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門記文言文翻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3-01-11

游龍門記文言文翻譯順心還婉順的君子蘭5882 2022-09-30

1。 《游龍門記》的翻譯

出河津縣西郭門,西北三十里,抵龍門下。東西皆巒危峰,橫出天漢。大河自西北山峽中來,至是,山斷河出,兩壁儼立相望。神禹疏鑿之勞,於此為大。由東南麓穴構木,浮虛架水為棧道,盤曲而上。瀕河有寬平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極宏麗。進謁庭下,悚肅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負土石,突走連結,枝葉疏密交蔭,皮幹蒼勁偃蹇,形狀毅然,若壯夫離立,相持不相下。宮門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絕頂。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為之。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三面臨激,石峰疑若搖振。北顧巨峽,丹崖翠壁,生雲走霧,開闔晦明,倏忽萬變。西則連山宛宛而去。東視大山,巍然與天浮。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太華、潼關、雍豫諸山,彷彿見之。蓋天下之奇觀也。

下磴,道石峰東,穿石崖,橫豎施木,憑空為樓。樓心穴板,上置井床轆轤,懸□汲河。憑欄檻,涼風飄灑,若列禦寇馭氣在空中立也。復自水樓北道,出宮後百步餘,至右谷,下視窈然。東距山,西臨河,谷南北涯相去尋尺,上橫老槎為橋,□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與河際。遂窮祠東。有石龕窿然若大屋,懸石參差,若人形,若鳥翼,若獸吻,若肝肺,若疣贅,若懸鼎,若編磬,若璞未鑿,若礦未爐,其狀莫窮。懸泉滴石上,鏘然有聲。龕下石縱橫羅列,偃者,側者,立者,若床,若幾,若屏,可席,可憑,可倚。氣陰陰,雖甚暑,不知煩燠;但悽神寒肌,不可久處,復自槎橋道由明德宮左歷石梯上。東南山腹有道院,地勢與臨思閣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勝。遂自石梯下棧道,臨流觀渡,並東山而歸。

時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遊者,楊景瑞也。

作者簡介:薛瑄(1389-1464)河津(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字德溫,號敬軒,明學者、文學者。明成祖永樂十九年考中進士,歷仕幾朝,官至禮部右侍朗。宣宗時授御史。因性剛直,不阿諛權貴,忤逆宦官王振,下獄論死罪,不久獲釋。英宗時拜禮部右待郎,兼翰林學士,入閣參與機要政務,能詩善文,風格淡雅。卒諡“文清”。學宗程朱,屬河東學派,有《薛文清集》、《讀書錄》等著作。

題記:龍門:山名,又稱禹門,如今山西省河津縣與陝西省韓城縣之間,形勢險要,橫跨黃河兩岸,如同門闕。黃河中流從,故名龍門。相傳大禹導河至此,鑿以通流。兩岸懸崖壁立,東西對峙,黃河奔流其間,波濤洶湧,出龍門一則一瀉千里,氣象十分壯觀。

本文以奔騰喧豗的黃河為背景,狀寫龍門的奇崛險峭,讚頌了神禹的疏鑿之功。作者用奇峭粗獷的筆觸,勾勒出臨思閣縱覽所見景象的浩茫,氣勢的宏偉,境界的開闊。而對石龕等諸石形狀的描寫,卻又極細膩、生動。這是一篇用大筆寫大景的遊記。作者著眼的不是一草一木、一水一石,而是景物的概貌,用大刀闊斧的寫法,幾筆便勾勒出來,不在形的惟妙惟肖,而在神韻和氣勢。例如“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全是概括性很高的描述,但絲毫不給人抽象的感覺,反覺形象突出,畫面完整,氣勢磅礴。與此相應,作者文筆遒勁,字字句句如刀刻一般。這些都給本文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特色。

