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爭,為什麼劉邦贏得了戰爭?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0-12

楚漢戰爭,為什麼劉邦贏得了戰爭?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5-11 回答

對於劉邦和項羽的故事,歷史一直存在著誤讀,兩方複雜的政治

軍事鬥爭,被簡化為以智勝力的典範。於是項羽在民間便成為一個漫

畫式的人物,脾氣暴躁、有勇無謀,大老粗一個。

其實,項羽並不簡單。他不但“力能打鼎”,而且“才氣過人”。

他帶領軍隊破釜沉舟之時,沒有智勇雙全的本領,是很難創造出軍事

史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有名戰例的;反秦聯盟救援鉅鹿時,別的

縱隊面對強大的秦軍畏懼不前,只有項羽的縱隊以一當十,擊潰了秦

軍,一個大老粗是訓練不出這樣的軍隊的;在群雄並起,強秦衰疲的

形勢下,項羽能夠號令天下,那並不是一般人有的才能。此外,項羽

為人豪邁仁愛,儘管他被對手譏為“婦人之仁”,但卻說明了他比對

手有著更加寬厚的一面。當他兵敗之時,本有過江逃生的機會,他卻

因折損了八千江東子弟無顏於父老鄉親,而選擇了戰死的結局,即使

在死前,他也主動將頭顱送給反叛自己的舊將,好使他在劉邦面前領

賞,表現出一個大丈夫、大英雄的氣概。項羽確實算得上一個智勇雙

全、德才兼備、有信有義的好領導。

反觀劉邦,就個人素質來說,無論哪方面都差項羽很多,個人勇

力、軍事才能根本說不上,就是為人處事上也比項羽差老遠,此人“

好酒及色”,為了自己逃生可以把妻兒推下車去,實屬無德無情無義

之極。

如果說項羽是當時的傑出青年的話,那麼劉邦充其量就是街頭的

一個潑皮無賴。一個德能勤績都好的人最後卻敗在一個無賴手上,確

實令人困惑。對這個問題,劉邦當時就問過,他的部下回答:“陛下

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與天下同利也”,而項羽則不然,“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

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這種從自己切身感受出發得出的結論,真是

一下就說到點子上了。劉邦為了吹噓自己,接著部下的話又來了一番

表揚與自我表揚,意思是張良蕭何韓信都是人傑,但他能用他們,所

以戰勝了項羽,取得天下。後世對劉邦能用人這件事讚賞有加,豈不

知劉邦之所以能用住這些人傑,是因為他給了他們更大的權,更多的

利,仍是其部下所說的“與天下同利也”。

可以說有一個良好的利益分配機制是劉邦打敗項羽的歷史秘密。

劉邦手下的一幫謀臣將領不但作為人力資源,而且作為人力資本參與

了漢王朝的建立過程並且獲得了相應回報,這與項羽手下一群高階打

工仔的地位形成鮮明對比。現代經濟學家對企業產權結構的分析可以

更好地理解劉邦打敗項羽的原因。當胡志標的愛多王國轟然倒塌後,

胡志標刻骨銘心的經驗是:財散人聚,財聚人散。他沒有解決好創業

團隊的利益分配問題,最終人散財盡。《易經》中有句話“屯,其膏,

小貞吉,大貞兇”,意思是處於艱難草創之時,需要普施恩澤,否則

柔小者守持正道可獲吉祥,剛大者即使守正道也會有兇險。你是部門

經理,沒有對部下施什麼恩澤,但個人素質高,做得正管得嚴,前途

是沒問題的;你是個大老闆,恩澤不施好處獨佔,儘管自己素質高,

守正道,那前景也不妙。

從劉邦時代到現在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這兩千多年許多方面都

有很大的進步,但人性並沒有什麼進步,人性沒變,劉邦的經驗與項

羽的教訓就仍值得今天的人們汲取。

楚漢戰爭,為什麼劉邦贏得了戰爭?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5-12 回答

夠狠夠黑夠流氓夠君子夠運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