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陶淵明 《擬古》的原文 譯文 賞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09-22

求 陶淵明 《擬古》的原文 譯文 賞析學院派魚多多 2019-07-05

《擬古九首。其七》魏晉:陶淵明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嘆息,持此感人多。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釋義:

日暮長天無纖雲,春風微送氣溫和。佳人喜愛清澄夜,到曉酒酣歡唱歌。歌罷悽然長嘆息,此情此景感傷多。皎潔明月在雲間,綠葉之中鮮豔花。雖有一時風景好,好景不長當奈何!

賞析:

詩以比興手法,感嘆歡娛夜短、韶華易逝的悲哀,表現了詩人自傷遲暮的情緒。

“日暮天無雲(釋義:日暮長天無纖雲)”,出語清新自然,“春風扇微和(釋義:春風微送氣溫和)”,“扇”的擬人,“微”字的體貼,都富於情意。

天色、暖意當亦如之,而後面又補寫了“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釋義:皎潔明月在雲間,綠葉之中鮮豔花)”,顯出更是花好月明,景色就更加迷人了。

“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釋義:佳人喜愛這清夜,徹夜酣飲,唱歌直到天明)“。“佳人”,美人,富於青春活力的女子,面對如此的良辰美景,自然激發了她的生活熱情,激發了她對美好人生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她的“酣且歌”,是對春景的陶醉,也是對人生的陶醉。

這些寫景抒情,寫日暮景包含清夜景,而“美清夜”又暗含日暮,清夜景又見於後幅,用筆錯落互見。

後幅是樂極悲來。如此春夜,它又能存在幾時;自己的芳華又能保持多久;芳顏清歌又能否得到世人的賞識,這就是“持此感人多(釋義:此情此景感傷多)”的種種複雜意緒。

下面四句或謂即佳人歌唱之辭,而理解為歌竟時的自言自語(即嘆息之詞)似更貼切。狀“月”前用“皎皎”,又以雲來烘托;狀“華(花)”用“灼灼”形容,又襯以綠葉。這是多麼美好,真是花月交輝啊。春夜越美,春夜在她的印象中越好,就越能反跌出她的惶恐、她的失意、她的焦慮。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釋義:雖有一時風景好,好景不長當奈何)”作者代佳人說出心中的苦悲,這裡是以佳人之口自傳心曲,益顯意深情婉。

求 陶淵明 《擬古》的原文 譯文 賞析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組擬古詩大約作於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或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離劉裕廢晉恭帝司馬德文不久,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但對晉恭帝被廢以及晉王朝覆滅心存痛惜和哀惋之情。

這首詩也是一篇寓言體作品,“佳人”顯現了作者對人生的執著,詩中“美人遲暮”之感,正見出他某種用世之情。組詩《擬古》作于靖節晚歲,這可見作者身處易代之時,也並未忘懷世事,失去生活的熱力。

鍾嶸在《詩品》中舉此詩以為別調,認為此詩不是一般的“田家語”,也就是說它似乎別有寄託;認為此詩並非“質直”,而是辭采華美,這在靖節詩中確不多見。

寫“佳人”云云,全部陶詩一百二十多首,也只有這一篇。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擬古九首

求 陶淵明 《擬古》的原文 譯文 賞析yxxmg1234 推薦於2018-04-23

擬古九首

其一∶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

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其二∶

辭家夙嚴駕,當往至無終。

問君今何行?非商復非戎。

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

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

不學狂馳子,直在百年中。

其三∶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其四∶

迢迢百尺樓,分明望四荒,

暮作歸雲宅,朝為飛鳥堂。

山河滿目中,平原獨茫茫。

古時功名士,慷慨爭此場。

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松柏為人伐,高墳互低昂。

頹基無遺主,遊魂在何方!

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

其五∶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無此比,常有好容顏。

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

青松夾路生,白雲宿簷端。

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

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願留就君住,從令至歲寒。

其六∶

蒼蒼谷中樹,冬夏常如茲;

年年見霜雪,誰謂不知時。

厭聞世上語,結友到臨淄。

稷下多談士,指彼決吾疑。

裝束既有日,已與家人辭。

行行停出門,還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長,但畏人我欺。

萬一不合意,永為世笑嗤。

伊懷難具道,為君作此詩。

其七∶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雲間月,灼灼月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其八∶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

誰言行遊近?張掖至幽州。

飢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

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

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

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

其九∶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採。

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

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

3。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①。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②。翩翩新來燕③,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④。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⑤。我心固匪石⑥,君情定何如?