2。 《游龍門記》的翻譯

出河津縣西郭門,西北三十里,抵龍門下。東西皆巒危峰,橫出天漢。大河自西北山峽中來,至是,山斷河出,兩壁儼立相望。神禹疏鑿之勞,於此為大。由東南麓穴構木,浮虛架水為棧道,盤曲而上。瀕河有寬平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極宏麗。進謁庭下,悚肅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負土石,突走連結,枝葉疏密交蔭,皮幹蒼勁偃蹇,形狀毅然,若壯夫離立,相持不相下。宮門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絕頂。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為之。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三面臨激,石峰疑若搖振。北顧巨峽,丹崖翠壁,生雲走霧,開闔晦明,倏忽萬變。西則連山宛宛而去。東視大山,巍然與天浮。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太華、潼關、雍豫諸山,彷彿見之。蓋天下之奇觀也。

下磴,道石峰東,穿石崖,橫豎施木,憑空為樓。樓心穴板,上置井床轆轤,懸□汲河。憑欄檻,涼風飄灑,若列禦寇馭氣在空中立也。復自水樓北道,出宮後百步餘,至右谷,下視窈然。東距山,西臨河,谷南北涯相去尋尺,上橫老槎為橋,□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與河際。遂窮祠東。有石龕窿然若大屋,懸石參差,若人形,若鳥翼,若獸吻,若肝肺,若疣贅,若懸鼎,若編磬,若璞未鑿,若礦未爐,其狀莫窮。懸泉滴石上,鏘然有聲。龕下石縱橫羅列,偃者,側者,立者,若床,若幾,若屏,可席,可憑,可倚。氣陰陰,雖甚暑,不知煩燠;但悽神寒肌,不可久處,復自槎橋道由明德宮左歷石梯上。東南山腹有道院,地勢與臨思閣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勝。遂自石梯下棧道,臨流觀渡,並東山而歸。

時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遊者,楊景瑞也。

作者簡介:薛瑄(1389-1464)河津(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字德溫,號敬軒,明學者、文學者。明成祖永樂十九年考中進士,歷仕幾朝,官至禮部右侍朗。宣宗時授御史。因性剛直,不阿諛權貴,忤逆宦官王振,下獄論死罪,不久獲釋。英宗時拜禮部右待郎,兼翰林學士,入閣參與機要政務,能詩善文,風格淡雅。卒諡“文清”。學宗程朱,屬河東學派,有《薛文清集》、《讀書錄》等著作。

題記:龍門:山名,又稱禹門,如今山西省河津縣與陝西省韓城縣之間,形勢險要,橫跨黃河兩岸,如同門闕。黃河中流從,故名龍門。相傳大禹導河至此,鑿以通流。兩岸懸崖壁立,東西對峙,黃河奔流其間,波濤洶湧,出龍門一則一瀉千里,氣象十分壯觀。

本文以奔騰喧豗的黃河為背景,狀寫龍門的奇崛險峭,讚頌了神禹的疏鑿之功。作者用奇峭粗獷的筆觸,勾勒出臨思閣縱覽所見景象的浩茫,氣勢的宏偉,境界的開闊。而對石龕等諸石形狀的描寫,卻又極細膩、生動。這是一篇用大筆寫大景的遊記。作者著眼的不是一草一木、一水一石,而是景物的概貌,用大刀闊斧的寫法,幾筆便勾勒出來,不在形的惟妙惟肖,而在神韻和氣勢。例如“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全是概括性很高的描述,但絲毫不給人抽象的感覺,反覺形象突出,畫面完整,氣勢磅礴。與此相應,作者文筆遒勁,字字句句如刀刻一般。這些都給本文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特色。

3。 游龍門記的翻譯

游龍門記[1] [明] 薛瑄 出河津縣西郭門[2],西北三十里,抵龍門下。

東西皆層巒危峰,橫出天漢[3]。大河自西北山峽中來[4],至是,山斷河出[5],兩壁儼立相望[6]。

神禹疏鑿之勞[7],於此為大。 由東南麓穴巖構木[8],浮虛架水為棧道[9],盤曲而上[10]。

瀕河有寬平地[11],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極宏麗[12]。

進謁庭下,悚肅思德者久之[13]。庭多青松奇木,根負土石[14],突走連結,枝葉疏密交蔭,皮幹蒼勁偃蹇[15],形狀毅然[16],若壯夫離立[17],相持不相下。

