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職》賞析?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0-11

白居易《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職》賞析?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07-08 回答

白居易《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賞析 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

(唐)白居易

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①。

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

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

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

獨倚帆檣立,娉婷②十七八。

夜淚似真珠,雙雙墮明月。

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

一問一沾襟③,低眉終不說。

註釋:

①秋江月澄澈:一作“江月秋澄澈”。

②娉婷:姿容美好。

③一問一沾襟:問一次就哭一次。沾襟,淚溼衣襟。盡在“不言”中

——讀白居易《夜間歌者》有感

同樣以寫“歌女”為題材,白居易的《琵琶行》被世人廣為傳誦,而他的另外一首《夜聞歌者》卻鮮為人知,但讀過此詩後,我認為它比《琵琶行》更具一番特色。

有人說,《夜間歌者》語言沒有《琵琶行》那樣細膩,一些該描繪的地方卻沒有說,然而,我認為,這首詩美就美在這“不言”之處,首先看這第一處:“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是怎樣的調?是《霓裳》還是《六么》?是如何的愁?是“似訴平生不得志”,還是“別有幽愁暗恨生”?作者都沒有具體描繪,只是以秋江、明月、江船作為氛圍背景,給人一種孤寂的感覺,然後只是淡淡地用上一個“堪”字,卻產生出一種“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意境,作者聽到這歌泣,便“尋聲”去“見其人”。看到這位歌女後,作者沒有用“美麗”或“動人”來描繪她的容貌,只是用了“顏如雪”這三個字,這是第二個“不言”之處,很少有人用“雪”來形容容貌,而此詩中用這個“雪”字卻恰好符合了詩間的意境。“雪”無外乎兩個特徵:一是白,二是冷,所以用在此處,既道出一位肌膚如雪的少婦楚楚動人的形象,又表現出其哀愁悲傷的心情,同時,又能看出詩人是站在遠處觀望,只隱約地看到她如雪的容顏,給人一種“霧裡看花”的朦朧之美,最妙的還是這第三處“不言”:“借問誰家婦,歌泣何悽切?”她卻“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在深秋明月夜,一位美麗的少婦如此傷悲,是為了什麼呢?是自嘆身世的可憐,還是抒發閨中之怨?作者沒有讓她“說出”,給讀者以無限想象的空間。這處處“不言”,卻又處處“在言”,言什麼?就是作者當時淒涼的心情,結合當時的背景,作者是在被從京城謫至潯陽,路宿鄂州時寫下的這首詩,滿腔報國熱情,卻又宦途潦倒,被貶到這偏僻之地,自然是滿心的淒涼,滿眼的滄桑:秋天成為“寒秋”,明月成為“冷月”,江船成為“孤舟”,隱約傳來的歌聲,自然也是“堪愁絕”!但這心中的哀愁又能向誰傾訴?這無奈的心境又有誰能體會?也只能對著這淒冷的景物默默“沾襟”罷了,那濃濃愁思,盡在這“不言”中!這“不言”的美,就是一種含蓄之美,寥寥幾筆者似尋常,卻能讓人反覆咀嚼,久久回味,那充滿了含蓄之美的詩詞與文章,猶如那含苞欲放的花蕾,雖比不上綻開的花朵那般嫵媚,卻多了一份耐人尋味的魅力。

白居易《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職》賞析? 西域王子 1級 2013-07-08 回答

同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