【註釋】①仲春:即陰曆二月,為春季之中。遘:遇。時雨:應時的雨,使草木滋生。東隅:東方。這兩句是說仲春時節春雨應時而降,春雷開始震響。 ②蟄:蟲類伏藏。眾蟄:指冬眠的蟲類。潛:藏。駭:驚。舒:展。這兩句是說潛藏的蟲類受到了驚動,草木也縱橫滋生舒展了。 ③翩翩:鳥飛輕快的樣子。這句和下句是說新近飛回來的燕子,成雙成對地到我屋裡來。 ④先巢:故巢。故:仍舊。相將:相與、相偕。舊居:指故巢。這兩句是說先前的巢仍然存在,它們相與回到原處。 ⑤這兩句是說自從分別以來,門庭一天天地荒蕪了。 ⑥匪:即非。我心匪石:用《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話:“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意思是我的心並非石頭,是不可轉動的。表示意志專一不可扭轉。這句和下句是說我長期隱居的意志堅定不移,不知你的心情如何?

【賞析】

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隱,從此開始躬耕自資的生涯。義熙十四年,劉裕殺安帝,立恭帝。元熙二年(420),劉裕篡晉稱宋,廢恭帝,並於次年殺之。已經歸隱十六、七年的陶淵明,寫下了一系列詩篇,寄託對晉朝的懷念,和對劉裕的憤慨。《擬古》九首,聯章而為一組,正如明黃文煥《陶詩析義》所指出:“此九章專感革運。”這裡是其中的第三首。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遘,遇。仲春二月,逢上了及時雨。第一聲春雷,亦從東方響起——春天又從東方回來了。“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眾類冬眠之蟄蟲,暗中皆被春雷驚醒,沾了春雨的草木,枝枝葉葉縱橫舒展。以上四句,“眾蟄”句承“始雷”句來,“草木”句則承“遘時雨”句來。此四句寫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機,“草木縱橫舒”之“舒”,尤其傳神。杜甫《續得觀書》“時危草木舒”之句,頗可參玩。“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一雙剛剛到來的燕子,翩翩飛進我的屋裡。“翩翩”、“雙雙”,兩組疊字分別舉於句首,活潑潑地,直是狀出燕子之神態。如在目前,毫不費力。“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先巢”、“舊居”,皆指舊有之燕巢。“相將”即相偕。粱上舊巢依然還在,這雙燕子一下子便尋到了舊巢,飛了進去,住了下來。原來,這雙燕子是詩人家的老朋友呢。曰“相將”,曰“舊居”,看詩人說得多麼親切,這已經是擬人口吻,我亦具物之情矣。燕子之能認取舊巢,這件尋常小事,深深觸動了詩人之別樣情懷。他情不自禁地問那燕子:“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自從去年分別以來,我家門庭是一天天荒蕪了,我的心仍然是堅定不移,但不知您的心情究竟如何?“我心固匪石”之句,用《詩經·邶風·柏舟》成語:“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此句下筆極有力度,有如壁立千仞;亦極具深度,實託喻了詩人堅貞不渝之品節。“君情定何如”之結句,則極富風趣,餘味不盡。倘若燕子有知,定作如此答語:縱然君家門庭荒蕪,可是我心亦依然不改,只認取舊家故巢而已,不然,又怎會飛回君家呢?清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謂:“末四句亦作燕語方有味。”此說實不通。“門庭日荒蕪”,“日”者,一天天也,門庭一天天荒蕪,此是主人所見,故非燕語。

誠如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所評:“此篇託言不背棄之義。”那麼,陶淵明的棄官歸隱,與不背棄晉朝之間,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實並不矛盾。當義熙元年陶淵明棄官歸隱之際,東晉政權實巳掌握在劉裕手中。《宋書·陶潛傳》雲:“(潛)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異代,自(宋)高祖王業漸隆,不復出仕。”至晉亡以後,淵明之詩文,亦絕不書宋之年號,即不奉其正朔。如實地說,歸隱之志與故國之思在淵明原是一致的,用傳統文化的語言說,這就是節義。品節道義,是陶淵明一生之立身根本。

