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的由來和小故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1-07-19

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的由來和小故事hengyyy 2009-03-21

由來:魯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麼,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著。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

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

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故事概述:

有一天,一位好心的醫生看見了一條迷路的獅子狗,它的一條腿斷了。他把那個可憐的生靈帶回家裡,給它的傷腿打上繃帶,然後放走了那個到處流浪的小傢伙,此後就忘了這件事。幾天後的一個早晨,他開門後大大地吃了一驚:那條知恩圖報的獅子狗正耐心地等在門外,旁邊還有一條迷路的狗,由於碰到意外,它的一條腿也斷了。仁慈的醫生馬上給那隻倒黴的生靈治了傷,更沒忘讚美上帝高深莫測的善良仁慈,因為上帝竟用可憐的喪家的獅子狗這麼差勁的工具來教他行善。

結局:

第二天早上,好心的醫生又看到了那兩條狗,它們感激涕零地等在門外。跟他們一起等的,還有另外兩條瘸狗。瘸狗們迅速得到治療後,四條狗便各奔東西。好心的醫生心中對上帝的敬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了。

又一個早晨來臨了。現在門外坐著四條被治好的狗,與它們同坐的,還有另外四條待治的狗。

這天也過去了,又一個清晨到來了。現在門外有十六條狗了,其中八條的腿是新近才瘸的。它們佔著人行道,行人只得繞開它們走。中午時分,傷狗們全得到了救治,但是,好心的醫生對上帝的虔誠卻不由摻進了幾分褻瀆。

旭日再次東昇,陽光照在醫生門外的三十二條狗身上,其中十六條斷了腿,不但佔了人行道,還佔滿了半條街,旁觀者們則佔滿了剩下的半條街。受傷的狗們大哭小叫,痊癒的狗們高唱讚歌,過路的市民紛紛褒獎,匯成了令人鼓舞的歡呼聲。不過,那條街的交通卻被堵塞了。好心的醫生又僱了幾名外科助手,趕在天黑前做完了他的善事,並事先取消了去教堂的安排,以此番善舉表達他對上帝的虔誠。

不過事事都有限度。又一個黎明到來的時候,好心的醫生看見門外有大大一群狗,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都在大哭大鬧,懇求他幫一把。

他說:“我最好還是承認,我上了那些書本的當!它們只給我講了故事裡的可愛部分,然後就沒了下文。還是取獵槍來吧!”

他端著武器,剛一出門便踩在了最初那條獅子狗的尾巴上,這條獅子狗立刻咬住了他的腿。

後來,獅子狗全力奉獻的偉大善報在醫生心中激起的宗教狂熱益發強烈,與日俱增,終於轉變了他的羸弱心智,徹底把他弄瘋了。

數月之後,好心的醫生髮了狂犬病,處於臨死的陣陣劇痛中。他把哭泣的朋友們都叫到病榻前,說道:“千萬當心那些書本,它們只講半個故事。無論什麼時候,如果有哪個可憐的倒黴蛋求你們幫一把,而你們又怕善沒善報,這時你們千萬要相信你們的疑心,最好把求助的傢伙給宰了!”

說完,他便把臉朝牆壁一轉,斷了氣。

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的由來和小故事貝貝嘉煜 2009-03-28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書面記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其句原為民間的俗語,廣為進報者採用,後來清代朱用純編輯收錄,為教子醒世採用。

湧泉相報的“湧泉”二字,我認為有二種意思:一是對別人的“滴水”之助,當還之以比“滴水”多十倍百倍的“湧泉”才夠報答之恩,也即有“借牛還馬”、“借針還金”之意;二是對“滴水”之恩,愧疚的無以為報,唯有用最能表示感激之情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情不自禁的“湧泉之淚”來報答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書面記載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其句原為民間俗語,意思是受了別人的一滴水這樣小的恩惠就應當以湧泉一樣的恩情還人

中國人教人向善,講“善有善報”。教育人要感恩,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方面的經典例子莫過於“銜環結草”的典故。

《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 顆(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又《後漢書·楊震傳》“楊震字伯起……父寶”李賢注引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華陰黃雀》:“寶(楊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後以“銜環結草”為感恩報德的典故。

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的由來和小故事君須憐我我憐君 推薦於2017-09-19

成語“結草銜環”便是一個報恩的好例子……

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報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成語“結草銜環”的典故不僅向我們講述了成就這美德的兩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是一亙古不變的天理。

“結草”的典故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撕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師。