宮門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18],步石磴,登絕頂。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19],甃甓為之[20]。

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21],三面臨激[22],石峰疑若搖振[23]。北顧巨峽,丹崖翠壁,生雲走霧[24],開闔晦明[25],倏忽萬變[26]。

西則連山宛宛而去[27];東視大山,巍然與天浮[28]。南望洪濤漫流[29],石洲沙渚[30],高原缺岸[31],煙村霧樹,風帆浪舸[32],渺然出沒[33],太華,潼關,雍、豫諸山[34],彷彿見之。

蓋天下之奇觀也。 下磴,道石峰東,穿石崖[35],橫豎施木,憑空為樓。

樓心穴板[36],上置井床轆轤[37],懸繘汲河[38]。憑欄檻,涼風飄灑,若列禦寇馭氣在空中立也[39]。

復自水樓北道,出宮後百餘步,至右谷,下視窈然[40]。東距山,西臨河,谷南北涯相去尋尺[41],上橫老槎為橋[42],〓步以渡[43]。

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44]”。北山陡起,下與河際[45],遂窮祠東[46]。

有石龕窿然若大屋[47],懸石參差,若人形,若鳥翼,若獸吻[48],若肝肺,若疣贅[49],若懸鼎[50],若編磬[51],若璞未鑿[52],若礦末爐[53],其狀莫窮[54]。懸泉滴石上[55],鏘然有聲。

龕下石縱橫羅列,偃者[56],側者,立者;若床,若幾[57],若屏;可席[58],可憑,可倚。氣陰陰[59],雖甚暑,不知煩燠[60];但悽神寒肌[61],不可久處。