淵明此詩之藝術特色,令人稱道者實多。首先是極為風趣又極具風骨。詩人與燕子之對話,十分風趣、幽默。在這份風趣、幽默之中,卻蘊藏著一種極嚴肅的人生態度,極堅卓的品節。這是詩歌史上一篇別開生面的優秀作品。其次,是以眾蟄驚雷、草木怒生的大好春天,與“無人可語,但以語燕”(《陶詩析義》)的孤獨寂寞相對照,從而默示出詩人悲懷之深沉。大好春光愈熱鬧,則詩人之孤獨寂寞便愈凸出,其悲懷之深亦愈凸出。再次,是語言平淡自然而有奇趣精采。全詩語言,讀來平淡自然,可是細心體會,詩人用“時”、“始”、“舒”、“新”等語,表達春天一到大自然就發生的那種種最新變化,是多麼銳敏、精當。用“我心匪石”之成語,中間施以一“固”字,表達故國之思,其從容不迫之中,又是何等堅卓挺拔。東坡曾說:“淵明詩初讀若散緩,熟視之有奇趣。”(《冷齋夜話》引)確是會心之言。人們常說淵明詩是絢爛歸於平淡,其實,要從平淡自然之中,見出其奇趣精采,尤其是一段絢爛之精神,讀淵明詩方是不枉。

4。迢迢百尺樓,分明望四荒。暮作歸雲宅,朝為飛鳥堂。山河滿目中,平原獨茫茫。古時功名士,慷慨爭此場。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松柏為人伐,高墳互低昂。頹基無遺主,遊魂在何方?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

“擬古”意思是摹擬古詩,此詩張玉谷說是“擬登廢樓遠望而傷榮華不久之詩”(《古詩賞析》)。登高望遠而有所思,乃是古詩中最常見的意境。此詩明言“擬古”,則登樓之事,未必實有,而只是虛構形象,藉以抒發情懷。

“迢迢百尺樓,分明望四荒。”“迢迢”、“百尺”都是形容樓高,李商隱詩句“迢遞高城百尺樓”(《安定城樓》)大概由此而來。“四荒”,四外極遠之地。由於樓高,極遠的地方都看得很“分明”,這又可看作是從對面來寫樓高。“暮作歸雲宅,朝為飛鳥堂。”這兩句是說,這座樓傍晚有云彩飄入,早晨有飛鳥鳴聚。這一方面還是形容樓高,王勃形容“滕王高閣”“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筆法相似。另一方面,是寫此樓之廢,只有雲鳥棲息,而不見人蹤。這幾句寫樓高、樓廢,乃詩人興感之由。“山河滿目中,平原獨茫茫。”所見遠,所思廣。“茫茫”,既見地域的廣闊、思緒的浩茫,還表示平原上一無所有。這兩句極具蒼涼的情致,為登眺名句,李嶠的“山川滿目淚沾衣”(《汾陰行》)、晏殊的“滿目山河空念遠”(《浣溪沙》)當皆由此脫化。

“古時功名士,慷慨爭此場。”以下就是慨嘆了。“此場”即指所望中的山河、平野,古來有多少人在這裡角逐啊,角逐之時又是那麼激昂慷慨,似乎人生的一切追求莫大於斯。而“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北邙”,山名,在洛陽城北,東漢以來君臣多葬於此。這是說,這些“功名士”到頭來一個接一個壽終正寢。從前面的“慷慨”到這裡的“一旦”“相與”,見出命運的無情、功名近乎兒戲。身後情形又是怎樣呢?“松柏為人伐,高墳互低昂。”墳上表示萬古不凋的松柏也被人砍伐了,露出了高高低低的墳頭。“頹基無遺主,遊魂在何方?”“遺主”,死者的後代。這兩句說;倒塌的墳基也無人修理了,死者的遊魂在哪裡呢?也就是說,連魂也找不到一處安身的地方了。這些“功名士”身後未免太淒涼了,他們功在哪裡、名又在哪裡呢?作者最後說:“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誠足貴”是揣摩生前、“慷慨”時的心理,但看看死後的冷落,真正是“可憐傷”了。“憐”、“傷”,同義反復,是加重感嘆。

