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治天下——論語貫通47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2-28

以孝治天下——論語貫通47愛創文化 2022-07-03

中國文化講孝道,尤其儒家更講孝道。《孝經》中說什麼樣子才是孝呢?不單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充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謂之大孝。

為政的人以孝子之心來為政,也就是我們所講公務員是人民公僕的道理一樣的。所以發展下來,唐宋以後的論調:“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一個人真能愛父母、愛家庭、愛社會,也一定是忠臣。因為忠臣是一種情愛的發揮。假使沒有基本的愛心,你說他還會對國家民族盡忠嗎?所以說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要有真感情,真認識的人,才能夠盡忠。

中國文化把孝道看得很嚴重,對於家庭教育來講,素來就以“忠孝傳家”為標榜。中國以農立國,有一個文化精神與西方根本不同,那就是中國的宗法社會。三代以後,由宗法社會,才產生了周代的封建。封建,是由宗法形成的。因為宗法的社會,孝道的精神,在周以前就建立了,秦漢以後,又由宗法的社會變成家族的社會。

“孝”這個字,是人情世故的擴充,把中國這個孝字,在政治上提倡實行而蔚為風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在西漢以後,魏晉時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晉朝以後,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下來,都是“以孝治天下”。我們看歷朝大臣,凡是為了國家的大問題上奏議,或是為了愛護老百姓的問題所上的奏議,很多都有“聖朝以孝治天下”的話。就是先拿“孝”這個大帽子往皇帝頭上一戴,然後該“如何如何”提出建議,這是我們看到中國文化提倡孝的好處、優點。所以,中國的孝道精神就這麼一直傳下來了。

當然,有人說“孝”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是一種統治工具。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其反面的危害,“孝”對人類的和諧與幸福生活,其正面意義還是大的,這點我們必須承認。

現代都在高談重新恢復傳統文化,探討什麼傳統文化與管理,興起了國學熱。我覺得還是在玩頭腦遊戲,玩智力遊戲,賣弄文化與水平,沒有從心地上下功夫。都是一些人表現自己修養高,自己文化好,懂得國學,會古文,這些有什麼大用?真正要恢復傳統文化,我個人覺得還是要從“孝”字上下功夫,從各個層面把“孝”字這個課題做足、做大。純化社會人心,關鍵還是在此一舉。否則高談闊論,最後的效果只是增加了一些吹牛的資本而已,對人心的普遍改正,對社會風俗的純化,並未起到廣泛的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