晉軍獲勝收兵後,當天夜裡,魏顆在夢中見

到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沒有讓她為你父親陪葬的那女子的父親。我今天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無兒子的愛妾。魏武子剛生病的時候囑咐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沒有把那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

“銜環”典故則見於《後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齊諧記》,楊震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楊寶憐之,就將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給它喂飼黃花,百日之後的一天,黃雀羽毛豐滿,就飛走了。當夜,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並以白環四枚贈與楊寶,說:“它可保佑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象這玉環一樣潔白無暇。”

果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後人所傳誦。

後世將“結草”“銜環”合在一起,流傳至今,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要名人的也有,就是成語“一飯之恩”的典故了……

韓信少時父母雙亡,日子過得很艱難常常沒處吃飯,“只好到城下淮水邊鉤魚,鉤到了可以賣幾個錢,釣不到就餓肚子。淮水邊上有一群漂洗絲絮的老大娘,各自帶著飯籃在這裡幹活。其中一位大娘見韓信餓得有氣無力,就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一連幾十天都這樣。韓信非常感激,對大娘說‘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你。”大娘卻生氣他說:“我是看你可憐才送飯給你吃,哪圖什麼報答!” 韓信後來受漢高祖劉邦賞識,拜為大將,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得天下立下赫赫戰功,與張良、蕭何合稱”漢興三傑” 、韓信功封楚王。楚地本是韓信的故鄉,他有恩報恩;設法找到了當年那位漂絮大娘,對她謝了又謝,送給她一千金作為報答,漂母並不圖這許多錢,但推辭不得,只好領謝而去。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引申出“一飯幹金”這句成語,比喻受恩厚報。也有人用“一飯之恩”,表示知恩必報。

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的由來和小故事客死啊 2009-03-22

魯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麼,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著。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

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脫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

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的由來和小故事趠噯0倫0 2009-03-22

人都有走麥城的時候,大師也難例外。話說馬爾克斯年輕時供職于波哥大《觀察家報》,1955年,他因揭露海軍走私而引火燒身,以至於不得不狼狽逃竄,亡命巴黎。

海明威說,巴黎是節日。但在馬爾克斯看來,它卻是座熬人的煉獄。他窮困落魄,舉目無親。多年以後,他是這樣回憶的:沒有工作,一人不識,一文不名,更糟的是不懂法語,所以只好呆在弗蘭德旅館的一個不是房間的房間裡乾著急。肚子餓得實在捱不過去了,就出去撿一些空酒瓶或舊報紙,以換取少量麵包。這樣的生活他品嚐了整整兩年。他在痛苦的期待和期待的痛苦中奇蹟般地活了下來。過後他才知道,許多拉丁美洲流亡者都有過類似的乞丐經歷。他和他們不謀而合,都發現了這麼一個秘密:骨頭可以熬湯!買一塊牛排搭一大塊骨頭;牛排吃了,骨頭不知要熬多少鍋湯。即便如此,他詛咒過那些肉鋪。在他看來,所有開肉鋪、開面包店或旅館的,都是可惡的小人。

由於馬爾克斯實在窮得可怕,彷彿下輩子也還不清長期拖欠的房租了,弗蘭德旅館的老闆拉克魯瓦夫婦也許是自認倒黴或該當如此,不但不催不逼,最後似乎還不得不由他徒託空言、一走了之。後來,馬爾克斯時來運轉,竟無可阻擋地發達起來。1967年,《百年孤獨》的出版更使他名滿天下。

一天,春風得意、身處巴黎某五星級飯店的馬爾克斯忽然想起了拉克魯瓦夫婦。於是他悄悄來到拉丁區,尋找弗蘭德旅館。旅館依然如故,只是物是人非,他再也見不到拉克魯瓦先生了。好在老闆娘尚健在,她一臉茫然,根本無法將眼前這位西裝革履、彬彬有禮的紳士同10多年前的流浪漢聯絡在一起。為了讓她相信眼前的和過去的事實並收下“欠款”,馬爾克斯煞費了一番苦心。

再後來,馬爾克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拉克魯瓦太太得知這一訊息後驚喜萬分。她在《世界報》刊登一則尋人啟事,誠摯地表示要把那一筆錢歸還給他,也算是他們夫婦對世界文學的一點貢獻。馬爾克斯為此又專程前往巴黎看望老人家,而且陪同他前去的是拉克魯瓦夫婦年輕時的偶像:嘉寶。馬爾克斯誠懇地告訴拉克魯瓦太太,她的貢獻在於她的善良,她沒讓一個可憐的文學青年流落街頭。他還說,她和拉克魯瓦先生使他相信:巴黎還有好人,世界還有好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