陶淵明在不少詩中都表達了“榮華難久居”的思想。否定功名富貴,就是對自己歸田躬耕生活道路的肯定。這是陶詩的基本主題之一。其它詩多是運用自述的寫法,從自己的素懷、從當前的生活,絮絮道來,心情顯得比較平靜;這首詩則是登樓懷古,境界高遠,感慨遙深。這與平素的“散緩”風格自是不同。前面寫樓,已暗寓了廢替之嘆;後面懷古,生前、死後的對照,死後的悲哀,著墨甚多;而慨嘆的“功名士”又為爭疆奪土之人。這些都表示了:此詩不單是一般的“傷榮華不久”,而還有著特定的政治內涵。論者謂為寄愴於“國運更革”、晉宋易代,這是很有可能的。 (湯華泉)

7。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①。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②。歌竟長嘆息,持此感人多③。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④。豈無一時好⑤,不久當如何?

【註釋】①扇:用作動詞,吹動。扇微和:春風吹拂,天氣微暖。 ②佳人:美人。美清夜:愛清夜。達曙:到天明。酣:酒足氣振的樣子。這兩句是說美人喜歡這清靜的夜晚,通宵喝酒唱歌。 ③歌竟:歌唱完了。此:指下文四句歌辭。持此:仗著這支歌曲。感人多:十分動人。這兩句是說美人唱完歌便長聲嘆息,這首歌極其動人。 ④皎皎:光明的樣子。灼灼:花盛的樣子。華:同花。 ⑤一時好:一時之美好。指“雲間月”圓而又缺,“葉中花”開而復凋。這句和下句是說月和花美在一時,不能長久。

【賞析】

這首詩擬的是古代那些表現“美人遲暮”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古詩”中有,不過,對照起來,擬的更像曹植的《雜詩》“南國有佳人”之類。

詩寫的是佳人在春天的一個“日暮”和“清夜”的感觸。日暮的景色很美,天空萬里無雲,顯得何等澄澈;春風把微微的暖意一陣一陣地送來,叫人感到多麼舒適。面對如此景色,自然使人為之心曠神怡,而春風又似乎對人特別有情,殷勤地傳佈著“微和”,顯得人情物態的極為融洽。“日暮天無雲”,即目生情,出語清新自然,“春風扇微和”,“扇”的擬人,“微”字的體貼,都富於情意。這是“日暮”。“清夜”的景色又將如何呢?天色、暖意當亦如之,而後面又補寫了“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顯出更是花好月明,景色就更加迷人了。“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佳人喜愛這清夜,徹夜酣飲,唱歌直到天明。“佳人”,美人,富於青春活力的女子,面對如此的良辰美景,自然激發了她的生活熱情,激發了她對美好人生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她的“酣且歌”,是對春景的陶醉,也是對人生的陶醉,如同後來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所寫:“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雖則活動內容不盡相同,而心情則是一樣的。上面的寫景抒情,寫日暮景包含清夜,而“美清夜”又暗含日暮,清夜景又見於後幅,用筆錯落互見,不同於靖節慣常的平敘,賞者當有會於心。

後幅是樂極悲來了。“歌竟長嘆息,持此感人多。”“竟”者歌終也,“持此”猶得此、對此之意。大凡人們面對美好的事物,常常是愛之又惟恐失之,如此春夜,真叫人喜不自勝,但轉念一想,它又能存在幾時?佳人還會想到:自己的芳華又能保持多久?芳顏清歌又能否得到世人的賞識?這就是“持此感人多”的種種複雜意緒,“此”即良辰美景之謂也。下面四句或謂即佳人歌唱之辭,而理解為歌竟時的自言自語(即嘆息之詞)似更貼切。狀“月”前用“皎皎”,又以雲來烘托;狀“華(花)”用“灼灼”形容,又襯以綠葉。這是多麼美好,真是花月交輝啊。春夜越美,春夜在她的印象中越好,就越能反跌出她的惶恐、她的失意、她的焦慮。“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話語似不甚峻切,內在的情感份量是不輕的。曹植“南國有佳人”後幅是:“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作者代佳人說出心中的苦悲,這裡是以佳人之口自傳心曲,益顯意深情婉。

