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題指導之二:立意要明確集中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2-30

作文主題指導之二:立意要明確集中慧圓教育 2022-07-03

誤區透視

記敘文的核心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只有作者心中有了激盪的情感,所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感人的魅力。但是在同學們的寫作中,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已經下筆數十言甚至百言了,所要表達的內容尚且心中無數。結果必然是文章的中心含混,主題不明。主題,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心思想。主題在文章中的作用,就好比是人的靈魂,軍隊的統帥,主宰著全篇,是寫好文章十分重要的因素。鮮明正確、單純集中、深刻新穎,應該是我們在處理作文主題時的最基本的追求。

中心含混、主題不明的具體表現有的是文章選用的材料間缺乏必要的聯絡,如同一堆散落在沙灘上的貝殼,看起來晶瑩剔透,卻始終難以組成和諧的整體;有的是文章思路紊亂,前後不一,如同一座現代化的鋼鐵建築,頂上卻偏偏修了一箇中國古典的屋頂;還有的是抒情空洞、議論空泛,說了一堆沒有針對性的大話,就如同號稱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最終卻什麼病也醫治不了。 生活中如果某些人或事引起了我們的興趣,使我們觸動,讓我們得到啟發,引起了我們的聯想,這時,我們就會產生一種想反映事物、表達感受的念頭。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思考“我想要告訴別人什麼”,先前朦朧的感覺就會明確、突出起來,於是一篇文章的主題就這樣誕生了。因此,生活是主題的基礎,思考是主題的關鍵。

如果用一個句子來表達主題的話,這個句子應該是一個很明確的肯定句,而且是一個概括性的句子。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題就表達為: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解決它們,最後就會戰勝巨大的困難,取得勝利。

前車之鑑

寬容是首詩

差不多快忘了什麼時候學會寫寬容兩個字的了,是“夜雨傾城”時的伏案小憩所印下的留白,還是瞳孔中的一頁頁紙翻轉的閃爍,無從知曉也無力知曉,在我腦海裡,寬容是不可名狀的但卻是親切溫暖的,如果非要給這個詞彙摹個狀貌,我覺得她像首詩。

詩有古代的有現代的,那麼寬容也有古代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古典美,也有現代“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的現代韻。古典與今世的交織,足夠用幾世慢慢回味,慢慢品嚐,等到理解其中的含義,才會真正體會到“寬容”這個詞的美好與滋潤。也許寬容在每個人心裡都作了一首不同題材,不同型別的詩,但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都是為了昇華一個人的精神魅力與人格彰顯。詩作出人手,誦出人口,寬容豈不與她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我也在想,當我批判別人沒有寬容之心,沒有海的胸懷的時候,自己又做到了幾分。我拼命完善自己,寬容別人的種種過錯,將寬容與懦弱之間的那道紅線弄混,弄的雜亂不堪。別人笑話我懦弱,我也迷惘著寬容的底線在哪?寬容的目的何在?直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知道,寬容別人不等於放縱別人,既然寬容與詩的定義大體相同,那麼寬容就應該像詩一樣,有剛烈粗狂的,有溫文爾雅的,有“大江東去浪淘盡”,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們追求與人和平友好的共處,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不過我們心裡要有底線。

進入初中生活後,學習的壓力使我一些原本清晰可辨的詞變的漸漸抽象褪色直至淡忘,寬容也是這樣。我也想重新拾取她,將她放在手心裡,用體溫來感受她,可我卻只感覺到她作為一個詞語的冰冷,卻沒有感受到她的美好細膩。我逐漸思索是我變了?還是詞變了?我想找個人傾訴,卻又無人可尋,我冥想著,終於再一個嶄新的世界尋到了她,這裡有孩子天真的笑,有戀人甜蜜的吻,有母親相夫教子,有聲聲詩文從一扇熟悉的窗戶流出,我走近看見一個男孩在那讀詩,我眼睛溼潤了,那是兒時的我,看著那時的我,我傻笑著,想像著自己第一次說沒關係自己那滿心的成就感,想起自己第一次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對譯文的詢問,我想撫摸他,可一切迅速枯竭。 美好化為烏有。

我站起身,一幕幕,都那麼栩栩如生……

【升格意見】

這是一個半命題作文,要求考生將“寬容是”補充完整並寫作。命題者希望寫作者透過補寫題目,表達自己對寬容的理解和體會,進而展開寫作,題目中的“是”可以是實指,也可以是充當比喻詞,可以擬題如“寬容是人格之金”、“寬容是藍色的”、“寬容是心靈的黑白鍵”等,就此文來看,作者在題目的填充上做的是不錯的,但具體到文章的立意,則需要嘗試如下修改:

開門見山。文章的開頭不僅可以展示才情,更應恰當地凸顯題旨,不能筆端繚繞,不知所云,對文章的題旨也有沖淡。

裁剪得體。題目“寬容是首詩”,“寬容”是比喻的本體,是寫作的落點,如文章第二段寫“詩有古代的有現代的”這部分,不能恰當地根據文章的立意點進行表述和著墨,出發點雖好,但只是打了個立意的擦邊球。

