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如何治療?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2-11-13

我患房顫吃胺碘酮有5年了,每天吃一顆胺碘酮藥丸維持到今年3月24日復發了。住院經醫生檢查說胺碘酮不能吃了(心臟停跳間歇3。2秒),有的就動員我裝起博器,我沒有裝。現在有兩個多月了,6月5日做動態心電檢查醫生說沒有什麼大問題了就是房顫,但不能用藥怕還會出現心跳長間歇,有誰知道怎麼辦啊?請告訴我謝謝了

請針對我的情況提出治療意見。

房顫如何治療?趕快來參加 推薦於2017-09-16

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紊亂,近年來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同時也進一步意識到房顫是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種病例75%患者併發腦血管意外。雖然房顫常與器質性心臟病有關,但約30%患者無器質性病變。患者房顫時出現症狀、血流動力學受到損害、致殘,壽命縮短及醫療費用增加。

房顫血栓栓塞的預防

預防血栓栓塞是房顫治療的重要終點之一,栓塞的危險與潛在心臟病及性質有關。Framingham 研究非風溼性心臟病房顫血栓危險是對照組的5。6倍,而風心病房顫血栓危險則為17。6倍。近年來在一級預防房顫血栓栓塞事件的發生方面進行了大規模試驗 ,顯示華法令將腦血管意外發生率從12%降至4%。當INR>4時華法令可增加出血的危險,INR為2-3時抗凝有效,不增大出血的危險,研究亦顯示華法令可降低死亡率。已經有數個隨機試驗對比華法令與阿司匹林抗凝效果。小劑量(75mg/日)阿司匹林並不比安慰劑好,而在房顫中風預防試驗中,阿司匹林劑量較大(325mg/日),則獲一定的益處。

房顫的轉復

藥物轉復 新近出現的房顫,持續時間若小於48小時,數種抗心律失常藥均可用於轉復。由於房顫並非致命性心律紊亂,故任何一種處理方法必須安全、無副作用。1。 對照研究顯示地高辛並不比安慰劑好,它一貫被認為有助於房顫的轉律可能是透過其正性肌力作用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間接起到轉復效果,並非直接電生理效應。2。開放性及安慰劑對照研究顯示靜脈氟卡胺、心律平可使81%病人房顫轉為竇性心律。已證實口服氟卡胺及心律平可用於急性房顫的轉復及長期治療。在安慰劑對照研究中口服單劑負荷量心律平600mg,3小時後50%轉律,8小時後70-80%復律。 Ic類藥物不宜用於心衰、低射血分數及有傳導障礙患者。3。最近研究顯示每日口服胺碘酮600mg可使20%曾轉復失敗或交替用過數種藥物的病人轉覆成功,無明顯副反應。靜注胺碘酮用於治療急性房顫,據報道有效率為25-83%,常用於急性心梗或Ic類藥物反指徵患者。Ibutilide 是一種III類抗心律失常藥,用於靜注終止房顫,已在美國獲得使用。 Dofetilide與Ibutilide是同一類藥物,終止房顫亦有明顯效果,用於心衰、收縮功能減退、心梗後高危病人,並不影響死亡率。應用II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有致尖端扭轉室速的潛在危險。4。 心臟手術後併發房顫較常見,但有自限性傾向。鈣離子拮抗劑與β受體阻斷劑已用於外科術後房顫治療,其效果有待進一步證實。若房顫繼發於甲亢,轉律應在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後進行。

電轉復 當房顫藥物轉復律失敗或持續性發作伴血流動力學障礙時,應時用電轉。經胸體外直流電覆律是慢性房顫轉律方法,一次或有時數次電擊才成功。技術方面值得注意的內容包括電極大小、電極位置、經胸阻抗、輸出波形及能量儲存(50-400J)。主張開始能量為200J,75%或更多病人房顫可轉覆成功,如果200J轉復不成功,則需採用更高能量(360J)。放電需與適當R波同步,這樣可避免電擊誘發的室顫。