與上述曹植《雜詩》一樣,這首詩也是一篇寓言體作品,“佳人”顯現了作者對人生的執著,詩中“美人遲暮”之感,正見出他某種用世之情。組詩《擬古》作于靖節晚歲,這可見作者身處易代之時,也並未忘懷世事,失去生活的熱力。鍾嶸在《詩品》中舉此詩以為別調,評雲:“世嘆其質直。至如‘歡言酌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耶?”認為此詩不是一般的“田家語”,也就是說它似乎別有寄託;認為此詩並非“質直”,而是辭采華美,這在靖節詩中確不多見。寫“佳人”云云,全部陶詩一百二十多首,也只有這一篇。至於方東樹說此詩“情景交融,盛唐人所自出”(《昭昧詹言》),正可作“風華清靡”一語的註腳。8。我年少的時候身體健壯且性情激烈,獨自按劍行遊天下。

誰說我只在附近遊走,我到達了張掖縣以及幽州。

餓了就像伯夷與叔齊隱居在首陽山,采薇食用,

渴了則飲用太子丹送別荊軻的易水之水。

遠遊的路上未遇彼此相交而能相互瞭解的朋友,只見到了古代的墳冢。

路邊見到兩座年代久遠的荒墳,埋的是俞伯牙與莊子。

俞伯牙與莊子有像鍾子期和惠施那樣的難得知音,

而我遊走四方,想要求取的又是甚麼呢?

9。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採①。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②。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③。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④。本不植高原⑤,今日復何悔。

【註釋】①這句是說盼望三年之內可以採桑養蠶。 ②始:才。值:逢。 ③柯:枝幹。滄海:指東海。這兩句是說桑樹的枝幹被摧折了,根葉漂浮到大海中去了。 ④欲誰待:即欲何待,還依靠什麼? ⑤本:桑樹枝幹。這句和下句是說桑樹不種在高原上,而種在江邊,根基不鞏固,所以摧折,有什麼可後悔的?

【賞析】

陶淵明發舒歸隱之志的詩歌,往往是暢所欲言,而寄託故國之思的詩歌,則往往是微婉其辭。其中如《述酒》一篇,便隱晦曲折之至。所以,只論陶詩明白如話,其實並不全面。《擬古》九首之第九首,亦是一篇用比興手法寄託故國之思的作品。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採。”種桑於長江邊,為期已是三年,似可望有所收穫了。乍一看來,起筆二句所寫不過是種桑之一小事,可是此一事象,實託喻著重大政治事件。桑樹乃晉朝之象徵也。西晉傅鹹《桑樹賦序》雲:“世祖(晉武帝)昔為中壘將軍,於直廬種桑一株,迄今三十餘年,其茂盛不衰。皇太子(即晉惠帝)入朝,以此廬為便坐。”《賦》文並謂:“惟皇晉之基命,爰於斯而發祥。”可見以桑樹象徵晉朝,是有來歷的。江邊本非種桑之地,“種桑長江邊”,此暗喻晉恭帝為劉裕所立。恭帝於義熙十四年(418)十二月即位,至元熙二年(420)六月被劉裕逼迫禪位,前後正是三年,故詩云“三年望當採”。本來,桑樹種植三年,則可望採其葉矣——此言其已當茂盛;君主在位三年,則可望有成績矣——此言其已當自強。此在恭帝,雖說是無望之望,然而同情晉朝的人,畢竟望其能夠固本自立。結果如何呢?“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枝條剛開始生長起來,卻突然遭到山河變遷。曰“始欲茂”,實是未茂。曰“山河改”,則呼應“長江邊”,不言而喻,洪水滔滔,江岸崩潰矣。長江邊豈種桑之地?昔日種桑是於斯,今日毀桑亦於斯,此正喻說恭帝是為劉裕所立,亦為劉裕所廢也。“忽值山河改”一句,觸目驚心,雖是比興,亦是明言矣。元熙二年六月,劉裕逼恭帝禪位,篡晉稱宋,改元永初。山河變色矣。“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洪水滔滔,高岸為谷,沖斷了樹枝,捲走了根株。那洪水滔滔,正如滄海橫流。三年之桑,毀於一旦。劉裕逼恭帝禪位,即廢之為零陵王。“根株浮滄海”句,喻指此事。次年宋永初二年(421),劉裕便派人殺害了廢帝。從“三年望當採”及“根株浮滄海”之句,可知此詩當作於恭帝被廢之後,次年被害之前。恭帝被害之後,陶淵明是以《述酒》一詩,作出反應的。程穆衡《陶詩程傳》雲:“‘柯葉’、‘枝條’,蓋指司馬休之之事。休之拒守荊州,而道賜發宣城,楚之據長社。迨劉裕克江陵,奔亡相繼,而晉祚始斬。”所言甚是。從“枝條始欲茂”及“柯葉自摧折”看,晉室本來並非未作努力自強,“三年望當採”亦並非毫無來由之望,可是晉室終非劉裕之敵手,同情者之希望,也終於落空。“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此二句,從比興之表面事象說,是寫桑樹既毀,春蠶遂無葉可食;蠶絲不成,寒衣亦無資源可制。從所寄託之深層情意言,則是表達天下同情晉朝之人包括詩人自己,當晉亡之後深深的失落悲感,其對於晉朝的依戀之情,亦見於言外。此二句所寫晉亡及於人們之影響,託喻春蠶、寒衣之事象,但仍與桑樹這一基本象徵有密切聯絡,全詩構思,縝密而自然如此。“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本者,根也。結筆兩句,迴向桑樹,仍是雙管齊下。表面意謂當時種桑既在江邊,而未植根高原,則今日桑樹根株全毀,又如何可以追悔!深層意蘊,則是當時晉室既依賴於劉裕,今日晉之亡於劉裕,亦無可追悔也。誠如黃文煥《陶詩析義》之所言:“事至於不堪悔,而其痛愈深矣!”