復自槎橋道由明德宮左,歷石梯上[62]。東南山腹有道院[63],地勢與臨思閣相高下[64],亦可以眺河山之勝。

遂自石梯下棧道,臨流觀渡,並東山而歸[65]。 時宣德元年丙午[66],夏五月二十五日。

同遊者,楊景瑞也。 【註釋】 [1]龍門:即禹門口,在今陝西韓城東北、山西河津西北,黃河兩岸峭壁,河流奔瀉直下。

黃河兩岸都有龍門山。本文所寫為河東的龍門山。

[2]河津縣:即今山西河津市。西郭門:西城門。

[3]天漢:銀河。這句形容龍門山高而廣。

[4]大河:黃河。 [5]山斷河出:謂龍門山在黃河處中斷,河水從斷口流出。

[6]儼(yǎn)立:森嚴而整齊地立著。 [7]神禹:即夏禹。

傳說夏禹曾奉虞舜之命治洪水。後人感其治水之功,所成稱神禹。

疏鑿:疏通、開鑿。勞:功勞。

傳說是禹把龍門山中間鑿開,黃河方才得以流過。作者認為禹治水的功勞中,以開鑿龍門最為艱鉅,所以下句說“於此為大”。

[8]穴巖:在岩石上鑿洞。“穴”,用作動詞。

構木:架起木材。 [9]浮虛:凌空。

架水:在水的上空架起。棧道:古代在峭巖陡壁上鑿孔架木而成的一種道路。

[10]盤曲:盤旋曲折。 [11]瀕(bīn)河:靠近黃河。

這裡指山頂上靠河的一邊。 [12]制:建築。

[13]悚(sǒng)肅:畏懼而恭敬的樣子。思德:指思念禹的恩德。

[14]“根負”二句:謂樹根彷彿不是埋在土中,而是揹著泥土石塊,突出在地面上跑動著,連結著。“負”,背。

[15]偃蹇(jiǎn):高聳,傲然挺拔的樣子。 [16]毅然:剛強果敢。

[17]離立:一排排立著。 [18]危出:突出。

半流:水上空。 [19]木:用作動詞,指用木材建築。

[21]甃(zhòu)甓(pì):磚石。 [21]湍(tuān):急流的水。

[22]三面:指山腳的三個方向。激:衝擊。

[23]搖振:被動搖拔起。 [24]走:跑動。

走霧:雲霧流動很快。 [25]闔(hé):關閉。

晦(huì):昏暗。這句說峽中忽明忽暗。

[26]倏(shū)忽:極短時間。 [27]宛宛:蜿蜒曲折。

[28]與天浮:與天相接,浮在空中。 [29]漫流:無拘束地流動。

[30]洲、渚(zhǔ):都是水中小塊陸地。 [31]缺岸:有缺口的河岸,實際是河邊高低不平的小山。

[32]風帆:乘風揚帆的帆船。浪舸(gě):擁浪前進的大船。

[33]渺然出沒:遠遠地在水中出沒。 [34]太華:即華山,在陝西華陰南。

潼關:關名,在今陝西潼關縣。雍:古州名,包括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和寧夏、青海部分地區。

這裡的雍、豫,泛指今陝西、河南一帶。 [35]“穿石崖”三句:謂鑿穿石峰東面山石巖壁,用木材橫豎結構,在空中築起一座樓。

此即下文所謂“水樓”。“施”,安放。

“憑空”,在空中,無依據。 [36]樓心穴板:在樓中心,挖通樓板,成一窟窿。

[37]井床:井欄。轆轤(lùlú):井上絞起汲水水斗的器械。

[38]繘(jú):井繩。這句是說,懸吊井繩,從河裡汲水。

[39]列禦寇:即列子,相傳是戰國時鄭人,得風仙之道,能乘風而行。《莊子·逍遙遊》說他“御風而行”。

馭氣:即謂御風 [40]窈然:幽深的樣子。 [41]涯:水邊。

南北涯:右谷的南邊至北邊之間的距離。尋:古長度單位…尋為八尺。

尋尺,指距離很短。 [42]槎(chá):水中浮木。

這句意思是說,右谷中,水面上,只橫漂著一棵老樹當做橋。 [43]蹐(jí):小步。

這句是說,邁小步走過去,形容十分小心。 [44]扁:同。

4。 游龍門記翻譯

由東南麓穴巖構木,浮虛架水為棧道,盤曲而上。

瀕河有寬平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極宏麗。

進謁庭下,悚肅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負土石,突走連結,枝葉疏密交蔭,皮幹蒼勁偃蹇,形狀毅然,若壯夫離立,相持不相下。

宮門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絕頂。

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甃甓為之。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三面晦明,倏忽萬變。

西則連山宛宛而去。東視大山,巍然與天浮。

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太華潼關,雍豫諸山,彷彿見之。蓋天下之奇觀也 出河津縣西郭門,西北三十里,抵龍門下。

東西皆巒危峰,橫出天漢。大河自西北山峽中來,至是,山斷河出,兩壁儼立相望。

神禹疏鑿之勞,於此為大。由東南麓穴構木,浮虛架水為棧道,盤曲而上。

瀕河有寬平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極宏麗。

進謁庭下,悚肅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負土石,突走連結,枝葉疏密交蔭,皮幹蒼勁偃蹇,形狀毅然,若壯夫離立,相持不相下。

宮門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絕頂。

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為之。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三面臨激,石峰疑若搖振。

北顧巨峽,丹崖翠壁,生雲走霧,開闔晦明,倏忽萬變。西則連山宛宛而去。

東視大山,巍然與天浮。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太華、潼關、雍豫諸山,彷彿見之。

蓋天下之奇觀也。 下磴,道石峰東,穿石崖,橫豎施木,憑空為樓。

樓心穴板,上置井床轆轤,懸□汲河。憑欄檻,涼風飄灑,若列禦寇馭氣在空中立也。

復自水樓北道,出宮後百步餘,至右谷,下視窈然。東距山,西臨河,谷南北涯相去尋尺,上橫老槎為橋,□步以渡。

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與河際。

遂窮祠東。有石龕窿然若大屋,懸石參差,若人形,若鳥翼,若獸吻,若肝肺,若疣贅,若懸鼎,若編磬,若璞未鑿,若礦未爐,其狀莫窮。

懸泉滴石上,鏘然有聲。龕下石縱橫羅列,偃者,側者,立者,若床,若幾,若屏,可席,可憑,可倚。

氣陰陰,雖甚暑,不知煩燠;但悽神寒肌,不可久處,復自槎橋道由明德宮左歷石梯上。東南山腹有道院,地勢與臨思閣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勝。