對房顫持續48小時或更長時間病人,主張在轉復前3周及轉復後1月接受口服抗凝藥物治療。

房顫心室率的控制

藥物治療方法 1。洋地黃類藥物:因延緩房室傳導、增加不應期而減慢心室率。同時也縮短心房不應期使心房率增快,增加隱匿傳導使心室率減慢。與其它藥相比,洋地黃有一個獨特的優點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2。 β 受體阻滯劑:延長房室結有效不應期和傳導時間。靜脈給藥能快速減慢心室率,但由於負性肌力作用不適用於有明顯心功能不全和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口服用藥能減慢心室率,因此能明顯地提高患者的運動耐量,既使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用藥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3。鈣拮抗劑:維拉帕米和地爾硫桌能延長房室結的不應期和傳導時間。靜脈給藥能快速地減慢心室率,有一定的負性肌力作用但可被血管擴張作用抵消。其他藥物,如索他洛爾和胺碘酮可用來控制慢性房顫的心室率。索他洛爾本身並不延長房室結不應期,其減慢心室率作用與該藥β受體阻滯效應有關。胺碘酮可控制靜息和運動時房顫的心室率,其機制是能延長房室傳導系統的不應期,因副作用限制,不宜長期給藥。

射頻消融治療方法 1。 射頻消融阻斷房室傳導。2。房室結改良術。

特殊裝置的使用

心房起搏治療和預防心房顫動 ①單部位心房起搏:單部位心房起搏的位置可在右心耳、高位右房、右側房間隔、界及、冠狀靜脈竇開口附近等部位。②多部位心房起搏:分為雙房同步或右房多部位起搏兩種。前者在原右房起搏的基礎上,將特殊的冠狀靜脈竇導線放置在冠狀靜脈竇內進行左、右心房同步起搏。後者將另一根電極放在右房間隔、界X或冠狀靜脈竇開口的下方。高右房起搏可將房顫複發率減少到9-16%,而對照組VVI起搏房顫複發率為32-69%。右房多部位起搏時,有報道 80%的患者可維持竇性心律。目前認為心房起搏治療是補償性治療,是配合藥物治療的輔助手段,不是一種替代藥物治療的方法。

植入性心房除顫器治療心房顫動(IAD)用一條帶有除顫弧的除顫電極以主動方式固定於心房,另一條帶除顫弧的除顫電極以被動方式固定於冠狀靜脈竇。心房感知和除顫在右房和冠狀竇電極之間進行。一條標準的雙極心室電極導線用於心內電圖R波的同步化和右室起搏。IAD可記錄和檢測心房內電圖和心電圖,用以檢測房顫和R波的同步感知。除顫器與導線相連植入患者胸前區,方法與普通起搏器一樣。有報道IAD轉復房顫的成功率達93。4%,平均每次房顫發作需1-2次電擊,電能約為4。6J。因費用問題目前在國內應用尚少。

射頻消融治療房顫

射頻消融阻斷房室傳導 該技術為將大頭導管送到房室結位置記錄到希氏束電位,放電能量30-50W或60-70℃,持續60s,絕大多數患者能1次將房室傳導阻斷,隨後安裝DDD起搏器。無論是持續性和陣發性的房顫,如果藥物控制不好,射頻消融阻斷房室傳導系統均可給患者帶來好處:(1)射頻消融術後急性和慢性的血流動力學狀況均明顯改善。射血分數從27%增加到45%,隨訪患者心力衰竭發作的機會減少50%以上;(2)患者心悸症狀可消失;(3)不再需要控制心室率的藥物;(4)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房室結改良術 房室結改良術是透過射頻消融方法改變房室結的傳導特徵,使房顫時心室率不至過快但又不造成房室完全阻滯。具體方法相當於消融房室結雙徑路中的慢徑。消融終點是心房起搏文氏點提前到120次/min。