淵明此詩當作於晉亡之後不久。如詩所示,在淵明心靈深處,實痛憤劉裕,同情晉朝,對於晉亡,沉痛至深。這就說明,在歸隱十六年之後,陶淵明亦決非一忘世之人,他對於世道政治,仍然抱有堅確的是非之判斷,鮮明的愛憎之情。就是將他說為一道家,實亦未妥。同時,亦如此詩所示,淵明以一同時之人,能夠對晉亡之一段當代歷史,表達明晰之認識,提出清醒之教訓。尤其“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二句,可以見出其清醒、理智之態度。這,顯然又是與他早已棄官歸隱,與現實政治之間保持了相當距離所分不開的。可以說,淵明此詩是一幅晉亡之詩史。

淵明此詩藝術造詣很高。詩中採用桑樹這一晉朝之象徵,喻說晉亡一段歷史,比興已可謂高明、得體。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此詩以比興結體,桑樹作為基本象徵,全幅詩篇一以貫之,始終都未脫離這一基本象徵。意象毫無支離之感。中國詩歌藝術,以比興為根本大法。《詩經》之比興,多局於開篇之起興,簡單之比喻。比興至於《楚辭》,發展而為自覺之象徵,寄託以深意,但亦多為片段,詩幅主體猶是直抒。淵明此詩,以同一象徵性意象貫串全幅詩篇,極為完整圓滿,而寄託遙深,不著痕跡。可以說,淵明此詩之創造,豐富了中國詩歌比興寄託之藝術傳統。

求 陶淵明 《擬古》的原文 譯文 賞析杏自飄零 2007-06-17

其一∶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賓,歷世重光。

御龍勤夏,豕韋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

紛紛戰國,漠漠衰周。鳳隱於林,幽人在丘。

逸 繞雲,奔鯨駭流。天集有漢,眷予愍侯。

其三∶

桓桓長沙,伊勳伊德。天子疇我,專征南國。

功遂辭歸,臨寵不忒。孰謂斯心,而近可得。

其四∶

厲夜生子,遂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於我!

既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其五∶

日居月諸,漸免子孩。福不虛至,禍亦易來。

夙興夜寐,願爾斯才。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

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

《雜詩四首》

其一∶

遙遙從羈役,一心處兩端。掩淚汛東逝,順流追時遷。

日沒星與昂,勢翳西山巔。蕭條隔又涯,惆悵念常餐。

慷慨思南歸,路遐無由緣。關梁難虧替,絕音寄斯篇。

其二∶

閒居執蕩志,時駛不可稽。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沈陰擬薰麝,寒氣激我懷。歲月有常御,我來淹已彌。

慷慨憶綢繆,此情久已離。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

庭宇翳餘木,倏忽日月虧。

其三∶

我行未�遠,回顧慘風涼。春燕應節起,高飛拂塵梁。

邊雁悲無所,代謝歸北鄉。離昆鳴清池,涉暑經秋霜。

愁人難為辭,遙遙春夜長。

其四∶

嫋嫋松標崖,婉孌柔童子。年始二五間,喬柯何可倚。

養色含津氣,粲然有心理。

《勸農》(選錄)

