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頷聯中的 隨和入 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說說你的理解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1-30

渡荊門送別頷聯中的 隨和入 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說說你的理解教育小百科是我 2020-10-19

“隨”字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入”字形象生動,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

全文: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翻譯: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遊覽。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一片彷彿流進廣闊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雲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

渡荊門送別頷聯中的 隨和入 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說說你的理解

擴充套件資料: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遊的途中寫下的一首詩。此詩由寫遠遊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後以思念作結。

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年少遠遊、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渡荊門送別頷聯中的 隨和入 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說說你的理解CHUYUIHUNG 2011-12-10

頷聯中的“隨”和“入”字用得好,一個“隨”字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形象生動,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

渡荊門送別頷聯中的 隨和入 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說說你的理解煩惱童年 2011-12-16

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彷彿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後句著一“入”字,力透紙背,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渡荊門送別頷聯中的 隨和入 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說說你的理解無三國B不英雄 2011-12-25

頷聯中的“隨”和“入”字用得好,一個“隨”字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形象生動,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

(參考百度百科)

渡荊門送別頷聯中的 隨和入 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說說你的理解微vv哦 2011-12-13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彷彿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後句著一“入”字,力透紙背,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