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的意思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0-04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的意思是什麼?zhuao1997 2005-10-28

語出: 一代諍臣

唐*吳兢的千古名著<<貞觀政要>>

教戒太子諸王篇

淺釋大義:

每次用餐,就應該想到種莊稼的艱難;每次穿衣,都應該想想紡線織布的辛苦。

深刻意義: 儉以養德,更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惜福

特別對於修行人,更是“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批毛戴角還 ”

請見下文:

惜福

在《李叔同說佛》中,講到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的第一項是惜福。

“‘惜’是愛惜,‘福’是福氣。就是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諸位要曉得,未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微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個意思啊!我記得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父親請人寫了一幅大對聯,是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的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

“諸位可曉得,我五歲的時候,父親就在世了!七歲我聯絡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道愛惜,我母親看到,就正顏厲色地說:‘孩子!你要知道啊!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母親這話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惜福並不是我一個人的主張,就是淨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師也是這樣,……他老人家――印光法師,性情剛直,平常對人只問理之當不當,情面是不顧的。前幾年有一位弟子,是鼓浪嶼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飯,這為居士先吃好,老法師見他碗裡乘落了一兩粒米飯;於是就很不客氣地大聲呵斥到:‘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順便糟蹋飯粒!你得把他吃光!’”

“諸位!以上所說的話,句句都要牢記!要曉得: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諸位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佈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就更好了。”

最近,國內媒體曝光率最高的詞莫過於“節約”二字了。節約也有惜福的意思,尤其是每個人的節約效果,同樣是佈施一切眾生,這可能就是“發大心”了。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的意思是什麼?網友66e396acf 2005-10-17

貞觀政要》原文

貞觀十年,太宗謂房玄齡曰:“朕歷觀前代撥亂創業之主,生長民間,皆識達情偽,罕至於敗亡。逮乎繼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貴,不知疾苦,動至夷滅。朕少小以來,經營多難,備知天下之事,猶恐有所不逮。至於荊王諸弟,生自深宮,識不及遠,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諸弟何能學朕乎?選良佐以為藩弼,庶其習近善人,得免於愆過爾。”

‘稼穡’,這是書面用語,意思是農業勞動。稼,是種植的意思。穡,指收割穀物。”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教育子女從小珍惜勞動成果,對勞動人民存感激之心,這是在培養孩子一生人品之根基,根基裡包容著人的良知和善心。可見奢侈是一種罪過,於己於家於國都有害。每一位愛國愛家愛子的父母有責任用自己的言行為孩子造一片勤儉的淨土,全社會都有責任用愛心、良知、理性來澆灌淨土上的幼苗。“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教育孩子遠離奢侈,勤勞樸素,家運國運將永久興旺。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的意思是什麼?網友c04ee5564 2005-10-20

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一樣啊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的意思是什麼?網友10d546674 2005-10-30

貞觀十年,太宗謂房玄齡曰:“朕歷觀前代撥亂創業之主,生長民間,皆識達情偽,罕至於敗亡。逮乎繼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貴,不知疾苦,動至夷滅。朕少小以來,經營多難,備知天下之事,猶恐有所不逮。至於荊王諸弟,生自深宮,識不及遠,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諸弟何能學朕乎?選良佐以為藩弼,庶其習近善人,得免於愆過爾。”

‘稼穡’,這是書面用語,意思是農業勞動。稼,是種植的意思。穡,指收割穀物。”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教育子女從小珍惜勞動成果,對勞動人民存感激之心,這是在培養孩子一生人品之根基,根基裡包容著人的良知和善心。可見奢侈是一種罪過,於己於家於國都有害。每一位愛國愛家愛子的父母有責任用自己的言行為孩子造一片勤儉的淨土,全社會都有責任用愛心、良知、理性來澆灌淨土上的幼苗。“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教育孩子遠離奢侈,勤勞樸素,家運國運將永久興旺。

語出: 一代諍臣

唐*吳兢的千古名著<<貞觀政要>>

教戒太子諸王篇

淺釋大義:

每次用餐,就應該想到種莊稼的艱難;每次穿衣,都應該想想紡線織布的辛苦。

深刻意義: 儉以養德,更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惜福

特別對於修行人,更是“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批毛戴角還 ”

請見下文:

惜福

在《李叔同說佛》中,講到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的第一項是惜福。

“‘惜’是愛惜,‘福’是福氣。就是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諸位要曉得,未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微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樂極生悲’就是這個意思啊!我記得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父親請人寫了一幅大對聯,是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的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

“諸位可曉得,我五歲的時候,父親就在世了!七歲我聯絡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道愛惜,我母親看到,就正顏厲色地說:‘孩子!你要知道啊!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紙不肯糟蹋,就連寸把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母親這話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惜福並不是我一個人的主張,就是淨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師也是這樣,……他老人家――印光法師,性情剛直,平常對人只問理之當不當,情面是不顧的。前幾年有一位弟子,是鼓浪嶼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飯,這為居士先吃好,老法師見他碗裡乘落了一兩粒米飯;於是就很不客氣地大聲呵斥到:‘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順便糟蹋飯粒!你得把他吃光!’”

“諸位!以上所說的話,句句都要牢記!要曉得: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諸位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佈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就更好了。”

最近,國內媒體曝光率最高的詞莫過於“節約”二字了。節約也有惜福的意思,尤其是每個人的節約效果,同樣是佈施一切眾生,這可能就是“發大心”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