其一∶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含真。

智巧既萌,資待靡因。誰其贍之,實賴哲人。

其二∶

哲人伊何?時維�稷。贍之伊何?實曰播殖。

舜既躬耕,禹亦稼穡。遠若周典,八政始食。

其三∶

熙熙令德,猗猗原陸。卉木繁榮,和風清穆。

紛紛士女,趨時競逐。桑婦宵興,農夫野宿。

其四∶

氣節易過,和澤難久。冀缺攜儷,沮溺結耦。

相彼賢達,猶勤隴畝。矧茲眾庶,曳裾拱手!

其五∶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宴安自逸,歲暮奚冀!

儋石不儲,�寒交至。顧爾儔列,能不懷愧!

其六∶

孔耽道德,樊須是鄙。董樂琴書,田園不履。

若能超然,投跡高軌,敢不斂衽,敬贊德美。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蕤賓五月中,清朝起南 。不駛亦不遲,飄飄吹我衣。

重雲蔽白日,閒雨紛微微。流目視西園,曄曄榮紫葵。

於今甚可愛,奈何當復衰。感物願及時,每恨靡所揮。

悠悠待秋稼,寥落將賒遲。逸想不可淹,猖狂獨長悲。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悽悽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

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

平津苟不由, 遲詎為拙!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時運並序》

時運,遊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獨遊,欣慨交心。

其一∶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

山滌餘靄,宇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

其二∶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人亦有言,稱心易足。揮茲一觴,陶然自樂。

其三∶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齊業,閒詠以歸。

我愛其掙,寤寐交揮。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其四∶

斯晨斯夕,言息其廬。花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橫床,濁酒半 。黃唐莫逮,慨獨在餘。

《榮木並序》

榮木,念將老也。日月推遷,已復九夏,總角聞,白首無成。

其一∶

采采榮木,結根於茲。晨耀其華,夕已喪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時。靜言孔念,中心悵而。

其二∶

采采榮木,於茲託根。繁華朝起,慨暮不存。

貞脆由人,禍福無門。匪道曷依,匪善奚敦!

其三∶

嗟予小子,稟茲固陋。徂年既流,業不增舊。

志彼不捨,安此日富。我之懷矣,怛焉內疚。

其四∶

先師遺訓,餘豈�墜!四十無聞,斯不足畏。

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餘。

目倦川�異,心念山澤居。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飆矯雲翮。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

伊餘何為者,勉勵從茲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

《歸園田居五首》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歸鳥》

其一∶

翼翼歸鳥,晨去於林;遠之八表,近憩雲岑。

和風不洽,翻翮求心。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其二∶

翼翼歸鳥,載翔載飛。雖不懷遊,見林情依。

遇�頡頏,相鳴而歸。遐路誠悠,性愛無遺。

其三∶

翼翼歸鳥,相林徘徊。豈思失路,欣及舊 。

雖無昔侶,眾聲每諧。日夕氣清,悠然其懷。

其四∶

翼翼歸鳥,戢羽寒條。遊不曠林,宿則森標。

晨風清興,好音時交。 繳奚施,已卷安勞!

《責子》

白�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

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果菜始復生,驚鳥尚未還。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

總髮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閒,

貞剛自有質,乃石乃非堅。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

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酬劉柴桑》

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新葵鬱北牖,嘉 養南疇。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

命室攜童弱,良日發遠�。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江山豈不險,歸子念前途。

凱風負我心,戢 守窮湖。高莽眇無界,夏木獨森疏。

誰言客舟遠,近瞻百里餘。延目識南嶺,空嘆將焉如。

其二∶

自古嘆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

崩浪聒天響,長風無息時。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當年詎有幾,縱心復何疑!

《移居二首》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蓆。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形影神三首》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

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神》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但餘平生物,舉目情悽 。

我無騰化木,必爾不復疑。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誠願遊�華,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酒�能消憂,方此詎不劣!

