驚訝,但同時對她的權欲也不無擔憂。大權旁落使他想到了禪讓,由武則天獨掌朝政,自己圖個清閒。他把這種打算告訴給幾個宰相,徵求他們的意見,卻遭到了宰相的反對,卻也無可奈何,但大權實際上已掌握在武則天的手裡了。

永淳二年(683),唐高宗的病情愈發加重。他目眩不能視物,屢醫無效,身體更加虛弱,最後病死在洛陽貞觀殿,享年五十六歲。高宗臨終前遺詔太子李顯在靈柩前即位,令宰相裴炎輔政。軍國大事由武則天決斷。並詔將褚遂良的子孫返歸故里。

嗣聖元年(684),中宗李顯即位,時年27歲,尊母后為“則天皇太后”。執政期間,中宗只不過是名義上的皇帝,實權依舊掌握在武則天的手裡。此年八月

歷史上是唐高宗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嗎?我很疑惑雲暮歌 2012-01-17

我覺得不是。很多比較不錯的政策都是唐高宗在位的時候制定的,包括一些開疆拓土。當然,後期很難區分到底是他的意見還是他老婆的意見。但是綜合上來說,他也是一箇中上之主,算不上昏君,只是身體不好也沒辦法,如果他身體再好一點的話,也許對於武則天的制約效果更強。我覺得他的性格比較弱,這個是真的,但是也要看和誰比,和他逼父弒兄的老爸比,和他手腕超強的老婆比,當然是弱了,他們都不能以正常人的標準來看的。李治只不過是一個擁有正常感情的人。其實我覺得君主的性格太強並非好事,因為這樣就意味著一定意義上的剛愎自用,能力很強的話也容易文過飾非,擁有絕對的權力,還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翻雲覆雨的手段,這樣的人是可怕的。在非戰爭的情況下,一箇中上之才,性格溫和的皇帝更加有利於王朝的發展和百姓的安樂。

歷史上是唐高宗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嗎?我很疑惑山東11小秦 2012-01-17

不是

歷史上是唐高宗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嗎?我很疑惑網友dded9ba05ff 2012-01-17

大智若愚之人。

歷史上是唐高宗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嗎?我很疑惑310226陳 2012-01-17

不是,作為皇帝他還算可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