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捉蟲的詩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09-07

兒童捉蟲的詩句生活達人小黃老師 2020-10-14

“兒童捉蟋蟀”的詩句有:

1。夜書所見 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籬落疏疏一燈明。

2。蟋蟀 唐代 齊己

聲異蟪蛄聲,聽須是正聽。無風來竹院,有月在莎庭。

雖不妨調瑟,多堪伴誦經。誰人向秋夕,為爾欲忘形。

3。《古詩十九首》

年代: 漢 作者: 漢無名氏

東城高且長,

逶迤自相屬。

迴風動地起,

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

歲暮一何速!

晨風懷苦心,

蟋蟀傷侷促。

盪滌放情志,

何為自結束!

4。《夜坐》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

梧桐上階影,蟋蟀近床聲。

曙傍窗間至,秋從簟上生。

感時因憶事,不寢到雞鳴。

5。《蟋蟀》年代: 宋 作者: 郭印

秋蟲推爾傑,風韻太粗生。

衰草年年恨,寒砧夜夜聲。

軸閒催婦織,衣薄念夫徵。

誰謂心如石,欹眠不掛情。

6。《蟋蟀》年代: 宋 作者: 仇遠

蟋蟀一何多,曉夜鳴不已。

居然聲相應,各為氣所使。

零露聊飽蟬,落葉才庇螘。

秋風滿庭砌,安能久居此。

愁聲不欲聽,我聽差可喜。

平生勝負心,一笑付童子。

7。《聞蟋蟀有感》

年代: 清 作者: 範姝

秋聲聽不得,況爾發哀聞。

遊子他鄉淚,空閨此夜心。

已憐裝閣靜,還慮塞亙深。

蕭瑟西風緊,行看霜雪侵。

8。《蟋蟀》

年代: 宋 作者: 艾性夫

不從草際伴啼螿,偏逐西風入我床。

心事甚如愁欲訴,秋吟直與夜俱長。

一年時節蟲聲早,半樹梧桐月影涼。

憶得重胡衰柳下,健兒籠汝鬥斜陽。

9。《念奴嬌·黃花照眼》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黃花照眼,對西風庭檻,為渠凝佇。準擬登高酬一醉,底事晚來微雨。蟠蟀聲中,芭蕉葉上,怎得爭如許。龍山何處,無言暗想煙樹。

須知天意隨人,重陽晴未晚,不須頻訴。幸有兵廚三萬斛,足助賞心歡趣。千里江山,兩行珠翠,端為騷人付。層樓飛觀,應容老子追步

兒童捉蟲的詩句CAOHANJVA 2020-10-14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池上》白居易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閒居初夏午睡起》楊萬里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高鼎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小兒垂釣》胡令能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夏日田園雜興》范成大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舟過安仁》楊萬里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所見》袁枚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雷震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與小女》韋莊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溪居即事》崔道融

六街鼓舞誰能強,三尺兒童識帝功。——《上元夜》毛滂

數間茅屋傍山根,一隊兒童出竹門。——《與子仁登天柱岡,過胡家塘蒪塘歸東園四首》——楊萬里

十年種木,一年種穀,都付兒童。老夫唯有,醒來明月,醉後清風。——《人月圓 卜居外家東園》元好問

兒童捉蟲的詩句小珍珠老師 2020-10-14

1、蟬眼龜形腳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趨。

如今飣在盤筵上,得似江湖亂走無。

《詠蟹》

2、蟬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

病覺離家遠,貧知處事難。

《與友人會》

3、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

微形藏葉裡,亂響出風前。

《賦得弱柳鳴秋蟬》

4、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六月三日夜聞蟬》

5、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

便覺一年謝,能令萬感生。

《新蟬》

6、鬢蟬似羽。

輕紈低映嬌嫵。

憑闌看花,仰蜂粘絮。

春未許。

寶箏閒玉柱。

東風暮。

《垂絲釣》

7、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所見》

8、蕭條旅舍客心驚,斷續僧房靜又清。

借問蟬聲何所為,人家古寺兩般聲。

《秋蟬聲》

9、蟬鳴兮夕曛,聲和兮夏雲。

白日兮將短,秋意兮已滿。

《聽早蟬歌》

10、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

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

《聞蟬》

11、新蟬忽發最高枝,不覺立聽無限時。

正遇友人來告別,一心分作兩般悲。

《聞蟬感懷》

12、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

也任一聲催我老,堪聽兩耳畏吟休。

得非下第無高韻,須是青山隱白頭。

《早蟬》

13、嬌聲嬌語。

恰似深閨女。

三疊琴心音一縷。

趓在綠陰深處。

《清平樂詠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