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澄為什麼舉報王正敏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1-09-16

王宇澄為什麼舉報王正敏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4-01-18 回答

“我幫他申請上了院士,他卻拋棄了我。”王宇澄稱,王正敏在當選院士後對自己多方為難,導致他在醫院難以立足,這是他憤而舉報的原因。

反目

“我付出了這麼多,你不能這麼對我。”

王正敏的另一名學生劉政也認為評選院士後的“回報問題”是師徒反目的原因,但他是從另一個角度解釋:“王宇澄希望有更多的資源更好的職位,但按照實力來說拿不到,被拒絕”;“王院士其實是個很老派很嚴肅的人,學生平時都不太能跟他親近”。

但無論從哪方面來看,申報院士成功正是王宇澄與王正敏師生關係的轉折點。

“秘書的工作都屬雜事,會耽誤我的科研進步,但想著能跟他學習,我答應了。”王宇澄說。此前王正敏是他內心敬佩的師長,他覺得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成為秘書之後,幫助導師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211重點學科等資料準備一個接著一個。

王宇澄的父親王惠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作為王正敏秘書的三年,兒子基本上都是早上7點起床,常常到深夜一兩點才休息。很多時候,王宇澄就直接睡在王正敏在醫院8號樓的辦公室中,床是用兩張條桌拼接起來的。2004年12月17日,正是申報院士材料準備的緊張階段,王宇澄在工作中暈倒導致左門牙跌斷,下唇被洞穿,縫了三針。“第二天繼續工作,直到院士評選結束,我一天都沒休息。”王宇澄說。

2006年春節過後,王宇澄與王正敏的關係沒有預兆地起了變化。“他主動找到我談話,說外面有人說我們搞小集團,以後你不要到我這裡來了。”王宇澄回憶。

多名王正敏的同事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王正敏有換秘書的“慣例”。此前,王正敏與數任秘書都不歡而散,有的人還因此離開了醫院,避走他處。

“我2006年本就應該提副教授,當時三個人參評,我的論文等等條件最好。”王宇澄說,等到第二年他才評上。之後有人提醒他,他之所以沒有第一年評上,就是因為他的導師王正敏不支援。這令旁人都感到大惑不解。

之後,王宇澄接連遭遇挫折。他未能進入科室的耳科組,提職稱也總被要求“禮讓”,他感到自己工作全無希望了。2011年,王宇澄前往瑞士蘇黎世大學進修三個月,跟隨王正敏曾經的導師Ugo Fisch教授學習。學成歸來後,他發現醫院多了新規定,必須進院到達一定年限才能做手術,而他正好在“紅線”之外。

王宇澄認為,正是自己的導師在故意為難自己。“我付出了這麼多,你不能這麼對我。”王宇澄說自己曾找到導師,希望他高抬貴手給自己一條生路,但是王正敏表示這都是醫院領導決定的,他並沒做什麼。

王宇澄決定反擊,藉助自己曾擔任王正敏秘書的便利,收集王正敏在臨床實驗資料、論文數目、著作抄襲等方面的問題。

“沒什麼好說的”

當年大家都這麼做,這是學界的原罪。

2012年1月12日,王宇澄帶著他蒐集的“證據”去見導師,希望王正敏不再為難他。“談完之後,我就被趕去門診了。”王宇澄說。

一對師徒由此徹底反目。王宇澄開始更大規模地在網路上披露自己導師、院士王正敏學術造假的資訊。

這些指控中,有些是證據確鑿的,比如抄襲;有些則是捕風捉影,比如王正敏博士學位造假——2013年11月12日,蘇黎世大學媒體與公關部負責人Sylvia在給南方週末記者的郵件回覆中證實,王正敏畢業之後透過《面神經拉伸受損試驗》的論文答辯並獲得了博士學位。該論文現在在該校圖書館的論文庫裡依然可以查詢。

也是在2012年年初,王宇澄開始向所在的醫院領導反映王正敏學術不端的問題,但並無結果。2012年2月,王宇澄向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提交了舉報材料。

2013年8月19日,在經過了長達一年半的研討之後,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出具了調查報告。報告認為,王正敏的博士學位經過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不存在造假行為。對於圖片、內容抄襲的質疑,學術規範委員會認為有大量圖片的確與Ugo Fisch專著中的圖片雷同,這僅僅是“不規範”而已。但因Ugo Fisch教授曾為王正敏的書寫序,這表明原作者無異議,因此不違規。

復旦大學在2011年的《復旦大學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規定》中明文規定,“將他人論著中的內容,錄作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不註明出處”,“將外文作品的全部或部分翻譯或改寫作為自己著作的內容,而不加明顯的註釋的行為等”均屬於抄襲。其中並無“被剽竊者無異議便不屬於剽竊”的規定。

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的報告認定了王正敏“一稿多投”及在自己學生的論文上署自己名字,並且作為自己學術成果的情況;同時認定王正敏在申報科學院院士過程中,有“不實事求是”行為,報告認為王正敏應就院士申報論文材料中存在不實事求是的做法“向中國科學院做出說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中院士候選人行為守則》明文規定,“被推薦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包括不得編造學術、專業技術經歷和國籍證明,不得作虛假陳述,不得提供關於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實資訊,“有科研不端行為的,應當如實向推薦者說明,不得隱瞞”。

王正敏是否已經按照復旦大學學術規範委員會的要求,“向中國科學院做出說明”南方週末記者不得而知。“這根本就是誣告誣陷。”2013年11月12日,南方週末記者撥通了王正敏院士的電話,他語氣略顯激動地謝絕了採訪請求。他說,關於舉報一事復旦大學與中科院都已有調查結論,自己不便多言。對於被學生王宇澄舉報的尷尬,他說自己作為導師,“對這種人沒什麼好說的”。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的院士在電話中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院士是一種終身榮譽,對待學術造假是零容忍的,就連瑕疵也容忍不了。在增選院士的過程中,推薦單位和被推薦人必須對自己提供材料的真實性負責。一旦發現任何形式的造假都會被警告,嚴重的話會取消推薦單位的下一次推薦資格。

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候選院士的過程中,如果候選人有任何形式的造假被發現,必然會落選。2005年中科院增選院士時,一位候選人就僅僅是因為論文署名排序問題而落選。

王宇澄的舉報尚未有效果,卻引發了師門之內的爭議,有人支援,也有人覺得這樣有辱斯文。“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舉報自己的老師,大逆不道。”如今身在廣東某醫院的耳鼻喉科醫師劉政與王宇澄其實是前後腳入學的師兄弟,他始終覺得這是一場利益糾葛下的鬧劇。

但他並沒有否認導師著作的“瑕疵”,只是認為這些不規範是時代的產物,“當年大家都這麼做,這是學界的原罪”。

以上文章摘自——新浪教育

王宇澄為什麼舉報王正敏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4-01-18 回答

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吧

王宇澄為什麼舉報王正敏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4-01-18 回答

狗咬狗,就這麼簡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