射頻消融治療陣發性房顫 1994年法國Haissaguerre 醫生提出了局灶性房顫的概念。目前尚無嚴格定義,一般指房顫由心房內一個或多個固定發生的房早觸發或驅動。這種房性早搏70%來自左上肺靜脈和右上肺靜脈。其次分別為左下肺靜脈,右下肺靜脈、右房界嵴、右房間隔和冠狀竇口附近。在肺靜脈內可標側到高尖的肺靜脈電位(PVP),竇律時低鈍的心房電位(aP)在前,PVP在後;房早時PVP在前,aP在後。消融時以大頭導管標測到較體表P波最為提前的PVP電位,設溫度60℃進行消融。目前由於房顫機制及消融方法尚無定論,消融的成功率僅為30%,且複發率及併發症較高,因此只處於探索性階段。2000年11月Haissaguerre 再次提出最新理論,使用PV環狀標測電極標測肺靜脈開口處雙向傳導最早的部位進行消融,從而阻斷心房與肺靜脈之間的傳導通路,使手術時間顯著縮短,單次消融成功率達56%(39/70),總成功率達72%(51/70)。此外超聲球囊導管的誕生很容易將心房與肺靜脈間的傳導阻斷。理論的更新和器具的改進為射頻消融治療房顫展現了新的希望。

房顫如何治療?bcbcfy 2006-06-09

房顫迷宮手術的發展與評價

隨著電生理學對房顫研究的深入,房顫的迷宮手術從標準迷宮手術發展到放射性切口得迷宮手術,左或右側迷宮手術。

1、迷宮Ⅲ手術

1991 年 Cox 經動物實驗和臨床電生理研究發現房顫時心房肌存在多個大折返環圍繞界嵴、腔靜脈口和肺靜脈口,其折返路徑飄忽不定,瞬間即變,無法按電生理標測的路徑指導手術,從而創造了能經心房多個切口阻斷一切折返並使竇性激動能經特定的路徑同步激動心房至房室結的迷宮手術。迷宮Ⅲ手術是從迷宮 I 、 II 型手術改進而來的,減少了手術的切口,避免了竇房結動脈的損傷和縮小左房隔離的範圍,達到更好的心率變時性反應和心房功能的恢復。

標準迷宮手術包括迷宮Ⅲ型手術病例最多,隨訪時間最長和治療效果最好,是開展房顫最早、最有效的外科治療方法,帶動了房顫外科治療新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性質的功績。 1999 年 Cox 報告 306 例迷宮手術中有 259 例( 85% )為迷宮Ⅲ型手術,其中 37。8% 行換瓣或冠脈搭橋的同期手術,手術死亡率 3。3% 。平均隨訪 3。7 年, 98。2% 病人的房顫獲得治癒,僅 1。8% 需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本刊報道的一組迷宮與二尖瓣替換術同期手術的 8 年隨訪,是國內隨訪期最長的報道,也顯示了 100% 的房顫治癒率。 2000 年至 2003 年 McMathy 、 Schafl 、 Muller 、 Lee 等分別報告 100 例、 221 例、 76 例和 129 例迷宮Ⅲ手術,亦有類似結果,術前術後病竇綜合症發生率為 6%-30% 。

2、左側迷宮手術

1995 年 Harada 和 Sueda 分別在慢性房顫合併單純二尖瓣病人術中應用兩心房心外膜電生理標測,發現左心耳和 / 或左肺靜脈口處有規則的反覆激動,從而認為左心房是此類病人房顫的來源,提出並施行左側迷宮手術。其手術方法僅作迷宮Ⅲ型手術的左心房部分。左側迷宮術開創了應用心外膜電生理標測指導下進行迷宮手術的先河,為發展各種消融術奠定實踐基礎,但其效果不如迷宮Ⅲ型手術。 2001 年 Imai 報告 32 例左側迷宮和二尖瓣手術,術後 3 年房顫消失率為 74% ,右心房功能恢復為 100% ,左心房為 60% 。

3、右側迷宮手術

1996 年 Rodefeld 和 Gaudhi 經動物實驗證實縫合界嵴可誘發折返性心房撲動和顫動。繼而 Theodoro 和 Danielson 對繼發孔房缺和 Ebstein 心臟畸形合併房顫者施行心內修復時加用右側迷宮手術,右心增大者則作部分右心房切除。 1998 年 Theodoro 和 Danielson 報告 15 例 Ebstein 心臟畸形, 2 例先天性三尖瓣關閉不全和 1 例繼發孔房間隔缺損合併房撲和房顫,均施行右側迷宮手術和上述三種心臟畸形修復手術,出院時 16 例為竇性心律, 2 例交界心律,心功能均為 I 級。

