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王位世襲制印象深刻?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3-01-04

為什麼對王位世襲制印象深刻?二高的無名小卒 2020-11-18

私有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階級分化,富裕者逐漸成為聚落的掌權者(貴族和王出現),同時,財產私有制的大潮中,財產的繼承也變為血緣繼承……既然財產要繼承下去,那麼就必須繼承相應的社會地位(兩者缺一則另一方也就岌岌可危),最起碼也要繼承到獲得地位的資格,所以王位世襲,或者說爵位世襲,乃至於農籍、商籍、奴籍亦逐漸固定,在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封建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大背景下,社會階層繼續進行更精微的分化,比如士農工商(越細則越模糊、越容易變動,但若要以黔首之身而成人主公侯,那個難度就大了,千年中得逞的不過朱元璋、豐臣秀吉數輩)。

世襲制對後代的影響就極為深遠了,王位世襲只是無數世襲中級別最高影響波及最大而已。禪讓制:盛行於堯舜禹時期,終沒於夏啟王位世襲時代,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產物,是我國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制度。

2、王位世襲制: 夏啟時代確立,後沿襲近四千年之久,是我國進入階級社會的標誌,是社會生產力與私有制發展及階級對立的結果,特點在於最高首領的傳承由民主選舉走向世襲, “家天下”戰勝“公天下”,成為我國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一個重要的政治特徵和政治制度,但它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是當時進步的歷史現象。

、士族制:形成於漢魏鞏固於西晉鼎盛於東晉衰落於南朝瓦解於隋朝崩潰於唐朝的門閥等級制度。特點在於以譜牒門第為標準,以豪強家族、九品中正制度以及封建莊園經濟為基礎;高門大姓與寒第下層壁壘森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望族”;士族地主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享有特權,其社會地位不因政治升降而受影響,庶族子弟工作事務煩瑣,官職升遷機會較少,難以同士族聯姻往來,“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決定整個魏晉南北朝諸領域官僚門閥特色。士族制度盛行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隨著南北經濟文化差異縮小、科舉選吏制度打擊、中小地主力量興起和唐末農民起義的衝擊,士族制度最終走向崩潰。

為什麼對王位世襲制印象深刻?祈濃VJ 2020-11-18

作者:孫漾謙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112927/answer/791856301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中國古代史書中,從未說過上古有制度化了的“禪讓制”。以比較有代表性的《史記·五帝本紀》來說,黃帝得天下靠的是征伐,後來繼承天子之位的是其曾孫顓頊,然後是黃帝另一系的曾孫帝嚳。然後是帝嚳之子帝摯,再然後是帝摯之弟,帝堯。這是史記的系統,還有其他的系統,暫且不提。但由此可見,在帝堯之前,血統世襲是常態,並不存在“禪讓制”。帝堯沒有傳位給兒子丹朱,而傳位給了比較賢明的帝舜;帝舜沒有傳位給兒子商均,而傳位給了功高的禹。這便是後世所謂“禪讓”說的來源。然而,無論從《尚書》還是《史記》等書的描述,這都不是一種制度化的常態,而是“聖王”展示“公天下”之心的特殊選擇,其前提是丹朱、商均的“不肖”,若沒有這個前提,繼承者依然是他們。《孟子》中說堯讓舜執政是“權授舜”,是一種通變權宜之計。又說:“堯崩,……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 “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可見,在孟子眼中,舜繼承天下,是由於當時大勢人心所趨,而不是由於既定的制度。如果真公認存在所謂“禪讓制”,則孟子不會這麼麻煩,只需說: “古時行禪讓,舜為至聖大賢,依制當有天下”就夠了。只玩過兩次的權宜變通之事,可以算是一種“制”嗎?2。古書中提到的上古禪讓,根本上並未脫離血緣,堯為帝嚳之子,舜、禹皆為顓頊之後。舜、禹和堯的血緣關係,比劉秀、劉備和劉邦的血緣關係近得多。換句話說,堯、舜的禪讓,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世襲。跟宋高宗選宋孝宗為繼承人類似,不同之處,是堯舜有子,而宋高宗無子罷了。3。 即使如此,上古“禪讓”的故事依舊不靠譜。例如《竹書紀年》的記載裡就沒有溫情脈脈的“堯舜讓位”,而是說舜強行奪位,並且拘禁了堯,讓堯和丹朱父子不得相見。 這就是韓非所謂的“舜逼堯,禹逼舜”,就是李白所謂的“或雲堯幽囚,舜野死。”這證明著,與理想化的“禪讓”說不同,古史對上古時代的記載完全有著另一體系。至於選擇相信哪個,是後人的自由。4。 禪讓學說,是戰國一些學派尤其部分儒家的鼓吹起來的,在這種鼓吹下,特別是儒家日趨獨尊之後,漸漸成為了解讀堯、舜、禹那段歷史的“政治正確”。其顯著影響,一是燕國那場鬧劇,二是西漢末年的王莽的篡位,三是為魏晉南北朝的反覆篡亂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外衣。自隋唐以後,鑑於中古時期的動盪,連儒者對“禪讓”也沒那麼熱衷了,重新成為熱門話題,是在近代。還有,最近幾十年,秉持某種意識形態的史學家,熱衷於把歷史描繪成從無階級到有階級,經歷各種階級壓迫和階級鬥爭,最終再進步為無階級的大同社會(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歷史。於是,“禪讓”說被塑造成了“禪讓制”,甚至“禹傳啟,家天下”被當作中國古代進入階級社會,由原始社會變為奴隸制社會的象徵。恐怕這和魏晉南北朝那一出出表演一樣,是兩千多年前鼓吹禪讓學說的人所始料未及的吧。