恰當選材。文章的關鍵詞是寬容,但文章中“終於再一個嶄新的世界尋到了她”,所選內容似乎和寬容無關,導致文章的主題分散。

簡化行文。文章作者想透過自己在生活中的體悟,來表達自己對寬容的看法,但文章語言不夠流暢,語句周折,造成了文章思路不夠明晰,結構的不明朗,也影響了立意的凸顯。

合理結尾。作者文章的結尾詩意足夠,但似乎和文章的內容關聯不大,有些雲裡霧裡,結尾是最重要的回眸之筆,需要再加工。

【升格示例】

寬容是首詩

寬容是暗夜裡的漁火,不可名狀,但卻給人親切溫暖的。如果,非要給這個詞彙摹個狀貌,我覺得寬容像首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一種寬容的美,“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也是一種寬容之美。也許,寬容在每個人心裡,都是一首不同題材,不同內容的詩,但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都是為了昇華一個人的精神魅力與人格彰顯。

曾經,我也不懂得寬容,吟誦著寬容的詩行,卻不懂得寬容真正的內蘊。我把寬容掛在嘴上。當我批判別人沒有寬容之心,沒有海的胸懷的時候,自己又做到了幾分呢?有時我拼命完善自己,寬容別人的種種過錯,將寬容與懦弱之間的那道紅線弄混。我迷惘,著寬容的底線在哪?寬容的目的何在?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知道,寬容源自於內心的博大,是一種有原則的感召。是的,寬容就應該像詩一樣,有剛烈粗狂的大氣包容,有溫文爾雅的謙讓和一笑了之,有“大江東去浪淘盡”豪邁,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欣喜,我們追求與人和平友好的共處,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不過我們心裡要有寬容的底線。

進入初中生活後,學習的任務多了,使我一些原本清晰可辨的概念變得漸漸抽象褪色直至淡忘,寬容也是這樣。我也想重新拾取她,將她放在手心裡,感受到她的美好細膩。我逐漸思索是我變了?還是詞變了?

我決定從自己做起,讓寬容的旋律悅動,用包容的心情去發現,終於我在一個嶄新的世界尋到了她,這裡有老師寬容的撫慰,像嚴格的七言絕句,嚴厲中帶著一絲善意的提醒,這裡有同學之間的不計較,像一首飽滿的現代詩,有著和悅的自由,這裡有自己對自己的寬慰,給成長一次機會,給心靈一次釋放,是自己心中的秘密旋律。

寬容是一首詩,我在詩裡成長,在詩裡完成思想的律動。

美文引路

紅心番薯

林清玄

幼年時,一次我和內地的小孩子吵架,他們罵:“番薯呀!番薯!”我們就回罵:“老芋呀!老芋!”對這兩個名詞我是疑惑的,回家詢問了父親。他開啟一張老舊的地圖,指著臺灣說:“臺灣的樣子真是像極了紅心的番薯,你們是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著內地說:“那,這大陸的形狀就是一個大芋頭了,所以內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親大笑起來,撫著我的頭說:“憨囝仔,我們也是內地來的,只是來得比較早而已。”

然後他用筆從我們遙遠的北方故鄉有力地畫下來,牽連到所居的臺灣南部。我第一次認識到,芋頭與番薯原來是極其相似的植物,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判然有別的;也第一次知道,原來在東北會落雪的故鄉,也遍生著紅心的番薯!

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來有一位賣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長得很細小,卻總像記錄著什麼心底的珍藏。有時我向老人買一個番薯,散步回來時一邊吃著,那蜜一樣的滋味進了腹中,卻有一點酸苦,因為老人的臉總使我想起在烽煙奔走過的風霜。

老人是離亂中倖存的老兵,家鄉在山東偏遠的小縣份。有一回我們為了地瓜問題爭辯起來,老人堅持臺灣的紅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鄉的紅瓤地瓜,他的理由是:“臺灣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鄉的甜?俺家鄉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說話的神情好像當時他已回到家鄉,站在地瓜田裡。看著他的神情,我才真正知道,番薯雖然卑微,它卻連結著鄉愁的土地,永遠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父親種的番薯收成後送了一大袋給我,放了許久,我突然想起巷口賣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沒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賣牛肉麵了。我無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丟在地上,一個番薯從袋口跳出來,破了,露出其中的鮮紅血肉。這些無知的番薯,為何經過三十年,心還是紅的!不肯改一點顏色?

