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蘇軾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09-10

行香子 蘇軾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11-12 回答

【行香子】-述懷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

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

一壺酒,一溪雲。

[詞牌背景]

行香子,雙調小令,六十六字,亦可略加襯字。上片五平韻,下片四平韻。音節流美,堪稱詞林中之佳調。

上下片領格字用去聲,領下三言三句。下片第一、二句,一般和上片平仄相同並押韻,然亦有並以仄收不押韻。東坡此詞可為定格之典範。

[內容解析]

題為述懷,不免有嘆。縱是灑脫豁達如東坡者,對酒當月,仍不忘塵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著是自己身外之身;銀月一輪,寄託著是自己夢中之夢。於是乎,放眼未來之閒時,可得頭頂輕鬆松一片雲,手撫悠悠然一張琴,陶樂溪邊,再飲一壺真正的舒懷酒。

行香子 蘇軾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11-12 回答

這首詞,大概因其調子不甚高昂,故在東坡詩文選集及一般版本的宋詞選中都難以見到,因而不像《水調歌頭·赤壁懷古》及赤壁二賦那般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但我卻以為,這首“述懷之作”,恰恰是蘇軾一生中頗具代表性的詞作之一。

蘇軾一生飽讀詩書,才華卓越,且功名早成。他曾滿懷大丈夫建功立業的志向,並自信地吟道:“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及至年近四十,他仍舊壯志滿懷,期望“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步入中年後,蘇軾在政治上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與挫折。元豐二年(1079年)發生的“烏臺詩案”幾乎使他喪命;接著,他被髮配黃州,在黃州度過了四年零兩個月的謫貶生活。

這期間,他遠離京師,遠離政治,遠離奸佞小人,與勤勞質樸的鄉民為鄰,過著布衣芒鞋、躬耕山野、漁樵江渚的恬淡生活,加上與大自然的密切接觸,他的心境逐漸轉向沉實。

元豐五年(1082年),他在《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詞中,便表達了自己不願受名韁利鎖羈絆的心情:“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同時,他亦期望:“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元豐八年(1085年),蘇軾在宜興購置了田地,以便長此歸隱田園。“。。。這首詞,大概因其調子不甚高昂,故在東坡詩文選集及一般版本的宋詞選中都難以見到,因而不像《水調歌頭·赤壁懷古》及赤壁二賦那般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但我卻以為,這首“述懷之作”,恰恰是蘇軾一生中頗具代表性的詞作之一。

蘇軾一生飽讀詩書,才華卓越,且功名早成。他曾滿懷大丈夫建功立業的志向,並自信地吟道:“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及至年近四十,他仍舊壯志滿懷,期望“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步入中年後,蘇軾在政治上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與挫折。元豐二年(1079年)發生的“烏臺詩案”幾乎使他喪命;接著,他被髮配黃州,在黃州度過了四年零兩個月的謫貶生活。

這期間,他遠離京師,遠離政治,遠離奸佞小人,與勤勞質樸的鄉民為鄰,過著布衣芒鞋、躬耕山野、漁樵江渚的恬淡生活,加上與大自然的密切接觸,他的心境逐漸轉向沉實。

元豐五年(1082年),他在《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詞中,便表達了自己不願受名韁利鎖羈絆的心情:“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同時,他亦期望:“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元豐八年(1085年),蘇軾在宜興購置了田地,以便長此歸隱田園。“十年歸夢寄西風,此去真為田舍翁。”

就在這時,神宗皇帝病逝,哲宗即位,改朝換代之際,蘇軾又被召回朝廷,重又踏上了深淺莫測的仕途。

此後十年,蘇軾歷任登州太守、中書舍人、杭州太守、吏部尚書、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這是他一生政治生涯中比較輝煌的一段。但好景不長,紹聖元年(1094年),因政敵陷害,蘇軾被扣以“誹謗先帝”之罪名,再度遭貶,此時蘇軾已年近六十,已然是“兩眼昏花”,“發蒼蒼而齒茫茫”的垂垂老者,他終究躲不過厄運的魔掌,只得千里迢迢趕赴惠州貶所。

儘管已到人生的暮年,蘇軾還是熱切地嚮往陶淵明式的歸隱生活:“幾時歸去,作個閒人,背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這無疑是飽經滄桑榮辱的蘇學士發自內心的願望,亦是他宦海沉浮幾十年的深切感悟。

遺憾的是,生性曠達的蘇軾,終其一生也未能實現他“作個閒人”的願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