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藹藹君詩”不知何意,能否解釋一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09-19

蘇軾詩“藹藹君詩”不知何意,能否解釋一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5-01-06 回答

一、“藹藹君詩”——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

“藹藹君詩”的意思是——豐富的詩歌。

藹藹:豐富、繁盛、眾多的樣子。

二、附原文如下:

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

宋。蘇軾

藹藹君詩似嶺雲,従來不許醉紅裙。

不知野屐穿山翠,惟見輕橈破浪紋。

頗憶呼盧袁彥道,難邀罵座灌將軍。

(皆取其有服也。

)晚風落日元無主,不惜清涼與子分。

載酒無人過子云,掩關晝臥客書裙。

歌喉不共聽珠貫,醉面何因作纈紋。

僧侶且陪香火社,詩壇欲斂鸛鵝軍。

憑君遍繞湖邊寺,漲淥晴來已十分。

原題: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聞堂上歌笑聲以詩見寄因和二首時周有服

三、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諡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蘇軾詩“藹藹君詩”不知何意,能否解釋一下 流轉的時光 1級 2015-01-06 回答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贈劉景文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七絕】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寫贈給好友的。詩的前兩句寫景,抓住“荷盡”、“菊殘”描繪出秋末冬初的蕭瑟景象。“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突出菊花傲霜鬥寒的形象。後兩句議景,揭示贈詩的目的。說明冬景雖然蕭瑟冷落,但也有碩果累累、成熟豐收的一面,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季節無法相比的。詩人這樣寫,是用來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蘇軾的《贈劉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蘇軾在杭州任知州時作的。《苕溪漁隱叢話》說此詩詠初冬景緻,“曲盡其妙”。詩雖為贈劉景文而作,所詠卻是初冬景物,了無一字涉及劉氏本人的道德文章。這似乎不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實際上,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將對劉氏品格和節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於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而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