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語出自何人作品?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1-06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語出自何人作品?血色kkLY21ZD58 2014-07-24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註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韻譯】: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名作《夜雨寄北》的詩句。想那西窗下,熒熒一燭,詩人促膝夜談,幾番風雨成隔世,共話白頭到眼前,看那燭光由短而長。由高而低、執剪修心,是何等的悠然?你點過蠟燭嗎?看過那跳動的燭光和飛舞的燭花嗎?感受過那蘊藉中所含蓄的幽幽之情嗎?選蠟燭,實在有很大的學問,尤其是那“燭心”,偏了的不能要,否則燃燒不會均勻;太粗的不可取,因那燭火雖強,卻消逝得快,且少了情趣;太細的也不能用,因為一點微風,就會使它熄滅。至於點燃的時候,就更要講究了:那燭臺要正,免得熾淚自一邊傾下;那燭心要直,免得一側燃出個大缺口;那燭心要不長不短,短了燭火太弱,多了則要跳動生煙。懂得調整燭心的人,常能使蠟燭多燃許多時間,甚至在熔成一小攤的時候,只要燭心不偏,還能多耗些時。聽了這許多話,下次對著熒熒一燭,你一定會有許多新發現,而且即或沒有燭火在前,何嘗不能在自己的心中點起一盞燭光呢?於是你的心,就是燭的心,要不粗不細,不偏不倚,且得常常修剪,剪得不長不短、恰恰托出一片蘊藉的光輝與溫暖。

求採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