1999 年 Nitta 根據左心房激動順序和冠狀動脈分佈而設計處放射性切口迷宮手術,希望達到較迷宮Ⅲ型更加符合心房激動順序和維護左心房功能。手術方法如迷宮 III 型右心房切口和縫合,但不切除右心耳,房間隔作一向上切口。左心房部分不用環繞肺靜脈口的左心房隔離術,而在每個肺靜脈口周圍冷凍,切除左心耳,兩肺上靜脈上方作一橫切口至右心耳切口,兩肺下靜脈下方作一橫切口至前外交界處二尖瓣環。

放射迷宮術僅在少數單位開展,隨訪時間較短,長期效果有待觀察,但放射性切口迷宮手術不切除右心耳,左心房無隔離區,術後保持左右心房功能較迷宮 III 型手術好。 1999 年 Nitta 報告 23 例慢性房顫和二尖瓣病,其中 10 例應用放射性切口迷宮手術和 13 例迷宮 III 型手術,均作了二尖瓣修復或置換和(或)主動脈瓣置換術。無早期死亡,術後心房治癒率在放射性切口為 90% ,迷宮手術 92。3% ,右心房傳輸功能兩者相同 , 放射性切口 術後血流速度的高峰心房充盈波 / 早期充盈波比值明顯大於迷宮手術 , 分別為 0。58 和 0。25 ,左心房射血分數明顯大於後者,分別為 28。5% 和 15。1% 。

總之,迷宮 III 型手術、放射性切口迷宮手術、左側和右側手術均需切開和縫合,均具有手術複雜、手術時間長、術後併發症多,特別是術後出血和病竇發生率高的缺點,僅應用少數醫療中心,難以推廣。

改良迷宮手術及其評價

近 6 年來,許多國內外心臟外科醫師棄用切開 / 縫合方法,簡化迷宮手術,應用冷凍、、射頻和微波射頻消融術進行迷宮手術的改良。

1、冷凍消融術

冷凍消融術應用液氮或二氧化碳氣體經探頭作用於心房肌,溫度 -60 度,時間 2-3 分鐘。組織損傷頭 24 小時冰結 / 溶解, 48 小時後炎症 / 出血和 12 周組織纖維化和瘢痕,阻止電傳導。其優點為基本保持組織結構,產生肌細胞均勻的損傷,而膠原纖維不受影響,消融部位的組織框架保持完整,形成瘢痕後不會破裂,消融部位的內膜也不受損傷,血栓形成極少。缺點是有時冷凍損傷不能透過整個肌層,組織解凍後會造成復發。 2002 年 Yamauch 報告 40 例在心房應用 60 電極心外膜標測下進行左心房區域性消融術, 36 例同時進行了二尖瓣手術,其他 4 例房間隔缺損以及主動脈瓣狹窄和房間隔缺損手術。心臟停跳後切開左房作區域性冷凍,術後 9 例恢復竇性心律, 2 例病竇永久起搏。其餘 29 例從二尖瓣環經左肺上下靜脈和經右肺上下靜脈到左心房頂部進行左心房後壁兩條縱行路線冷凍,術後無死亡, 31 例( 77。3% )恢復竇性心律, 6 例仍為心房顫動以及 3 例心臟起搏。

2、射頻消融術

射頻消融是應用分子振動產生熱能,探頭接觸心房壁部位的溫度為 50-60 度,時間 90-120 秒。組織反應為區域性心肌凝固,細胞和膠原纖維破壞產生不可逆損傷,數週後形成瘢痕,其缺點探頭接觸心房部位不能保證均能透壁,還有穿孔的危險。射頻消融術路線較多,一為眼鏡形路線,環繞兩側肺上下靜脈各作一橢圓形圈,由其中一圈路線連線到二尖瓣環;二為馬蹄形路線,連線左下肺靜脈 - 右肺上靜脈 - 右肺下靜脈並連線到二尖瓣環;三為左和右心房路線,經心外膜或心內膜射頻消融,左側為眼鏡形路線,右側為右心房外側縱行和峽部路線。