為什麼對王位世襲制印象深刻?長夜熒熒 2020-11-18

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本特點的權力分配製度。“世襲制”就是古代皇帝下臺後,將皇帝的九五之尊轉給自己的兒子。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係世代傳承,這種傳承主要有“家長”的傳承,諸侯國的傳承。

1世襲制特點

1、世襲或世襲制度是指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一種社會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這是王位世襲制的主要特點,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本特點的權力分配製度。

2、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標誌著中國氏族社會基本瓦解,奴隸制社會已經確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場重大的。

3、社會變革。隨著王位世襲制的確立,以國王為中心的國家機構體制也隨之建立起來。

2影響

1、標誌著中國氏族社會基本瓦解,奴隸制社會已經確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隨著王位世襲制的確立,以國王為中心的國家機構體制也隨之建立起來。

2、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

3、中國歷史上的傳統皇位繼

為什麼對王位世襲制印象深刻?帳號已登出 2020-11-18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政治。一般來說,一個統治者不可能孤立的存在,涉及到從上至下的無限個利益紐帶。如果王位不是世襲的,那麼所有在統治者在位時期建立的紐帶,就不是穩固的。在早期的原始社會,統治者是由實力——換言之武力——-選舉出來的。一個統治者當權,勢必就要對老的利益紐帶進行洗牌——-換言之清洗。這樣的作法往往是誰也討不到好處。但是又不得不做。那麼就不如不要再換來換去了。索性世襲吧,這樣就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清洗,這樣就不會出現涉及社會全方面的利益紐帶的打碎和重組,所謂陣痛自然也就降至最低了。而獲得了世襲的家族,為了保護自己世襲的利益,自然也就不敢太過亂來,總要想方設法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賺取世襲的最大利潤。所以這就是世襲的進步意義。

為什麼對王位世襲制印象深刻?帳號已登出 2020-11-18

方式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有時父子相傳,有時兄終弟及。

發展演變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標誌著中國氏族社會基本瓦解,奴隸制社會已經確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隨著王位世襲制的確立,以國王為中心的國家機構體制也隨之建立起來。

西周實行王位世襲制,此制度是與宗法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會末期的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本特點的權力分配製度。周王為天下的大宗,其嫡長子為宗子,是王位繼承者,稱世子;庶子為小宗,周王封其為諸侯,或留在中央為卿、大夫。諸侯、卿大夫或士,各為本支的大宗,其嫡長子為職祿繼承者;庶子為小宗,再分封。此小宗又為本支的大宗。如此推演無窮。周王被視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臨人間,所以稱“天子”。這是“君權神授”觀念,而自此這種王位世襲制度就逐步完善起來。

王位世襲,體現了權位的不可轉移,後來成為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基本特徵之一。該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

“世襲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遜位後,將皇帝的九五之尊轉給自己的子孫的傳承製度。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係世代傳承,這種傳承主要有“家”的傳承,諸侯國的傳承,天下的傳承等。

執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與君主之間可能有血緣關係,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傳弟,也有的是叔傳侄。有的是受命於王。弒君奪位,搶班奪權、謀權篡位,不在世襲之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