老人和父親生長在不同背景的同一個年代,他們在顛沛流離的大時代裡,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紅心番薯才能記錄他們心裡的顏色;那顏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經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擁抱、互相溫暖,他們之所以能卑微地活過人世的烽火,是因為在心底的深處有著故鄉的驕傲。

我十歲時,父親首次帶我到都市來,行經一片工地,父親在堆置的磚塊縫中,一眼就辨認出幾片番薯葉子。我們循著葉子的莖絡,終於找到一株幾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親說:“你看看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長出來。”如今我細想起來,那一株被埋在建築工地的番薯,是有著逃難的身世,由於它的腳在泥土上,苦難也無法掩埋它。比起我種在高樓陽臺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著另外的命運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們遠離了百年的戰亂,住在看起來隱密而安全的大樓裡,卻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星空夜靜,我站在陽臺上仔細端凝盆中的紅心番薯,發現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細瘦的葉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葉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著。那時,我幾乎聽到了一個有泥土的大時代,上一代人的狂歌與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靜夜的敏感才能聽見。

【評析】

文章寫“我”和別的孩子吵架,父親給“我”講“番薯”稱謂的由來;寫巷口賣糖番薯的老人;寫建築工地的一株番薯苗;寫“我”端凝陽臺盆中的番薯……“番薯”固然是行文的線索,但內容是否有些雜亂呢?仔細分析,我們發現文章還有一條暗線,這就是賣番薯的老人和父親這一代背井離鄉的漂泊者對故鄉深深的眷戀。作者藉助於“番薯”這樣一個載體,寫出了他們在困境中跋涉的艱辛,並以此烘托出了他們難以割捨的故鄉情結,這樣文章表現的物件就由一兩個人昇華到了一群人、一代人,其主題自然也就明確而深刻了。

寫作訓練

【作文題】

請以“我和書的故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600字左右。

【思路開拓】

這篇文章要是一篇記敘文,要有吸引人的、有生動情節的故事。首先要明確的是“書”是什麼書?是四大名著、外國經典、校園小說,還是《中學生優秀作文選》、《特級教師教你寫作文》?這是在寫作過程中必須要交代清楚的內容,要選擇好有意義、自己又確實有感想的書來寫。其次,“我和書”的題目也就意味著這本書是在“伴我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寫清“好書的內容”,也就是使“我”成長的緣由,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寫清好書使我“成長”的具體表現。比如,《作文寶典》讓原先厭煩寫作文的“我”喜歡上了寫作文,還讓“我”在寫作比賽中得了獎;經典神話常使“我”陶醉在故事中,同時也讓“我”的想象力張開了飛翔的翅膀……;第三,要寫好這篇作文,必須有真情流露,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感情的表達。我們要依託現實生活,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是哪些書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真的在你的成長曆程中影響了你?有了這個依託,那麼你才能寫出有真感情的文章,也才能夠以情動人,打動你自己和讀者的心。如果根本沒有深入閱讀,只是隨便寫一本,那隻會給人無病呻吟的感覺。總之,要把“我愛書”這個主題貫穿在情節發展的各個環節之中。

【素材錦囊】

●警句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故事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再開啟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裡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唸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他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裡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裡,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優秀習作示例】

我和書的故事

今天閒著沒事,從書架上取下《水滸傳》隨意翻看。書中夾著一個書籤,翻到那頁一看,是“智取生辰綱”這節,我的思緒不由得又飄到了那個星期天……

那已是上學期的事兒了。星期天我做完作業,就隨手取了本媽媽書架上的《水滸傳》來看。沒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就離不了,於是我乾脆拿著書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真沒想到,書中還有這麼奇妙的世界,以前我單知道動畫城裡的節目好看罷了。“王教頭私走延安府……”我輕聲唸叨著,禁不住為作者的文字而暗暗叫好。“啪”!書突然被合上了。我轉頭一看,原來是俺老孃來了。“不看了,寫作業!”母命難違,寫了一會兒作業,我掛記著吳用的妙計成功與否,又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水滸傳》。可我擔心媽媽再來突襲,於是把作業本當“羊頭”掛在了《水滸傳》的上面,又用一隻“順風耳”隔著“三重門”時刻探聽媽媽的動靜。這恐怕是“三心二意”的最高境界吧,只要有點兒風吹草動,我就立刻“改頭換面”。

“好!真是好!”看到宋公明三打祝家莊一節,那種酣暢,實在是令人拍手稱快。豈料“隨風潛入室,進屋靜無聲”,不知什麼時候,媽媽已經站在我身後了。這下好,被抓了個“書贓俱獲”——我的《水滸傳》,就這樣被媽媽收繳了。

後來,我又趁爸媽不在家之機將書盜回我處,在作業時間享受“水滸大餐”,再次被媽媽逮個正著,飽餐了頓“竹筍炒肉”。摸著自己可能已經紅腫的屁股,我跌跌撞撞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口中還唸唸有詞:“宋公明三打祝家莊,熊瞎子三抓水滸迷。”(我可親的母親大人尊姓“熊”)

再後來,我們語文課上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課,老師要我們比賽說水滸人物、水滸故事,我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老師的讚賞、同學的欽佩普降我身,那個開心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