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戲都有哪些特點?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1-12-10

北路戲都有哪些特點?北京創典文化 2020-01-02

那是明代末年崇禎皇帝的時候,在浙江一帶流行著一種西秦唱腔的曲藝。而在這其中有一位姓楊的老藝人最受人們推崇,被尊為浙江西秦唱腔的泰山北斗。楊老爺子祖籍陝西,從小喜愛秦腔,曾經專門拜師學藝,接受過名家指點。

楊老爺子膝下無子,晚年的時候在大街上撿了一個來自閩北正在沿街乞討的小孩。他見到這個孩子孤苦伶仃,於是將這個孩子帶回家中。

小孩聰明伶俐,待楊老爺子極好。楊老爺子,對小孩非常喜愛,於是他將小孩收為徒弟,並且取了藝名“小閩北”。

小閩北勤奮好學,在10多年的時間內,就繼承了楊老爺子的衣缽,成為楊老爺子最得意的門生。

有一天,楊老爺子將小閩北叫到身邊說道:“孩子,你這輩子有什麼夢想沒有?”

小閩北說道:“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爺爺能夠長命百歲,小閩北一直陪在爺爺身邊伺候爺爺,和爺爺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唱戲。”

楊老爺子聽了這話非常感動,口中連連說道:“好孩子,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有你這話爺爺就知足了!可是爺爺還有一個心願沒有完成,恐怕也沒有時間和能力去完成了。你能不能幫爺爺完成這個夢想?”

小閩北說道:“爺爺您儘管吩咐,不論什麼事情小閩北都會替爺爺做的。”

楊老爺子說道:“爺爺從小離開家鄉,將西秦腔帶到了浙江併發揚光大。這件事是爺爺這輩子最光榮的事情,但是爺爺還希望西秦腔還能走得更遠,發展到福建去。爺爺老了,這件事情就需要你,也只能交給你去完成了。你能做好嗎?”

小閩北用力地點了點頭說道:“爺爺,您放心,我一定會替您完成做好這件事情。”

又過了幾年,德高望重的楊老爺子去世了,他的愛徒小閩北經過這幾年時間的鍛鍊,他表演西秦腔的技藝越發地爐火純青,儼然已經具有一代宗師的水準。

這一年小閘北終於決定離開浙江地界去福建地區弘揚西秦唱腔,完成師傅楊老爺子的願望。

按照楊老爺子的遺願,小閘北精挑細選藝人,組成了一個班子,離開浙江來到福建閩北的壽寧縣開始弘揚秦腔曲藝。

這一天在壽寧縣的大街上出現了一座戲臺,一陣長膜笛聲悠揚地響起,小閩北化妝完畢登臺演出,他以西秦腔、明腔等亂彈腔開始表演,唱腔高亢,直入雲霄。

小閩北戲班的這一次表演吸引了很多的觀眾駐足觀看並且得到了他們的好評。這一次在藝人小閩北帶領下西秦腔成功的演出標誌著西秦腔亂彈終於進入了福建。

後來小閩北等西秦腔藝人又吸收徽調、漢調、灘簧以及民間小調的特點,以主要唱腔仍以西秦腔和吹腔發展起來的“平板”為基調,開創了曲調旋律優美,節奏歡快,行腔順暢,帶有敘事性表現特徵的戲曲,後來被人們稱為“北路戲”。

北路戲的代表性劇目主要有《探陰山》、《對珠環》、《紙馬記》、《鳳嬌與李旦》等。

1637年,壽寧知縣馮夢龍撰寫的《壽寧待志》中記載

西溪人多習戲,然力不能具行頭,多往浙合班。大家有慶喜好事者,則於福安迎之演戲。

可見當時這一地區戲曲活動之端倪。

亂彈進入福建後產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戲班,其中以北路班最為強盛,其他各路戲班相繼解散後,北路班仍活躍在閩東北一帶,北路戲即由此而得名。

到了後來,北路戲又吸取皮簧唱腔的優點,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一部分北路戲藝人到鄉間教業餘戲班,這種業餘戲班被人們稱為“北路碎”,另外一部分參加民間的“鼓簫”吹奏班。

“北路碎”與“鼓簫”這兩種業餘北路戲戲班,常年行走於各個縣鎮鄉村,為北路戲的廣泛傳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北路戲的音樂聲腔是以西秦腔、明腔等亂彈腔的基礎上演變發展形成的,並吸收了微調、漢調、江西亂彈以及高腔、灘簧小調等聲腔,形成了一個多聲腔的劇種。既適宜傳統劇目的演出,也適應現代戲的創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