遂自石梯下棧道,臨流觀渡,並東山而歸。 時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

同遊者,楊景瑞也。 作者簡介:薛瑄(1389-1464)河津(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字德溫,號敬軒,明學者、文學者。

明成祖永樂十九年考中進士,歷仕幾朝,官至禮部右侍朗。宣宗時授御史。

因性剛直,不阿諛權貴,忤逆宦官王振,下獄論死罪,不久獲釋。英宗時拜禮部右待郎,兼翰林學士,入閣參與機要政務,能詩善文,風格淡雅。

卒諡“文清”。學宗程朱,屬河東學派,有《薛文清集》、《讀書錄》等著作。

題記:龍門:山名,又稱禹門,如今山西省河津縣與陝西省韓城縣之間,形勢險要,橫跨黃河兩岸,如同門闕。黃河中流從,故名龍門。

相傳大禹導河至此,鑿以通流。兩岸懸崖壁立,東西對峙,黃河奔流其間,波濤洶湧,出龍門一則一瀉千里,氣象十分壯觀。

本文以奔騰喧豗的黃河為背景,狀寫龍門的奇崛險峭,讚頌了神禹的疏鑿之功。作者用奇峭粗獷的筆觸,勾勒出臨思閣縱覽所見景象的浩茫,氣勢的宏偉,境界的開闊。

而對石龕等諸石形狀的描寫,卻又極細膩、生動。這是一篇用大筆寫大景的遊記。

作者著眼的不是一草一木、一水一石,而是景物的概貌,用大刀闊斧的寫法,幾筆便勾勒出來,不在形的惟妙惟肖,而在神韻和氣勢。例如“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全是概括性很高的描述,但絲毫不給人抽象的感覺,反覺形象突出,畫面完整,氣勢磅礴。

與此相應,作者文筆遒勁,字字句句如刀刻一般。這些都給本文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特色。

5。 游龍門記的翻譯

踏著石磴,登上山頂。

頂上有一個臨思閣,因為風太大不能用木材建築,只能磚石修建。倚著閣門向下看,大河中急流的水奔騰著,山腳受到來自三個方向的衝擊,懷疑山峰在搖盪。

往北看大峽,紅崖綠壁,生出雲彩跑出大霧,一會兒黑暗,一會兒明朗,瞬息萬變。看西面山連著山宛延不斷;往東看大山,高高地與天相接。

往南看滔滔洪水卷著浪濤,水中有石頭和沙子構成的小塊陸地,河邊有高低不平的小山,有炊煙繚繞的村莊和大霧中的樹,乘風揚帆的帆船和擁浪前進的大船,遠遠地在水中出沒,華山、潼關等陝西、河南一帶,好像出現在面前。這真是天下的奇觀啊。

6。 求游龍門記的翻譯

踏著石磴,登上山頂。

頂上有一個臨思閣,因為風太大不能用木材建築,只能磚石修建。倚著閣門向下看,大河中急流的水奔騰著,山腳受到來自三個方向的衝擊,懷疑山峰在搖盪。

往北看大峽,紅崖綠壁,生出雲彩跑出大霧,一會兒黑暗,一會兒明朗,瞬息萬變。看西面山連著山宛延不斷;往東看大山,高高地與天相接。

往南看滔滔洪水卷著浪濤,水中有石頭和沙子構成的小塊陸地,河邊有高低不平的小山,有炊煙繚繞的村莊和大霧中的樹,乘風揚帆的帆船和擁浪前進的大船,遠遠地在水中出沒,華山、潼關等陝西、河南一帶,好像出現在面前。這真是天下的奇觀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