針對瓣膜合併房顫的患者, 1999 年 Melo 等首先嚐試在外科進行瓣膜置換的同時,利用射頻能量在心外膜消融,模仿外科的迷宮手術,消融的線路主要是隔離左、右肺靜脈,左房頂部及下肺靜脈與二尖瓣環之間的峽部。隨後 2002 年 Benussi 報告了 132 例開式心臟手術中同時經心外膜或心內膜射頻消融術治療心房顫動,採用眼鏡形路線消融, 77% 的患者 3 年內保持竇性心律,中風的發生率只有 2% ; 2003 年 Raman 彙總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20 個治療中心的 132 例病例資料,這組病例左心房的消融路線與 Benussi 和 Melo 類似,同時增加了右心房的消融線路,全部病例在 12 個月和 18 個月的隨訪時仍維持竇性心律,而且沒有血栓栓塞的發生。

3、微波消融術

微波消融術的能量為 40-45W ,頻率為 50-60Hz ,溫度 50 度,時間 20-30 秒,產生心房肌肉燒傷,中心為壞死心肌,周圍為壁內出血,心內膜凝固有少許血栓, 6 個月發現結實瘢痕。消融線路一為環繞四個肺靜脈左心房隔離圈加至二尖瓣環路線,二為馬蹄形路線。 2002 年 Kraut 報告 105 例二尖瓣等手術和房顫微波消融術。消融能量 65W ,時間 45S 。手術後死亡 1 例,死於右心衰竭。隨訪 6 個月 69 例, 42 例( 61% )為竇性心律, 24 例( 34。8% )為房顫, 3 例( 4。2% )為房撲。隨訪一年 64 例, 58% 為竇性心律, 34。8% 房顫,以及 3 例房撲。文獻上有 575 例經左心房心內膜微波消融術,經“ 7 ”字和環繞四個肺靜脈口 O 形路線,術後 30 天保持竇律佔 81% , 1 年為 75% , 22 例不用體外迴圈心外膜微波消融術,隨訪 7 個月恢復竇性心律為 83% 。

近 6 年來應用不同能量如冷凍消融術、射頻消融術、微波消融術,其中冷凍消融術安全,兩心房經心外膜射頻消融效果最好,左心房心內膜射頻消融可產生肺靜脈口狹窄和左心房食管瘻。瞻望未來,合併心臟病的慢性房顫可進行心臟病手術同時加用冷凍和射頻消融術,有經驗的單位仍可施行各種不同的迷宮手術。在心房心外膜標測和心臟跳動下作射頻消融術,經心外膜兩心房路線消融將是研究和發展方向。

房顫如何治療?藏北容簫吟 2019-01-14

您好,房顫可分為三類:突發性的、持續性的、或永久性的(也被稱為慢性的)。突發性房顫可自然終止。持續性房顫、永久性房顫要積極治療的,藥物或者是射頻消融治療,目前可以再完全胸腔鏡下微創治療,同時檢查心臟彩超,測量血壓等明確引起房顫的病因,對症治療的。治療的費用要看患者的病情和採用的治療方式,一般在5-8。5萬元左右,僅供參考。點選這裡檢視我的門診時間

回覆專家: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血管內科-顧菊康主任醫師

房顫如何治療?醜籟公冶君昊 2020-02-12

尋找房顫的原因:有沒有甲亢,高血壓等。普羅帕酮就別吃了。倍他樂克如果沒心率慢可加量。房顫一定要預防栓塞,需口服華法林;可行射頻消融

房顫如何治療?勤昆迴心諾 2019-10-30

房顫患者的治療可以去了解中醫中藥心臟病康復湯,有實體的醫院,患者可以直接到醫院接受中醫專家的診治!

Top