《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覆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雜詩八首》

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其二∶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 ,終曉不能靜。

其三∶

榮華難久居,盛衰不可量。昔為三春蕖,今作秋蓮房。

嚴霜結野草,枯悴未遽央。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

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願不知老。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

觴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

孰若當世時,冰炭滿懷抱。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

其五∶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

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前�當幾許,未知止泊處。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其六∶

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

求我盛年歡,一毫無複意。去去轉欲速,此生豈再值。

傾家持作樂,竟此歲月駛。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其七∶

遙遙從羈役,一心處兩端。掩淚汛東逝,順流追時遷。

日沒星與昴,勢翳西山顛。蕭條隔天涯,惆悵念常餐。

慷慨思南歸,路遐無由緣。關梁難虧替,絕音寄斯篇。

其八∶

閒居執蕩志,時駛不可稽。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沈陰擬薰麝,寒氣激我懷。歲月有常御,我來淹已彌。

慷慨憶綢繆,此情久已離。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

庭宇翳餘木,倏忽日月虧。

《還舊居》

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今日始復來,惻愴多所悲。

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

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

《悲從弟仲德》

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

禮服名群從,恩愛若同生。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

在數竟未免,為山不及成。慈母沈哀疚,二胤 數齡。

雙位委空館,朝夕無哭聲。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

階除曠�跡,園林獨餘情。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

遲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

《擬古九首》

其一�∶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其二�∶

辭家夙嚴駕,當往至無終。問君今何行?非商復非戎。

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不學狂馳子,直在百年中。

其三�∶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 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其四�∶

迢迢百尺樓,分明望四荒,暮作歸雲宅,朝為飛鳥堂。

山河滿目中,平原獨茫茫。古時功名士,慷慨爭此場。

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松柏為人伐,高墳互低昂。

頹基無遺主,遊魂在何方!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

其五�∶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無此比,常有好容顏。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

青松夾路生,白雲宿 端。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

上 驚別鶴,下 操孤鸞。願留就君住,從令至歲寒。

其六�∶

蒼蒼谷中樹,冬夏常如茲;年年見霜雪,誰謂不知時。

厭聞世上語,結友到臨淄。稷下多談士,指彼決吾疑。

裝束既有日,已與家人辭。行行停出門,還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長,但畏人我欺。萬一不合意,永為世笑嗤。

伊懷難具道,為君作此詩。

其七�∶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太息,持此感人多。皎皎雲間月,灼灼月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其八�∶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誰言行遊近?張掖至幽州。

�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

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

其九�∶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採。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

《桃花源詩並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

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

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

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

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口、美池、桑乏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

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

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先世避秦時

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

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

辭去。此中人語�∶「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

船,便扶向路,處處處�之。乃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

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

遂無問津者。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述酒》

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秋草雖未黃,融風久已分。

素礫 修渚,南�無餘雲。豫章抗高門,重華固靈墳。

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神州獻嘉粟,西靈為我馴。

諸梁董師旅,芊勝喪其身。山陽歸下國,成名猶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樂不為君。平王去舊京,峽中納遺薰。

雙陵甫雲育,三趾顯奇文。王子愛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練九齒,閒居離世紛。峨峨西嶺內,偃息常所親。

天容自永固,彭殤非等倫。

《讀“山海經”》(選錄)

其一∶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其二∶

玉臺凌霞秀,王母怡妙顏。天地共俱生,不知幾何年。

靈化無窮已,館宇非一山。高酣發新謠,寧效俗中言!

其三∶

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朝為王母使,暮歸三危山。

我欲因此鳥,具向王母言∶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

其四∶

自古皆有沒,何人得靈長?不死復不死,萬歲如平常。

赤泉給我飲,員丘足我糧。方與三辰遊,壽考豈渠央!

其五∶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志。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其六∶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沒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答龐參軍》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

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

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

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來?

《詠二疏》

大象轉四時,功成者自去。借問衰周來,幾人得其趣?

遊目漢廷中,二疏復此舉。高嘯還舊居,長揖儲君傅;

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離別情所悲,餘榮何足顧;

事勝感行人,賢哉豈常譽!厭厭閭里歡,所營非近務;

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問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放意樂餘年,遑恤身後慮。誰�其人亡,久而道彌著。

《詠三良》

彈冠乘通津,但懼時我遺;服勤盡歲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謬獲露,遂為君所私。出則陪文輿,入必侍丹帷;

箴規響已從,計議初無虧。一朝長逝後,願言同此歸。

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

荊棘籠高墳,黃鳥聲正悲;良人不可贖,泫然沾我衣。

《詠荊軻》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輓歌詩》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